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数学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这是小学数学老师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作者试从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学科文化底蕴;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表扬,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有效调控,将课堂上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巧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来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课堂;尊重;和谐;营造;师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和谐的课堂.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因此,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学科文化底蕴
目前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各方面都体现了数学与多元科学的融合与互动,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片汪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除了具有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都有所了解,换句话说,老师应该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有声读物”.
比如,在教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2013年历表,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有30天,是小月;二月有28天,是平月.这时,有一学生提出疑问这张年历表是根据什么制作的?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与此同时其他学生窃窃私语起来,交流起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凌乱信息.我根据平时积累的常识,对学生解释: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从自然现象的变化看出了年、月、日这三个时段.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它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有一个忠实的追随者:月球.人们根据观测月球的变化来划分时间,这样就产生了月份.月球环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9.5天,也就是一个月,所以才会有大月、小月、平月之分.学生佩服极了,愉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课堂教学氛围空前和谐.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收集和阅读各类书籍,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厚重、开阔、深刻,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二、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教师生起这种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因此,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用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数学课堂上,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我教的四年级有个荷兰学生Attila,受语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数学知识不容易学会,忘得又快,只能掌握一些浅显的知识.不过他善良、天真活泼、爱表现,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为了让他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对他格外关注,总是创造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倘若答对了,我和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给予热烈的掌声;倘若答错了,我会说:“虽然没有答对,但是我们Attila可动了一番脑筋,下次一定会答得更好.”所以,一直以来,Attila都非常爱上数学课,并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三、及时表扬,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尽量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突出其数学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采用评价标准个别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
六年级的国部美玲是一名日本学生,中文底子比较薄弱,数学课上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比较吃劲,所以平日的作业和测试都不太理想.不过她聪明好学,爱动脑筋,总能在数学课上语出惊人.比如在练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
A、B两数的排列见下表:
正当同学们努力思索时,国部美玲漫不经心地说:“A的2倍少1就是B.”同学们啧啧称赞:“国部美玲,你真是一个数学天才!”这时候我会忍不住说:“你们可不要小瞧了国部美玲,她可厉害着呢!”国部美玲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被认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数学成绩由进班时的四十几分,直线上升到九十几分.不可否认,这难道不是语言的魅力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千姿百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勉励,同时帮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之间达到和谐完美境界的幸福殿堂.
四、有效调控,将课堂上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教师若能适当调控,利用教育机智将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教育资源,学生就能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课,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运算顺序时,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但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我说,谁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时,班级上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跃跃欲试,我点了一名学生回答,另外一名学生急于表现,兴奋地大声说:“萧小妏说不起来.”我问这名学生:如果老师先点你回答,而其他学生干扰你说话并希望你答不上来,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我让全班学生讨论:课堂上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你应该怎么做?学生正热烈讨论时,下课铃响了.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我及时抓取了数学课堂中突发案例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以及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会遵守课堂常规,学会尊重他人.这样,不仅把教学任务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而且为和谐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关键知识,而这些关键知识通常就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然而,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但用多媒体课件,则能予以强调.比如采用醒目的色彩、放大或缩小字体、闪烁、声音等手段,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在一些图形的教学上,也可以采用模拟演示,突破难点.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在钻研教材时,为了突破难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预设.通过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小组合作,用8 cm,5 cm,3 cm,10 cm四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进行实践操作,然后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但是实际的课堂中却发生了始料不及的状况:由于操作时所产生的误差,导致学生对于8 cm,5 cm,3 cm这三根小棒,硬说可以围成三角形.我只有通过画图、讲解来处理这一突发现象,由于动手与理论不一致,学生似懂非懂,课堂气氛异常沉闷, 所以常态教学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对这一环节制作了动态演示的课件,避免了这一状况的发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一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整节课的数学活动,犹如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飞扬,师生倍感愉悦.
从和谐的双方不存在单方受益的角度来讲,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完成学业,学生帮助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应相互渗透.教师放下身段,亲近学生,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探究者、创新者,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富有情趣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大脑等多种感官,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达兴趣,营造出富有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课堂;尊重;和谐;营造;师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和谐的课堂.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因此,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学科文化底蕴
目前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各方面都体现了数学与多元科学的融合与互动,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片汪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除了具有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都有所了解,换句话说,老师应该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有声读物”.
比如,在教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2013年历表,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有30天,是小月;二月有28天,是平月.这时,有一学生提出疑问这张年历表是根据什么制作的?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与此同时其他学生窃窃私语起来,交流起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凌乱信息.我根据平时积累的常识,对学生解释: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从自然现象的变化看出了年、月、日这三个时段.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它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有一个忠实的追随者:月球.人们根据观测月球的变化来划分时间,这样就产生了月份.月球环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9.5天,也就是一个月,所以才会有大月、小月、平月之分.学生佩服极了,愉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课堂教学氛围空前和谐.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收集和阅读各类书籍,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厚重、开阔、深刻,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二、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教师生起这种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因此,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用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数学课堂上,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我教的四年级有个荷兰学生Attila,受语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数学知识不容易学会,忘得又快,只能掌握一些浅显的知识.不过他善良、天真活泼、爱表现,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为了让他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对他格外关注,总是创造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倘若答对了,我和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给予热烈的掌声;倘若答错了,我会说:“虽然没有答对,但是我们Attila可动了一番脑筋,下次一定会答得更好.”所以,一直以来,Attila都非常爱上数学课,并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三、及时表扬,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尽量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突出其数学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采用评价标准个别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
六年级的国部美玲是一名日本学生,中文底子比较薄弱,数学课上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比较吃劲,所以平日的作业和测试都不太理想.不过她聪明好学,爱动脑筋,总能在数学课上语出惊人.比如在练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
A、B两数的排列见下表:
正当同学们努力思索时,国部美玲漫不经心地说:“A的2倍少1就是B.”同学们啧啧称赞:“国部美玲,你真是一个数学天才!”这时候我会忍不住说:“你们可不要小瞧了国部美玲,她可厉害着呢!”国部美玲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被认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数学成绩由进班时的四十几分,直线上升到九十几分.不可否认,这难道不是语言的魅力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千姿百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勉励,同时帮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之间达到和谐完美境界的幸福殿堂.
四、有效调控,将课堂上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教师若能适当调控,利用教育机智将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教育资源,学生就能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课,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运算顺序时,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但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我说,谁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时,班级上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跃跃欲试,我点了一名学生回答,另外一名学生急于表现,兴奋地大声说:“萧小妏说不起来.”我问这名学生:如果老师先点你回答,而其他学生干扰你说话并希望你答不上来,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我让全班学生讨论:课堂上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你应该怎么做?学生正热烈讨论时,下课铃响了.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我及时抓取了数学课堂中突发案例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以及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会遵守课堂常规,学会尊重他人.这样,不仅把教学任务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而且为和谐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关键知识,而这些关键知识通常就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然而,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但用多媒体课件,则能予以强调.比如采用醒目的色彩、放大或缩小字体、闪烁、声音等手段,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在一些图形的教学上,也可以采用模拟演示,突破难点.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在钻研教材时,为了突破难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预设.通过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小组合作,用8 cm,5 cm,3 cm,10 cm四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进行实践操作,然后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但是实际的课堂中却发生了始料不及的状况:由于操作时所产生的误差,导致学生对于8 cm,5 cm,3 cm这三根小棒,硬说可以围成三角形.我只有通过画图、讲解来处理这一突发现象,由于动手与理论不一致,学生似懂非懂,课堂气氛异常沉闷, 所以常态教学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对这一环节制作了动态演示的课件,避免了这一状况的发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一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整节课的数学活动,犹如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飞扬,师生倍感愉悦.
从和谐的双方不存在单方受益的角度来讲,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完成学业,学生帮助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应相互渗透.教师放下身段,亲近学生,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探究者、创新者,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富有情趣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大脑等多种感官,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达兴趣,营造出富有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