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之父——云阳楚长城

来源 :中国魅力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长城,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长城。可是,那并不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仅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长城。
  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我国最早的长城则是分布在辽阔中原大地的楚长城,但是很遗憾,由于历史岁月的侵袭,剩下的也只是些残留的部分。
  最早的长城在河南
  公元前五世纪末,春秋战国之际诸候并立各自称王,都在自己的疆土上修筑城墙,以抵御敌人侵犯。
  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于公元前七世纪时,在现今河南、湖北一带修筑城墙,称为方城,这也就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后来,齐、魏、秦、燕、赵等国也在自己的疆土上修筑高大的地墙。因为这种城墙很长,而且与一般城中的城墙有所不同,周围也不封闭,所以又被称为长城或长垣。
  “长城之父”—— 云阳楚长城
  楚长城遗址总长约800公里。其遗址西起湖北竹山,北到河南汝州,东至河南泌阳县,分为西线、北线和东线3部分,整体轮廓呈“U”形。
  南阳境内楚长城遗址约有5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南召、云阳、淅川、邓州、镇平等县市境内,最早距今有2700年,以南召县云阳镇为代表的南阳楚长城,2000年就被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从而享有“长城之父”的美誉。
  通过二年多的调查,楚长城在南召县的分布情况已初步查清,大体上自东向西沿线的皇后、小店、云阳、留山、崔庄、马市坪、乔端、板山坪、白土岗、四棵树10个乡镇,在县境内绵延250多公里共有城寨148座,古道11条,连结城寨的重要关隘8处,一般口子门41处,著名山岭29座。共有云阳关、鲁阳关、分水岭关、野牛岭关和金斗关(即周家寨)五大关隘。云阳镇内的楚王行宫和野牛岭上的楚界碑,也是与楚长城密切相关的重要遗迹。
  雄关险隘楚长城
  分布在南召县的长城,在近代曾不断被当地人修葺利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在清朝乾隆年间,附近的周姓大族雇用了几千名当地人用了8个月时间对山寨进行了维护修缮,这也是周家寨得名的原因。
  


  近代战争中,村民们为了躲避土匪们的烧杀强夺,一起躲进了寨子里,土匪们久攻不下只好撤退。时隔2000多年,楚长城的防禁优势仍然不可小视。
  在考古学家眼里,这样存世不多且保存完好的长城,反映出的不仅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建筑工艺水平,同时也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出了朴素简约的艺术美。
  相对于雄伟壮丽的西方建筑,这段保存尚好的楚长城也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坚韧的民族性格和朴素的力量之美。它所包含的历史、政治、 经济、军事等丰富文化內涵也将永载史册,这条“巨龙”也一直被人们妥善的保护着,无论从文字、图片方面还是现实方面,它的壮丽原貌,都让我们刻骨铭心。
  民间涌动自发的保护热潮
  近年来,云阳,小店、太山庙、板山坪等乡镇掀起了一股保护楚长城的热潮。在老百姓心目中也已达成共识:保护楚长城,就是保护老祖宗留下來的遗产。
  于是,村民自发组织起了保护队伍,进入深山调查,搜集大量资料为保护楚长城贡献一份力。当地王光全夫妻更是在楚长城附近的山林一住就是十多年,守护着楚长城。
  这些年,很多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人也争相前来旅游考察,随着楚长城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也对它的明天充满了希望。
  第二大关寨-----韩信寨
  九里山韩信寨集天险、名胜、传说为一体,是继楚长城标本性遗址——周家寨之后发现的第二大关寨遗址。八百里伏牛山雄伟壮阔,韩信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登上韩信寨犹如进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九里山的韩信寨地处南阳八百里伏牛山中心地带。该寨东,南,西三面环山,北边坡度较缓,山脚下就是云阳镇铁佛寺村庄。
  韩信寨寨内面积为115亩,由深层黄土组成。寨外山顶跑马岭面积250亩,风洞顶面积150亩,寨墙总周长约10公里。山前有四大将军山,山后有神仙洞,肚膜脐石约有一间房子之大,山半腰东西风洞相通,山顶的青泉,松林,柏林四季长青;寨内有上池塘、下池塘,东北角有点烟火传递信号的烽燧台,寨中央有船仓洞(因洞口酷似船仓而得名),冬季洞口白气冲天几丈高,洞中则可容得下千军万马。
  目前,该景点由附近群众保护开发已初具规模,每天到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寨内也有不少名人志士挥笔题词,对此景点高度赞美,此景点也记录着韩信生平事迹,实为观光旅游之胜地,同时也为研究古寨楚长城防御对敌提供了十分罕见的珍贵资料。
  我国惟一一处楚王行宫遗址——云阳楚王行宫
  云阳楚王行宫,如今是南召县云阳镇第一小学所在地,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处楚王行宫遗址。校园内遗存的碑文云:“按南阳春秋时并入于楚,云阳关、北有鲁阳关,关门四周又有关庄寨、太子山寨、九里山寨、罗圈寨等关城拱卫,使这座行宫处在雄关卫护之中。文献记载,楚王在这里与周边各国之君开展了一系列“武城会盟”活动。
  南召文史资料显示,这里为明清两代的南召县文庙,楚王行宫的基址还有不少保留,其中有部分古建筑和两株苍老的古柏等。古建筑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些建筑却有着它们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砖的颜色,房屋的修饰等,都有那个时期的风格。另外,在进入正门之前,记者发现,门两侧的狮子很有意思,狮子没有前腿,据云阳镇第一小学校长介绍,狮子原来是有前腿的,在文革时被人用锤子砸掉了。据狮子背后的文字记载,狮子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
  在我国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荫蔽全宇。生长在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楚王行宫院内的古柏,高达17米,胸围3米多,已有两千年历史。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孔子也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其他文献
云阳镇中心学校成立于2006年7月, 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南召县教育局撤销了乡镇校委会,成立了乡镇中心学校,黄廷洋同志成了云阳镇中心学校的首任校长。云阳镇中心学校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学校品位,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励精图治,不仅促使云阳教育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期刊
南召县云阳一小位于南召县老县城西北隅,现云阳镇政府所在地,学校文化积淀丰厚,据校院内明代石碑记载,校址为楚襄王行宫。明成化十二年改建为“南召孔庙”(又称“南召黉学”)。作为“兴教化、明人伦”的育人场所,学校已经经历了500多年的岁月,公元1908年,学校更名为“南召官立(两等)模范小学堂”。  百年风雨洗礼,蕴积涵育,一代代一小人薪火相承,青蓝续接。在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如星星
期刊
当今中国社会显现出日趋老龄化的趋势,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话题。云阳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在云阳镇率先建立。社会保障的橙色暖风吹遍云阳,吹暖人心。    云阳镇敬老院位于镇政府向西3公里处,豫S331线从敬老院门口经过。云阳敬老院因其优美
期刊
“快乐宝贝,  你是快乐宝贝  遇到你的人就happy  浑身上下充满了力气  ……”    眼前的小宝贝是一个秀气中透着帅气的小男孩。一双大大的眼睛在长长睫毛下忽闪忽闪地眨着,大而有神的眼睛透着稚气和灵秀。  六岁的小宝贝王翘楚家住南召县的云阳镇。小翘楚学习舞蹈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拉丁舞使他的形体变得协调而挺直,而街舞、劲舞的训练则更加使小翘楚在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众人
期刊
云阳税务所是随着南召县地税局分税制的实施,于1994年9月份成立。2006年10月按照农村税务所合署办公的要求,把原皇后乡税务所、小店乡税务所合并到云阳税务所统一办公,以求达到从简从严的方针政策。  云阳税务所在上级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围绕以“组织收入”为工作重心,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税收工作方针。以创建一流的工作业绩为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连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合
期刊
慵懒的午后,啜一杯淡淡的清茶,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生活的真味尽品其中,繁忙中没有半点的失落,平淡中倒多了几份真实。古诗云:“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忘机”,一语道出饮茶之真谛。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
期刊
这是个乐观开朗的小姑娘,她安静地坐在“新苗”电子琴培训班的琴房里,双手放在健盘上,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周围镶着一圈长而黑亮的睫毛,眨动之间,透出一股聪明伶俐的可人劲儿。  随着音乐声起,她灵巧的手开始在键盘上跳动,神情专注,弹出的是一曲《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那优美的乐曲,轻快的弦律,瞬间将我们带到了她所演奏的音乐故事中。她的身体也随着音乐节拍及手腕的动作而轻轻摆动着。她轻闭双眼,完全沉浸在音乐
期刊
河南省云阳恒雪实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总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量8万吨,产值1.2亿元。员工2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0人。首批获得国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食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主导产品是经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恒雪”牌小麦粉及健康型家庭通用面粉和“恒雪”牌挂面。    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已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
期刊
王敬敏先生,现住南阳卧龙区,祖籍山西,军旅书画家,以研究汉画为主,其作品被联合国科教文收藏,其108米汉画长卷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日前,汉画大师王敬敏又一杰作问世,他拔山涉水,走遍了河南、江苏、山东、河北、新疆、甘肃、湖北等几个省份,不顾路途遥远,山路崎岖,走访名人,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杰作——十二生肖汉画拓片长十二米宽五十厘米的长卷。上边有著名作家二月河的题词,有著名书法家李永建先生的大作
期刊
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位于南召县云阳镇西北3.5公里的杏花山上。杏花山风景秀丽,由于背风向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湿润温暖非常适宜生物生存发展。  中原人类鼻祖-----“南召猿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的。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则是我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