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而近年来大建群众文化主要是指乡村文化的建设,提升乡村文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在乡村建设乡村活动室、图书室。乡村活动室、图书室的建立,以形式多样文化活动为载体,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水平提高,分辨对错的能力也会提高,人们之间的矛盾当然也会变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素质提高了,觉悟也就高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且以精神生活为主。就是各种文化形态以及群众性的娱乐活动的总和。如电视广播,文学艺术,各类的文化馆和图书馆等。现如今城市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较为丰富,而乡村群众期盼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实乡村也是需要优秀文化引领,带动乡村形成特色文化,这种文化同乡村、农牧业、农牧民紧密相连,促进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乡村文化室建设的完善,筑牢文化阵地的防线
  乡村文化室是最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扎根于农村,面向的是广大群众。乡村文化室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时事政治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及科普讲座,提供图书借阅,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农村特色文化发展,实现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主要作用表现在:
  (一)乡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十七大以后,我国的任何方针政策都是以和谐为基础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的方针,这是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通力协作,首先是自身的意识,其次是能与一切反对和谐的敌人做斗争,这就需要有着很高的素质。农村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要做到全面提升是个很大的难题,但是也不能因为难就置之不理,所以只能大幅度的建立乡村活动室、图书室,鼓励人们走出去解放思想,多看书,提升自身素质,以至于提升群众的素质。
  (二)引导文化发展方向。群众的文化素质就代表着所在地方的文化水平,乡村文化建设就是提高乡村文化的途径。建立乡村活动室、图书室让群众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新内涵,文化建设的范围很广,包括:历史、人文、科技、法制、娱乐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基层群众的法制建设为例,通过这种方式能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科普基本的法制常识,从基层开始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文水平。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已不再担心温饱问题了,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文化活动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和精神粮食。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是高智能动物。虽然乡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比较业余,没有什么专业元素,但是这种形式丰富多彩、没有专业元素的文化活动,却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它能有效地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人文文化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成分。
  三、乡村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乡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群众是乡村的基本组成部分,优化乡村社会状态之前,需要先优化群众文化建设。如果站在国家、民族、社会的角度,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就是人的灵魂。人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先发展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根本不能生存。同理,没有乡村群众文化做基础,构建的和谐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失去了战斗的能力,更不用说经济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制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基础,引导群众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没有文化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不完全的和谐社会,因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人群的思想无法得到良性引导,没有文化积淀,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实在意义。所以没有群众文化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没有和谐的文化根基,没有发展的潜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
  (二)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初的理念就是建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以人作为发展重点,所以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打造文明社会体系的目标,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前提。乡村文化建设给我国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后盾。所以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现载体,也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撑。
  四、建设乡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和农村文化阵地为依托,结合农村实际,大力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各项工作,通过各种文化载体送文化,送图书,送科普等活动。 和谐社会不能缺的是乡村文化建设,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乡村文化。任何事物其外观都表现了自身的文化形象。每个乡村所建立的图书室也应该有本村自身的特点,不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首先在布局上应该合理,以静为中心,人们坐在里面能够静下心了看书。其次是书籍,图书室里面所藏的书籍应该大多贴近农民生活,要有关于当前形势的时事报纸,农民科学种田和创业方面的书籍等,以提高人们阅读的兴趣。
  (二)乡村文化还应突出当地的特色与历史资源。抓住每个村人们的文化特点,用他们喜欢的表现形式,大力引导和发展他们的精神,突出民俗色彩。可以在节日里举办具有民族色彩的文艺演出,村与村之间进行竞赛表演,对于取胜者进行小小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表演热情。
  五、结语
  乡村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乡村惠民文化是党对广大农民朋友的关爱,是一项民心工程,在群众文化起着的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础,它的建设有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社会风气,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我国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荣.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基础[J].群文天地,2012(23):91-93.
  [2]杨智伟.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J].神州,2012(23):40.
  [3]赵周娣.浅析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关系[J].群文天地,2012(16):31.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壮大和增强竞争力的助推剂。当前企业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关爱型、沟通型、现代型的特点。本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企业的思政工
期刊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习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党对作风建设的一个深化和具体要求。我市气象局紧紧围绕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切实提高党风廉政建
期刊
摘 要: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法转型滞后、执法行政主导局限性、司法功能偏差、法律监督力度不够。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着力于立法实现跨越式转型、执法与司法逐步重整、发挥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  关键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我国生态环境法制特殊性分析  (一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新型功率器件的诞生和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更新,使得电源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在电路的优化设计、稳定性预测元器件选择以及大功率电源散热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因此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利用stc89c52的I2C串行总线扩展外围器件,同时以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程控恒流源。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基层群众文化素养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广大基层群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为能够达到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是未来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根基。接下来,从基层群众文化潜存问题及未来发展开展具体论述,望能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问题;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期刊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统计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和分工。应中国国情要求,中国民事、刑事、行政等各种案件一般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管辖制度,环境公益诉讼也不例外,但这样的管辖制度却不能适应环境问题的特殊要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一、确定跨行政区域污染问题的管辖  环境问题中,水、空气等环境因素具有流动性,污染
期刊
摘 要:革命旧址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加强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红色旅游事业科学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革命老区六安市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提出思考。  关键词: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六安是土地革命战
期刊
摘 要:锡剧,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是江苏省的主要剧种和华东地区的三大剧种之一。在文化部统计的数据中,一些深为老百姓喜爱、历史悠久、有文化价值的剧种或品种已经消亡,这些剧种或品种的演出和曾经的辉煌仅成为一种记忆。江南地方剧种锡剧能否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传统存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锡剧现状;改革;发展;危机;市场;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地方文献对西双版纳开发旅游产业、研究地区历史、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文献通常是保存在公共图书馆,供相关人员参考查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西双版纳与地方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措施和文献资源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西双版纳;地方文献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是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它的日益兴盛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追求。美术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美术辅导者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对生活及所处的环境进行观察、感受和提炼,进而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文化馆在文化建设领域中充当着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在组织与实施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枢纽的作用,组织开展美术辅导、创作等系列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