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字的词义和用法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高考中考的语文试题中,经常出有关“者”字的题目。“者”分段字在汉语中,出现较早,《诗经》《左传》里就多有出现。汉代的《说文》把它列为白部,说它是别事词也。而后来的字书,则多把它列为“老”部。梁代字书《玉篇》,说它是语气词。由“白”“老”的两个义符推断,它的原始实词的词义应该是与老人长了白头发有关。但在古文献上,我们没有看到,而只看到它是代词和虚词。它的用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代词。《说文》说它是别事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在叙述一个事物时,而插进了另一个事物。如《史记·陈胜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叙述秦二世的事,却又加进来公子扶苏。这句话中的“者”字是明显的代词“的人”的意思。在古汉语的实际运用中,它可以在动词、形容词、数词、时间词、否定词之后,代人代事代物代时间等。如《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译成时文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里“者”字是代人。“昔者”译成时文是:“从前的时候”,这里的“者”,指代的是时间。“否者”译成时文是“不这样的话”、“不这样做”,这里的“者”,指代的是事。语言学家吕淑湘说它是行文中提顿的词。“者”字的第二种用法是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者……也”式的判断句式,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这里的“……者……也。”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动词“是”,译成时文,陈胜是阳城人。“者”字在古汉语中还有一种有趣的用法,那就是“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在古汉语中定语后附的情况下,“者”字就译成“的”。译这样的句子,首先把定语的位置移到中心词前面去。如《列子·愚公移山》“子孫荷担者三夫。”译前把“荷担者”移到“子孙”前,变成“荷担者子孙三夫”。译成时文,即是能挑担子的子孙三个人。这里的“者”字,显然是“的”。《玉篇》说“者”字是语气词,事实上也是如此。如《论衡·福虚》“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而及之者?”译成时文则是:“如果在乎门户的(的高矮),就应该把门户建高就是了,谁还能长得比门户还高呢?”这里的“者”,显然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近几年来,在高考中考的题目中,古诗词曲特别多,因此也不能忽视“者”字在古诗词中的词义。在晏几道的《少年游》词中,“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这里的“者”字,显然是指示代词“这”。又如王维《送晁监还日本国诗序》“子其行乎,余赠言者。”这里的“者”字显然是“焉”,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感叹词“呢”。
其他文献
《决议》强调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
我国有12亿人口,九亿农民在农村。农村干群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一些地方,
2017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进入了课堂,从此, 初中语文迎来教材“一统天下”的新局面.“统编本”初 中语文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不禁 思考“初中古诗文
【摘 要】  问题学生的内心十分脆弱,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带着平等、平静、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接受问题学生,耐心地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增强家校合作,加强班级接纳,让问题学生慢慢摆脱心理的魔咒,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沟通引导 家校合作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儿童如果在安全、爱、尊重、自主等方面基本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理
所谓依法治税,是指在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条件下,通过税收法制建设,使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从而达到税收法治的状态。它是当前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抓
关于合作制的性质,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指出:"在我国的条件下合作制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的一些机制而建立起
本文在充分认识山东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并利用山东省1998-2004年的数据对山东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状况进行
研究了新旧校区交通运行中,自行前往与乘坐校车人数的稳定性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念依据。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在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际企业,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中,必然将遇到前所未有
金融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变量,同时也是牵动宏观经济波动最直接的因素。正是如此,世界各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尤其重视宏观金融管理的作用。一般来说,一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