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实现社会的平等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在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平等,尤其是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享有方面,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更是相差悬殊,这是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最大表现。这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规定的原因,更有制度层面的原因。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更是有碍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试图找出我国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这一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 不平等 表现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表现
1.1 生命健康权不平等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在现代法治国家,人的生命价值是平等的,人应该受到同等对待,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我国的《宪法》第二章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然而,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其获得的赔偿确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同命不同价”现象。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赔偿标准城乡差异的规定,最直接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命权健康权的不平等。
1.2 教育机会不平等
首先是城乡基础教育的分配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城乡在基础教育投入上的差别是相当大的。根据有关数据,2003年,在每10万人口中,城镇拥有中学7.16所及教师540.13人;而农村仅为5.11所及教师20.21人。如果考虑在质量上的差别,那么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更大。
其次是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不平等。农村生源比例较低,在某些热门专业尤其明显。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到2001年为止,中国农村小学生能够考上大学的机会,只有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北京市的高招录取看,部属重点院校的城镇生源比例接近90%,而艺术院校生源中,该比例更是高达99.01%。①
1.3 就业机会不平等
在城乡二元就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像城里人一样自由的去择业,因为许多岗位和职业都限制非城镇户口的农民就业。即使农村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了就业,城乡劳动者享受的也是不平等的劳动待遇。大部分农民工往往干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但薪酬待遇却最低,也无法充分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即使与城镇职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也难以得到一样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根据有关调查,在相同情况下,农民工的月工资一般只有城镇职工的60%左右,而且没有社会保障,呈现了明显的待遇差别。
1.4 收入分配不平等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等方面相互分割,不同阶层和群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上。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报道,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居民能拥有而农村居民无法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城乡居民之间实际收入差距还要大。②
1.5 社会保障不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大多可以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在农村,没有类似城市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根本享有不到社会保障。目前我国仅在部分发达农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农村总人口的9.6%左右,至于其他的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根本享受不到。这样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平等。
2 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原因
2.1 政策方面的原因
新中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初期,国家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工业上和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在生活、医疗保障、公共品提供和福利待遇上向城市居民倾斜,对于这样的发展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正确的。可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重城轻乡的发展政策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合理性。这种政策使得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剪刀差的趋势,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城乡居民在其他各方面的不平等。
2.2 法律规定方面的原因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基础。我国法律在城乡居民权利方面规定的不合理、不完善也是导致现实中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一个具体原因。比如我国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并没有规定城乡居民的平等权,也没有关于城乡平等权的规定。我国的教育法、户籍法、社会保障法等基本法律很少有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规定,却常常出现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城乡居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后的双重赔偿标准,就是法律的规定导致的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具体体现。
2.3 具体制度方面的原因③
(1)二元户籍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户籍制度下,居民户口被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国家对城市户口设置了既严又高的进入门槛,城市户口在很多方面都享有农村户口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城乡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二元就业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原则是先城里人后农村人,只有城里人就业不足时才考虑农村人,因而只有极少数农村人才有幸谋到城市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虽然政府不再限制农村人到城里就业,但是一些城市仍存在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城市企业招工仍偏重于城市居民,有的城市还明文规定一些行业不准农民工进入,因而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3)二元收入分配制度。与户籍、就业制度相对应,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二元的,城市的产业工人收入来源于工资,而农民的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由于城市产业具有高效率、高收益、高技术等特点,因而城市职工收入水平较高。而农民所从事的农业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底下,受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等等,因而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4)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不是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实行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的职工的享有各种现代社会保障,而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则完全靠自己的家庭,政府仅仅提供贫困救济方面的保障。这样就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残缺不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并存,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与农民社会保障明显不平等。
3 解决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措施
3.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无论是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还是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扭转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只有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一致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也才能解决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也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
3.2 废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到我国市场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进程,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要想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平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现实社会的平等,必须打破这种城乡户籍分割局面,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的目标。这一认识也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有关中央领导同志也表态,会在将来逐步放开户籍制度,以实现城乡居民在居住、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平等。
3.3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业、村民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发展农村的经济,使农民富裕起来。这就要改革和解放农村的生产关系,提高农业化技术水平,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只有全面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农村才能和城市真正平等起来。
3.4 加大有关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立法
所有的保护手段都没有法律保护来得安全、效率和公平。农民权利的保护最终也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所以要加大有关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立法。首先要在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中规定城乡平等权,赋予城乡居民平等权。其次要在教育法、户籍法、社会保障法等基本法律中规定城乡居民的权利的平等性。最后要改变现有法律关于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规定,比如废除现有的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赔偿标准城乡差异的规定。只有不断加大立法,从立法上来规定城乡居民权利的平等,给这种平等套上坚实的法律保障,才真正能够实现社会的平等。
3.5 完善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
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又一途径。要完善相关司法,降低诉讼成本或减免农民的诉讼费用,让农民真正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在权利受到侵犯后,或者回避、或者采取极端手段。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不仅要法律化,更要制度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如立案制度要简化,简易程序的范围扩大化,执行制度的迅捷化,法律援助制度的普及化等。这些都是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不可少的措施和制度。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RQ19)
注释
①张晓波.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中的不平等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3(1)
②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37~39.
③付钦太.我国城乡不平等问题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6年13号文件),1996-12-30.
[2]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新华文摘,2002(2).
[3]任太增.等级制度、经济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楚成亚.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城乡居民 不平等 表现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表现
1.1 生命健康权不平等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在现代法治国家,人的生命价值是平等的,人应该受到同等对待,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我国的《宪法》第二章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然而,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其获得的赔偿确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同命不同价”现象。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赔偿标准城乡差异的规定,最直接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命权健康权的不平等。
1.2 教育机会不平等
首先是城乡基础教育的分配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城乡在基础教育投入上的差别是相当大的。根据有关数据,2003年,在每10万人口中,城镇拥有中学7.16所及教师540.13人;而农村仅为5.11所及教师20.21人。如果考虑在质量上的差别,那么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更大。
其次是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不平等。农村生源比例较低,在某些热门专业尤其明显。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到2001年为止,中国农村小学生能够考上大学的机会,只有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北京市的高招录取看,部属重点院校的城镇生源比例接近90%,而艺术院校生源中,该比例更是高达99.01%。①
1.3 就业机会不平等
在城乡二元就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像城里人一样自由的去择业,因为许多岗位和职业都限制非城镇户口的农民就业。即使农村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了就业,城乡劳动者享受的也是不平等的劳动待遇。大部分农民工往往干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但薪酬待遇却最低,也无法充分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即使与城镇职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也难以得到一样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根据有关调查,在相同情况下,农民工的月工资一般只有城镇职工的60%左右,而且没有社会保障,呈现了明显的待遇差别。
1.4 收入分配不平等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等方面相互分割,不同阶层和群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上。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报道,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居民能拥有而农村居民无法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城乡居民之间实际收入差距还要大。②
1.5 社会保障不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大多可以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在农村,没有类似城市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根本享有不到社会保障。目前我国仅在部分发达农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农村总人口的9.6%左右,至于其他的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根本享受不到。这样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平等。
2 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原因
2.1 政策方面的原因
新中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初期,国家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工业上和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在生活、医疗保障、公共品提供和福利待遇上向城市居民倾斜,对于这样的发展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正确的。可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重城轻乡的发展政策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合理性。这种政策使得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剪刀差的趋势,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城乡居民在其他各方面的不平等。
2.2 法律规定方面的原因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基础。我国法律在城乡居民权利方面规定的不合理、不完善也是导致现实中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一个具体原因。比如我国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并没有规定城乡居民的平等权,也没有关于城乡平等权的规定。我国的教育法、户籍法、社会保障法等基本法律很少有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规定,却常常出现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城乡居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后的双重赔偿标准,就是法律的规定导致的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具体体现。
2.3 具体制度方面的原因③
(1)二元户籍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户籍制度下,居民户口被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国家对城市户口设置了既严又高的进入门槛,城市户口在很多方面都享有农村户口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城乡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二元就业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原则是先城里人后农村人,只有城里人就业不足时才考虑农村人,因而只有极少数农村人才有幸谋到城市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虽然政府不再限制农村人到城里就业,但是一些城市仍存在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城市企业招工仍偏重于城市居民,有的城市还明文规定一些行业不准农民工进入,因而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3)二元收入分配制度。与户籍、就业制度相对应,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二元的,城市的产业工人收入来源于工资,而农民的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由于城市产业具有高效率、高收益、高技术等特点,因而城市职工收入水平较高。而农民所从事的农业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底下,受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等等,因而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4)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不是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实行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的职工的享有各种现代社会保障,而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则完全靠自己的家庭,政府仅仅提供贫困救济方面的保障。这样就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残缺不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并存,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与农民社会保障明显不平等。
3 解决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措施
3.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无论是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还是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扭转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只有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一致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也才能解决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也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
3.2 废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到我国市场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进程,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要想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平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现实社会的平等,必须打破这种城乡户籍分割局面,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的目标。这一认识也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有关中央领导同志也表态,会在将来逐步放开户籍制度,以实现城乡居民在居住、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平等。
3.3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业、村民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发展农村的经济,使农民富裕起来。这就要改革和解放农村的生产关系,提高农业化技术水平,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只有全面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农村才能和城市真正平等起来。
3.4 加大有关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立法
所有的保护手段都没有法律保护来得安全、效率和公平。农民权利的保护最终也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所以要加大有关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立法。首先要在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中规定城乡平等权,赋予城乡居民平等权。其次要在教育法、户籍法、社会保障法等基本法律中规定城乡居民的权利的平等性。最后要改变现有法律关于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规定,比如废除现有的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赔偿标准城乡差异的规定。只有不断加大立法,从立法上来规定城乡居民权利的平等,给这种平等套上坚实的法律保障,才真正能够实现社会的平等。
3.5 完善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
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又一途径。要完善相关司法,降低诉讼成本或减免农民的诉讼费用,让农民真正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在权利受到侵犯后,或者回避、或者采取极端手段。对农民权利的司法保护不仅要法律化,更要制度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如立案制度要简化,简易程序的范围扩大化,执行制度的迅捷化,法律援助制度的普及化等。这些都是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不可少的措施和制度。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RQ19)
注释
①张晓波.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中的不平等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3(1)
②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37~39.
③付钦太.我国城乡不平等问题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6年13号文件),1996-12-30.
[2]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新华文摘,2002(2).
[3]任太增.等级制度、经济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楚成亚.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