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風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
看我们的战舰又要起锚。
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著名军歌《军港之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描述驻守在军港的最可爱的水军们。
词作者马金星(1946—2008),天津静海县人,海政文工团创作室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他一生热爱军队文艺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由他作词的《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可爱的中华》等歌曲,在全国全军广为传唱。
据马金星生前在文章《谈〈军港之夜〉》的歌词创作》中忆及: 1980年《北京晚报》和其他几个单位要在秋天举办名曰“金秋音乐会”,邀请当时“小荷刚露尖尖角”的苏小明参加演出。其时,海政歌舞团的领导也正在为苏小明准备参加部队系统举办的“中青年歌手比赛”没有合适的歌曲而焦急。领导找到了我,要求我尽快拿出一首歌词,交给作曲家作曲。当时《军港之夜》的歌词只写了前几句,我正发愁下面的几句该向何处走呢。这个命令恰好给我创造了一个机会。回到住处我边做饭边想词,饭吃完,词也写完了。我立即骑车把它交给作曲家,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在海军二礼堂讨论了这首歌。其实《军港之夜》是一首极普通、极一般歌唱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歌曲。之所以在当时引起那么激烈的争论,完全是因为当时咱们大陆这类歌曲太少了。《军港之夜》的歌词寄托着我对水兵同志的全部兄弟之情和战友之爱。其中“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这句歌词是怎么得来的呢?1976年我到舟山群岛的蚂蚁岛上体验生活。蚂蚁岛,顾名思义,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它小得像只蚂蚁。当时我住在“生产大队”的招待所——其实就是一间独立于峭壁上的小屋。那夜正是中秋,我一个人看着一轮明月辗转反侧,突然听到一阵“轰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地传来,想了一会儿才判断出这是大海涨潮了。这声音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通过峭壁的岩石直传导到我的枕头,使我感觉自己就睡在波涛之中,于是我爬起来写了一首打油诗:“客浮至渔村/不眠更已深/枕上浸大潮/小窗悬银盆……”写诗就是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当找到了“枕上浸大潮”的感觉之后,无论住在哪一条舰上都可以体验这样的感觉,所以,在写《军港之夜》的时候也就很自然地把它用了进去。如果一定让我说这首歌有哪些好,从写作的当初到现在,我一直认为这首曲子谱得好听、顺口、入耳、易记,给这首歌词增添了太多的光彩,使得它能够流传至今。非说这首歌词写得好,倒不如说我运气好。
曲作者刘诗召(1936—),河南开封市人。是海政歌舞团搞专业创作的著名作曲家,1954年投身海军的文艺工作。水兵是他的亲人,大海给他拥抱,他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给了这群水兵和这片大海,创作了《军港之夜》《妈妈我们远航回来》《赶海的小姑娘》《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海风啊海风》《在那水天相连的地方》等。
出生于1957年的北京人苏小明,原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合唱队独唱演员,1975年参军,1985年赴法国学习声乐。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上,她以演唱《军港之夜》而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歌坛偶像人物。情真质朴是苏小明演唱的主要特色,深沉含蓄是苏小明演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由她演唱而得以流传至今的《军港之夜》,因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十分神奇地带进了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音乐家、海政文化部原副部长胡士平(1924—2014)在其2009年出版的《步履无声》中对《军港之夜》也有记载:
改革开放之初,流行歌曲冲进中国大陆。1980年春节前后,海政文工团的歌唱演员苏小明,用自己学唱的《酒干倘卖无》《童年》等港台校园歌曲,参加了海军机关、直属部队和地方几场不大不小的演出,结果大受欢迎。
时过不久,海政文工团根据苏小明的条件,写了一首具有海军特色的新歌《军港之夜》,参加1980年9月底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金秋新星音乐会”,结果,唯一的“通俗歌曲”《军港之夜》大受欢迎,并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群众的热情并没有使关于流行歌曲的争论停止。1980年底,这场争论达到高潮。有关领导部门几次批评海军;苏小明本人则被明确要求,参加元旦、春节演出时,要改唱《十送红军》。在文工团内部,尖锐的观点对立,影响了演出;由于观点的不一致,影响到干部的使用和对问题的处理。于是,有人报告了在301医院住院的海军司令员叶飞。
叶飞是1979年初调入海军的。他出身华侨,是有名的儒将,虽年过花甲,但思想异常活跃。听了汇报后,叶飞在听取了机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后,接见了海政文工团的领导和苏小明。叶飞对苏小明的演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时过不久,叶飞又在一次干部会议上专门就这个问题讲了一段话,对一些过激言论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
海军内部的风波逐渐平息了,《军港之夜》成了改革开放初期通俗歌曲的经典。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風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
看我们的战舰又要起锚。
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著名军歌《军港之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描述驻守在军港的最可爱的水军们。
词作者马金星(1946—2008),天津静海县人,海政文工团创作室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他一生热爱军队文艺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由他作词的《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可爱的中华》等歌曲,在全国全军广为传唱。
据马金星生前在文章《谈〈军港之夜〉》的歌词创作》中忆及: 1980年《北京晚报》和其他几个单位要在秋天举办名曰“金秋音乐会”,邀请当时“小荷刚露尖尖角”的苏小明参加演出。其时,海政歌舞团的领导也正在为苏小明准备参加部队系统举办的“中青年歌手比赛”没有合适的歌曲而焦急。领导找到了我,要求我尽快拿出一首歌词,交给作曲家作曲。当时《军港之夜》的歌词只写了前几句,我正发愁下面的几句该向何处走呢。这个命令恰好给我创造了一个机会。回到住处我边做饭边想词,饭吃完,词也写完了。我立即骑车把它交给作曲家,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在海军二礼堂讨论了这首歌。其实《军港之夜》是一首极普通、极一般歌唱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歌曲。之所以在当时引起那么激烈的争论,完全是因为当时咱们大陆这类歌曲太少了。《军港之夜》的歌词寄托着我对水兵同志的全部兄弟之情和战友之爱。其中“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这句歌词是怎么得来的呢?1976年我到舟山群岛的蚂蚁岛上体验生活。蚂蚁岛,顾名思义,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它小得像只蚂蚁。当时我住在“生产大队”的招待所——其实就是一间独立于峭壁上的小屋。那夜正是中秋,我一个人看着一轮明月辗转反侧,突然听到一阵“轰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地传来,想了一会儿才判断出这是大海涨潮了。这声音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通过峭壁的岩石直传导到我的枕头,使我感觉自己就睡在波涛之中,于是我爬起来写了一首打油诗:“客浮至渔村/不眠更已深/枕上浸大潮/小窗悬银盆……”写诗就是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当找到了“枕上浸大潮”的感觉之后,无论住在哪一条舰上都可以体验这样的感觉,所以,在写《军港之夜》的时候也就很自然地把它用了进去。如果一定让我说这首歌有哪些好,从写作的当初到现在,我一直认为这首曲子谱得好听、顺口、入耳、易记,给这首歌词增添了太多的光彩,使得它能够流传至今。非说这首歌词写得好,倒不如说我运气好。
曲作者刘诗召(1936—),河南开封市人。是海政歌舞团搞专业创作的著名作曲家,1954年投身海军的文艺工作。水兵是他的亲人,大海给他拥抱,他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给了这群水兵和这片大海,创作了《军港之夜》《妈妈我们远航回来》《赶海的小姑娘》《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海风啊海风》《在那水天相连的地方》等。
出生于1957年的北京人苏小明,原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合唱队独唱演员,1975年参军,1985年赴法国学习声乐。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上,她以演唱《军港之夜》而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歌坛偶像人物。情真质朴是苏小明演唱的主要特色,深沉含蓄是苏小明演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由她演唱而得以流传至今的《军港之夜》,因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十分神奇地带进了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音乐家、海政文化部原副部长胡士平(1924—2014)在其2009年出版的《步履无声》中对《军港之夜》也有记载:
改革开放之初,流行歌曲冲进中国大陆。1980年春节前后,海政文工团的歌唱演员苏小明,用自己学唱的《酒干倘卖无》《童年》等港台校园歌曲,参加了海军机关、直属部队和地方几场不大不小的演出,结果大受欢迎。
时过不久,海政文工团根据苏小明的条件,写了一首具有海军特色的新歌《军港之夜》,参加1980年9月底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金秋新星音乐会”,结果,唯一的“通俗歌曲”《军港之夜》大受欢迎,并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群众的热情并没有使关于流行歌曲的争论停止。1980年底,这场争论达到高潮。有关领导部门几次批评海军;苏小明本人则被明确要求,参加元旦、春节演出时,要改唱《十送红军》。在文工团内部,尖锐的观点对立,影响了演出;由于观点的不一致,影响到干部的使用和对问题的处理。于是,有人报告了在301医院住院的海军司令员叶飞。
叶飞是1979年初调入海军的。他出身华侨,是有名的儒将,虽年过花甲,但思想异常活跃。听了汇报后,叶飞在听取了机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后,接见了海政文工团的领导和苏小明。叶飞对苏小明的演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时过不久,叶飞又在一次干部会议上专门就这个问题讲了一段话,对一些过激言论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
海军内部的风波逐渐平息了,《军港之夜》成了改革开放初期通俗歌曲的经典。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