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的教师没有科学审慎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了提问有效性的降低,常常“问与愿违”,并且引发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澄清教师的提问观念,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
1.精心设计问点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礼品盒,设问:“老师觉得这个礼品盒不够精致,你们有没有办法使它变得更漂亮?”当学生说到给礼品盒包上包装纸时追问:“需要准备多大的包装纸?”纸小了不够包,纸大了浪费,到底需要多大的纸呢?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把握提问火候
“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的把握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控制,易被具体情境感染、同化。因此,营造积极的提问氛围,能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
1.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1)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良好的提问心境下,教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提问艺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对学生也格外亲切、关爱。这一切,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染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思维。
(2)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答问积极性,教师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胜心;二是热情鼓励。
(2)问在“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思维激情。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学记》中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即说此理。
(3)提问要注意激趣。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4)面向全体,因材施问。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一、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
1.精心设计问点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礼品盒,设问:“老师觉得这个礼品盒不够精致,你们有没有办法使它变得更漂亮?”当学生说到给礼品盒包上包装纸时追问:“需要准备多大的包装纸?”纸小了不够包,纸大了浪费,到底需要多大的纸呢?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把握提问火候
“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的把握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控制,易被具体情境感染、同化。因此,营造积极的提问氛围,能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
1.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1)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良好的提问心境下,教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提问艺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对学生也格外亲切、关爱。这一切,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染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思维。
(2)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答问积极性,教师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胜心;二是热情鼓励。
(2)问在“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思维激情。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学记》中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即说此理。
(3)提问要注意激趣。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4)面向全体,因材施问。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