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2
摘 要 艺术类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满足学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艺术类课程在教学中的意义入手,阐述了艺术类课程的作用、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艺术类课程的方法及对策。希望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作用,进而实现学校体育趣味性、系列性、终身性的优化结合。
关键词 艺术类课程 体系优化 创新
有关体育学科“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目前在国内研究不多,相对于体育学科“艺术类课程”之间如何进行创编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如何对各门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分析已是较为落后。关于艺术专业课程的研究分析的文章不少,但与此有关的研究,如汪静华、张杰《“创编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中的实施及探讨》,金妮《艺术实践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纪小红等《健美操课程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等等[1],都在对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他们对从教学现状的描述,提出有意识地选择创编教学法,将它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从目前能查阅的资料来看,绝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教学的问题上,而在中、小学艺术类课程体育教学中等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非常匮乏,并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艺术类体育课程的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当今动感、激情的健身时尚元素,已成为一项新兴的健身运动。这种特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基础,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完善的体育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2]。笔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大胆地从艺术类体育课程在中学及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入手,对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除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外,同样也应在组织教法上广泛采用趣味性、系列性、终身性相结合的健身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与兴趣;也是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学校体育课程作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交谈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从多角度分析近年来对健身操体育教学在学校的研究状况,并对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艺术类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目前,体育教学倾向全面化方向发展,提倡快乐体育,艺术类课程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艺术类课程很少插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去,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大因素[3]。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全面性、合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创编学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健身操能有效地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它通过操化动作音乐伴奏下进行以民族舞蹈语汇操化动作为主体的身体练习,达到健心美体、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1.目的性与教育性
“艺术类课程”教学活动目的必须强调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以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为前提,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如“基本步伐组合练习”、“大众表演健美操”等,健身操名称到教学过程实施,至健身追求的目标无不刻着教育的烙印,含有丰富的启发教育意义,是寓教于动的最佳方式。
2.全面性与适应性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行为品德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引导。它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人与人的交往应遵循道德规范,是促进社会和谐进程的有效途径。
3.趣味性与集体性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情节和假定目标,趣味浓,新颖活泼,满足了学生求动、求趣、求新的心理需求,故而深受他们的喜爱。同时,健身操大多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操化动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健身群体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带有社会群体特征的健身操群体可促使他们摆脱孤独,扩大与人的交往合作。学生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的限制,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四)“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指导
1.“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我们要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当地安排一些健身操。例如独具佤族特色的健身操、彝族健身操,就是根据本地民族独有的甩发舞中的等动作元素创编而成的(见表1),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同时这些游戏不仅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还能有利于组织教学。运用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灵、生理上为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把学生的兴奋点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艺术类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学生的运动情景[5]。
2.“艺术类课程”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能有效地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如果采用一些有鲜明特性民族健身操给练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途经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再辅以电教手段的应用,更能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如“时尚健身操”、“健酷街舞”中,就是用优美而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旋律、通过现代健美操音乐清晰的节奏感,运用肢体语言再现生产、劳动的情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动作表达形式传达着少数民族自古流传下的独特艺术气息,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景,练习过程体验运动激情的同时感受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的双重属性,体现了民族健身操的魅力核心所在。
2.正确对待胜负,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人的情感具有影响行为或活动的调节功能。艺术类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克服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我期望和目标追求太高,然而一旦碰到难题和挫折,即陷入焦虑、惭愧和困惑的状态,从而丧失应有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往往害怕失败而不敢竞争。健身操不管是内容、形式、规则、要求、情节还是艺术类课程的竞赛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健身操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当然,在健身操中有时会受到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压力,但同时这也刺激了健身参与者自己的行为强度,有利于提高其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其锐意进取、顽强向上的自立精神,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以及追求生活的勇气。
3.灵活组织形式,完成游戏任务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在健身操活动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念,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磨砺学习意志的目的。
4.强化健身操对个性心理品质的积极影响
无论是以艺术类课程健身操为主的体育课,还是以健身操为辅的体育课,均要简化教学程序,即教的程序减少,练与动的时间增加。教的程序少了,内容要相对丰富,就能保证课的生命力。不断的活动使大脑中枢、视听运动、语言等各中枢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直接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健身操中,激励学生全方位的锻炼,有利于趋向个性发展,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帮助、暗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得以良好的表现,从而逐步达到塑造学生优良品質的教学目标。
5.强调健身操的群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艺术类课程”是一种群体化的活动。健身操群体是学生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能得到个性及整个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社会群体。健身操的组织者要在健身操活动中及时总结并不断渗透,强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倡导个人的成功在集体成功之中。这样的健身群体有利于增强团结意识,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媒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合群需要和能动的合群能力。在人的发展之中,这种“和谐性”驱使其踊跃地介入各种群体活动。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之中,他们更容易和伙伴之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更能意识到自我,发现自我。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艺术类课程”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课余锻炼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运用好健身操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创造良好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情境,寓教于乐,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完成教学计划任务,使学生理解其内涵,达到懂与会的统一。
(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的“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的学习功能和价值,采用以课堂教学为诱导、以“健身操”创编教学法为基础、以实现学校体育教法、学法的优化结合。
参考文献:
[1] 许爱梅.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J].体育学刊.2007(8):64-67.
[2] 杨霄.大学生创新教育在健美操课中的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黄咏.民族健身操与健美操之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190-192.
[4] 奏涛.“六要点教学法”内涵与外延关系的界定[J].教育科研.2009(8).
摘 要 艺术类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满足学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艺术类课程在教学中的意义入手,阐述了艺术类课程的作用、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艺术类课程的方法及对策。希望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作用,进而实现学校体育趣味性、系列性、终身性的优化结合。
关键词 艺术类课程 体系优化 创新
有关体育学科“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目前在国内研究不多,相对于体育学科“艺术类课程”之间如何进行创编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如何对各门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分析已是较为落后。关于艺术专业课程的研究分析的文章不少,但与此有关的研究,如汪静华、张杰《“创编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中的实施及探讨》,金妮《艺术实践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纪小红等《健美操课程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等等[1],都在对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他们对从教学现状的描述,提出有意识地选择创编教学法,将它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从目前能查阅的资料来看,绝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教学的问题上,而在中、小学艺术类课程体育教学中等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非常匮乏,并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艺术类体育课程的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当今动感、激情的健身时尚元素,已成为一项新兴的健身运动。这种特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基础,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完善的体育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2]。笔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大胆地从艺术类体育课程在中学及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入手,对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除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外,同样也应在组织教法上广泛采用趣味性、系列性、终身性相结合的健身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与兴趣;也是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学校体育课程作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交谈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从多角度分析近年来对健身操体育教学在学校的研究状况,并对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艺术类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目前,体育教学倾向全面化方向发展,提倡快乐体育,艺术类课程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艺术类课程很少插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去,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大因素[3]。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全面性、合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创编学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健身操能有效地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它通过操化动作音乐伴奏下进行以民族舞蹈语汇操化动作为主体的身体练习,达到健心美体、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1.目的性与教育性
“艺术类课程”教学活动目的必须强调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以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为前提,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如“基本步伐组合练习”、“大众表演健美操”等,健身操名称到教学过程实施,至健身追求的目标无不刻着教育的烙印,含有丰富的启发教育意义,是寓教于动的最佳方式。
2.全面性与适应性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行为品德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引导。它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人与人的交往应遵循道德规范,是促进社会和谐进程的有效途径。
3.趣味性与集体性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情节和假定目标,趣味浓,新颖活泼,满足了学生求动、求趣、求新的心理需求,故而深受他们的喜爱。同时,健身操大多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操化动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健身群体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带有社会群体特征的健身操群体可促使他们摆脱孤独,扩大与人的交往合作。学生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的限制,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四)“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指导
1.“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我们要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当地安排一些健身操。例如独具佤族特色的健身操、彝族健身操,就是根据本地民族独有的甩发舞中的等动作元素创编而成的(见表1),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同时这些游戏不仅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还能有利于组织教学。运用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灵、生理上为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把学生的兴奋点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艺术类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学生的运动情景[5]。
2.“艺术类课程”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能有效地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如果采用一些有鲜明特性民族健身操给练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途经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再辅以电教手段的应用,更能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如“时尚健身操”、“健酷街舞”中,就是用优美而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旋律、通过现代健美操音乐清晰的节奏感,运用肢体语言再现生产、劳动的情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动作表达形式传达着少数民族自古流传下的独特艺术气息,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景,练习过程体验运动激情的同时感受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的双重属性,体现了民族健身操的魅力核心所在。
2.正确对待胜负,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人的情感具有影响行为或活动的调节功能。艺术类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克服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我期望和目标追求太高,然而一旦碰到难题和挫折,即陷入焦虑、惭愧和困惑的状态,从而丧失应有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往往害怕失败而不敢竞争。健身操不管是内容、形式、规则、要求、情节还是艺术类课程的竞赛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健身操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当然,在健身操中有时会受到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压力,但同时这也刺激了健身参与者自己的行为强度,有利于提高其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其锐意进取、顽强向上的自立精神,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以及追求生活的勇气。
3.灵活组织形式,完成游戏任务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在健身操活动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念,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磨砺学习意志的目的。
4.强化健身操对个性心理品质的积极影响
无论是以艺术类课程健身操为主的体育课,还是以健身操为辅的体育课,均要简化教学程序,即教的程序减少,练与动的时间增加。教的程序少了,内容要相对丰富,就能保证课的生命力。不断的活动使大脑中枢、视听运动、语言等各中枢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直接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健身操中,激励学生全方位的锻炼,有利于趋向个性发展,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帮助、暗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得以良好的表现,从而逐步达到塑造学生优良品質的教学目标。
5.强调健身操的群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艺术类课程”是一种群体化的活动。健身操群体是学生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能得到个性及整个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社会群体。健身操的组织者要在健身操活动中及时总结并不断渗透,强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倡导个人的成功在集体成功之中。这样的健身群体有利于增强团结意识,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媒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合群需要和能动的合群能力。在人的发展之中,这种“和谐性”驱使其踊跃地介入各种群体活动。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之中,他们更容易和伙伴之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更能意识到自我,发现自我。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艺术类课程”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课余锻炼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运用好健身操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创造良好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情境,寓教于乐,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完成教学计划任务,使学生理解其内涵,达到懂与会的统一。
(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的“艺术类课程”创编教学法的学习功能和价值,采用以课堂教学为诱导、以“健身操”创编教学法为基础、以实现学校体育教法、学法的优化结合。
参考文献:
[1] 许爱梅.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J].体育学刊.2007(8):64-67.
[2] 杨霄.大学生创新教育在健美操课中的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黄咏.民族健身操与健美操之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190-192.
[4] 奏涛.“六要点教学法”内涵与外延关系的界定[J].教育科研.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