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写作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本文根据目前应用写作课程的现状,总结了一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应用写作;激发兴趣;改进教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27-01
应用写作是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用写作能力为主旨,突出写作与职业性、能力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
但由于这门课程所讲授的是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的特点就是格式固定,内容具体,甚至连写作时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因此,讲授起来枯燥无味,很难引人人胜,也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根据目前应用写作课程的现状及自己这几年的从教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扭转学生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之所以提不起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没有应用写作没有大学语文课程当中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生动优美的语言,缺少趣味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要从理性上引导学生认识应用写作,应该让他们知道,在我国,应用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和历史相伴而生,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有着自身优良而光辉的传统,其中也有不少文采出众的传世名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论贵粟疏》、晁错的《论贵贮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主要就是就应用文章而言的。可见有史以来,应用写作在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应用写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強调快乐式教学与情景化教学
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重复练习,如果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则会显得更加枯燥,为此我们应在教学中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调查研究、分组讨论,情景体验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如讲到求职信写作的时候,笔者就给学生设置一个招聘会的情景:
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迎来了新一届毕业生的求职大潮。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呢?我院2010届毕业生招聘会将于3月1日举办。我们将参加这次招聘会。为了取得更好地实战经验和效果,我们将要做哪些文书方面的准备工作呢?尤其从我们应用写作课的角度出发,需要准备哪些文书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四种文书我们是应准备的:自荐书、个人简历、求职信和毕业论文。那么我们这次课就重点讲解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接着就要求学生课下写一份能够充分体现个人能力、引起招聘单位兴趣获得面试机会的求职信。再上课时由学生充当主考官和应聘者进行模拟招聘,教师对于学生在招聘时遇到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从刚才的教学程序设计中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学生都是在积极参与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课程
为了改变应用写作课程的枯燥乏味,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购置了大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光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如讲到广告写作时,如果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去讲授,很难使学生在视觉上和教师有互动,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大量创意独特内容新颖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广告作品,这就将抽象化的理论教学、程式化的单调训练与感性化的审美欣赏紧密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对广告写作的学习兴趣倍增。又如,在演讲稿的写作这节课中,当给学生介绍完文体知识后,就可以趁热打铁,给学生放一次演讲比赛的视频。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一篇好的演讲稿在演讲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
四、使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具体来说,我们就是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高度,激发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的兴趣,使教学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比如在课堂上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把学生撒出去,如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内有关处、室、系、部实习,利用寒暑假,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及作用,真正“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应用文书写作,增加感性经验,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应用写作的偏见,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以上四点就是本人在应用写作实际教学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也确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这些浅薄的探索能为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窦捷(1982— ),女,汉族,本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助教。
关键词:应用写作;激发兴趣;改进教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27-01
应用写作是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用写作能力为主旨,突出写作与职业性、能力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
但由于这门课程所讲授的是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的特点就是格式固定,内容具体,甚至连写作时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因此,讲授起来枯燥无味,很难引人人胜,也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根据目前应用写作课程的现状及自己这几年的从教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扭转学生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之所以提不起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没有应用写作没有大学语文课程当中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生动优美的语言,缺少趣味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要从理性上引导学生认识应用写作,应该让他们知道,在我国,应用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和历史相伴而生,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有着自身优良而光辉的传统,其中也有不少文采出众的传世名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论贵粟疏》、晁错的《论贵贮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主要就是就应用文章而言的。可见有史以来,应用写作在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应用写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強调快乐式教学与情景化教学
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重复练习,如果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则会显得更加枯燥,为此我们应在教学中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调查研究、分组讨论,情景体验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如讲到求职信写作的时候,笔者就给学生设置一个招聘会的情景:
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迎来了新一届毕业生的求职大潮。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呢?我院2010届毕业生招聘会将于3月1日举办。我们将参加这次招聘会。为了取得更好地实战经验和效果,我们将要做哪些文书方面的准备工作呢?尤其从我们应用写作课的角度出发,需要准备哪些文书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四种文书我们是应准备的:自荐书、个人简历、求职信和毕业论文。那么我们这次课就重点讲解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接着就要求学生课下写一份能够充分体现个人能力、引起招聘单位兴趣获得面试机会的求职信。再上课时由学生充当主考官和应聘者进行模拟招聘,教师对于学生在招聘时遇到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从刚才的教学程序设计中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学生都是在积极参与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课程
为了改变应用写作课程的枯燥乏味,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购置了大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光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如讲到广告写作时,如果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去讲授,很难使学生在视觉上和教师有互动,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大量创意独特内容新颖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广告作品,这就将抽象化的理论教学、程式化的单调训练与感性化的审美欣赏紧密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对广告写作的学习兴趣倍增。又如,在演讲稿的写作这节课中,当给学生介绍完文体知识后,就可以趁热打铁,给学生放一次演讲比赛的视频。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一篇好的演讲稿在演讲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
四、使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具体来说,我们就是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高度,激发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的兴趣,使教学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比如在课堂上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把学生撒出去,如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内有关处、室、系、部实习,利用寒暑假,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及作用,真正“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应用文书写作,增加感性经验,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应用写作的偏见,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以上四点就是本人在应用写作实际教学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也确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这些浅薄的探索能为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窦捷(1982— ),女,汉族,本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