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在博弈中与终端一起成长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地点:第四届中国经销商大会现场
  嘉 宾:可思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 施炜
  烽雅精英副总经理(原沃尔玛总部采购) 王玉泽
  广西科桂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伟文
  
  建议所有的经销商都能自己去开一个店。哪怕只开一个店,你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零售商,你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跟它们合作。
  
  向上下游学习
  
  王玉泽:我在北京华联、沃尔玛负责采购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子很多经销商朋友。坦白说,一些外资零售企业对经销商群体是比较拒绝的。但拒绝也没有用,经销商群体的存在、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就整个群体而言,我们经销商的发展速度与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不太匹配的。这个发展速度一是取决于不同的经销商起点不同,另一方面,经销商群体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打个比方,我的公司(烽雅精英)是专门做培训的,我感觉中国的零售企业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他们在不断地向优秀的外资零售学习优秀的运营和管理经验。我们的经销商朋友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在专业性、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是不是也在努力和外资零售企业对接?成效如何?问题在哪儿?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我们很多经销商连最基本的对接都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与外资零售合作,当然只有被动“挨打”了。
  当然也有些经销商做得非常出色,如北京的朝批,年销售额达几十个亿。它的成功我想有两点,第一点是网络优势,这一点和所有的经销商朋友一样。第二点是它懂得研究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懂得抓住最好的上游品牌。有了这第二点,家乐福不想和朝批合作都不行了。为什么?这些品牌都在他手里,不合作就没有办法,只有找他做。
  施炜:说经销商都不爱学习或都爱学习,都不准确,这很难一下子做出定论。因为做经销包括做批发,进入门槛是最低的,这造成了经销商群体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有的经销商在面临上下游压力同时增大时,往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问:经销商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我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也存在经销商。
  在欧美地区,家乐福、沃尔玛等超级零售终端与经销商的合作占的整体比例也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是,这些地区的经销商比较少,都已经整合成规模很大的了。这些经销商各项能力都非常强,都有比较强的品牌力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国的未来,经销商仍然有生存空间。
  其次,我们来看看国内市场,会发现依然存在大量的机会。
  如王玉泽先生所说,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是希望能跟厂家直接对接,但在中国市场上,他没有办法做到。如某家电厂家曾和一个大的家电零售企业总部签约,某一种产品由该总部统一采购,统一安排销售,业内把这叫签大盘合同。
  结果合作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总部利益和门店利益没办法做到完全一致,则上海总部采购的商品,长沙分店、南京分店的积极性就不高。最后厂家发现,虽然我花了很大的代价和零售企业总部签了协议,但各分店走货却并不理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所以,最后多数厂家都是按地级市区域来划分操作。这种划分操作,就是我们经销商的机会。
  从中我们可以确定两点:一是经销商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必然持续存在下去;二是经销商的整合必然到来,未来的生存空间必然只提供给少数经销商。如家电、手机、医药等行业的渠道整合,已经初见雏形了。
  谁能成为未来整合的胜利者?当然是学习能力强的经销商了。
  1.有的经销商会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当然不行。但我认为,做生意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文化太高反而做不了老板。一个人书读得太多,往往胆子会变小。
  经销商发展初期只需要勤奋、细心就够了。有一点资金,找到一个品牌,慢慢就做起来了。
  但发展起来之后,需要与现代终端完成全面对接。你的经销手段要对接,订货、送货、结款等流程要对接,你的专业能力要对接。这时经销商的发展就需要职业的管理者了。因此,这时老板需要培养三种能力:领导能力、策略能力、用人能力。说实话,这三种能力和你书本念了多少没有绝对关系,更多的是与你先天的秉性、后天的经历相关。
  2.与厂家相比,经销商缺乏标准作业的理念。在制造商看来,在一定规模下,标准化作业才是效率最高的作业方式。我们的经销商规模都比较小,规模小时,灵活、机动的操作效率最高。如我和一个零售店的采购非常熟,几下就进店了,效率非常高。但这具有可复制性吗?不能。
  过于灵活、不规范的操作会妨碍经销商进一步做大。因此,我认为,经销商要做大做强,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规范化。不但公司运作要规范,包括你的业务模式都要标准化。如你要把业务员有效的作业模式提炼出来,给全体业务员提供细致的、精细的、标准化的训练,反复训练。
  比如业务员工作手册。一定要记录今天去拜访了哪个零售商,拜访做什么,效果如何?即使被人骂一顿也要记录,回来之后要小组讨论,持续改善。
  总结一下,我觉得经销商的科学精神不如制造商,当然这与环境有关系。所谓科学精神就是细致的、理性的,认真的、讲究方法的精神。经销商的未来如何,取决于你的科学精神有多少。
  
  学会“终端需求管理”
  
  黄伟文:作为经销商的代表,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可能是许多中小经销商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是终端费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很多明显感觉不合理;二是很多时候超市不按时结款;三是动辄清场,今天锁你一个码,明天又锁你一个码。科桂从小做大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遇到过。
  王玉泽:沃尔玛和家乐福是外资零售企业的两种赢利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内的零售企业的模式都脱不开这两种模式。沃尔玛的赢利模式主要来自商品价差利润,它最注重的也是这个。所以,沃尔玛也关注营业外的收入,但不是它最关注的。
  但家乐福的赢利模式与沃尔玛区别较大,它对年节费、堆头费等等的关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价差利润的关注。
  因此,当我们与以上两种不同模式的零售企业合作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它的关注点是什么,谈的时候要抓住这个关注点。
  黄伟文:正如王玉泽老师所说,不同的超市和卖场,它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用操作沃尔玛的方式去操作家乐福,是一定要失败的。
  因此,我们在与超市和卖场的合作中,我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分析这个超市的状况,弄清楚它到底要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我能够提供的。
  为了摸清楚并适应不同终端的操作模式,我们公司在5年前就开始了专业化运作。科桂下面有4个专业化公司。做日化的由专门做日化的公司来操作,做电池的专门由做电池的公司来操作,做百货的由专门做百货的公司来操作,还有一个自营的连锁终端,专门研究零售并实践。
  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年一直保持和超市做定期的生意 回顾。这个回顾很重要,一个可以和终端一起分析业务数据,找到可提升的空间;另一个就是可以摸准超市现阶段的需求。
  比如,这个超市可能上半年需要的是毛利,那么我们就要保证商品的毛利空间;下半年它需要提升销量了,那么我们会组织一些商品,帮它冲量。同时,这个生意回顾也会影响我自己的产品结构调整,因为我需要保证产品结构的完整,才能保证既有销量,又有利润。
  一般说来,我们和终端会3个月做一次回顾,与终端保持积极的、密切的、良好的关系和沟通。
  施炜:从黄总的经验介绍里,我简单总结出了一个供应商(经销商)和超市合作时的核心:核心是一个词,“终端需求管理”。
  终端商的需求有什么样的结构,我简单概括出四个方面,关键就在你怎么满足它。
  第一是利益需求。毛利要求也好,收节庆费也好,要特价也好,都源自销量和利润的需求。
  第二是流程需求。它要你能跟它很好地对接,最好是无缝对接。
  第三是知识信息需求。如果你能够给终端提供一些它想掌握却又无法掌握的知识或信息,它对你的黏度就会增加。
  第四是情感需求。
  以上四个方面我们是按重要性排序的。能够分析出终端需求,并能熟练地满足终端商需求的经销商,一定能成长为真正优秀的经销企业。
  
  品类管理是最需要学习的
  
  王玉泽:有两件零售企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与经销商朋友与终端合作是大有关联的。
  一个是商品品类管理。什么是品类管理?整个卖场一两万个单品,零售商会分成不同的角色。比如毛利贡献、销量贡献、效益贡献、客流贡献等等。零售商将商品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要在保证销量的前提下,达到毛利要求。
  相信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朋友正在不断接触、熟悉零售商的品类管理,这对我们经销商非常重要。一个是我们可以通过品类分析,明白零售商的需求,从而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促销政策,在满足零售商需求的同时,达到我们的利润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品类管理来管理我们自己的产品结构。
  我们每个经销商手上都有成百上千个单品,几个甚至几十个品牌。这些产品或品牌中,你赋予它们各自的角色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要求?旗下的商品各自的功能和贡献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多经销商是回答不上来的。这使得我们和零售商合作的时候,眼光始终难以脱离合作条件,没有侧重点,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进场方案。
  黄伟文:王玉泽老师说的“品类管理”,我深有体会。科桂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也经常被超市不明不白地锁码。后来,我们发现零售商在做品类管理,我就自己也做了一个品类管理。一个产品或品牌,我给它的要求明确下来,卖得不好或者利润太低,我自己就会淘汰它,不用等着超市来锁我的码。
  通过品类管理,我们在每个超市的同品类中都可以做到前位,不管是销量还是毛利,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超市的要求。因此,现在超市最欢迎和我们这样的经销商合作。
  王玉泽:第二个值得经销商关注的是零售商的“供应商管理”。在激烈的终端竞争中,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如果说前几年零售商的眼光还主要盯在费用上的话,现在它们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比如供应商的专业能力、配合意识、配送能力等等,而且它们对这些方面设置了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
  这个信息提示经销商朋友:我们在合作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经营细节,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性。比如,现在很多经销商还是习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来和零售商谈判,实际上这是很缺乏说服力的。而有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学会了使用专业的术语、数据、报告形式的东西了,这使得它们在和零售商谈判时占了不少优势。
  黄伟文:我最后还有一个建议,希望所有的经销商都能自己去开一个店。哪怕只开一个店,你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零售商,你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跟它们合作。
其他文献
很多经销商做到了几千万元、上亿元,但大家还是把他当做生意人;而一些厂家做到几千万元,就成为企业家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规模甚至利润,都不是决定称呼的主要因素。  对大多数经销商来说,如果只是一个生意人,最多能做到6000万元,过亿很难;如果能转型为一个管理者,就能做到2亿~3亿元;但就算成为管理者,大多数经销商的生意还都是在本地,都是在眼皮子底下。    生意人脸谱    还是生意人的经销商,一般都
期刊
顾客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优秀的设计人员在创意期间就会跑市场、问顾客。尽管如此,产品样板下线后,依然要请顾客领袖、核心员工、行业专家试穿、试用一段时间,站在顾客立场上,捉摸透一件产品的顾客购买价值点(买点)。这是精准推广、提升成交率的必由之路。  要知道,买点>卖点。  买点是顾客购买时看中的利益点,而卖点是我们推荐顾客购买的利益点。如果前期没有试用环节,几个人凭空想,不好说这两点是否能匹配。  某
期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内部试用后,应根据产品特性,做好推广草案,将产品匹配至带有实验室职能的渠道和陈列位手中,由导购员试销。  为什么试用之后还要试销?  让我告诉你有试用、没试销,局面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笔者当年管陕西市场,一天助理告诉我,公司本季核心产品“水晶吊带裙”出现了两次顾客投诉,说是塑料做的水晶吊带和裙子脱裂。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产品质量是很有保证的。不过我还是补充了一句,如
期刊
新品上市,主题陈列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重视主题陈列,甚至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内,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企业可能没想到,精心策划的主题陈列,却可能因为POP错位,全都放了空炮。  “最基础的最重要”。在卖场的很多专柜,经常可以看到企业POP所示信息过时,文不对题,欠缺专业度。  POP是向顾客推销产品卖点时的广告。醒目、简洁明了的POP是不说话的销售顾问,对销量帮助巨大。主
期刊
试用、试销完毕后,推广计划需要拍板定案。  试销草案主要测试新品的自然销售量,看它们的产品力强弱如何。定案则是新品定位、定性、定命之后的详细推广安排,以求销售投入产出最大化。  推广定案有12项内容:1.活动目的;2.活动范围;3.活动时间;4.活动计划;5.宣传策略;6.广告物料;7.产品陈列;8.赠品分配;9.销售目标;10.促销反馈;11.培训安排;12.现场轮值。  怎么做推广定案,完全是
期刊
中小企业在招商时都希望自己能傍个大款,然后把命运全权托付给他。殊不知,豪门经销商虽然娶了你,但是并不一定爱上你。潜规则里的陷阱    某天,H品牌白酒营销中心接到A市一家商贸公司的电话,说对经销他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让厂家带着样品去洽谈业务,一旦合同谈定,首批进货就是80万元。  经调查,这家商贸公司在当地规模和实力都不错。于是,第二天公司就派销售经理小李前往A市。谁知接待小李的是该公司的两个业务
期刊
在产品导入期,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广而告之,高密度、高强度地传播,能换来市场空前的爆发力。  “海陆空”广告推出后,终端客流量当然会明显加大,此时管理与分析好库存和销售的数据动态尤为重要,否则不是积压,就是断货。  但笔者看了很多服装终端,对于手工账目,一线人员存在三种情况:  不会做——企业没教过;懒得做——企业没要求过;做了不分析——企业没管过。  如果销售人员对销量与库存没有高度敏感,会产生
期刊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那么多从传统渠道起家的经销商,为什么要哭着喊着去做现代终端?小经销商都是游击队,为什么不集中本就不多的优势,去服务最擅长的市场——传统终端?    超市是个大沼泽    这样的现象我们屡见不鲜:经销商好不容易拿到厂家的经销权,不做市场调查分析,就一头扎进超市,半年下来,货没卖掉几箱,费用倒交了不少。于是大呼超市难以运作、超市要求太多,最后不得不以退场告终。  经销商看到连锁超市发
期刊
作者简介:  杜书伍先生现任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杜先生首创销售、配送、维修三合一的创新经营模式,在杜先生的领导下,联强国际集团已成长为亚太最大3C通路商,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IT百强,并获“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台湾最佳管理企业”等殊誉,杜先生个人也被推选为“台湾信息产业开拓史十大关键人物”。    每个人在求学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考试,也经常被父母督促。考试、父母的要求,都只是一种
期刊
新思维1:销售调度员的岗位    “营销中心要设立‘销售调度员’。”我对朋友说,“这个岗位在总部,她是一个内勤人员,负责安排与规划销售员(谈判)的每日工作。她的具体职责可能如下:    1.事先安排好销售员的谈判约会。    2.做好销售员的工作行程安排。    3.在销售人员出差前,做好酒店、票务(机、车票)预订与准备工作。    4.确保销售员在谈判之前所需要的文件齐全。    5.每次谈判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