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本课题以现有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产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端的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才目标和规格中,实现零距离就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深入产教融合的任务、要求和标准,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对校企合作方式、促进措施、检查等做出明确规定。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本课题运用校企双主体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对接,课程与专业对接,共立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经研读分析国外相关专著和文献,发现国外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研究和培养价值研究两个方面。国外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的有: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 MES 模式、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以及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 CBE 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1996年《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确立了产教结合的法律地位。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不同的历史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从国家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许正中(2018年)教授认为,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需要打造结构性竞争力,包括五个方面——产业结构竞争力、利益结构竞争力、区域结构竞争力、制度结构竞争力、伦理结构竞争力,其中,职业结构竞争力和利益结构竞争力是职业教育发力的重中之重。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俞仲文(2018年)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教育要树立产业主导思维,职业教育要把自己从原来世界工厂的框架下解放出来,及时转型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培养目标复合化
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培养目标制定,将现代技术融入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特定岗位工作技能满足社会各界对新型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应兼顾基本人文素养、职业通用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动态化
PSP 双向反馈下四大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行双主体、双导师的 PSP 双向反馈式模式,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校内生产性基地平台、校外产教基地平台。
搭建平台模式: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又分为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
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
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中的必修模块的课程属于专业类必修课程,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构建,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专业类必修课程从识图类课程、结构类课程、施工类课程三大课程体系进行建设。
专业技能平台中的选修模块中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管理类、经济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设计总体框架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分析对象,运用“校企双主体”模式,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进行反馈建设,将建筑企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端的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才目标和规格中,实現校企合作对接,课程与专业对接,共立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知识转化技术,提高建筑企业生产力。
(二)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通过梳理与归纳当前背景下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的将与本研究方向相符的内容系统整合,反复思量考虑,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备必要的材料。
(2) 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产教融合人才模式和我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指导。
(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山东省几所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课题的后续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四、结论
(1) 适应建筑行业需求,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行业发展,通过打造“双主体、双导师”为途径,构建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2) 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四大体系的构建
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积极探索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体制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完善,从而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校 + 企业”联合起来,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姚东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职教育教学研究,2015(1):1-4.
[2]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3] 王丹中.基点.形态.本质: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4,(03):50-62.
[4]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07):78-89
[5]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髙教研究.2015.
作者简介:
刘媛媛(1983-),山东济南,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
课题来源: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560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深入产教融合的任务、要求和标准,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对校企合作方式、促进措施、检查等做出明确规定。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本课题运用校企双主体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对接,课程与专业对接,共立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经研读分析国外相关专著和文献,发现国外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研究和培养价值研究两个方面。国外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的有: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 MES 模式、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以及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 CBE 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1996年《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确立了产教结合的法律地位。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不同的历史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从国家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许正中(2018年)教授认为,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需要打造结构性竞争力,包括五个方面——产业结构竞争力、利益结构竞争力、区域结构竞争力、制度结构竞争力、伦理结构竞争力,其中,职业结构竞争力和利益结构竞争力是职业教育发力的重中之重。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俞仲文(2018年)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教育要树立产业主导思维,职业教育要把自己从原来世界工厂的框架下解放出来,及时转型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培养目标复合化
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培养目标制定,将现代技术融入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特定岗位工作技能满足社会各界对新型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应兼顾基本人文素养、职业通用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动态化
PSP 双向反馈下四大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行双主体、双导师的 PSP 双向反馈式模式,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校内生产性基地平台、校外产教基地平台。
搭建平台模式: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又分为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
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
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中的必修模块的课程属于专业类必修课程,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构建,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专业类必修课程从识图类课程、结构类课程、施工类课程三大课程体系进行建设。
专业技能平台中的选修模块中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管理类、经济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设计总体框架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分析对象,运用“校企双主体”模式,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进行反馈建设,将建筑企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端的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才目标和规格中,实現校企合作对接,课程与专业对接,共立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知识转化技术,提高建筑企业生产力。
(二)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通过梳理与归纳当前背景下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的将与本研究方向相符的内容系统整合,反复思量考虑,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备必要的材料。
(2) 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产教融合人才模式和我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指导。
(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山东省几所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课题的后续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四、结论
(1) 适应建筑行业需求,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行业发展,通过打造“双主体、双导师”为途径,构建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2) 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四大体系的构建
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积极探索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体制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完善,从而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校 + 企业”联合起来,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姚东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职教育教学研究,2015(1):1-4.
[2]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3] 王丹中.基点.形态.本质: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4,(03):50-62.
[4]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07):78-89
[5]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髙教研究.2015.
作者简介:
刘媛媛(1983-),山东济南,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
课题来源: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