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的异质性分析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核苷(酸)类药物(NAs)HBV逆转录酶区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异质性,为规范抗病毒治疗和耐药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8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慢性HBV感染者NAs治疗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应答不佳2 765例的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根据用药情况分为拉米夫定(LAM)单药耐药组(n=603)、替比夫定(LdT)单药耐药组(n=147)、阿德福韦酯(ADV)单药耐药组(n=68)、恩替卡韦(ETV)单药耐药组(n=10)和NAs序贯或联合耐药组(n=365),分析各组耐药突变位点及耐药模式(通路)。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在2 76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s相关HBV-RT区耐药突变1 193例,总突变率为43.15%。LAM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62.62%(603/963),共19种突变类型,以单位点突变rtM204I/V最多见(40.30%,243/603)。LdT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5.51%(147/323),共3种突变类型,以单位点突变rtM204I/V最多见(59.86%,88/147)。ADV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17.80%(68/382),主要为rtA181T单点突变(64.71%,44/68)。ETV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06%(10/246),以rtT184A/G/S/I/L/F单点突变最多见(80.00%,8/10)。序贯或联合治疗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1.91%(365/871),其中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序贯ADV组突变率为63.39%(142/224),以rtA181V/T最多见(35.21%,50/142);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联合ADV组突变率为42.19%(54/128),以rtA181V/T最多见(46.30%,25/54);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后序贯ETV 1.0 mg组突变率为44.66%(117/262),以rtL180M+M204I/V+S202G/I最多见(31.62%,37/117);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ETV联合ADV组突变率为7.14%(5/70),均为多位点突变;ADV应答不佳或耐药序贯ETV 0.5 mg组突变率为28.14%(47/167),均为多位点突变。rtV173L、rtL180M、rtV214A等次要(补偿)位点及rtV207I/L/G、rtS213T、rtN238T等尚未完全明确位点的单位点突变均被检测出。NAs单药治疗的耐药模式(通路)较为单一,NAs经治患者(序贯或联合治疗组)的耐药模式(通路)复杂多样,存在多个耐药模式(通路),并随着NAs种类的增加而增加。非一线NAs相关耐药模式(通路)的构成比基本呈总体下降趋势,而ETV相关耐药的构成比基本呈总体上升趋势。

结论

NAs相关HBV耐药突变位点(模式)复杂多样,特别是多位点突变、难治性耐药突变、多药耐药突变和交叉耐药突变。因此,优选、优化抗病毒治疗策略和耐药管理观念需不断更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凝血因子在评价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感染科128例肝硬化并发S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3)和死亡组(n=4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并发SBP的预后因素,计算回归系数作为权重,建立预测指数模型。计算受试者工作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是基因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载体,其应用范围从溶瘤治疗到疫苗接种,也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如何防御HAdV一直是其作为疫苗载体应用的研究重点,在免疫缺陷患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部分HAdV载体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其免疫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描述了人体
近10多年来,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DAAs)研制取得显著的成就。DAAs疗效高,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均在90%以上,且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是实现203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消除丙型肝炎目标的有力保证。欧美肝病协会和WHO今年相继更新了丙型肝炎诊治指南,对推动全球丙型肝炎的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丙型肝炎防治相关指南和文献,对HCV感染的重症肝病患者和特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