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情报部门管理上的应用。RFID 开创了图书情报部门的全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是图书情报部门管理层次的一个飞跃,也是图书情报部门外借服务的一个变革,更是外借服务本质的回归。
关键词:RFID;自助借还系统;外借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RFID(圖书自助借还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情报部门管理上的应用。该系统可为读者提供全自助式的证件办理、目录查询、图书借还以及续借、预约等服务。读者在图书情报部门借还图书如同在ATM机上操作一样方便快捷。这是图书情报部门管理层次的一个飞跃,也是图书情报部门外借服务的一个变革。它不仅仅是机器与人工的替代,而是外借服务本质的回归。这个变革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在RFID环境下的外借服务工作。
一、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对外借服务的认识误区
图书外借是图书情报部门开放的服务窗口,负责图书的借还工作,由于对其工作本质认识的缺失,外借部门一直被认为是图书情报部门管理工作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而倍受轻视。
在图书情报界,重采编轻外借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人员分配上往往把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安排到采编、参考等部门,而把那些认为业务能力差一点的人员放到外借部门,特别是新调入人员往往先安排到外借部门去锻炼。
从外借工作表面上来看,该项工作实在是简单得很。在纯手工操作时,外借工作人员拿着读者的索书条进书库找书,找到后进行借书登记手续,还书时做注销即可。这样简单的工作,小学毕业即可胜任,因而形成了轻外借的思想观念。这还是在闭架外借的状态下的工作程序,实行开架借书后凭索书条找书的程序也没了,外借工作只有外借图书登记和还书注销,工作更加简单,外借服务为人轻视的状态更无法改变了。
图书情报部门自身对外借工作认识的失误,造成了谁都不安心外借工作,总想早一天离开外借部门,离不开的就得过且过混日子,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被动地借借还还,不仅自身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不能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图书情报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让本来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的工作人员缺少的却是文化。
二、RFID的应用让图书情报部门外借深层的本质得以显现
RFID在图书情报部门的应用,使读者对外借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大大减轻。读者可以在机器上轻松完成过去需要外借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没有了取书和借还登记手续,外借工作人员只剩下图书归架这一单项工作。单就这一点来说,外借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了。
机器代替人工做了程序性的工作,也就是被人认为简单至极的图书情报部门借借还还的工作不再由外借处的工作人员来做,这就为我们走出轻外借的误区扫除了障碍。那种表层的外借认识被剥开后,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服务和从事外借服务的工作人员。
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处是图书流通的窗口,藏书与读者在这里交汇。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与读者对话的平台,外借的工作人员在知识与读者对话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如果离开知识与读者,把图书情报部门外借工作人员等同于商场售货员并无贬低之意。但可惜的是,我们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却缺少这种认识,真的把外借工作视同于普通的服务而贬于采编、参考之下。
外借部门是图书情报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它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图书情报部门所有工作的宗旨和归宿。因为图书情报部门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图书情报部门工作的归宿是为每一本书找到它的读者、为每一个读者找到他(她)需要的每一本书。
图书情报部门的所有失误无不在外借部门所反应。采购不对路,图书加工错误、服务水平低下无不在外借部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重要部门为我们图书情报部门人所轻视,实在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悲哀。作为一个可以知兴衰、正衣冠、照镜子的部门,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从这个道理推论在这个部门工作的人能够是白痴吗?
图书情报界对本系统人员的要求是通才,各方面、各学科及各专业略知一二方可胜任。因而对从事图书情报工作提出了不算太高的要求,那就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有各学科的一般知识和一门外语方可胜任图书情报外借工作。
一个对外服务的部门,一个反映后台工作水平的窗口居然被当作垃圾箱一样。把凡是认为水平一般的人配置到外借部门,让他们与其昏昏使人昭昭地被动地拿着索书条去为读者麻木地服务,让人家或我们自己认为只要认识几个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就能胜任的工作岂不是自毁长城吗?
笔者在大学读书时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个时候正处在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的初期,真正的拨乱反正还没开始,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平反冤假错案,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还没有得到解放。在大学里,许多专家教授被发配到图书馆里来从事我们图书馆人认为最低级的外借工作。
笔者在去图书馆借书时得到的是超五星级的服务。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师很卑微地问你为什么要借这本书,当你说明意图后,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给你举一反三地推荐相关图书,并从研究的源流和方法上给你建设性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不是去图书馆借书,而是听一场专家讲座。如果你不去图书馆你就不会感受到一个只会接条索书和一个博学多才的图书馆外借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天壤之别。
三、图书情报部门新环境下的外借服务对策
过去需要人工操作的图书外借工作已经由机器替代,外借工作人员从简单、枯燥的找书、借书、还书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够去除外借工作被人轻视的因素而重新定位外借工作,我们就会认识到过去我们对外借工作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实质上,我们的外借有许多更深层次工作需要外借工作人员去完成,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了没有去做而已。
没有了为读者找书、登记的锁碎工作,外借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解决在读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原来隐藏在借借还还背后的读者咨询工作成为RFID环境下的主要工作,这才是外借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都知道在图书情报部门从事参考咨询需要广博的知识才能胜任,事实上在外借部门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这个水平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工作人员。
由于对外借工作的偏颇认识,我们许多从事外借服务的人员就连最基本的熟悉馆藏和熟悉读者的标准都达不到,更不要说是利用自己的广博知识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了。
鉴于目前的图书情报部门外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外借工作人员工作标准规范,把那些不具备工作条件的人员回炉深造,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上岗的水平。凡是在外借工作必须是能够熟悉馆藏、熟悉读者、掌握一两门外语、知识面较广的中级职称以上工作人员。
目前在一些大学试行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非常值得推广,这是将图书情报部门服务工作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措施。图书情报部门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它的藏书都包含很多学科的,图书情报部门就要鼓励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做深入地学习与研究,以求得能够达到熟知这个学科的程度,这样对这类读者的服务就会更加有针对性,解决读者需要的程度会更深,读者的满意度也就会更高。
在RFID环境下给外借部门带来的重大变化是:外借是整个图书情报部门最重要的部门,从事外借的工作人员必须是馆内的人才方可胜任
参考文献
[1] 张 弘. 基于 FRID 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2015(5):162-163.
[2] 黄 燕. 全面认识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的利与弊[J]. 科教文汇,2012(8):207-208.
[3] 蔡 珩. RFID 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走进贵州省图书馆[J]. 贵图学刊,2012(1):61.
关键词:RFID;自助借还系统;外借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RFID(圖书自助借还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情报部门管理上的应用。该系统可为读者提供全自助式的证件办理、目录查询、图书借还以及续借、预约等服务。读者在图书情报部门借还图书如同在ATM机上操作一样方便快捷。这是图书情报部门管理层次的一个飞跃,也是图书情报部门外借服务的一个变革。它不仅仅是机器与人工的替代,而是外借服务本质的回归。这个变革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在RFID环境下的外借服务工作。
一、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对外借服务的认识误区
图书外借是图书情报部门开放的服务窗口,负责图书的借还工作,由于对其工作本质认识的缺失,外借部门一直被认为是图书情报部门管理工作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而倍受轻视。
在图书情报界,重采编轻外借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人员分配上往往把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安排到采编、参考等部门,而把那些认为业务能力差一点的人员放到外借部门,特别是新调入人员往往先安排到外借部门去锻炼。
从外借工作表面上来看,该项工作实在是简单得很。在纯手工操作时,外借工作人员拿着读者的索书条进书库找书,找到后进行借书登记手续,还书时做注销即可。这样简单的工作,小学毕业即可胜任,因而形成了轻外借的思想观念。这还是在闭架外借的状态下的工作程序,实行开架借书后凭索书条找书的程序也没了,外借工作只有外借图书登记和还书注销,工作更加简单,外借服务为人轻视的状态更无法改变了。
图书情报部门自身对外借工作认识的失误,造成了谁都不安心外借工作,总想早一天离开外借部门,离不开的就得过且过混日子,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被动地借借还还,不仅自身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不能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图书情报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让本来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的工作人员缺少的却是文化。
二、RFID的应用让图书情报部门外借深层的本质得以显现
RFID在图书情报部门的应用,使读者对外借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大大减轻。读者可以在机器上轻松完成过去需要外借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没有了取书和借还登记手续,外借工作人员只剩下图书归架这一单项工作。单就这一点来说,外借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了。
机器代替人工做了程序性的工作,也就是被人认为简单至极的图书情报部门借借还还的工作不再由外借处的工作人员来做,这就为我们走出轻外借的误区扫除了障碍。那种表层的外借认识被剥开后,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服务和从事外借服务的工作人员。
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处是图书流通的窗口,藏书与读者在这里交汇。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与读者对话的平台,外借的工作人员在知识与读者对话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如果离开知识与读者,把图书情报部门外借工作人员等同于商场售货员并无贬低之意。但可惜的是,我们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却缺少这种认识,真的把外借工作视同于普通的服务而贬于采编、参考之下。
外借部门是图书情报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它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图书情报部门所有工作的宗旨和归宿。因为图书情报部门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图书情报部门工作的归宿是为每一本书找到它的读者、为每一个读者找到他(她)需要的每一本书。
图书情报部门的所有失误无不在外借部门所反应。采购不对路,图书加工错误、服务水平低下无不在外借部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重要部门为我们图书情报部门人所轻视,实在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悲哀。作为一个可以知兴衰、正衣冠、照镜子的部门,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从这个道理推论在这个部门工作的人能够是白痴吗?
图书情报界对本系统人员的要求是通才,各方面、各学科及各专业略知一二方可胜任。因而对从事图书情报工作提出了不算太高的要求,那就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有各学科的一般知识和一门外语方可胜任图书情报外借工作。
一个对外服务的部门,一个反映后台工作水平的窗口居然被当作垃圾箱一样。把凡是认为水平一般的人配置到外借部门,让他们与其昏昏使人昭昭地被动地拿着索书条去为读者麻木地服务,让人家或我们自己认为只要认识几个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就能胜任的工作岂不是自毁长城吗?
笔者在大学读书时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个时候正处在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的初期,真正的拨乱反正还没开始,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平反冤假错案,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还没有得到解放。在大学里,许多专家教授被发配到图书馆里来从事我们图书馆人认为最低级的外借工作。
笔者在去图书馆借书时得到的是超五星级的服务。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师很卑微地问你为什么要借这本书,当你说明意图后,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给你举一反三地推荐相关图书,并从研究的源流和方法上给你建设性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不是去图书馆借书,而是听一场专家讲座。如果你不去图书馆你就不会感受到一个只会接条索书和一个博学多才的图书馆外借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天壤之别。
三、图书情报部门新环境下的外借服务对策
过去需要人工操作的图书外借工作已经由机器替代,外借工作人员从简单、枯燥的找书、借书、还书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够去除外借工作被人轻视的因素而重新定位外借工作,我们就会认识到过去我们对外借工作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实质上,我们的外借有许多更深层次工作需要外借工作人员去完成,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了没有去做而已。
没有了为读者找书、登记的锁碎工作,外借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解决在读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原来隐藏在借借还还背后的读者咨询工作成为RFID环境下的主要工作,这才是外借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都知道在图书情报部门从事参考咨询需要广博的知识才能胜任,事实上在外借部门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这个水平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图书情报部门的外借工作人员。
由于对外借工作的偏颇认识,我们许多从事外借服务的人员就连最基本的熟悉馆藏和熟悉读者的标准都达不到,更不要说是利用自己的广博知识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了。
鉴于目前的图书情报部门外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外借工作人员工作标准规范,把那些不具备工作条件的人员回炉深造,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上岗的水平。凡是在外借工作必须是能够熟悉馆藏、熟悉读者、掌握一两门外语、知识面较广的中级职称以上工作人员。
目前在一些大学试行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非常值得推广,这是将图书情报部门服务工作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措施。图书情报部门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它的藏书都包含很多学科的,图书情报部门就要鼓励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做深入地学习与研究,以求得能够达到熟知这个学科的程度,这样对这类读者的服务就会更加有针对性,解决读者需要的程度会更深,读者的满意度也就会更高。
在RFID环境下给外借部门带来的重大变化是:外借是整个图书情报部门最重要的部门,从事外借的工作人员必须是馆内的人才方可胜任
参考文献
[1] 张 弘. 基于 FRID 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2015(5):162-163.
[2] 黄 燕. 全面认识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的利与弊[J]. 科教文汇,2012(8):207-208.
[3] 蔡 珩. RFID 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走进贵州省图书馆[J]. 贵图学刊,20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