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川省统计局数据库中,提取四川省1978—2009年度的数据,从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缩小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时,选择统计指标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在依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000--01
1.引言
城乡差距是每一个国家从弱到强,从农业化转为工业化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阶段,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城乡差距问题。四川省乘着改革的大浪潮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投资资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严重, 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四川省作为西南农业大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而农业发展却相对比较缓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教育基础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城镇居民相比,无论是收入绝对差异还是收入相对差异,农村居民都与其有很大差距。只有让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彰显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1978~2009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38.25元和127.10元上升到2009年的13839.00元和4462.00元,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4053.6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361.0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3.58%,不足一半。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镇居民,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是一种低水平的增长。
3 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3.1 选择变量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众多,既有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又有政策因素、历史因素;既有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又有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又各有不同。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素,揭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经过筛选选出以下几个指标:农业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政府财政中对农业支出占总支出比率的增加,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农村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第一产业,因此,第一产业的产值将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大,农民收入就会相对增加,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总人数的的比重( ),此指标数值越小,说明经济二元性越严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3]。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指标的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反之,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Y),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差来表示。
3.2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3.2.1 多元回归分析及模型建立
运用1978~2009年四川省有关统计资料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以Y为目标变量, 、 、 、 、 为解释变量。因为各因素单元不一,故采用对数多元线性模型,以求得各因素的收入弹性,而不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避免不同单位造成的影响[5]。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运用Eview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表1 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表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模型中的农业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与常数项系数在0.9的水平上没有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多重共线性逐步分析,其他4个变量都通过了t统计检验,说明每个解释变量对模型都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99.13%, 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变差中有99. 13%可以通过这4个解释变量的变化得到解释,这就说明上述模型有效。
3.2.2 实证分析
1、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该指标是一个综合的统计指标,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在模型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回归系数为-2.40,呈负相关,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每下降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增加2.40元。一方面,近年来,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因此城镇居民收入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终有可能影响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阶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仅依靠发展农业,还要发展二、 三产业,再以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
2、在模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正相关,二、 三产业就業人口比重每增长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增加3.62元。在四川省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差距越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 也就是“倒 U”理论说的工业化的后期阶段。
3、在模型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回归系数为0.14,呈正相关,说明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从199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7.08元上升到了13839.00元,年均增长率9.43%,这样一个较高的收入增长率容易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与城市长期分离,农民和市民社会地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特权”制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4、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模型中,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3.17,表明城镇人口比重每提高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缩小3.17元。说明城镇人口的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正是长期以来城乡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较大差异,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源素质的较大差异,影响了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形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分配上的较大差距。同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又影响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大了城乡人力资源投资的差距,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仅关系到四川农村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未来经济走势,这对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
只有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才有利于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促进生产和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 应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土地适度化规模成为可能, 提高农业土地的劳动产 出,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3 统筹城乡发展, 改变二元分割体制
首先,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 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其次,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再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第四,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4.4 切实做好“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工作
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从四川工业和农业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四川轻工业优势,发展好东部转移入川的企业,积极探索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城市应当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培训,支持农村基础建设、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等问题,并提供相应资金保障。
4.5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增强农业的综合競争力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后,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 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兰肇华,杨青,张春园. 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D].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8.
[2] 许秀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5.厉以宁. 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N]. 人民日报, 2008,09,03.
[3] 毛文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D].四川: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4] 孟宪春.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D].刘敏楼.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 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2):47-7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000--01
1.引言
城乡差距是每一个国家从弱到强,从农业化转为工业化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阶段,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城乡差距问题。四川省乘着改革的大浪潮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投资资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严重, 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四川省作为西南农业大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而农业发展却相对比较缓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教育基础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城镇居民相比,无论是收入绝对差异还是收入相对差异,农村居民都与其有很大差距。只有让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彰显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1978~2009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38.25元和127.10元上升到2009年的13839.00元和4462.00元,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4053.6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361.0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3.58%,不足一半。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镇居民,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是一种低水平的增长。
3 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3.1 选择变量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众多,既有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又有政策因素、历史因素;既有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又有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又各有不同。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素,揭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经过筛选选出以下几个指标:农业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政府财政中对农业支出占总支出比率的增加,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农村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第一产业,因此,第一产业的产值将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大,农民收入就会相对增加,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总人数的的比重( ),此指标数值越小,说明经济二元性越严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3]。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指标的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反之,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Y),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差来表示。
3.2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3.2.1 多元回归分析及模型建立
运用1978~2009年四川省有关统计资料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以Y为目标变量, 、 、 、 、 为解释变量。因为各因素单元不一,故采用对数多元线性模型,以求得各因素的收入弹性,而不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避免不同单位造成的影响[5]。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运用Eview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表1 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表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模型中的农业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与常数项系数在0.9的水平上没有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多重共线性逐步分析,其他4个变量都通过了t统计检验,说明每个解释变量对模型都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99.13%, 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变差中有99. 13%可以通过这4个解释变量的变化得到解释,这就说明上述模型有效。
3.2.2 实证分析
1、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该指标是一个综合的统计指标,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在模型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回归系数为-2.40,呈负相关,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每下降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增加2.40元。一方面,近年来,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因此城镇居民收入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终有可能影响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阶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仅依靠发展农业,还要发展二、 三产业,再以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
2、在模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正相关,二、 三产业就業人口比重每增长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增加3.62元。在四川省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差距越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 也就是“倒 U”理论说的工业化的后期阶段。
3、在模型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回归系数为0.14,呈正相关,说明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从199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7.08元上升到了13839.00元,年均增长率9.43%,这样一个较高的收入增长率容易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与城市长期分离,农民和市民社会地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特权”制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4、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模型中,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3.17,表明城镇人口比重每提高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缩小3.17元。说明城镇人口的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正是长期以来城乡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较大差异,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源素质的较大差异,影响了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形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分配上的较大差距。同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又影响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大了城乡人力资源投资的差距,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仅关系到四川农村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未来经济走势,这对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
只有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才有利于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促进生产和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 应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土地适度化规模成为可能, 提高农业土地的劳动产 出,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3 统筹城乡发展, 改变二元分割体制
首先,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 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其次,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再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第四,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4.4 切实做好“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工作
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从四川工业和农业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四川轻工业优势,发展好东部转移入川的企业,积极探索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城市应当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培训,支持农村基础建设、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等问题,并提供相应资金保障。
4.5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增强农业的综合競争力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后,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 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兰肇华,杨青,张春园. 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D].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8.
[2] 许秀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5.厉以宁. 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N]. 人民日报, 2008,09,03.
[3] 毛文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D].四川: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4] 孟宪春.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D].刘敏楼.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 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2):47-7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