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牛场学校)
摘要:学习单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三难”进行归因分析,并尝试提出学习单设计的“四原则”和“三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单;归因;设计要求
学习单导学是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要求,旨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实践平台。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归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用学习单设计是一个新兴事物,尚在起步阶段,主要的功能凸显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和挑战。对学习单的认识,受到其发展的局限性制约,尤其是设计之初,明显区分學习单同教案、习题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合理的、恰如其分的来辨析和运用学习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制约因素:
(一)学习单设计实质性内容掌握有限
学习单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核心地位,教学结构的变化明显。学生成为课堂的重心,教学方式围绕这一变化而进行改革,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要顺应改革要求,改变教学设计环节。沿用传统教材是改革中保留下来的内容,对于教案和学习单的实质性区别掌握的不够全面,有局限性,在学习单所涵盖的预习、交流以及信息反馈等内容都无法真正摆脱教案,简单与复杂交织在一起,无效性的设计大量存在。要改善这一局面,实践是最好的检验。课堂教学是改革的关键点所在,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的变更关系着改革成果。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习单的作用,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真正从目的出发,从学生的主体角度进行设计,以揣摩学习单与教案的实质性差别。之初可以提供学习单模板供教师参考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灵活掌握。
(二)优质的学习单设计匮乏
学习单的倡导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开展,从形式上看,轰轰烈烈,但追究学习单的品质,可以看出,优质的学习单设计呈匮乏状态。经过课堂检验的学习单才能有资格被评价优劣。尽管有的学校存在学习单的案例,但却没有深入对学习单进行理解,存在着误差,代表性不强。它倾向于考察和重视学情,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习单的全面设计而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认知到技术层面,从衡量技术到评价系统,学习单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这些信息的缺失都是造成优质学习单设计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测控学生思维的难度系数大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掌控教学流程,学习单的设计是教师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两种把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往往改革的落实在课堂上难以开展而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大。课堂时间的分配,学生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浅表化,成果展示的功利化,答案的标准化等,对学生的测控难度大。要落实这个动态的测控过程,就要扎实的将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发挥实际效用,引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参与,针对学生的年龄层特点和规律进行启发和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要求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四原则”
一般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学生为核心原则、多层次原则、探索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学生为核心原则是目的好,也是关键,是决定学习单设计优劣的基础性方向。多层次原则是关注每个学生发展,需要呈阶梯状,尽可能的涵盖到每一个学生。探索性原则是迈向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启发,开启学习的欲望,主动把握问题的实质,愿意动手和动脑去挖掘,去实践,去体验,去检验。包容性原则是要多维度的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转化学习的成果,落脚于应用,旨在扩宽视野,发散角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三要求”
学习单的设计最终要完成两个基本目标:教师对学习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完成和践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单设计是以这两个目标为基础而展开的,集中体现了三方面的要求:
1.目标明确。在学习单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全面、详细的设定,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内容,要重点掌握的信息,要了解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各项能力。学习单要有指向性,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师的基本功要体现在课前,在课前充分研读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形成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切入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经过探索、分析、讨论形成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不单纯的是讨论一个问题的过程,而是形成问题思维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氛围。
3.探索精神。探索性是学习单设计的原则之一,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关注到对学生探索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发难,不搞一言堂,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排斥,要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索,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合作,乐于创新,乐于质疑,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刘宗娇.“學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朱红.“一课一单”顺学而导——以《扁鹊治病》为例谈导学单的使用[J].教育与管理.2013.
摘要:学习单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三难”进行归因分析,并尝试提出学习单设计的“四原则”和“三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单;归因;设计要求
学习单导学是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要求,旨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实践平台。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归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用学习单设计是一个新兴事物,尚在起步阶段,主要的功能凸显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和挑战。对学习单的认识,受到其发展的局限性制约,尤其是设计之初,明显区分學习单同教案、习题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合理的、恰如其分的来辨析和运用学习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制约因素:
(一)学习单设计实质性内容掌握有限
学习单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核心地位,教学结构的变化明显。学生成为课堂的重心,教学方式围绕这一变化而进行改革,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要顺应改革要求,改变教学设计环节。沿用传统教材是改革中保留下来的内容,对于教案和学习单的实质性区别掌握的不够全面,有局限性,在学习单所涵盖的预习、交流以及信息反馈等内容都无法真正摆脱教案,简单与复杂交织在一起,无效性的设计大量存在。要改善这一局面,实践是最好的检验。课堂教学是改革的关键点所在,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的变更关系着改革成果。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习单的作用,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真正从目的出发,从学生的主体角度进行设计,以揣摩学习单与教案的实质性差别。之初可以提供学习单模板供教师参考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灵活掌握。
(二)优质的学习单设计匮乏
学习单的倡导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开展,从形式上看,轰轰烈烈,但追究学习单的品质,可以看出,优质的学习单设计呈匮乏状态。经过课堂检验的学习单才能有资格被评价优劣。尽管有的学校存在学习单的案例,但却没有深入对学习单进行理解,存在着误差,代表性不强。它倾向于考察和重视学情,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习单的全面设计而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认知到技术层面,从衡量技术到评价系统,学习单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这些信息的缺失都是造成优质学习单设计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测控学生思维的难度系数大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掌控教学流程,学习单的设计是教师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两种把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往往改革的落实在课堂上难以开展而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大。课堂时间的分配,学生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浅表化,成果展示的功利化,答案的标准化等,对学生的测控难度大。要落实这个动态的测控过程,就要扎实的将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发挥实际效用,引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参与,针对学生的年龄层特点和规律进行启发和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要求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四原则”
一般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学生为核心原则、多层次原则、探索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学生为核心原则是目的好,也是关键,是决定学习单设计优劣的基础性方向。多层次原则是关注每个学生发展,需要呈阶梯状,尽可能的涵盖到每一个学生。探索性原则是迈向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启发,开启学习的欲望,主动把握问题的实质,愿意动手和动脑去挖掘,去实践,去体验,去检验。包容性原则是要多维度的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转化学习的成果,落脚于应用,旨在扩宽视野,发散角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的“三要求”
学习单的设计最终要完成两个基本目标:教师对学习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完成和践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单设计是以这两个目标为基础而展开的,集中体现了三方面的要求:
1.目标明确。在学习单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全面、详细的设定,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内容,要重点掌握的信息,要了解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各项能力。学习单要有指向性,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师的基本功要体现在课前,在课前充分研读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形成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切入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经过探索、分析、讨论形成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不单纯的是讨论一个问题的过程,而是形成问题思维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氛围。
3.探索精神。探索性是学习单设计的原则之一,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关注到对学生探索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发难,不搞一言堂,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排斥,要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索,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合作,乐于创新,乐于质疑,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刘宗娇.“學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朱红.“一课一单”顺学而导——以《扁鹊治病》为例谈导学单的使用[J].教育与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