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明确人是什么,才能要求人怎么样。理解人、尊重人的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内在修养,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格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彰显人的“屬人”特性,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时代主题。
关键词:人本内涵;主体性思想政治育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以人为本,要从人性的现实情况出发,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修养,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格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彰显人的“属人”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要一以贯之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领域,深度开发其人本内涵,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和普适性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是在于帮助充分实现其社会化的需要,培养大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提升人的主体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与“以人为本”理念内在一致,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内涵。全面重视人,一切为了人,在人之外没有其他的根本目的。把自由和个性作为人的本性的内在要求,简言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始终着眼于人的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从根本上讲不是任何外在目的的手段,人是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视,但科学性的形成伴随的是主体性的丧失和缺位,人在这里变成了被改造的对象,而不在被看作目的,人的尊严、个性、幸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看到人的手段的同时,更关注人的价值属性,把人的全面和自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鹄。
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内涵的挖掘,就是要始终把人的实现作为根本目的,作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正在创造创新型社会,创新的本质要求是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要求不迷信、不盲从、不神话,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培养人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以批判的态度观察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力量。基于此,一方面,始终把教育对象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人的内在需求,“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发展需要、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追求,从而调动和激发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社会实践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理性原则和感性原则的统一。教育对象是既具有理性的一面又具有感性的的非理性的一面,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人,这个理往往有是脱离认得生活世界的大理,让受教育者感到空洞遥远。事实上人的行为更多是受情感和意志所支配,心理学也明确表明人的情商重于智商。人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直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理性世界,又要高度重视他们的非理性世界,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保持必要的张力。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人的非理性因素去开展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而在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度。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在教育过程中谁是主体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为,教育者是主动的,因此是活动的主体;被教育者是受动的,因此是活动的客体。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却认为,在这对主客关系中,被教育者和教育者同样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主体性的人,教育者承担着发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大责任,自然会对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同样会在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教育对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重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教育实践中的发挥,而且要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对象具有认识的功能。教育对象不是洛克所说的白板,自身具有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认识结构,对外在世界和信息具有选择和评价功能,对教育者传递的各种思想和观念有个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多少接受什么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是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促使教育者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状况,互动发展。基于此,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还必须重视其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其次,教育对象具有自由本性,人只所以为人在于人是未来的存在物,在于人可以不断否定自己成为新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育者尊重并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施加教育影响,疏与导并重,决不能置教育对象思想活动的自主性于不顾,强制其接受某种思想信息或不接受某种思想信息,要求客体的思想朝这个方向或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此,必然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再次,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一方面表现为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群众性教育活动,并促进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有助于摸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教育对象自主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在同化机制作用下,建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能力。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因时、因势地不断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人们学习、生产、工作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和以人为本的民生原则都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也体现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与开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来实现的。因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不仅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程度。同时,教育对象的素质也不可能脱离其业务工作、实践活动而孤立形成,它要在其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在对实践活动发挥能动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事实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包括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在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中得到自由发展,人的才能得到多方面发展,并随着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要“红”,还要把“红”落实到“专”上,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都不是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育人功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基本体现。
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无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是其它方面的进步,归根到底体现为人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是改变。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对自身原有状态的不断超越,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并可以发展开发功能,是因为人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即便如此,人的能动性也不可能自发地、完全地释放出来,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把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与事业理想,把德性与智能,把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虚实结合,全面综合的目标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人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同时消解创造活动过程中诸多矛盾,培养人的创造性;其三,重视人才的个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核心内容的水平,能够塑造个性特色,同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创造性。
关键词:人本内涵;主体性思想政治育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以人为本,要从人性的现实情况出发,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修养,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格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彰显人的“属人”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要一以贯之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领域,深度开发其人本内涵,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和普适性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是在于帮助充分实现其社会化的需要,培养大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提升人的主体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与“以人为本”理念内在一致,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内涵。全面重视人,一切为了人,在人之外没有其他的根本目的。把自由和个性作为人的本性的内在要求,简言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始终着眼于人的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从根本上讲不是任何外在目的的手段,人是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视,但科学性的形成伴随的是主体性的丧失和缺位,人在这里变成了被改造的对象,而不在被看作目的,人的尊严、个性、幸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看到人的手段的同时,更关注人的价值属性,把人的全面和自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鹄。
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内涵的挖掘,就是要始终把人的实现作为根本目的,作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正在创造创新型社会,创新的本质要求是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要求不迷信、不盲从、不神话,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培养人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以批判的态度观察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力量。基于此,一方面,始终把教育对象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人的内在需求,“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发展需要、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追求,从而调动和激发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社会实践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理性原则和感性原则的统一。教育对象是既具有理性的一面又具有感性的的非理性的一面,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人,这个理往往有是脱离认得生活世界的大理,让受教育者感到空洞遥远。事实上人的行为更多是受情感和意志所支配,心理学也明确表明人的情商重于智商。人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直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理性世界,又要高度重视他们的非理性世界,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保持必要的张力。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人的非理性因素去开展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而在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度。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在教育过程中谁是主体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为,教育者是主动的,因此是活动的主体;被教育者是受动的,因此是活动的客体。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却认为,在这对主客关系中,被教育者和教育者同样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主体性的人,教育者承担着发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大责任,自然会对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同样会在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教育对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重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教育实践中的发挥,而且要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对象具有认识的功能。教育对象不是洛克所说的白板,自身具有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认识结构,对外在世界和信息具有选择和评价功能,对教育者传递的各种思想和观念有个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多少接受什么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是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促使教育者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状况,互动发展。基于此,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还必须重视其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其次,教育对象具有自由本性,人只所以为人在于人是未来的存在物,在于人可以不断否定自己成为新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育者尊重并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施加教育影响,疏与导并重,决不能置教育对象思想活动的自主性于不顾,强制其接受某种思想信息或不接受某种思想信息,要求客体的思想朝这个方向或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此,必然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再次,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一方面表现为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群众性教育活动,并促进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有助于摸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教育对象自主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在同化机制作用下,建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能力。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因时、因势地不断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人们学习、生产、工作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和以人为本的民生原则都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也体现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与开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来实现的。因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不仅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程度。同时,教育对象的素质也不可能脱离其业务工作、实践活动而孤立形成,它要在其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在对实践活动发挥能动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事实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包括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在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中得到自由发展,人的才能得到多方面发展,并随着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要“红”,还要把“红”落实到“专”上,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都不是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育人功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基本体现。
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无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是其它方面的进步,归根到底体现为人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是改变。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对自身原有状态的不断超越,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并可以发展开发功能,是因为人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即便如此,人的能动性也不可能自发地、完全地释放出来,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把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与事业理想,把德性与智能,把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虚实结合,全面综合的目标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人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同时消解创造活动过程中诸多矛盾,培养人的创造性;其三,重视人才的个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核心内容的水平,能够塑造个性特色,同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