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天德(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体育教师可能会遇到哪些不适应?这个问题,从前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我觉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如何把先进的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感到难度比较大,缺乏具体的抓手和方法。
2.在理解与处理课程多元目标与多元评价的相互关系上,或者说是在“多元归主”上(杨文轩.《准确理解“新课标”,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感到比较困惑。多元的课程理论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但多元一定要有重点,就像弹钢琴一样,如果十个手指一起按下去就不成调子了,它总得有轻有重。如何确定重点和协调多元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好的。
3.不太清楚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如何确定重点教材。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内容范围是比较广的,应当有重点,否则就可能像以前一样蜻蜓点水,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学得不扎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学段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哪些内容,并不是很清楚。
4.正确有效地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困难。
5.在课程资源无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情况下不知道路怎么办才好。关于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在西部农村,这种不适应十年前就碰到过,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
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什么能力呢?我觉得体育教师当前主要需要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不同的观点、认识、做法、评价等都是很正常的。怎么去看、怎么去听、怎么去认识、怎么去分析,做到博采众长和克服片面性,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否则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我认为应变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各地各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再好的理论、方法与经验,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就是应变,就是创新。
第二,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如下几种能力:
1.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先不讲单元计划、水平计划的制定问题,就说课时计划(教案)制定,尽管现在课时计划的格式不限,但课时计划都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并不是很明确,甚至在认识上也不完全统一,现在老师在有些内容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却不一定有用,因此这种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
2.示范讲解的能力,特别是对武术与新教材的示范讲解能力。我认为,示范讲解是体育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示范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老师的示范做得好,学生看了就想学,学起来就带劲;如果老师连示范都做不好,讲也讲不清楚,自己教起来心里就没有底,学生也不会有兴趣。例如,武术是最能反映我们民族特色的一门课程,但从总体上来说开展得并不好,学生不太喜欢武术。原因故然很多,但不可不论的是,我们许多老师的武术示范讲解能力比较差,缺乏武术的精、气、神,不能吸引学生,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3.有机整合教学目标及目标与内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指出可以有所侧重,这就有一个整合问题。那么该以什么为主线来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又如目标与内容的关系问题,有些课制定了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但却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支撑,存在目标与内容脱节的现象。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正确有效地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许多体育老师都在积极尝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于我们许多老师对这些学习方式并不太熟悉,所以运用起来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新课标又强调要有效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要求就更高了。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5.组织教法的创新能力。要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在于组织教法的改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当然很重要,但实际上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都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感兴趣,而且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组织教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当努力提高体育老师这方面的创新能力。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
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都应学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任何懈怠、放松或不思进取都是体育教师前进中的大忌。所以,体育教师主观上要主动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生的变化。
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是具体的,体现在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合理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语言是否清晰、感人,讲解内容是否精炼;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确定教学重点与解决学习难点是否合理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妥当、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好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基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这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期还有新的不适应,比如课程标准把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内容,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体育教师最初会有些不适应,比如疾病预防等内容,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教这些内容就会犯难。我们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按照教学实录的方式编写了1~12年级共12册的《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不论是什么学科背景的教师都能按照指导用书上课,反响很好。
再比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有效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这是自1993年以来再次以国家课程的形式提出类似“课课练”的要求。教师在贯彻过程中也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因为怎么发展学生的体能要讲究结合学生、教材、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思考如何选择发展体能的练习内容、如何做到体能练习与技能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何选择练习的时机,怎样掌握运动负荷的大小,如何关注学生不同的体能水平和性别的差异,怎样组织、用什么方法锻炼才能使学生感到有趣等等。近几年《体育教学》杂志发表过许多体育教师总结的发展学生体能的教学文章,相信老师们能够尽快适应这一要求,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体育教师可能会遇到哪些不适应?这个问题,从前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我觉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如何把先进的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感到难度比较大,缺乏具体的抓手和方法。
2.在理解与处理课程多元目标与多元评价的相互关系上,或者说是在“多元归主”上(杨文轩.《准确理解“新课标”,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感到比较困惑。多元的课程理论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但多元一定要有重点,就像弹钢琴一样,如果十个手指一起按下去就不成调子了,它总得有轻有重。如何确定重点和协调多元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好的。
3.不太清楚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如何确定重点教材。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内容范围是比较广的,应当有重点,否则就可能像以前一样蜻蜓点水,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学得不扎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学段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哪些内容,并不是很清楚。
4.正确有效地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困难。
5.在课程资源无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情况下不知道路怎么办才好。关于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在西部农村,这种不适应十年前就碰到过,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
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什么能力呢?我觉得体育教师当前主要需要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不同的观点、认识、做法、评价等都是很正常的。怎么去看、怎么去听、怎么去认识、怎么去分析,做到博采众长和克服片面性,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否则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我认为应变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各地各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再好的理论、方法与经验,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就是应变,就是创新。
第二,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如下几种能力:
1.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先不讲单元计划、水平计划的制定问题,就说课时计划(教案)制定,尽管现在课时计划的格式不限,但课时计划都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并不是很明确,甚至在认识上也不完全统一,现在老师在有些内容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却不一定有用,因此这种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
2.示范讲解的能力,特别是对武术与新教材的示范讲解能力。我认为,示范讲解是体育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示范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老师的示范做得好,学生看了就想学,学起来就带劲;如果老师连示范都做不好,讲也讲不清楚,自己教起来心里就没有底,学生也不会有兴趣。例如,武术是最能反映我们民族特色的一门课程,但从总体上来说开展得并不好,学生不太喜欢武术。原因故然很多,但不可不论的是,我们许多老师的武术示范讲解能力比较差,缺乏武术的精、气、神,不能吸引学生,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3.有机整合教学目标及目标与内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指出可以有所侧重,这就有一个整合问题。那么该以什么为主线来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又如目标与内容的关系问题,有些课制定了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但却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支撑,存在目标与内容脱节的现象。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正确有效地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许多体育老师都在积极尝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于我们许多老师对这些学习方式并不太熟悉,所以运用起来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新课标又强调要有效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要求就更高了。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5.组织教法的创新能力。要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在于组织教法的改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当然很重要,但实际上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都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感兴趣,而且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组织教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当努力提高体育老师这方面的创新能力。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
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都应学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任何懈怠、放松或不思进取都是体育教师前进中的大忌。所以,体育教师主观上要主动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生的变化。
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是具体的,体现在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合理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语言是否清晰、感人,讲解内容是否精炼;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确定教学重点与解决学习难点是否合理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妥当、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好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基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这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期还有新的不适应,比如课程标准把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内容,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体育教师最初会有些不适应,比如疾病预防等内容,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教这些内容就会犯难。我们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按照教学实录的方式编写了1~12年级共12册的《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不论是什么学科背景的教师都能按照指导用书上课,反响很好。
再比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有效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这是自1993年以来再次以国家课程的形式提出类似“课课练”的要求。教师在贯彻过程中也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因为怎么发展学生的体能要讲究结合学生、教材、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思考如何选择发展体能的练习内容、如何做到体能练习与技能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何选择练习的时机,怎样掌握运动负荷的大小,如何关注学生不同的体能水平和性别的差异,怎样组织、用什么方法锻炼才能使学生感到有趣等等。近几年《体育教学》杂志发表过许多体育教师总结的发展学生体能的教学文章,相信老师们能够尽快适应这一要求,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