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瓦白面马头墙”式峡江风格的漂亮建筑,鲜红的党徽,醒目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牌。如今,在大巴山区、长江西陵峡畔的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村村都能见到这样的标志性场所,成为峡江两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全县186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便民服务、说事议事、文化娱乐、商务流通、医疗卫生“五大功能”全覆盖,全方位为村民、居民服务,小事现场办,难事可代办。茅坪镇建东村的村民陈世钊谈起他们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满脸自豪地说:“服务中心真是服务老百姓的好‘场子’,既能说事办事,还能买东西,我们生产离不开它,生活离不了它”。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共为群众代理各类事项3.9万件,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议事1500多件,培训党员群众10万多人次,解决了全县30万农民群众小病就医的问题。
一、阵痛: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如何发挥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
然而前些年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现状并不乐观。按秭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学林的话就是“基层组织缺阵地、服务党员群众缺载体、组织形象欠提升”。
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转而建立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体制,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的补贴资金也是直接打到农民卡上,使农民与村级组织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村民各挣各的钱,各过各的日子,生产、生活基本不再依靠村集体,村干部的权力被削弱,工作手段也相对弱化,干群党群关系自然就远了。
“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村基层组织处于尴尬位置。
村基层组织真的无所作为了吗?事实上,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农民的基本需要正在由家庭私人生活范围扩大到乡村公共生活领域,由基本生活需要层次向社区参与、经济自由、民主政治和个人全面发展层次逐步递进。村基层组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说:“农村基层党建必须转型、拓展、提升。”
二、转型:由办公室到服务中心
“以前村党支部的办公室又偏僻又破旧,找领导很难。现在服务中心在村的中心位置,门前又有公路,每天都有领导值班,办事真方便啊。” 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二组村民徐耀国直夸村里的服务中心好。
2011年4月,秭归县委决定,按照“加强党务、规范村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优化服务”的总要求,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建设。
县里统筹各方资源,整合文化、卫生、商务、供销等十几个部门的各类政策项目,尤其是紧紧抓住三峡库区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建设等机遇,筹集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没有增加村集体负担。
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建设上来。秭归县屈原镇仙女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主公路下侧,与屈峡路主干道垂直高度近50米,群众到村里办事还要走下近60米的台阶,一是地势陡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物资设备等常年靠肩背肩扛,极为不方便。村党组织多方争取,八方求援。2010年8月22日,随着挖机一阵阵的轰鸣响声,仙女坪村开始了屈峡路主公路至仙女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的公路施工, 这标志着该镇最后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不通公路历史的结束。
“村干部为了建服务中心,经常干到晚上2点。”“广大村民也很支持,房顶上瓦时自发来了50名村民,忙了一天,一分钱的工钱也不要。”座谈会上,茅坪镇陈家坝村干部群众相互表扬起来。
齐心合力,群策群力,自2010年4月始至今年初,全县45个新建、16个扩建、125个改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个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一个凝聚民心的场所,一个强基固本的阵地……屈乡大地,峡江两岸,一座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矗立起来,尤如座座联系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是那么的端庄,那么的美丽。
三、拓展:着力解决为村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8月26日,九畹溪镇九畹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来人往,有的在超市买东西,有的到便民大厅申请代办建房证,有的在支取养新农保金,有的到医务室看病……
所有服务中心“五大功能”齐全,构建便民服务、和谐稳定、宣传教育、商务流通、卫生医疗“五个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延伸服务末端,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商务流通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以及村总支(支部)书记办公室基本安排在一楼,让老百姓“少走两步、少走两处”,最大限度方便党员群众。
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马锐处长说:“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就是要淡化村、社区办公场所的概念,强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办事真方便”。实行村干部日常值班、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柜台式服务。除村书记可以单独设立一间办公室外,其余村“两委”干部全部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上班。为了解决以往农村群众批个地、建个房、砍几棵树都要到镇上、县上办理审批手续的问题,服务中心集中代办建房证、生育证等。农民群众只要在村里填写申请表,把相关证件交到村、组干部手中,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村干部全程代办。针对留守家庭、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还实行电话预约,村干部上门服务,努力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茅坪镇陈家坝村四组村民崔枝昌说:“以前我们村里没有金融网点,我们要到乡镇以上才能取到钱。算上往返的花销,拿到手里的惠农补贴就‘大打折扣’。现在好了,可直接在服务中心取钱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了“移动金融服务网点”,方便村民刷卡取钱,而且不要任何手续费。
“有事好商量”。在议事室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通过广开言路“说事”,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民主决策“议事”,共谋发展大计;通过高效快捷“理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筑就。在茅坪镇建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厚厚一本《接访记录薄》,详细记录了村支部书记李胜、调解员傅德刚等村干部接访调解的案例,有关于土地流转纠纷的,有邻里矛盾的,有家庭不和的,有投诉工厂、养殖厂污染环境的,等等,都得到了较满意的处理。
“老少可同乐”。以村级文化室建设为契机,为全县所有村高标准建起了“农家书屋”,统一配送书籍、电脑和图书柜、阅览桌椅,还有投影、高保真音响和乐器,不断充实完善村级文化娱乐功能,并实行文化室全天候开放、图书免费借阅。茅坪镇建东村还成立了花鼓剧团。每天把村内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在村文化室内做作业、看书、玩游戏,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每天逛超市”。该县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综合服务社、沼气服务网点等涉农项目,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办百货超市、农资店,实现城乡同质同价,吸引村民前来选购,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货真价实、安全放心的商品。
“看病真便宜”。该县把卫生医疗服务作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一项服务内容,按照村级甲级卫生室标准提供房屋、配备设备,实行城乡药品同质同价,并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挂牌上岗,有效提高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当笔者问到“看病贵不贵呀?”正在医务室挂吊瓶的九畹溪村70多岁的朱国胜老人对“新农合”很满意,连说“不贵不贵”。
通过建设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秭归县农村基层组织正不断活起来、强起来,着力打造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的重要堡垒。茅坪镇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傅先新对未来充满期待:“下一步重点是创建‘五星级’基层组织,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近期将修建一个灯光广场,让村民晚上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还要进一步办好农民之声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陈 诚
目前,全县186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便民服务、说事议事、文化娱乐、商务流通、医疗卫生“五大功能”全覆盖,全方位为村民、居民服务,小事现场办,难事可代办。茅坪镇建东村的村民陈世钊谈起他们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满脸自豪地说:“服务中心真是服务老百姓的好‘场子’,既能说事办事,还能买东西,我们生产离不开它,生活离不了它”。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共为群众代理各类事项3.9万件,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议事1500多件,培训党员群众10万多人次,解决了全县30万农民群众小病就医的问题。
一、阵痛: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如何发挥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
然而前些年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现状并不乐观。按秭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学林的话就是“基层组织缺阵地、服务党员群众缺载体、组织形象欠提升”。
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转而建立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体制,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的补贴资金也是直接打到农民卡上,使农民与村级组织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村民各挣各的钱,各过各的日子,生产、生活基本不再依靠村集体,村干部的权力被削弱,工作手段也相对弱化,干群党群关系自然就远了。
“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村基层组织处于尴尬位置。
村基层组织真的无所作为了吗?事实上,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农民的基本需要正在由家庭私人生活范围扩大到乡村公共生活领域,由基本生活需要层次向社区参与、经济自由、民主政治和个人全面发展层次逐步递进。村基层组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说:“农村基层党建必须转型、拓展、提升。”
二、转型:由办公室到服务中心
“以前村党支部的办公室又偏僻又破旧,找领导很难。现在服务中心在村的中心位置,门前又有公路,每天都有领导值班,办事真方便啊。” 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二组村民徐耀国直夸村里的服务中心好。
2011年4月,秭归县委决定,按照“加强党务、规范村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优化服务”的总要求,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建设。
县里统筹各方资源,整合文化、卫生、商务、供销等十几个部门的各类政策项目,尤其是紧紧抓住三峡库区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建设等机遇,筹集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没有增加村集体负担。
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建设上来。秭归县屈原镇仙女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主公路下侧,与屈峡路主干道垂直高度近50米,群众到村里办事还要走下近60米的台阶,一是地势陡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物资设备等常年靠肩背肩扛,极为不方便。村党组织多方争取,八方求援。2010年8月22日,随着挖机一阵阵的轰鸣响声,仙女坪村开始了屈峡路主公路至仙女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的公路施工, 这标志着该镇最后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不通公路历史的结束。
“村干部为了建服务中心,经常干到晚上2点。”“广大村民也很支持,房顶上瓦时自发来了50名村民,忙了一天,一分钱的工钱也不要。”座谈会上,茅坪镇陈家坝村干部群众相互表扬起来。
齐心合力,群策群力,自2010年4月始至今年初,全县45个新建、16个扩建、125个改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个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一个凝聚民心的场所,一个强基固本的阵地……屈乡大地,峡江两岸,一座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矗立起来,尤如座座联系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是那么的端庄,那么的美丽。
三、拓展:着力解决为村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8月26日,九畹溪镇九畹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来人往,有的在超市买东西,有的到便民大厅申请代办建房证,有的在支取养新农保金,有的到医务室看病……
所有服务中心“五大功能”齐全,构建便民服务、和谐稳定、宣传教育、商务流通、卫生医疗“五个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延伸服务末端,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商务流通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以及村总支(支部)书记办公室基本安排在一楼,让老百姓“少走两步、少走两处”,最大限度方便党员群众。
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马锐处长说:“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就是要淡化村、社区办公场所的概念,强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办事真方便”。实行村干部日常值班、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柜台式服务。除村书记可以单独设立一间办公室外,其余村“两委”干部全部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上班。为了解决以往农村群众批个地、建个房、砍几棵树都要到镇上、县上办理审批手续的问题,服务中心集中代办建房证、生育证等。农民群众只要在村里填写申请表,把相关证件交到村、组干部手中,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村干部全程代办。针对留守家庭、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还实行电话预约,村干部上门服务,努力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茅坪镇陈家坝村四组村民崔枝昌说:“以前我们村里没有金融网点,我们要到乡镇以上才能取到钱。算上往返的花销,拿到手里的惠农补贴就‘大打折扣’。现在好了,可直接在服务中心取钱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了“移动金融服务网点”,方便村民刷卡取钱,而且不要任何手续费。
“有事好商量”。在议事室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通过广开言路“说事”,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民主决策“议事”,共谋发展大计;通过高效快捷“理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筑就。在茅坪镇建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厚厚一本《接访记录薄》,详细记录了村支部书记李胜、调解员傅德刚等村干部接访调解的案例,有关于土地流转纠纷的,有邻里矛盾的,有家庭不和的,有投诉工厂、养殖厂污染环境的,等等,都得到了较满意的处理。
“老少可同乐”。以村级文化室建设为契机,为全县所有村高标准建起了“农家书屋”,统一配送书籍、电脑和图书柜、阅览桌椅,还有投影、高保真音响和乐器,不断充实完善村级文化娱乐功能,并实行文化室全天候开放、图书免费借阅。茅坪镇建东村还成立了花鼓剧团。每天把村内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在村文化室内做作业、看书、玩游戏,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每天逛超市”。该县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综合服务社、沼气服务网点等涉农项目,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办百货超市、农资店,实现城乡同质同价,吸引村民前来选购,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货真价实、安全放心的商品。
“看病真便宜”。该县把卫生医疗服务作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一项服务内容,按照村级甲级卫生室标准提供房屋、配备设备,实行城乡药品同质同价,并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挂牌上岗,有效提高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当笔者问到“看病贵不贵呀?”正在医务室挂吊瓶的九畹溪村70多岁的朱国胜老人对“新农合”很满意,连说“不贵不贵”。
通过建设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秭归县农村基层组织正不断活起来、强起来,着力打造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的重要堡垒。茅坪镇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傅先新对未来充满期待:“下一步重点是创建‘五星级’基层组织,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近期将修建一个灯光广场,让村民晚上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还要进一步办好农民之声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