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基层班组人员调动较多,新员工比例逐年上升,同时班组工作强度加大,工学矛盾较为严重,管理、技能知识的延续性和传递效率不能满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组(专业)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效的显现。嘉兴电力局调控中心二次运行组深化“知识管理”理念,结合班组建设要求和实际工作,创新班组(专业)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知识管理型”班组管理模式,达到知识的高效传递,实现管、干、学三者完美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20-02
一、实施背景
1.1 “三集五大”机构改革
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自动化专业将原来自动化管理、运行和检修的人员合并到一个班组,目的是突破传统的专业界面,实现自动化等专业的有机融合,以进一步强化电网自动化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升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和专业建设水平。改革对每个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个员工在短时间内角色转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是如何稳定员工队伍,如何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如何保障“三集五大”改革的持续贯彻。
1.2 人员结构形势严峻
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新员工比例骤增,甚至出现了除班组长外基本都是新人的情况,人员断层、知识缺乏继承和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增强的问题成为一大难题,阻礙班组的健康发展。对嘉兴电网自动化专业而言,近年来专业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先后经历了地县调控一体化异地互备技术支持系统(OPEN3000)建设、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调度数据网全网改造、自动化主站机房原地改造等多项高难度重大工程建设。人力资源不足和巨大的生产任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克服困难、有效提升人员技能并保质保量完成班组(专业)生产任务,对班组长(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1.3 基于专业特点的自身内在需求
自动化专业知识涉及面广,从实时SCADA系统到非实时电能量系统,从数据网到二次安防,从硬件到软件,涉及专业知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等,知识细节多而杂、更新快。如果不能很好的对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更新,分门别类地将细节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及时普及最新知识,知识易出现断层和遗漏,延续性得不到保障,对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不利。
1.4 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要求
2009年起,GB/T 23703《知识管理》国家标准逐步正式发布,标志着当今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关注。近年来国网公司正统一部署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确立了“传承、积累、共享、创新”的建设理念,并且提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显性知识结构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实现内部知识的体系化,提升内部知识工作的主动性,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二、最佳实践成果的主要做法
2.1 打造知识共享平台
二次运行组创建了一个共享目录,在根目录下按树型结构分系统分层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体系进行多方位的科学分类(按照系统划分;按照制度类、技能类知识划分等),增强知识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方便员工进行知识的录入、更新和查阅,构成了知识管理型班组建设的硬件基础。平台上所有资源都采用共享原则,包括管理制度、各系统基本维护资料、班务公开、缺陷处理等等,所有员工都可以进行查看和对部分文件进行维护,有特定权限的员工可对文件进行增删操作。(图1)
为了便于员工找到相应系统的负责人,文件取名按照“系统名-系统管理员”的格式。其中1~19是各系统的专用文件夹,分别存放系统的基础资料,技术文件,缺陷记录等内容。“台账管理”是对所有系统的台账作统一管理;“自动化机房”包括主站自动化机房和各外围机房的电源布线图,机房网络图,网线标识表,机房监控等内容。“网络图”中包括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接线图,包括各延伸节点。“学习材料”中包括历年来各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文件及历年自动化培训、考试、比武等资料。“班组综合管理”中存放班组的班组建设、生产计划、周报、信息报道、班组活动和各种迎检材料。“QC资料”中是历年来先进的QC成果及获奖资料。“自动化检修记录”是按月按日细分的班组各位成员的工作记录。“自动化规范化工作”包括自动化常用表单、内部宣贯文件和日常运维安排等内容。这种文件分类一方面让系统管理员更方便维护自己负责的系统,各种材料能找到相应的文件夹存放;另一方面有总有分,结构性强,利于系统性地学习。
2.2 建立结合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
二次运行组在进行知识文档的积累时,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文档的拷贝粘贴,而是充分结合整个班组的日常管理与生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炼,保持知识体系的持续积累和不断更新,形成相应的结合实际的知识文档,逐步将日常工作步骤规范化、标准化、结构化,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二次运行组注重培养组员良好的工作习惯,促使技能知识制度化:将重要系统的关键工作(重点工作事项、消缺要点等)形成文字,充分挖掘老职工、高技能职工的隐性知识,及时积累每位员工日常重要经验,避免这些重要技能知识的流失或遗忘。及时归纳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作业步骤或升华成作业指导书并共享,其他员工在工作中不断验证,不断更新,实现隐性知识的归纳、积累、整合、更新、共享一体化流程。
共享平台的所有文档内容都滚动更新,一旦有新的经验和更好的工作方法都会形成文档保留下来,供其他同事交流学习。同时每日的工作内容也照实记录在检修记录里,便于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实现了工作接收、分配、实施、监督、总结记录的闭环管理。
2.3 建立基于员工特点的职责分配模式 二次运行组对所有的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工,针对员工性格特点和技能特长,实行不同系统(或工作)不同角色(A、B、C类)合理分配,使每位员工的工作有主有次,每个系统和设备都能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负责系统安全运行、档案资料管理更新。A累角色(系统管理员)职责要求能熟练掌握系统技术,熟悉系统运行状况,有利于系统管理员掌握系统发展方向,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设,有利于自动化系统健康发展。另外,同一员工分饰几角,工作有所侧重,在掌握A角职责的同时,不断熟悉、掌握B、C角的知识,促使员工工作经验多元化,技术水平全面发展。
2.4 建立以老带新的值班模式
2012年“大运行”体系建设后,员工从担负单一职责转化为综合职责,对短时间内角色转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平稳过渡,二次运行组大胆革新值班模式,提出自动化主值、副值新概念。每天安排两人分别担任主、副值,由原来分别熟悉运行、检修的同志进行搭配,承担当天值班任务和日常维护工作。主值最重要的工作是对当日嘉兴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及各项检修工作进行掌控,清楚了解当天每一项相关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随时监管,并对相应工作进行一定的分配。副值除了配合主值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日常巡检、信息核对、小型基建工程等检修任务。通过这种搭配方式,可以使得每个员工在日常的运行值班过程中相互学习,逐渐由单一向综合素质转变,实现共同进步。
2.5 建立多样的的员工技能培训样式
二次运行组强化员工自动化专业學习的危机意识,激发班组员工的学习力和向心力,着力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竞争力。班组长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形成了班组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除了上级部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外,根据员工实际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 “互帮互学”活动,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培训、班员结对活动和师带徒活动等。
系统管理员培训:系统管理员作为A角,肩负着班组所有成员技能提高的任务,需精心准备后讲课,同时大家互相交流探讨,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班员结对活动:同一天值班的主副值班员,实时对工作上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在多种专业问题上相互探讨,交流工作经验和系统管理心得,提高驾驭系统的能力。
老员工带新员工:在安排工作计划时考虑老、新员工搭配工作,新员工学习老员工的工作经验,老员工学习新员工身上的工作积极性。
A角带B/C角:由A角定期轮流对自己负责的系统对B/C角授课,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充分利用班组现有力量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定期消化”:除了每天的班后会进行总结当天工作,每周五各系统管理员简单总结当周主管系统的工作情况和运行情况,并向全体成员讲解,使得每周新知识当周消化,避免了由于工作职责分配每个员工掌握每周情况不全面的问题。
2.6 “三集五大”标准和制度落地
“三集五大”改革后,各项新制定的标准和规章制度需要在班组落地。二次运行组由班组长和系统管理员即时更新标准和制度,实现管理知识分层分类滚动更新、定期宣贯,使员工及时掌握上级要求,遵章办事,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通过管理知识的定期宣贯和学习,使得方向明确,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班组形成合力并实现最大化。同时班组鼓励员工将上级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化整合,内化为班组自身的管理办法,积极创新,主动管理,提升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最佳实践成果的创新点
3.1 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打破技术壁垒
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员工各自负责一块,所有的相关资料都保存在个人电脑上,甚至于很多资料是属于个人的经验积累,只存在于员工的大脑里。对整个班组或者专业发展而言,这种模式既不利于集体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二次运行组采用知识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了知识的真正共享。
3.2 紧密切合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
知识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班组知识共享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的出发点虽然一致,把知识管理与班组(专业)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最优化分类,所有的管理、技术、基础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滚动更新,这种源于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更有效果。
3.3 结合专业特点的全新值班模式
全新的值班模式结合自身自动化专业特点,有效解决了员工短时间内角色转换问题,提出了自动化主值、副值新概念,既解决了人员配置矛盾,也有效促进了员工互相学习和进步,提高了自动化专业的掌控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3.4 创建“互帮互学-系统管理员培训”培训模式
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多样性的员工培训工作,除了平时常见的上级专业培训、外聘老师培训、师带徒、结对子等手段外,开创的“互帮互学-系统管理员培训”培训模式,一方面鞭策系统管理员对所管辖的系统更加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针对性、操作性更强,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最佳实践成果的实施成效
4.1 专业影响不断扩大
通过班组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多次参与省级、局级专业文件的编写,特别是在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参与起草的省公司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等共计30多个;通过多个大型跨部门项目建设与各单位积极交流,取得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4.2 工程建设硕果累累
OPEN300系统建设:全体员工克服时间紧迫、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等多重困难,成功建成了嘉兴局历史上规模最大、信息采集范围最全、工程量最重、接口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地县调控一体化异地互备技术支持系统,在全省首家通过省公司实用化验收,成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坚强的技术支撑。根据系统建设经验提炼的成果书,获省公司2011年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并被省公司推荐报国家电网2011年同业对标典型经验。 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历经近一年的奋战,建成全省首套新一代“集中式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系统并圆满通过省公司专业验收,信息采集覆盖全嘉兴地区,大幅提升自动化系统集约化水平,有效节约了投资,充分提高了系统维护效率。系统依靠先进技术实现嘉兴地区电力结算的综合统计与应用,为电量、线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调度数据网建设: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调度数据网骨干层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通过对网络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全网IP地址重新配置等工作,全省首家完成了地调数据网骨干层的建设工作,对有序推动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建设、110kV变电所调度数据网的接入、以及智能电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2010-2011年參与的科技项目《地区电网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成果鉴定并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QC成果《缩短OPEN3000系统工程化时间》分别获得局一等奖、省公司二等奖和人力资源部主办的全国一等奖。同时对多个建设成果进行提炼总结,近两年在华东电力等各级刊物累计发表论文7篇,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员工自行开发的巡视及操作脚本程序正在走向实用化,这提高了班组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2012年新增一项科技成果、两项QC成果和一项群众性创新创效成果。
4.4 集体个人取得双赢
在知识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实现了机构调整中班组的平稳过渡,在完成多项重大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取得了多项集体荣誉:荣获2010年度浙江电网自动化专业工作单项先进;2010年全省自动化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2011年浙江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优秀单位称号;嘉兴电力局2011年局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嘉兴电力局2011年度先进班组;2011年全省自动化专业普考团体第二名;2012年获“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并被推荐报评嘉兴电力局标杆班组。
在集体取得荣誉的同时,很多员工也实现了自我的快速成长,取得多项荣誉。班组所有员工都高分通过了省公司专业上岗考试,取得上岗资格证。不少同志已成长为自动化专业骨干,获得了省地两级专业先进个人、技能专家、十佳青年、安全先进等多个荣誉。
五、最佳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
调控中心二次运行组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班组员工的能量实现自我升值,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知识管理型”班组管理模式,与班组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达到知识的高效传递,实现管、干、学三者完美结合,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前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过渡,帮助员工顺利实现了角色转换。
每个班组的情况都不同,“知识管理”模式的实施会受到员工素质、工作性质等各类因素的影响,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实践,“知识管理型”班组管理模式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强,效益明显。目前该管理模式已经在嘉兴电力局调控中心各班组进行推广,并初见成效。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20-02
一、实施背景
1.1 “三集五大”机构改革
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自动化专业将原来自动化管理、运行和检修的人员合并到一个班组,目的是突破传统的专业界面,实现自动化等专业的有机融合,以进一步强化电网自动化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升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和专业建设水平。改革对每个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个员工在短时间内角色转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是如何稳定员工队伍,如何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如何保障“三集五大”改革的持续贯彻。
1.2 人员结构形势严峻
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新员工比例骤增,甚至出现了除班组长外基本都是新人的情况,人员断层、知识缺乏继承和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增强的问题成为一大难题,阻礙班组的健康发展。对嘉兴电网自动化专业而言,近年来专业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先后经历了地县调控一体化异地互备技术支持系统(OPEN3000)建设、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调度数据网全网改造、自动化主站机房原地改造等多项高难度重大工程建设。人力资源不足和巨大的生产任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克服困难、有效提升人员技能并保质保量完成班组(专业)生产任务,对班组长(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1.3 基于专业特点的自身内在需求
自动化专业知识涉及面广,从实时SCADA系统到非实时电能量系统,从数据网到二次安防,从硬件到软件,涉及专业知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等,知识细节多而杂、更新快。如果不能很好的对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更新,分门别类地将细节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及时普及最新知识,知识易出现断层和遗漏,延续性得不到保障,对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不利。
1.4 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要求
2009年起,GB/T 23703《知识管理》国家标准逐步正式发布,标志着当今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关注。近年来国网公司正统一部署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确立了“传承、积累、共享、创新”的建设理念,并且提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显性知识结构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实现内部知识的体系化,提升内部知识工作的主动性,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二、最佳实践成果的主要做法
2.1 打造知识共享平台
二次运行组创建了一个共享目录,在根目录下按树型结构分系统分层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体系进行多方位的科学分类(按照系统划分;按照制度类、技能类知识划分等),增强知识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方便员工进行知识的录入、更新和查阅,构成了知识管理型班组建设的硬件基础。平台上所有资源都采用共享原则,包括管理制度、各系统基本维护资料、班务公开、缺陷处理等等,所有员工都可以进行查看和对部分文件进行维护,有特定权限的员工可对文件进行增删操作。(图1)
为了便于员工找到相应系统的负责人,文件取名按照“系统名-系统管理员”的格式。其中1~19是各系统的专用文件夹,分别存放系统的基础资料,技术文件,缺陷记录等内容。“台账管理”是对所有系统的台账作统一管理;“自动化机房”包括主站自动化机房和各外围机房的电源布线图,机房网络图,网线标识表,机房监控等内容。“网络图”中包括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接线图,包括各延伸节点。“学习材料”中包括历年来各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文件及历年自动化培训、考试、比武等资料。“班组综合管理”中存放班组的班组建设、生产计划、周报、信息报道、班组活动和各种迎检材料。“QC资料”中是历年来先进的QC成果及获奖资料。“自动化检修记录”是按月按日细分的班组各位成员的工作记录。“自动化规范化工作”包括自动化常用表单、内部宣贯文件和日常运维安排等内容。这种文件分类一方面让系统管理员更方便维护自己负责的系统,各种材料能找到相应的文件夹存放;另一方面有总有分,结构性强,利于系统性地学习。
2.2 建立结合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
二次运行组在进行知识文档的积累时,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文档的拷贝粘贴,而是充分结合整个班组的日常管理与生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炼,保持知识体系的持续积累和不断更新,形成相应的结合实际的知识文档,逐步将日常工作步骤规范化、标准化、结构化,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二次运行组注重培养组员良好的工作习惯,促使技能知识制度化:将重要系统的关键工作(重点工作事项、消缺要点等)形成文字,充分挖掘老职工、高技能职工的隐性知识,及时积累每位员工日常重要经验,避免这些重要技能知识的流失或遗忘。及时归纳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作业步骤或升华成作业指导书并共享,其他员工在工作中不断验证,不断更新,实现隐性知识的归纳、积累、整合、更新、共享一体化流程。
共享平台的所有文档内容都滚动更新,一旦有新的经验和更好的工作方法都会形成文档保留下来,供其他同事交流学习。同时每日的工作内容也照实记录在检修记录里,便于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实现了工作接收、分配、实施、监督、总结记录的闭环管理。
2.3 建立基于员工特点的职责分配模式 二次运行组对所有的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工,针对员工性格特点和技能特长,实行不同系统(或工作)不同角色(A、B、C类)合理分配,使每位员工的工作有主有次,每个系统和设备都能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负责系统安全运行、档案资料管理更新。A累角色(系统管理员)职责要求能熟练掌握系统技术,熟悉系统运行状况,有利于系统管理员掌握系统发展方向,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设,有利于自动化系统健康发展。另外,同一员工分饰几角,工作有所侧重,在掌握A角职责的同时,不断熟悉、掌握B、C角的知识,促使员工工作经验多元化,技术水平全面发展。
2.4 建立以老带新的值班模式
2012年“大运行”体系建设后,员工从担负单一职责转化为综合职责,对短时间内角色转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平稳过渡,二次运行组大胆革新值班模式,提出自动化主值、副值新概念。每天安排两人分别担任主、副值,由原来分别熟悉运行、检修的同志进行搭配,承担当天值班任务和日常维护工作。主值最重要的工作是对当日嘉兴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及各项检修工作进行掌控,清楚了解当天每一项相关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随时监管,并对相应工作进行一定的分配。副值除了配合主值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日常巡检、信息核对、小型基建工程等检修任务。通过这种搭配方式,可以使得每个员工在日常的运行值班过程中相互学习,逐渐由单一向综合素质转变,实现共同进步。
2.5 建立多样的的员工技能培训样式
二次运行组强化员工自动化专业學习的危机意识,激发班组员工的学习力和向心力,着力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竞争力。班组长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形成了班组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除了上级部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外,根据员工实际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 “互帮互学”活动,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培训、班员结对活动和师带徒活动等。
系统管理员培训:系统管理员作为A角,肩负着班组所有成员技能提高的任务,需精心准备后讲课,同时大家互相交流探讨,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班员结对活动:同一天值班的主副值班员,实时对工作上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在多种专业问题上相互探讨,交流工作经验和系统管理心得,提高驾驭系统的能力。
老员工带新员工:在安排工作计划时考虑老、新员工搭配工作,新员工学习老员工的工作经验,老员工学习新员工身上的工作积极性。
A角带B/C角:由A角定期轮流对自己负责的系统对B/C角授课,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充分利用班组现有力量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定期消化”:除了每天的班后会进行总结当天工作,每周五各系统管理员简单总结当周主管系统的工作情况和运行情况,并向全体成员讲解,使得每周新知识当周消化,避免了由于工作职责分配每个员工掌握每周情况不全面的问题。
2.6 “三集五大”标准和制度落地
“三集五大”改革后,各项新制定的标准和规章制度需要在班组落地。二次运行组由班组长和系统管理员即时更新标准和制度,实现管理知识分层分类滚动更新、定期宣贯,使员工及时掌握上级要求,遵章办事,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通过管理知识的定期宣贯和学习,使得方向明确,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班组形成合力并实现最大化。同时班组鼓励员工将上级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化整合,内化为班组自身的管理办法,积极创新,主动管理,提升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最佳实践成果的创新点
3.1 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打破技术壁垒
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员工各自负责一块,所有的相关资料都保存在个人电脑上,甚至于很多资料是属于个人的经验积累,只存在于员工的大脑里。对整个班组或者专业发展而言,这种模式既不利于集体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二次运行组采用知识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了知识的真正共享。
3.2 紧密切合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
知识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班组知识共享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的出发点虽然一致,把知识管理与班组(专业)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最优化分类,所有的管理、技术、基础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滚动更新,这种源于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模式更有效果。
3.3 结合专业特点的全新值班模式
全新的值班模式结合自身自动化专业特点,有效解决了员工短时间内角色转换问题,提出了自动化主值、副值新概念,既解决了人员配置矛盾,也有效促进了员工互相学习和进步,提高了自动化专业的掌控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3.4 创建“互帮互学-系统管理员培训”培训模式
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多样性的员工培训工作,除了平时常见的上级专业培训、外聘老师培训、师带徒、结对子等手段外,开创的“互帮互学-系统管理员培训”培训模式,一方面鞭策系统管理员对所管辖的系统更加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针对性、操作性更强,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最佳实践成果的实施成效
4.1 专业影响不断扩大
通过班组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多次参与省级、局级专业文件的编写,特别是在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参与起草的省公司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等共计30多个;通过多个大型跨部门项目建设与各单位积极交流,取得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4.2 工程建设硕果累累
OPEN300系统建设:全体员工克服时间紧迫、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等多重困难,成功建成了嘉兴局历史上规模最大、信息采集范围最全、工程量最重、接口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地县调控一体化异地互备技术支持系统,在全省首家通过省公司实用化验收,成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坚强的技术支撑。根据系统建设经验提炼的成果书,获省公司2011年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并被省公司推荐报国家电网2011年同业对标典型经验。 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历经近一年的奋战,建成全省首套新一代“集中式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系统并圆满通过省公司专业验收,信息采集覆盖全嘉兴地区,大幅提升自动化系统集约化水平,有效节约了投资,充分提高了系统维护效率。系统依靠先进技术实现嘉兴地区电力结算的综合统计与应用,为电量、线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调度数据网建设: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调度数据网骨干层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通过对网络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全网IP地址重新配置等工作,全省首家完成了地调数据网骨干层的建设工作,对有序推动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建设、110kV变电所调度数据网的接入、以及智能电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2010-2011年參与的科技项目《地区电网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成果鉴定并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QC成果《缩短OPEN3000系统工程化时间》分别获得局一等奖、省公司二等奖和人力资源部主办的全国一等奖。同时对多个建设成果进行提炼总结,近两年在华东电力等各级刊物累计发表论文7篇,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员工自行开发的巡视及操作脚本程序正在走向实用化,这提高了班组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2012年新增一项科技成果、两项QC成果和一项群众性创新创效成果。
4.4 集体个人取得双赢
在知识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实现了机构调整中班组的平稳过渡,在完成多项重大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取得了多项集体荣誉:荣获2010年度浙江电网自动化专业工作单项先进;2010年全省自动化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2011年浙江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优秀单位称号;嘉兴电力局2011年局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嘉兴电力局2011年度先进班组;2011年全省自动化专业普考团体第二名;2012年获“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并被推荐报评嘉兴电力局标杆班组。
在集体取得荣誉的同时,很多员工也实现了自我的快速成长,取得多项荣誉。班组所有员工都高分通过了省公司专业上岗考试,取得上岗资格证。不少同志已成长为自动化专业骨干,获得了省地两级专业先进个人、技能专家、十佳青年、安全先进等多个荣誉。
五、最佳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
调控中心二次运行组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班组员工的能量实现自我升值,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知识管理型”班组管理模式,与班组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达到知识的高效传递,实现管、干、学三者完美结合,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前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过渡,帮助员工顺利实现了角色转换。
每个班组的情况都不同,“知识管理”模式的实施会受到员工素质、工作性质等各类因素的影响,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实践,“知识管理型”班组管理模式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强,效益明显。目前该管理模式已经在嘉兴电力局调控中心各班组进行推广,并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