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文录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yh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主义”害死人
  
  近日,康至军先生撰文《绩效考核的另一面》指出,绩效考核至上的“绩效主义”会让企业事与愿违。
  绩效考核的基本观点是:员工是自利的,不会主动努力做事,必须利用员工的自利性,设计激励制度和惩罚措施,使他们努力工作。
  A公司导入绩效考核体系,将销售人员的目标达成率与奖金系数挂钩,设置了阶梯奖励机制。结果大多数销售人员将自己每月的销售达成率“精确”地控制在80%~81%,以保证自己每个月的达成率都能超过80%。为何如此?
  1.强制执行的恶果。比如,每个月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差评名额,否则不能达到激励目的。最后为了找到差评人而找差评人,往往导致团队内部不合,甚至搞起平均主义,一人差评一次。
  2.绝对量化主义的恶果。越重要的东西越难量化,但越难量化的东西,管理者却偏偏希望它能被量化。结果定出一些荒唐的考核指标,得到一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如某地公安局为加强110出勤考核,以公里/天作为指标,致使110每天有事没事都在闹市中呼啸来去。
  3.降低了员工主观能动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过分强调诸如金钱等外在激励,逐渐弱化了员工内在激励,越来越依赖外在激励。
  索尼前董事天外伺朗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中指出,“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的绩效主义,让索尼失去了激情和挑战精神,变得越来越平庸。
  因此,许多公司正在做出改进。如在绩效评估中更侧重行为和努力程度,而非结果。
  
  隐藏在购买行为背后的消费心理
  
  近日,江明华先生撰文探讨了消费者的购物潜意识。
  
  1.快乐刺激购买。
  王女士拿着购物清单去超市,回到家发现自己居然买了八支不同的牙膏。冲动购买的原因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卖场布局、商品陈列、促销方式,甚至是背景音乐、温度等,都会让顾客心情愉快,这是消费的根本动力之一。
  
  2.从“不想要”出发。
  暑假,吴先生一家计划外出旅游。全家人在清单中挑选去处的时候,儿子说“××不好玩”,太太说“××的吃住太贵”、“××太远”、“××交通不方便”……
  很多消费者在做选择时,会极度讨厌有缺陷的产品。选择的目的不是为了买到最好的,而是为了避免买到最讨厌的。
  
  3.在对比中选择。
  A品牌纯净水价格2元,市场份额30%。最近,一个新的高档品牌纯净水进入市场,定价8元。按常理,A品牌的市场份额应有所下降,但是相反却上升到40%
  参照物会影响购物者偏好。顾客青睐居中产品,那么增加一些高端或低端产品,就能使现有产品成为居中产品。
  另外,好品牌之间互相比较,它们的吸引力都降低;在主推产品边上放上一些廉价劣质品,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4.根据显著性选择。
  现在的消费者平均要以每秒33件的速度从5万件商品中挑选出17件商品。过于复杂的商品种类和信息,会使消费者感觉不舒服,甚至放弃选择。数量有限、精心选择的商品,才能刺激购物。
  由于注意力有限,消费者会主动寻找他认为重要的信息,如价格、质量、外观等,企业应主动展示。
  
  经销商如何防止“二老板”造反?
  
  经销商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外聘专业人才来管理公司,俗称“二老板”。但许多二老板外勾结厂家,内搞小群体,甚至拉走队伍扯旗造反,让求贤若渴的经销商很受伤。
  潘文富先生撰文认为,二老板造反原因无非有四:
  1.二老板野心大。自己有能力、有知识、有经验,凭什么长期屈居人下,为你打工?不平衡心理日积月累,自然心生去意。
  2.老板承诺不兑现。真要掏真金白银出来奖励时,真有气魄舍得的老板没有几个。奖励要么拖延不给,要么七扣八扣所剩无几,也难怪二老板一怒而去。
  3.大老板干涉二老板。“你既然让我做总经理,那就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指点点,横插一杠。”而经销商视公司如生命,当然忍不住要指手画脚。长此以往,宾主不合也在意料之中。
  4.家族体制弊病。老板娘是财务,老丈人是库管,小舅子是副经理,自己虽然职位最高,可谁都命令不动。这叫哪门子总经理?得,管不得我还走不得吗?
  要想留住有能力的二老板,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给二老板一个施展能力的环境。首先要管好自己,不要随便干涉事务,即使干涉,也要注意方式;其次要管好亲戚,要么清理出去,要么做通工作,必要时杀鸡儆猴,一定要维护二老板的权威。
  2.说话要算话,该给的奖励一定要给。如果没有这个胸襟,承诺时就不要乱夸海口。
  3.有信任也要有防范。第一,保持对上下游主要客户的良好接触,不能让二老板把最重要的资源都捏在手里;第二,招聘要把关。二老板推荐的朋友,任用一定要慎重;第三,断二老板的后路。要到处宣讲自己如何重视二老板,对他如何放心。长期下去,整个商圈都知道了。一旦二老板反了,别人知道他商誉不好,他也很难做好生意。
其他文献
对话地点:第四届中国经销商大会现场  嘉 宾:可思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 施炜  烽雅精英副总经理(原沃尔玛总部采购) 王玉泽  广西科桂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伟文    建议所有的经销商都能自己去开一个店。哪怕只开一个店,你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零售商,你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跟它们合作。    向上下游学习    王玉泽:我在北京华联、沃尔玛负责采购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子很多经销商朋友。坦白说,一些外资
期刊
二十多年前,当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时,消费者在仰视它,专家们在迷信它,本土企业在学习它——跨国公司不是本土企业的梦想,就是本土企业的标杆。  二十年后,本土企业已经群体崛起了,尽管跨国企业有像可口可乐和宝洁这样在中国表现杰出的企业,但总体成功率并不高,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发出了“中国:外企的福地还是墓地?”的惊呼。客观地说,在二十年的中外对抗中,本土企业并未落败。  本土企业的特点在于;
期刊
对员工的信任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超出任何物质和非物质的奖励措施。获得授权的下属,可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并对结果负责,也就无从推诿,只有竭尽全力达成目标。    林正大  LMI创办人,整合型战略家,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客座教授,亚太地区企业家协会高级顾问。曾为三百多家企业提供咨询与系统培训服务,其中世界五百强约百家。david@lmi456.com  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
期刊
作为红罐王老吉的同胞兄弟,王老吉药业的销量由2005年的2个亿跃至2006年的4个亿,年增长率高达100%,只因一句“王老吉,还有盒装”。    同胞兄弟:盒装王老吉    2005年,“怕上火,喝王老吉”已响彻了中国大江南北,一时间喝王老吉饮料成了一种时尚,王老吉饮料成了人们餐间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句广告语也成了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的口头禅。  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红色罐装王老吉身上,而在这光环
期刊
企业里,销售部历来就是任性、嚣张的角儿。这些年“渠道为王”的论点甚嚣尘上,销售部愈发“自鸣得意”了,薪水奖金高高在上自不待言,其他部门还都得唯其马首是瞻,全心全意做好服务。  理由很简单——每个企业都坚守这样的信条: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担,都得让“渠道”一肩挑。在这些企业看来,渠道建设好,一好百好!渠道建设差,一输百输!  事实真是如此吗?    逻辑上的荒谬    “渠道为
期刊
不要期望有“利润又高,支持又大,还特别旺销”的产品落在你头上。这样的产品不存在,旺销一定利薄,利高一定量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市场规律。  毫无疑问,没有经销商不希望能代理知名品牌或成熟品牌的——利润虽少点,但是省心;也有很多经销商希望自己能选到一匹“黑马”产品,能给自己带来超过预期的回报。  在经销商的圈子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谁谁谁靠做什么产品发了家。这能极大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如陕西
期刊
富庶之地打基础    十年前,瑞年氨基酸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站,是无锡和宁波两地。在这两块根据地上,瑞年摸索出了区域发展模式。  无锡是瑞年公司所在地。这块家门口市场消费能力较强,市场巨大,网点稠密、集中,配送轻松方便。当初依靠重点终端上促销,配合一些终端包装、户外宣传,市场就能快速启动,销量好、赚钱快。  沿用这种操作模式,公司为一个县配备一个业务人员,他们就能管到乡镇。只有在配送不便的偏远地区,
期刊
借用时尚界的流行发布会形式,在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地带,集中火力推广新品,把原来的普通活动促销提升为“品牌促销”,才有销量与品牌的双丰收。    残酷的终端竞争、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竞争手段,将营销人拉入似乎永远也看不到胜利的资源消耗战之中。本刊在2007年9月刊《立体化运作突破终端促销同质化》一文中曾鲜明提出,终端竞争的下一个重点,将从单一的终端层面的价格促销竞争,转向立体的分销链协同竞争。而美的生活
期刊
销售管理有什么难?把业务员完成的工作量与指标一对比,该赏赏,该罚罚。  如果只是做这种简单的算术题,那么管理者一个月只要上两天班,月初下单,月末收账,活得跟包租公一样悠闲自在。  这就是很多企业敢于使用人海战术的原因。  但人海战术只适合那些简单的工种。《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演的那个扳钳工,他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个技术动作。由于一切都是标准化的,主管的管理能力大大延伸,1个人能管好几条生产
期刊
[引子]  在周锐的带领下,捷科公司的销售团队士气已经恢复,玩命地寻找销售机会。  其间,经信银行的内线告诉方威,竞争对手惠康公司幕后主持这个项目的人正是北方区销售总监骆伽,她是传闻中的高手中的高手。  这个季度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周锐在老板的压力下,身心疲惫地离开公司的会议室,前往写字楼下的咖啡厅,给手下上课。    销售人员都已经到齐,钱世伟刚加入公司,正要大干一番,大声对刚坐下的周锐说: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