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所以必然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情感为本。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园本教研的灵魂,假如幼儿园教研活动枯燥、呆板而且缺少实效性,那么就会对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所以,着力探索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可以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教研方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一、以教师为本,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想研
1.树立“研”的意识。
一提起教研,幼儿园教师会觉得教研工作高深莫测,从事园本教研是学者专家的事情,自己没有什么经验,难以着手。因此,首先让教师们树立“研”的意识,帮助她们克服畏难情绪。我园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让教师知道园本教研的兴起,其实就是对实践研究的重视,对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价值的认可。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在研究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与信心。
2.学习“研”的榜样。
通过对应彩云、吴邵萍等全国优秀幼儿教师的学习,了解到她们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地开展着教育教学的研究,使自己从经验型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从而让大家知道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时也通过对身边的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让大家把参与教研活动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积极投身到园本教研活动中。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需要,让教师乐研
1.关注教师情感,营造支持性教研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成效,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教师真实需要。平时除了面对面研讨,还利用园长信箱、年级组组内交流等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了解她们的职业困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我园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和需求,以确保培训目标的落实。在了解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后,把教师的意见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分析,积极创设条件为她们排忧解惑,对于取得成绩,研究有实效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个人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这种情感化管理和激励让园本教研更加轻松和谐。
2.改变教研形式,建立对话式教研方法。
以往教研多是自上而下,教练式、单向信息传递、任务要求式,教师则是听命、服从、执行,教师的参研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变教练式研究为体验式研究,变教研组长单向的信息传递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与家长间的多向信息传递,变任务要求式为自主研究式。在活动中,重视对话性研究,利用参与式、体验试、案例会诊等方式进行直接对话,又通过园领导班子阅读教师教研记录和体会、案例分析、教育笔记、课后反思等进行的间接对话。教研形式的改变,让大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师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更乐于参与教研。
三、以教师为本,搭建有效学习平台,让教师重研
1.自主学习,体验持续不断学习带来的成长喜悦。
园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没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幼儿园推荐的几种“读”的方式,让大家在理论上提升很快,教师们也都很喜欢。第一,读书,教师学习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平时推荐教师着重读好以下三类书:第一类为教育类(教育文章、教育名著、新课程类);第二类为学前专业类;第三类为文化类,不断提升教师的内涵。第二,读“图像”,例如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及讲座,观看名师课堂录像,观看“教育电视”、“教育电影”等,在听看的同时,也间接发挥了专家的引领作用。第三,读“人”,首先是读和自身经常交往的人,学习同事的长处,还可以读与自己间接交往的人,向专家学者学习。第四,读“生活”,倡导教师从社会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家庭的生活、个人的生活出发,开展人生体验及实践,同时在其中学习、感悟、提高。另外读“网络”,大家一起分享成功课例,分享喜悦,以乐观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工作。自主方式让学习更加有效,也让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理论的支撑下,教师的研究也更轻松。
2.专题研讨,分享同伴互助收获的研究成果。
仅有理论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我们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切入点,借助专题开展研究。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方向性和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盲目性,还能帮助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使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的规律,积累教育智慧,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例如:围绕“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学前教育概论》、《游戏论》、《幼儿园课程》等著作和一些专业文章,帮助教师理解了“课程整合”的意义,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游戏内容一般由教师预设,再由教师引导孩子玩的做法;教师学会了从关注幼儿体验、经验出发,和幼儿讨论互动来生成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使幼儿变成游戏的主体,增强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而且在研究中注意把各领域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发现教学与游戏的优化结合的方法,比如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等等,从而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活动、认知和发展。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插入式的教学为多,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以整合式为主,大班后期应以分离式为主,偏重于教学活动。如:为了达到让小班幼儿认识和区分图形特征,进行大小、形状的排列、对应等,我们在小班计算区中,设置了送图形宝宝回家、拼拼搭搭、图形接龙等游戏内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游戏,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或针对大多数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和专题研讨,教师在自我需要和针对问题有计划的研讨中,学会了反思和运用,让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迈进,也更加自信,敢于展示,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教师更加重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园争学赶学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四、以教师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让教师竞研
1.让人人都成为主讲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教师真正进入教研主体角色,是关系到教研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变过去业务园长、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而变为讲、研结合,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灵活主动的进行。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与教师群体的互动中解决教学困惑,分享成功经验。比如:每学期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学习,要求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必须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汇报讲座,向全体教师介绍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感受;结合每学期的各项工作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学、做、讲,达到人人学习,集体进步的目的,使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中成长。
2.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相结合。
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的运用,改变以往指派式的方式安排教师组织展示活动、观摩活动等,教师自我推荐,主动邀请听课,不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克服了由于领导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个别教师的进步的问题。使教师把经历、体验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效防止了“职业倦怠”,从而使教育更加有实效。
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感受到管理层对她们的关注和期望,感受到自己作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体日益被重视的愉快,感受到自己在研究中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所获得的自信,教师的教研行为从不主动到主动,从不关心到关心,从不过问到主动过问,从不愿承担任务到愉快接受任务,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参研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园本教研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何放,易洪湖.园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10)
[3]丁琇澜.立足园本教研 促进新教师成长.科学大众,2009(3)
[4]张琼.课题中的园本教研.当代学前教育,2011(6)
一、以教师为本,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想研
1.树立“研”的意识。
一提起教研,幼儿园教师会觉得教研工作高深莫测,从事园本教研是学者专家的事情,自己没有什么经验,难以着手。因此,首先让教师们树立“研”的意识,帮助她们克服畏难情绪。我园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让教师知道园本教研的兴起,其实就是对实践研究的重视,对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价值的认可。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在研究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与信心。
2.学习“研”的榜样。
通过对应彩云、吴邵萍等全国优秀幼儿教师的学习,了解到她们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地开展着教育教学的研究,使自己从经验型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从而让大家知道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时也通过对身边的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让大家把参与教研活动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积极投身到园本教研活动中。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需要,让教师乐研
1.关注教师情感,营造支持性教研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成效,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教师真实需要。平时除了面对面研讨,还利用园长信箱、年级组组内交流等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了解她们的职业困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我园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和需求,以确保培训目标的落实。在了解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后,把教师的意见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分析,积极创设条件为她们排忧解惑,对于取得成绩,研究有实效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个人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这种情感化管理和激励让园本教研更加轻松和谐。
2.改变教研形式,建立对话式教研方法。
以往教研多是自上而下,教练式、单向信息传递、任务要求式,教师则是听命、服从、执行,教师的参研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变教练式研究为体验式研究,变教研组长单向的信息传递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与家长间的多向信息传递,变任务要求式为自主研究式。在活动中,重视对话性研究,利用参与式、体验试、案例会诊等方式进行直接对话,又通过园领导班子阅读教师教研记录和体会、案例分析、教育笔记、课后反思等进行的间接对话。教研形式的改变,让大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师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更乐于参与教研。
三、以教师为本,搭建有效学习平台,让教师重研
1.自主学习,体验持续不断学习带来的成长喜悦。
园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没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幼儿园推荐的几种“读”的方式,让大家在理论上提升很快,教师们也都很喜欢。第一,读书,教师学习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平时推荐教师着重读好以下三类书:第一类为教育类(教育文章、教育名著、新课程类);第二类为学前专业类;第三类为文化类,不断提升教师的内涵。第二,读“图像”,例如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及讲座,观看名师课堂录像,观看“教育电视”、“教育电影”等,在听看的同时,也间接发挥了专家的引领作用。第三,读“人”,首先是读和自身经常交往的人,学习同事的长处,还可以读与自己间接交往的人,向专家学者学习。第四,读“生活”,倡导教师从社会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家庭的生活、个人的生活出发,开展人生体验及实践,同时在其中学习、感悟、提高。另外读“网络”,大家一起分享成功课例,分享喜悦,以乐观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工作。自主方式让学习更加有效,也让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理论的支撑下,教师的研究也更轻松。
2.专题研讨,分享同伴互助收获的研究成果。
仅有理论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我们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切入点,借助专题开展研究。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方向性和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盲目性,还能帮助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使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的规律,积累教育智慧,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例如:围绕“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学前教育概论》、《游戏论》、《幼儿园课程》等著作和一些专业文章,帮助教师理解了“课程整合”的意义,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游戏内容一般由教师预设,再由教师引导孩子玩的做法;教师学会了从关注幼儿体验、经验出发,和幼儿讨论互动来生成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使幼儿变成游戏的主体,增强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而且在研究中注意把各领域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发现教学与游戏的优化结合的方法,比如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等等,从而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活动、认知和发展。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插入式的教学为多,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以整合式为主,大班后期应以分离式为主,偏重于教学活动。如:为了达到让小班幼儿认识和区分图形特征,进行大小、形状的排列、对应等,我们在小班计算区中,设置了送图形宝宝回家、拼拼搭搭、图形接龙等游戏内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游戏,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或针对大多数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和专题研讨,教师在自我需要和针对问题有计划的研讨中,学会了反思和运用,让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迈进,也更加自信,敢于展示,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教师更加重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园争学赶学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四、以教师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让教师竞研
1.让人人都成为主讲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教师真正进入教研主体角色,是关系到教研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变过去业务园长、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而变为讲、研结合,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灵活主动的进行。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与教师群体的互动中解决教学困惑,分享成功经验。比如:每学期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学习,要求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必须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汇报讲座,向全体教师介绍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感受;结合每学期的各项工作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学、做、讲,达到人人学习,集体进步的目的,使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中成长。
2.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相结合。
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的运用,改变以往指派式的方式安排教师组织展示活动、观摩活动等,教师自我推荐,主动邀请听课,不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克服了由于领导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个别教师的进步的问题。使教师把经历、体验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效防止了“职业倦怠”,从而使教育更加有实效。
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感受到管理层对她们的关注和期望,感受到自己作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体日益被重视的愉快,感受到自己在研究中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所获得的自信,教师的教研行为从不主动到主动,从不关心到关心,从不过问到主动过问,从不愿承担任务到愉快接受任务,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参研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园本教研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何放,易洪湖.园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10)
[3]丁琇澜.立足园本教研 促进新教师成长.科学大众,2009(3)
[4]张琼.课题中的园本教研.当代学前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