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底,北大家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将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人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事业如是,婚姻亦如是。他和夫人陈云英,是每年两会期间风头无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夫妻档。
丈夫金门神秘“失踪”
陈云英与林毅夫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学联谊会上,当时陈云英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林毅夫就读于台湾大学农工系。尽管双方家庭的差距很大,但陈云英从林毅夫的言谈中察觉到他是个关怀民众、胸襟宽广的人,内心被深深吸引。1975年,陈云英毕业后,林毅夫送给她的毕业礼物是一套中国锦绣河山画册。两颗年轻的心再也不愿分离,陈云英很快即与林毅夫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
1975年,林毅夫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每当夜深人静,林毅夫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
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林毅夫抱着两只篮球下了海,依靠篮球的浮力,加上强健的体魄,沉浮之间,他的脚已触到了大陆的土地。林毅夫“失踪”时儿子才3岁,而陈云英又已身怀六甲。
异国他乡破镜重圆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舒尔茨来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回国后即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踏上美利坚国土后,林毅夫立即通知在台湾的妻子来美国相见。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陈云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本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准备赴美国读硕士。当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时,两人抱头痛哭。然而,夫妻两人在一起仅仅向天却又要分别了。林毅夫在芝加哥大学读经济,陈云英则要到华盛顿大学读教育,两地相距甚远,很难经常见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一双儿女仍留在台湾,陈云英上课之余常常望着儿女的照片泪水涟涟。
半年后,一家四口终于在美国团聚了。孩子们见到久别而陌生的爸爸时,高兴极了,而陈云英只得一边读书,一边抚育孩子。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多次都是刚给孩子做完饭,几乎连抬头看一眼蓝天和阳光的工夫都没有了,就接着跑进教室。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拿到了两个博士学位。
夫唱妇随报效祖国
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一年后,林毅夫毅然回到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同年6月18日,陈云英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8天,也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我一直认为,自己真正要奉献的地方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对于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没有动摇过,也从来没有后悔过。”20多年后的林毅夫对当初的选择仍是无怨无悔。
而在创业的道路上,有“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之称的陈云英备尝了人生的艰辛,但是她的业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她的品格受到了人们的称赞。由于成绩突出,她曾多次受到教育部及残联的表彰,还被推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她多次与林毅夫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人们称为“夫妻议政”的典范。
如今,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儿则继承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谈到孩子们,陈云英乐得合不拢嘴:“女儿1.75米的个子,大眼睛像她父亲,白白的皮肤像我。儿子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穿了件北京大学的T恤,上面写着‘祖国万岁’。家庭里面很多事情都是耳濡目染,有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们觉得父母哪些部分是值得敬爱的地方,他们会去学习模仿。”
丈夫金门神秘“失踪”
陈云英与林毅夫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学联谊会上,当时陈云英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林毅夫就读于台湾大学农工系。尽管双方家庭的差距很大,但陈云英从林毅夫的言谈中察觉到他是个关怀民众、胸襟宽广的人,内心被深深吸引。1975年,陈云英毕业后,林毅夫送给她的毕业礼物是一套中国锦绣河山画册。两颗年轻的心再也不愿分离,陈云英很快即与林毅夫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
1975年,林毅夫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每当夜深人静,林毅夫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
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林毅夫抱着两只篮球下了海,依靠篮球的浮力,加上强健的体魄,沉浮之间,他的脚已触到了大陆的土地。林毅夫“失踪”时儿子才3岁,而陈云英又已身怀六甲。
异国他乡破镜重圆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舒尔茨来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回国后即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踏上美利坚国土后,林毅夫立即通知在台湾的妻子来美国相见。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陈云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本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准备赴美国读硕士。当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时,两人抱头痛哭。然而,夫妻两人在一起仅仅向天却又要分别了。林毅夫在芝加哥大学读经济,陈云英则要到华盛顿大学读教育,两地相距甚远,很难经常见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一双儿女仍留在台湾,陈云英上课之余常常望着儿女的照片泪水涟涟。
半年后,一家四口终于在美国团聚了。孩子们见到久别而陌生的爸爸时,高兴极了,而陈云英只得一边读书,一边抚育孩子。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多次都是刚给孩子做完饭,几乎连抬头看一眼蓝天和阳光的工夫都没有了,就接着跑进教室。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拿到了两个博士学位。
夫唱妇随报效祖国
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一年后,林毅夫毅然回到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同年6月18日,陈云英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8天,也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我一直认为,自己真正要奉献的地方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对于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没有动摇过,也从来没有后悔过。”20多年后的林毅夫对当初的选择仍是无怨无悔。
而在创业的道路上,有“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之称的陈云英备尝了人生的艰辛,但是她的业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她的品格受到了人们的称赞。由于成绩突出,她曾多次受到教育部及残联的表彰,还被推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她多次与林毅夫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人们称为“夫妻议政”的典范。
如今,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儿则继承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谈到孩子们,陈云英乐得合不拢嘴:“女儿1.75米的个子,大眼睛像她父亲,白白的皮肤像我。儿子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穿了件北京大学的T恤,上面写着‘祖国万岁’。家庭里面很多事情都是耳濡目染,有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们觉得父母哪些部分是值得敬爱的地方,他们会去学习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