慧眼拨雾“概念”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按 文中寻“问”千百度,黯然回首,答案仍在云雾处——这是许多高中生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大困惑。如何慧眼拨云雾、怎样演绎推理而最终“说”出这个理,本期特地邀请武汉市二中的三位老师“锵锵”开讲——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常常涉及对论述类文本最核心内容的理解,为了设置答题障碍,出题者常常会在分项描述中布设迷雾。要正确解答此题,则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辨识选项并拨开答题迷雾。
  慧眼认识“重要概念”
  “重要概念”,通常是文本论述的主要对象;有时候是体现写作意图、立场观点、主题思想的概念;有时候则是文中反复提到、有特殊意义或者有修辞作用的概念。
  慧眼定点迷雾分布处
  每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与外延,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具体事物。对论述类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大致分成对概念特征的描述、对具有此特征的事物的列举和与其他概念关系的描绘。前者可视为概念的内涵,后两者可视为概念的外延。答题迷雾常常分布在这两者中。
  比如《宇宙的边疆》中,把“恒星”理解成“恒星都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原文是“多数恒星有伴侣”,这就在特点描述上布设了迷雾。
  《作为生物的社会》中,把“作为生物的社会”理解为“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这也是作为生物的社会”。原文主张的是“生物作为个体时的活动不具有社会性,只有作为集体活动时才构成作为生物的社会”。理解项在列举时布设了迷雾,扩大了概念范围。
  《动物游戏之谜》中,把“动物游戏行为”理解为“动物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同特征的游戏行为”, 原文是“相似”而非“相同”,这就在概念关系上布设了迷雾。
  慧眼拨开答题迷雾
  要拨开笼罩在概念上的迷雾,就要学会分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对描述概念的选项与原文,看特点和范围是否一致,关系描述是否正确。
  1. 揭开特点描述迷雾,剔除非内涵选项。
  非内涵选项通常会披上变异修饰语的伪装,比如“未然”“已然”互换,“可能”“必然”混淆,“部分”“整体”颠倒,以偏概全等等。
  比如《宇宙的边疆》中,把恒星理解成“多数恒星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有些恒星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对应的原文分别是“多数恒星主要是……”,“有些恒星可能被 ……”,前者把部分当整体,后者把可能当必然,均为内涵描述错误。
  非包含选项有时甚至是因偷换概念而导致的不相干描述。
  比如《宇宙的未来》把“暗物质”理解成“暗物质即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物质,是存在恒星和气体的巨大的饼状聚合物。”原文两句中间有一句话:“暗物质的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后一句实际上是在解释“螺旋星系”,偷换了概念,描述错误。
  2. 揭开范围描述迷雾,挑出非外延选项。
  非概念外延的选项有时表现为与概念没有关系的陈述。
  比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把中国建筑的“文法”理解成“影壁、牌楼等等不同的建筑样式之所以都是中国的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选项陈述正确,但不属于对 “文法”的理解,而是在归纳不同的建筑样式都是中国的建筑的原因,外延描述错误。
  非概念外延还可以表现为列举时扩大或缩小外延,如前文示例。
  非概念外延还可以表现为弄错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从而导致外延理解错误。
  比如《动物游戏之谜》中把动物“游戏行为”理解成“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因此,动物的游戏都是有目的的行为”。根据原文可知,最后一句是强加因果,外延理解错误。
  任他迷雾重重,我自慧眼识珠。找到解题钥匙,你定能慧眼拨开迷雾,识得概念真面目。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谈对偶(有删节)
  孙昌武
  “对偶”又称为“骈偶”“骈俪”。狭义的“对偶”指字与字对,词与词对;扩展开来,广义的“对偶”涵盖从短语到句子、段落的成双作对。这是古今各种文体普遍使用的、几乎是说话作文须臾不能离开的修辞方法。
  汉语独特的语言结构决定作文能够并经常、必须广用“对偶”:每个方块汉字基本是形、音、义合一的,容易做成对子;魏晋以来语言发展,双音词激增,出现大量新词语,而双音词又是在单音“字”的基础上构造起来的,简单的如天上地下、阴盛阳衰、富贵贫贱、强大弱小等等,都成对子;虚词虽然无“义”,但各有语法上的功能,则是另一类的“义”。这些都提供了“对偶”的可能和必要。语言本是思维的外壳,而宇宙间的现象本来是“一分为二”、正反相对的,如天地、阴阳、动静、吉凶、忧喜、得失、明暗、好坏、难易、强弱、生死、贫富、毁誉、褒贬、否臧、灾祥,以至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等,对偶从而又是思维规律的体现。
  文学创作是“美文”,“对偶”又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刘勰的《文心雕龙》写作在骈文流行的时代,其中《丽辞》篇讲辞藻修饰,主要就是讲“对偶”。其开宗明义就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接着举例指出,唐虞之世的经典中表现的“圣人之妙思”,就是“字字相衔”“字字相俪”的;接着说:“至于诗人(指《诗经》作者)偶章,大夫(屈原)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自杨(杨雄)、马(司马相如)、张(张衡)、蔡(蔡邕),崇盛丽辞……丽句与深采并用,偶意共逸韵俱发……”这样,他先是讲宇宙事物的存在本来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语言的“对偶”是反映客观存在的;接着他从“圣人之妙思”说到《诗》《骚》、杨、马等,则又指出文学的进展体现在“丽辞”即“对偶”的应用上,即“丽辞”乃是文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1. 下列对“对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偶”就是字、词、短语、句子到段落的成双作对,是古今各种文体普遍使用的、是说话作文须臾不能离开的修辞方法。
  B.汉语独特的语言结构比如汉字的特点,双音词的激增等都决定了作文能够并经常、必须广用“对偶”。
  C.语言本是思维的外壳,宇宙间的现象本来是“一分为二”、正反相对的,对偶从而又是思维规律的体现。
  D.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宇宙事物的存在本来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语言的“对偶”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同时,从文学的进展来看,“丽辞”又是文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2. 下列对划线句子中的词语“这些”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是指汉语言独特的语言结构决定作文能够并经常、必须广用“对偶”。
  B. “这些”是说汉语言的每个方块字都是形、音、义合一的,容易做成对子。
  C. “这些”是说魏晋后随着语言发展,双音词的激增,出现大量新词语,而双音词又是在单音“字”的基础上构造起来的,所以容易做成对子。
  D. “这些”是说虚词虽然无“义”,但各有语法上的功能,则是另一类的“义”,同样可以看成形、音、义合一的,更容易做成对子。
  参考答案
  1. A (A项里少了“几乎”,范围扩大,外延错误)
  2. A (B项把“基本上”改成“都”,以偏概全;C项“魏晋以来”说成“魏晋后”,时间错误;D项“更容易做成对子”无中生有。均为内涵错误)
其他文献
数学思维能力,是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一环. 下面,我们主要通过数独这种数学游戏,为大家介绍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所谓数独,是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后来发展为在9×9数格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个粗线宫格内数字包含1~9不重复的数学游戏. 如图1所示:  阴
期刊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他指出,成立火箭军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朝鲜核爆“成功”  中新网2016年1月6日电:北京时间6日上午9时30分,朝鲜发生震级为里氏5级左右
期刊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从解放前就流传下来的一句顺口溜,它形象地反映了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尴尬地位。然而谁也不曾料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不断增加,教师突然成了“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各地中小学教师招聘的竞争场景,成了仅次于公务员招考的最大热门新闻。可不是嘛,在当今社会,还能端上国家财政这个“铁饭碗”的职业,除了公务员,大抵就是教师了。  目前,大部分
期刊
在同高鹗语言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语言的特点:纯熟的北京口语。  曹雪芹童年时代即随家从江南迁居北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由于家道衰落,曹雪芹晚年与北京下层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对北京话非常熟悉。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特别是在人物对话中,他出色地运用了纯熟的北京口语。举几个例子:  (宝玉)一语不发,一弯腰,顺着街就蹭下去了。(43回)  这里的“蹭”字,现在写作“颠”,意思是
期刊
《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1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
期刊
诗歌鉴赏是不能够脱离诗句本身的,所以同学们在答题时,切不可不加分析地空对空作答,而应该结合诗句本身来组织答案,让结论有据可依。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误区点拨 这样的问题,明确是什么类型的表达技巧只能获得三分之
期刊
小说阅读,命题者除了在情节、主题、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角度拟题外,有时候还会从小说的题目上做文章。这些题目要么要求我们解释题目的含义,要么要求我们指出题目与主题(人物、情节)的关系。关于题目的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意义两种,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双关义、象征义等解决;关于题目与主题(人物、情节)的关系,谈的是题目的作用问题,是题目含义的深入,但解题基础还是题目的含义。  例题 阅读这篇小说,回答相关问题。
期刊
诗歌鉴赏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组织答案通常需要结合诗句的翻译,但是命题者不可能局限于仅仅让同学们去翻译诗句。所以如果本末倒置,只译不赏,扣分是毫无疑问的。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误区点拨 肯定会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读题快,或者平时缺乏对描写类四大术语的敏感意识,于是就将题干中“怎样描写”这四个字理解成翻译诗句。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