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边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建设缓慢,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并不理想,计算机使用熟练度差强人意,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信息素养存在缺失,难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有必要针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逐步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将针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教育;边境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善基础教学现状,推进信息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信息化教育实践自然要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要求,教师计算机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情况。但通过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了解发现,很大部分教师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计算机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信息意识薄弱,缺乏对计算机技能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
一、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现状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并不理想。为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现状。
(一)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
从边境地区大学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硬件与软件基础设备配备齐全,能满足大部分教师日常工作需求[1]。但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普遍习惯于传统办公方式。边境地区大学教师对计算机的利用率不到30%,60%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停留在初级阶段,仅能进行简单的Word办公软件操作,对于其他相关软硬件操作熟练度较低,部分教师甚至Word与电子表格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使用计算机办公热情不高,且很少抽出时间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不主动参加相關培训。
(二)对信息化教育内涵认识不足
信息化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使教育符合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边境地区大学教师普遍对信息化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时候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不重视信息化教育的规划,从思想上缺乏信息素养,更谈不上具体应用,很少考虑信息化去支撑教学实践。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的调查数据显示,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认为计算机对教学很有用的教师占比60%,认为有一点用的教师占比25%,认为可能有用的占比14%,认为用处不大的教师占比1%[2]。但80%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习惯于传统办公方式,不愿意做出改变。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
目前来看,大部分边境地区大学教师对课件的制作较为随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足,很多时候不愿意自己制作课件和教学资料,主要从网络上下载[3]。且根本不修改或少许修改,一些时候由于找不到合适资源,造成课件与教学实际不能完全匹配,计算机应用与课程的融合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层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应用创新,使得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改善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对策
通过前文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了解可发现,大部分教师存在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对信息化教育内涵认识不足等问题,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非常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改善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若教师自身墨守成规,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自然难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自身应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安于现状的心态,养成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理念、新技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计算机与传统教学融合,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融合,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在做中学、用中学,不断自我完善,解决计算机应用中遇到困难,提高应用水平。
(二)加强相应培训
想要提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使其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技能水平。具体来讲,应根据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根据教学需求以及教师能力需求,设计不同培训内容,合理构建培训体系。可根据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分为:基础层、发展层、提高层三个层次。针对基础薄弱的基础层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发展层则是进行提高培训,针对基础知识扎实的提高层则是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分层方式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进程。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提高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走出传统教学格局。具体来讲,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关键点,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配套课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课件来削弱理论知识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校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者,要求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开展信息化教学。但通过正文可知道,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并不理想,信息意识单薄,缺乏计算机应用习惯。因此,应加强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朱碧波.人才聚集:边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议题与行进路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5):63-69.
[2]闫琳,范晓燕.浅谈西部边疆地区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3):23-24+26.
[3]郭光洪.边疆民族地区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391-392.
关键词:大学教育;边境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善基础教学现状,推进信息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信息化教育实践自然要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要求,教师计算机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情况。但通过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了解发现,很大部分教师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计算机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信息意识薄弱,缺乏对计算机技能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
一、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现状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并不理想。为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现状。
(一)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
从边境地区大学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硬件与软件基础设备配备齐全,能满足大部分教师日常工作需求[1]。但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普遍习惯于传统办公方式。边境地区大学教师对计算机的利用率不到30%,60%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停留在初级阶段,仅能进行简单的Word办公软件操作,对于其他相关软硬件操作熟练度较低,部分教师甚至Word与电子表格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使用计算机办公热情不高,且很少抽出时间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不主动参加相關培训。
(二)对信息化教育内涵认识不足
信息化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使教育符合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边境地区大学教师普遍对信息化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时候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不重视信息化教育的规划,从思想上缺乏信息素养,更谈不上具体应用,很少考虑信息化去支撑教学实践。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的调查数据显示,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认为计算机对教学很有用的教师占比60%,认为有一点用的教师占比25%,认为可能有用的占比14%,认为用处不大的教师占比1%[2]。但80%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习惯于传统办公方式,不愿意做出改变。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
目前来看,大部分边境地区大学教师对课件的制作较为随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足,很多时候不愿意自己制作课件和教学资料,主要从网络上下载[3]。且根本不修改或少许修改,一些时候由于找不到合适资源,造成课件与教学实际不能完全匹配,计算机应用与课程的融合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层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应用创新,使得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改善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对策
通过前文对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了解可发现,大部分教师存在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对信息化教育内涵认识不足等问题,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严重不足,非常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改善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若教师自身墨守成规,缺乏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常态性,自然难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自身应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安于现状的心态,养成计算机应用和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理念、新技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计算机与传统教学融合,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融合,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在做中学、用中学,不断自我完善,解决计算机应用中遇到困难,提高应用水平。
(二)加强相应培训
想要提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使其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技能水平。具体来讲,应根据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根据教学需求以及教师能力需求,设计不同培训内容,合理构建培训体系。可根据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分为:基础层、发展层、提高层三个层次。针对基础薄弱的基础层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发展层则是进行提高培训,针对基础知识扎实的提高层则是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分层方式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进程。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提高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走出传统教学格局。具体来讲,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关键点,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配套课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课件来削弱理论知识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校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者,要求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开展信息化教学。但通过正文可知道,边境地区大学教师计算机技能现状并不理想,信息意识单薄,缺乏计算机应用习惯。因此,应加强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朱碧波.人才聚集:边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议题与行进路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5):63-69.
[2]闫琳,范晓燕.浅谈西部边疆地区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3):23-24+26.
[3]郭光洪.边疆民族地区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