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足球》:魏慧玲校长您好,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西宁市育才学校的情况。
魏慧玲:西宁市育才学校位于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的东大门,处于城乡接合部,属于边远薄弱学校,始建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90年的风雨历程中,育才人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爱心育才”的办学理念,众志成城,共同为党的教育事业耕耘奉献。2013年3月,育才学校新校址建成,作为西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均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配套,除了基本的教学设施外,学校还建设有风雨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现代化的体育场所。目前,学校有教职员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开设有一至六年级30个教学班,学生达164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5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4.1%,少数民族学生118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2.1%。流动人口子女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多、少数民族儿童多是我校生源的一大特点。一直以来,我校立足教育的根本任务,坚信只有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培养有爱心的学生,坚持以爱育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校园足球》:您是如何理解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地位的?请您介绍一下贵校在校园足球建设中的思路,校园足球是如何体现学校体育“突破口”的?
魏慧玲: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教学,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性环节,是开启学生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校址建设之初,学校领导班子就高瞻远瞩,整体谋划,狠抓学生体质教育、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并针对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多、少数民族儿童多这一特点,提出在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足球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和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竞赛,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发展模式,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先进足球学校的好经验、好方法,努力扩大足球运动在周边地区的辐射量,积极向高原地区的少年儿童普及足球知识、传授足球技能的同时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儿童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从而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在蓝天白云下快乐成长,也为培养足球人才、建设足球强国贡献我们的热情与力量。
《校园足球》: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您是如何理解和规划这一“特色”的?又是如何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相融合的?
魏慧玲:我认为将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训练等)引入教学,应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校园足球对现代学生意义非凡,与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息息相关。
2015年我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对我校的校园足球工作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我校在“立德树人、爱心育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不断改进校园足球训练设施、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向全体师生普及足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大家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用爱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努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确保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体制机制是保障。贵校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怎样的机制,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值得分享的有益经验?
魏慧玲: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呵护下,我校抢抓时代机遇,多方筹划协调,成立了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工作三年规划》《西宁市育才学校体育教师岗位职责》《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安全防范管理办法》《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竞赛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精神,努力打造特色校园足球工作。
在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多方筹措,不仅从学校公用经费中给予校园足球工作极大的倾斜,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资助,包括足球訓练服装、足球训练器材等相关装备设施,保障了校园足球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场地建设方面,学校目前有1块八人制足球训练场地,1块五人制室内足球训练场地,各类足球训练设施器材齐备。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目前有体育教师8名,其中,D级足球教练员3名,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1名,E级足球教练员1名,学校还定期组织相关足球教练员赴省内外参加各级各类足球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保证每学年的足球专业培训课时,为不断促进校园足球工作取源头之水。
《校园足球》:贵校在校园足球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做法有哪些?
魏慧玲: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校在校园足球发展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育人为主导、以竞赛为支撑、以提高为目标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最具特色的做法一是加强校园足球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足球活动氛围。将相关校园足球活动发布到学校微官网,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家长大力转发,同时学校还先后7次通过《青海日报》、青海新闻频道、青海新闻网、夏都零距离等省、市、区主流媒体对相关足球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从而使校园足球活动的社会知晓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高度重视,全员参加。学校通过各方努力提升了全校师生、家长对校园足球工作的支持力度,现在我校自上而下,对校园足球的发展热情高涨,参与率极高;三是扩大周边辐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训练中来。学校不仅建有男、女足校队,而且还有男、女足班队,目前班级队伍有60支,同时还从周边的兄弟学校吸收优秀的足球苗子,加入到我校足球队伍之中,从而在不断扩大足球训练队伍的同时,也为我校足球运动补充了新鲜血液。 《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目前在当地的普及情况如何,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發展校园足球的态度近5年有哪些变化?
魏慧玲:目前,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对校园足球工作都非常重视,校园足球的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精彩纷呈,校园足球工作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校园足球工作从刚开始的不知道、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积极关注、大力支持,思想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学生家长,刚开始都认为小学生踢足球没有用,还影响文化课学习,大部分都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经过我们的大力宣传和认真持续地做思想工作,家长们后来逐渐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慢慢的家长们发现,踢足球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让孩子们强健了体魄,增强了集体荣誉感,锤炼了意志,遇事能为他人考虑,在家也主动参加家务劳动,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了。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足球运动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时,都非常惊喜,从而一改往昔只认文化课成绩的心理,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中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孩子要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纷纷主动要求让孩子加入足球队。
《校园足球》:育才学校今年成功举办了“英姿杯”班级足球友谊赛,学校在学、练、赛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魏慧玲:今年3月,我校举行了第一届“英姿杯”班级足球友谊赛,来自全校30个班级的60支队伍在绿茵场上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虽说是第一届“英姿杯”,但其实我校在新校建成之后,每年都会举办1次班级足球友谊赛,截至目前连续举办了6届,参赛学生已达3600人次,梯队式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我校在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在组织学生的学、练、赛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一是申报“菁英计划”,助力校园足球。2018年11月,在省、市、区等教育部门的关怀领导下,我校成功申报并顺利通过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2018-2019年度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的选拔。“菁英计划”的成功申报,为我校足球特色带来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在资金的支持、技术的培养、机遇的把握等各方面注入了崭新的能量。二是建立“英姿队”,重装出发。在原有的2支校足球男、女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校足球 “英姿队”。“英姿队”目前有3支足球小队,共计60人。分别是U8女足、U10男足和U11男足,各小队分别有20名队员。三是保证训练时间,确保训练质量。学校“英姿队”训练时间为早晨7:30?8:20,下午4:00?5:40,每天坚持150分钟左右的专项训练,这还不包括每周2个课时的足球课和1个课时的足球兴趣班的课程,为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时间保障。四是定期召开训练研讨会,大家在会上总结训练成果、分享训练经验,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认真加以整改。五是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向学生家长宣传校园足球训练项目、讲解对孩子今后的训练规划和从中得到的发展,积极争取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六是为了更好的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我们借鉴了天津市优秀足球学校的先进经验,推陈出新,在阳光体育大课间中巧妙加入足球运动,让全校师生人手一个足球,保证每天课间操期间的20分钟足球锻炼,使足球运动普及到了全校每一位师生。七是积极参加省内外足球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1月,我校15名“英姿队”队员赴广西北海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冬训,在与兄弟省的友谊赛中不仅提升了队员的技能,而且让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月,学校选派2名足球教练员赴山东省鲁能足球学校进行了1周的教练员培训;4月,我校“英姿队”U9组9名女足小将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前往苏州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杯”青少年足球比赛,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马雨馨、冶文晨2位同学还被评为“玫瑰之星”;“英姿队”4月还参加了西宁市小学生校园足球友谊赛,在30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女子甲组冠军;5月,在青海省足协的安排下,我校又选派2名足球教练员参加了为期1周的五人制足球教练员培训;“英姿队”5月参加了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的选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欣悦、王佩2名队员入选了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4营区青海营的最佳阵容;6月,我校派负责同志赴大连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举办的“菁英计划”项目开展交流会,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7月10日起,我校携手另外2个“菁英计划”试点单位朝阳学校和二十一中学,共同组织100多名“菁英”队员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全封闭暑期特训活动;7月31日,“菁英”队U10组10名男足队员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杯”青少年足球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我校的马生杰、米进忠2名队员被评为“最佳营员”。
通过不断的足球训练和比赛,孩子们的足球技能和战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白了坚持不懈的真理和努力拼搏的艰辛。
《校园足球》:目前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您认为基层学校还面临哪些困难,下一阶段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和开展有什么计划和目标?
魏慧玲:借助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东风,我们的校园足球走上了康庄大道,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学校高水准足球教练员比较缺乏,在足球训练方面的科学指导有待加强,对社会力量整合不够,学生参加比赛活动缺少平台,在足球训练与普及方面对周边学校与地区的辐射面不够广,优秀足球队员的培养与输出还未形成规模。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一是加强与本地区体育、教育和足球协会的沟通,求得指导、支持和帮助,从而争取更多的比赛和训练机会,以赛促学,不断提升足球技能;二是积极辐射周边学校,为学校“英姿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强与训练队员所在校的沟通,取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加入到“英姿队”的队员按时参加训练和比赛;三是要加强与学员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详细介绍校园足球发展工作,以及队员的训练安排及发展规划,取得家长进一步的理解与支持。总之要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使足球运动真正成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特色。
魏慧玲:西宁市育才学校位于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的东大门,处于城乡接合部,属于边远薄弱学校,始建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90年的风雨历程中,育才人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爱心育才”的办学理念,众志成城,共同为党的教育事业耕耘奉献。2013年3月,育才学校新校址建成,作为西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均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配套,除了基本的教学设施外,学校还建设有风雨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现代化的体育场所。目前,学校有教职员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开设有一至六年级30个教学班,学生达164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5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4.1%,少数民族学生118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2.1%。流动人口子女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多、少数民族儿童多是我校生源的一大特点。一直以来,我校立足教育的根本任务,坚信只有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培养有爱心的学生,坚持以爱育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校园足球》:您是如何理解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地位的?请您介绍一下贵校在校园足球建设中的思路,校园足球是如何体现学校体育“突破口”的?
魏慧玲: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教学,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性环节,是开启学生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校址建设之初,学校领导班子就高瞻远瞩,整体谋划,狠抓学生体质教育、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并针对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多、少数民族儿童多这一特点,提出在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足球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和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竞赛,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发展模式,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先进足球学校的好经验、好方法,努力扩大足球运动在周边地区的辐射量,积极向高原地区的少年儿童普及足球知识、传授足球技能的同时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儿童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从而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在蓝天白云下快乐成长,也为培养足球人才、建设足球强国贡献我们的热情与力量。
《校园足球》: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您是如何理解和规划这一“特色”的?又是如何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相融合的?
魏慧玲:我认为将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训练等)引入教学,应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校园足球对现代学生意义非凡,与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息息相关。
2015年我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对我校的校园足球工作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我校在“立德树人、爱心育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不断改进校园足球训练设施、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向全体师生普及足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大家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用爱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努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确保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体制机制是保障。贵校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怎样的机制,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值得分享的有益经验?
魏慧玲: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呵护下,我校抢抓时代机遇,多方筹划协调,成立了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工作三年规划》《西宁市育才学校体育教师岗位职责》《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安全防范管理办法》《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西宁市育才学校校园足球竞赛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精神,努力打造特色校园足球工作。
在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多方筹措,不仅从学校公用经费中给予校园足球工作极大的倾斜,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资助,包括足球訓练服装、足球训练器材等相关装备设施,保障了校园足球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场地建设方面,学校目前有1块八人制足球训练场地,1块五人制室内足球训练场地,各类足球训练设施器材齐备。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目前有体育教师8名,其中,D级足球教练员3名,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1名,E级足球教练员1名,学校还定期组织相关足球教练员赴省内外参加各级各类足球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保证每学年的足球专业培训课时,为不断促进校园足球工作取源头之水。
《校园足球》:贵校在校园足球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做法有哪些?
魏慧玲: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校在校园足球发展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育人为主导、以竞赛为支撑、以提高为目标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最具特色的做法一是加强校园足球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足球活动氛围。将相关校园足球活动发布到学校微官网,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家长大力转发,同时学校还先后7次通过《青海日报》、青海新闻频道、青海新闻网、夏都零距离等省、市、区主流媒体对相关足球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从而使校园足球活动的社会知晓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高度重视,全员参加。学校通过各方努力提升了全校师生、家长对校园足球工作的支持力度,现在我校自上而下,对校园足球的发展热情高涨,参与率极高;三是扩大周边辐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训练中来。学校不仅建有男、女足校队,而且还有男、女足班队,目前班级队伍有60支,同时还从周边的兄弟学校吸收优秀的足球苗子,加入到我校足球队伍之中,从而在不断扩大足球训练队伍的同时,也为我校足球运动补充了新鲜血液。 《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目前在当地的普及情况如何,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發展校园足球的态度近5年有哪些变化?
魏慧玲:目前,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对校园足球工作都非常重视,校园足球的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精彩纷呈,校园足球工作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校园足球工作从刚开始的不知道、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积极关注、大力支持,思想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学生家长,刚开始都认为小学生踢足球没有用,还影响文化课学习,大部分都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经过我们的大力宣传和认真持续地做思想工作,家长们后来逐渐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慢慢的家长们发现,踢足球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让孩子们强健了体魄,增强了集体荣誉感,锤炼了意志,遇事能为他人考虑,在家也主动参加家务劳动,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了。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足球运动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时,都非常惊喜,从而一改往昔只认文化课成绩的心理,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中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孩子要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纷纷主动要求让孩子加入足球队。
《校园足球》:育才学校今年成功举办了“英姿杯”班级足球友谊赛,学校在学、练、赛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魏慧玲:今年3月,我校举行了第一届“英姿杯”班级足球友谊赛,来自全校30个班级的60支队伍在绿茵场上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虽说是第一届“英姿杯”,但其实我校在新校建成之后,每年都会举办1次班级足球友谊赛,截至目前连续举办了6届,参赛学生已达3600人次,梯队式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我校在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在组织学生的学、练、赛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一是申报“菁英计划”,助力校园足球。2018年11月,在省、市、区等教育部门的关怀领导下,我校成功申报并顺利通过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2018-2019年度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的选拔。“菁英计划”的成功申报,为我校足球特色带来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在资金的支持、技术的培养、机遇的把握等各方面注入了崭新的能量。二是建立“英姿队”,重装出发。在原有的2支校足球男、女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校足球 “英姿队”。“英姿队”目前有3支足球小队,共计60人。分别是U8女足、U10男足和U11男足,各小队分别有20名队员。三是保证训练时间,确保训练质量。学校“英姿队”训练时间为早晨7:30?8:20,下午4:00?5:40,每天坚持150分钟左右的专项训练,这还不包括每周2个课时的足球课和1个课时的足球兴趣班的课程,为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时间保障。四是定期召开训练研讨会,大家在会上总结训练成果、分享训练经验,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认真加以整改。五是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向学生家长宣传校园足球训练项目、讲解对孩子今后的训练规划和从中得到的发展,积极争取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六是为了更好的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我们借鉴了天津市优秀足球学校的先进经验,推陈出新,在阳光体育大课间中巧妙加入足球运动,让全校师生人手一个足球,保证每天课间操期间的20分钟足球锻炼,使足球运动普及到了全校每一位师生。七是积极参加省内外足球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1月,我校15名“英姿队”队员赴广西北海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冬训,在与兄弟省的友谊赛中不仅提升了队员的技能,而且让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月,学校选派2名足球教练员赴山东省鲁能足球学校进行了1周的教练员培训;4月,我校“英姿队”U9组9名女足小将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前往苏州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杯”青少年足球比赛,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马雨馨、冶文晨2位同学还被评为“玫瑰之星”;“英姿队”4月还参加了西宁市小学生校园足球友谊赛,在30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女子甲组冠军;5月,在青海省足协的安排下,我校又选派2名足球教练员参加了为期1周的五人制足球教练员培训;“英姿队”5月参加了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的选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欣悦、王佩2名队员入选了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4营区青海营的最佳阵容;6月,我校派负责同志赴大连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举办的“菁英计划”项目开展交流会,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7月10日起,我校携手另外2个“菁英计划”试点单位朝阳学校和二十一中学,共同组织100多名“菁英”队员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全封闭暑期特训活动;7月31日,“菁英”队U10组10名男足队员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杯”青少年足球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我校的马生杰、米进忠2名队员被评为“最佳营员”。
通过不断的足球训练和比赛,孩子们的足球技能和战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白了坚持不懈的真理和努力拼搏的艰辛。
《校园足球》:目前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您认为基层学校还面临哪些困难,下一阶段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和开展有什么计划和目标?
魏慧玲:借助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东风,我们的校园足球走上了康庄大道,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学校高水准足球教练员比较缺乏,在足球训练方面的科学指导有待加强,对社会力量整合不够,学生参加比赛活动缺少平台,在足球训练与普及方面对周边学校与地区的辐射面不够广,优秀足球队员的培养与输出还未形成规模。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一是加强与本地区体育、教育和足球协会的沟通,求得指导、支持和帮助,从而争取更多的比赛和训练机会,以赛促学,不断提升足球技能;二是积极辐射周边学校,为学校“英姿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强与训练队员所在校的沟通,取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加入到“英姿队”的队员按时参加训练和比赛;三是要加强与学员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详细介绍校园足球发展工作,以及队员的训练安排及发展规划,取得家长进一步的理解与支持。总之要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使足球运动真正成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