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技术,它是有规律的,使用过程也是讲究科学原则的,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多媒体情境创设,只会产生负效应。
一、从技术认识层面上看,必须把握两个定位
1.坚持科学性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以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宗旨。在技术的选择和操作上必须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
2.强调辅助性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手段工具的辅助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数学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让信息技术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从技术使用层面上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追求有效性
教学如同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滥用、泛用往往会忽视情境创设的本质意义。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适时性
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情境创设的最佳时机,即在最合适的时候呈现教学情境,进入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彰显不可替代性
信息技术如何整合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如果仅从应用的角度“为技术而技术”、为“整合而整合”的话,那么,即使再“花哨”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再“热闹”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背离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开发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的优势,这是其他手段不能比拟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三、从情境创设层面上看,必须做到四个防患于未然
1.防止“浅尝辄止”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同时,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防止“与生活脱钩”
情境内容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3.防止“唯情境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4.防止“一成不变”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一、从技术认识层面上看,必须把握两个定位
1.坚持科学性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以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宗旨。在技术的选择和操作上必须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
2.强调辅助性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手段工具的辅助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数学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让信息技术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从技术使用层面上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追求有效性
教学如同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滥用、泛用往往会忽视情境创设的本质意义。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适时性
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情境创设的最佳时机,即在最合适的时候呈现教学情境,进入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彰显不可替代性
信息技术如何整合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如果仅从应用的角度“为技术而技术”、为“整合而整合”的话,那么,即使再“花哨”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再“热闹”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背离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开发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的优势,这是其他手段不能比拟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三、从情境创设层面上看,必须做到四个防患于未然
1.防止“浅尝辄止”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同时,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防止“与生活脱钩”
情境内容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3.防止“唯情境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4.防止“一成不变”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