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基是市政道路的核心部分,其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市政道路运行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的监督,解决市政道路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为人们提供一条高质量的市政道路,方便人们的出行。以下是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的探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大。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的血液,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对其质量,尤其是作为道路“基础”路基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要求。
一、路基施工的相关质量要求
1、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结构的稳定性是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市政道路运行质量的最重要保障。在实际的道路使用中,大自然环境、车辆的荷载以及行驶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路基的破坏或者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施工建设中要切实保障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对路基强度的要求
市政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要长时期的承受车辆的荷载,因此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路基施工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减少各种环境或外力作用下道路的变形。
3、对水温稳定性的要求
由于道路的路面水温与地下水温度之间有较大的温差,而路基在长期的水分浸泡中就会使自身的强度下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为气温下降较快,路面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这就会引起路基的周期性冻融,并导致翻浆和冻胀现象的产生,从而造成路基自身强度的下降。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必须要保证路基具有相当程度的水温稳定性,以避免在各种不良水温环境下道路路基强度的迅速下降。
二、市政道路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
我国的市政道路之所以会存在这么多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时考虑得不够全面和科学,因此,根据这样的设计图纸来完成的道路也就会存在着质量问题。市政道路出现的设计问题跟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极大的联系,因为市政道路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因此他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才会不够全面和科学。除了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外,导致市政道路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不能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道路可能就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2、路基“弹簧”
路基“弹簧”一般是指路基在碾压时,压路机碾压到的部位向下凹陷,而碾压部位的外围却向上弹起,体积无法得到压缩,无论如何碾压,都不能碾压密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用粘性土进行路基填筑时,填料的含水量较击实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含水量大很多;在路基上层进行碾压时,碾压层以下有含水量过大的软弱层,下层的弹簧反射至上层;在进行路基填筑时,填料中局部混入了一些淤泥等不良的材料。
产生“弹簧”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填料的含水量大。“水”也是路基施工时最难控制的一项指标,所以,要想控制“弹簧”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填料中水的控制。材料选择方面,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两个百分点的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具体对于产生“弹簧”部位的最彻底的处理措施就是将此部位挖开,换填合格的填料,分层填筑,分层进行压实,如果在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翻开晾晒的的措施,待填料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附近时,再进行填筑压实。
3、边缘压实度不足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是指,行车道下的路基压实度符合要求,但是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没能达到规范的要求。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没能按照超宽要求进行填筑;压路机进行碾压时,没能碾压到路基的边缘;路基边缘漏压或者碾压遍数不足等。路基的边缘压实度不足,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路基施工时,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超宽填筑;在进行路基碾压时,对碾压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压路机碾压到路基的边缘;适当提高路基边缘的碾压遍数,至少应不低于行车带路基的碾压变数,从而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能够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
三、处理常见路基质量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在道路建设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市政道路在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除了要熟悉掌握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施工文件的规范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实地考察,通过对施工现场中导线桩和施工水准点的具体查找来做好与道路工程设计单位的现场交底工作。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施工道路周围的地形和地貌做好对道路各施工段土方的调整工作,以保证不同施工段土方操作与工作的相对平衡性。对于设计图纸中的土方,施工方位还要做好现场的复测工作。同时,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前,还要对施工范围内待拆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具体位置进行核实,并在拆迁隐蔽设施时应敦促相关单位进行设备的专人监护。
2、做好路基土方施工
(1)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达到路基水稳性的要求, 应在路堤底部位置处采用水泥、石灰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或是选用抗风化能力强、具有良好水稳性的砂石材料进行填筑处理,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为了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材料干密度试验的准确性,客观准确的对各种土质干密度进行标定;严格把握分层填筑的时机,上一层填筑必须建立在下一层填土已经达到压实要求的基础上。此外,在进行压实作业前,还应对相应土体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一个控制,确保达标后方可进行碾压。
(2)压实方法的控制
做好碾压前的路基整平工作,整平要确保路中线与路堤两边能成 2%-4%的斜向坡度;对于弯道部分,应先完成低侧碾压再逐步向高侧移动,从而有助于单向超高横坡的形成;应将前后两次碾压的轮迹保持至少 12cm 的重叠, 从而增加土层的压实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陷的发生;压实作业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基本原则。
(3)预防路基沉陷的措施
主要有原地面為软弱土层,路堤高度较低时,应挖除软弱土层换填良好的填料,分层填平夯实至原基面高;路基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砂桩、木桩、石灰桩等处治;选用渗水良好的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或含有树根、草皮的土,铺筑时应分层填筑、夯实,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因填料和铺筑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沉落,应及时清除原有填料,按规定重新铺筑、压实,同时要做好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填石路堤应从下而上,用从大到小的石块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及天然砂砾石填满空隙。
3、提高市政道路的监督人员的素质
对于监督人员,市政道路的负责人同样也可以使用负向的激励策略,如果市政道路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是由于监督人员的工作不认真而导致的,政府不但可以解聘该监督人员,还应该让该监督人员补偿由于自己工作不认真而给政府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样市政道路的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上就会更加认真和负责。
结束语
路基工程是城市市政道路的“基础”工程,它对道路工程的质量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克服施工环境多样、施工操作复杂、控制因素难以把握等困难,了解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加以避免,严格遵守施工中各项规定,严把质量关,合理协调人力、机械设备,必能建造出符合规范要求、满足使用需要的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 高珊珊,范粉艳.路基工程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科技风,2010年.
[2] 张宗顺,赵昌样.夏季高温时段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
[3] 张求书,高峰.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大。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的血液,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对其质量,尤其是作为道路“基础”路基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要求。
一、路基施工的相关质量要求
1、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结构的稳定性是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市政道路运行质量的最重要保障。在实际的道路使用中,大自然环境、车辆的荷载以及行驶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路基的破坏或者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施工建设中要切实保障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对路基强度的要求
市政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要长时期的承受车辆的荷载,因此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路基施工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减少各种环境或外力作用下道路的变形。
3、对水温稳定性的要求
由于道路的路面水温与地下水温度之间有较大的温差,而路基在长期的水分浸泡中就会使自身的强度下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为气温下降较快,路面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这就会引起路基的周期性冻融,并导致翻浆和冻胀现象的产生,从而造成路基自身强度的下降。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必须要保证路基具有相当程度的水温稳定性,以避免在各种不良水温环境下道路路基强度的迅速下降。
二、市政道路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
我国的市政道路之所以会存在这么多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时考虑得不够全面和科学,因此,根据这样的设计图纸来完成的道路也就会存在着质量问题。市政道路出现的设计问题跟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极大的联系,因为市政道路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因此他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才会不够全面和科学。除了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外,导致市政道路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不能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道路可能就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2、路基“弹簧”
路基“弹簧”一般是指路基在碾压时,压路机碾压到的部位向下凹陷,而碾压部位的外围却向上弹起,体积无法得到压缩,无论如何碾压,都不能碾压密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用粘性土进行路基填筑时,填料的含水量较击实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含水量大很多;在路基上层进行碾压时,碾压层以下有含水量过大的软弱层,下层的弹簧反射至上层;在进行路基填筑时,填料中局部混入了一些淤泥等不良的材料。
产生“弹簧”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填料的含水量大。“水”也是路基施工时最难控制的一项指标,所以,要想控制“弹簧”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填料中水的控制。材料选择方面,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两个百分点的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具体对于产生“弹簧”部位的最彻底的处理措施就是将此部位挖开,换填合格的填料,分层填筑,分层进行压实,如果在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翻开晾晒的的措施,待填料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附近时,再进行填筑压实。
3、边缘压实度不足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是指,行车道下的路基压实度符合要求,但是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没能达到规范的要求。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没能按照超宽要求进行填筑;压路机进行碾压时,没能碾压到路基的边缘;路基边缘漏压或者碾压遍数不足等。路基的边缘压实度不足,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路基施工时,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超宽填筑;在进行路基碾压时,对碾压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压路机碾压到路基的边缘;适当提高路基边缘的碾压遍数,至少应不低于行车带路基的碾压变数,从而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能够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
三、处理常见路基质量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在道路建设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市政道路在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除了要熟悉掌握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施工文件的规范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实地考察,通过对施工现场中导线桩和施工水准点的具体查找来做好与道路工程设计单位的现场交底工作。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施工道路周围的地形和地貌做好对道路各施工段土方的调整工作,以保证不同施工段土方操作与工作的相对平衡性。对于设计图纸中的土方,施工方位还要做好现场的复测工作。同时,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前,还要对施工范围内待拆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具体位置进行核实,并在拆迁隐蔽设施时应敦促相关单位进行设备的专人监护。
2、做好路基土方施工
(1)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达到路基水稳性的要求, 应在路堤底部位置处采用水泥、石灰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或是选用抗风化能力强、具有良好水稳性的砂石材料进行填筑处理,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为了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材料干密度试验的准确性,客观准确的对各种土质干密度进行标定;严格把握分层填筑的时机,上一层填筑必须建立在下一层填土已经达到压实要求的基础上。此外,在进行压实作业前,还应对相应土体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一个控制,确保达标后方可进行碾压。
(2)压实方法的控制
做好碾压前的路基整平工作,整平要确保路中线与路堤两边能成 2%-4%的斜向坡度;对于弯道部分,应先完成低侧碾压再逐步向高侧移动,从而有助于单向超高横坡的形成;应将前后两次碾压的轮迹保持至少 12cm 的重叠, 从而增加土层的压实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陷的发生;压实作业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基本原则。
(3)预防路基沉陷的措施
主要有原地面為软弱土层,路堤高度较低时,应挖除软弱土层换填良好的填料,分层填平夯实至原基面高;路基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砂桩、木桩、石灰桩等处治;选用渗水良好的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或含有树根、草皮的土,铺筑时应分层填筑、夯实,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因填料和铺筑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沉落,应及时清除原有填料,按规定重新铺筑、压实,同时要做好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填石路堤应从下而上,用从大到小的石块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及天然砂砾石填满空隙。
3、提高市政道路的监督人员的素质
对于监督人员,市政道路的负责人同样也可以使用负向的激励策略,如果市政道路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是由于监督人员的工作不认真而导致的,政府不但可以解聘该监督人员,还应该让该监督人员补偿由于自己工作不认真而给政府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样市政道路的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上就会更加认真和负责。
结束语
路基工程是城市市政道路的“基础”工程,它对道路工程的质量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克服施工环境多样、施工操作复杂、控制因素难以把握等困难,了解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加以避免,严格遵守施工中各项规定,严把质量关,合理协调人力、机械设备,必能建造出符合规范要求、满足使用需要的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 高珊珊,范粉艳.路基工程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科技风,2010年.
[2] 张宗顺,赵昌样.夏季高温时段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
[3] 张求书,高峰.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