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方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二者的协同性就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二者在协调配合的意义出发,以二者在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加强协调配合方面的方法。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一、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协调的运用无疑在这一成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在实施中注意二者的共性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
从根本上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使供给与需求在变动中保持在一个最优的结构进而使社会经济维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状态。从实施手段上来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二者通过政策来达到调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效果达到最好,任意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凭一己之力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而是需要相互弥补分别利用双方的优势来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以08年金融危机为例,在危机初期,为了扩大需求,我们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的中后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中心就由扩大需求转移到需求平衡方向上,力图使供给需求的结构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相互配合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二者在协调中起到了制约还为经济发展设置了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契合度,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配合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操作空间有限,货币政策不仅要使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还要使外币币值稳定,这就让货币政策陷入一个两难的选择,既要治理通货紧缩同时又要防止经济过度膨胀,然而对于这个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比如,央行通过操作外汇市场来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不断地购进美元却减少人民币的发行,使外币成为货币增加的重要来源,又比如说,央行通常发行短期国债来进行市场操纵而财政部却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债券,这就使央行在市场操作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其次,财存款的日益增长趋势,导致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上来看,各级政府在央行的比例逐渐增长,而且在一年内的不同季度中呈现不同的波动。在一个年度内,往往前11个月内央行财政存款余额会上升,这是由于发行国债和税收入库导致的,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的递减,而在第12个月,由于财政支出加大,央行的财政存款就会减少,同时商业银行的存款会相应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抵触,使货币政策更难进行。
(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
首先,两大政策存在内部的不协调因素。通过财政政策能够使财政支出增加,可是同时却忽视了税收在相等时间内的减少,而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物价和就业二者之间的矛盾,因为很难再短期内满足物价稳定的同时又使就业量也随之提高,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又会演变成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国内经济无法持续平稳的上升。
另外,由于财政部与银行缺乏沟通机制导致在拟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仅无法充分的相互协调还相互抵触,这可以体现在1.当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等积极地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而货币政策则采用通货紧缩政策加重了财政风险。2.财政部与金融部的步调不一致,这一方面体现在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升下调步调不一致。例如,当国债发行未结束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却下调,致使财政部压力增大,造成短时间内债券市场的混乱。
(三)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并且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不健全
先从第一个方面来说,财政政策在市场中的功能侧重于经济结构的调节,而货币政策则更注重于经济总量的调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两大政策在调节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调控实施的方法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对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缓慢,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率的解决(核心问题主要是指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资金总量持续增长导致社会资金结构失衡,大量的资金盲目的流失现象)。
再说第二个方面,如前述,财政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两大政策定位不准确的一个重大因素,那么,它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呢?在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财政投资与政策融资应该将大部分额度投向于农业领域,基础性产业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可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讲财政投融资大量运用于大型的商业和金融领域,这就使货币政策实施起来倍加艰难,同时也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设置了障碍。
三、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建议
(一)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
第一,要在财政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加强货币政策在稳定市场需求方面的功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重新为货币政策制定新的目标,使之更加科学化并合理运用与货币有关的各种金融工具来作为辅助手段,我们可以相对的降缓货币在供应量方面的增长幅度,控制货币投放的总量,完善货币的信贷结构,我们还可以重视汇率变动在社会总需求方面的作用,对汇率变动的区间适当的放宽,提高人民币的升值空间,降低社会总需求的操作难度。
第二,在货币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功能。首先要改变对货币政策的“过度有用性”观点,放弃企图完全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现存问题的看法,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稳定总需求来为市场经济创造货币环境,而财政政策则是在优质的货币环境中通过对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对总量的调节,所以既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施行又要加强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至关作用。 (二)加强国债管理,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
首先,在国债管理方面要做到三点。第一,应该发行多种国债,增加国债发行的类型和涉及的领域,还要扩大国债的发行量。第二,应该逐步降低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门槛,解除商业银行进入国债市场的限制。因为,只有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配合。第三,对国债利率进行调整,一直以来国债利率都普遍高于银行存储利率及其他金融产品利率,这不利于形成市场化利率。
其次,完善国债市场结构。1.要改变国债的投资方向,减少政府性投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环境建设领域2.在发行长期国债的同时适当增加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发行量,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工具之一就是短期国债,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短期国债才能更加利于央行对宏观经济的把控使两大政策在操纵起来更加的容易。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
在各个时期,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必须适应那个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调控的目标,因此在不同的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经济膨胀时期,财政政策通常是利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降低社会需求,货币政策利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降温,并且这一时期是以货币为主导,财政政策为辅的理念,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通过对资金投放量的控制来调整产业结构,财政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所以,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拟合。
四、结语
本文先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的意义开始,强调在新时期加强二者协调配合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二者在配合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以及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等,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要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加强国债管理,然后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最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新时期注重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中把握协同性,才能使经济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蔺怀国.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2(4).
[2]王旭祥,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浙江金融,2010(4).
[3]巴曙松,刘孝红.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6(9).
[4]任碧云.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J].中国财经问题,2009(3)
[5]聂晴.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0,(21).
[6]陈敏.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作者简介:尹岁(199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一、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协调的运用无疑在这一成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在实施中注意二者的共性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
从根本上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使供给与需求在变动中保持在一个最优的结构进而使社会经济维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状态。从实施手段上来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二者通过政策来达到调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效果达到最好,任意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凭一己之力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而是需要相互弥补分别利用双方的优势来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以08年金融危机为例,在危机初期,为了扩大需求,我们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的中后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中心就由扩大需求转移到需求平衡方向上,力图使供给需求的结构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相互配合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二者在协调中起到了制约还为经济发展设置了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契合度,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配合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操作空间有限,货币政策不仅要使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还要使外币币值稳定,这就让货币政策陷入一个两难的选择,既要治理通货紧缩同时又要防止经济过度膨胀,然而对于这个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比如,央行通过操作外汇市场来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不断地购进美元却减少人民币的发行,使外币成为货币增加的重要来源,又比如说,央行通常发行短期国债来进行市场操纵而财政部却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债券,这就使央行在市场操作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其次,财存款的日益增长趋势,导致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上来看,各级政府在央行的比例逐渐增长,而且在一年内的不同季度中呈现不同的波动。在一个年度内,往往前11个月内央行财政存款余额会上升,这是由于发行国债和税收入库导致的,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的递减,而在第12个月,由于财政支出加大,央行的财政存款就会减少,同时商业银行的存款会相应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抵触,使货币政策更难进行。
(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
首先,两大政策存在内部的不协调因素。通过财政政策能够使财政支出增加,可是同时却忽视了税收在相等时间内的减少,而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物价和就业二者之间的矛盾,因为很难再短期内满足物价稳定的同时又使就业量也随之提高,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又会演变成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国内经济无法持续平稳的上升。
另外,由于财政部与银行缺乏沟通机制导致在拟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仅无法充分的相互协调还相互抵触,这可以体现在1.当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等积极地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而货币政策则采用通货紧缩政策加重了财政风险。2.财政部与金融部的步调不一致,这一方面体现在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升下调步调不一致。例如,当国债发行未结束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却下调,致使财政部压力增大,造成短时间内债券市场的混乱。
(三)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并且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不健全
先从第一个方面来说,财政政策在市场中的功能侧重于经济结构的调节,而货币政策则更注重于经济总量的调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两大政策在调节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调控实施的方法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对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缓慢,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率的解决(核心问题主要是指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资金总量持续增长导致社会资金结构失衡,大量的资金盲目的流失现象)。
再说第二个方面,如前述,财政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两大政策定位不准确的一个重大因素,那么,它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呢?在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财政投资与政策融资应该将大部分额度投向于农业领域,基础性产业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可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讲财政投融资大量运用于大型的商业和金融领域,这就使货币政策实施起来倍加艰难,同时也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设置了障碍。
三、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建议
(一)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
第一,要在财政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加强货币政策在稳定市场需求方面的功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重新为货币政策制定新的目标,使之更加科学化并合理运用与货币有关的各种金融工具来作为辅助手段,我们可以相对的降缓货币在供应量方面的增长幅度,控制货币投放的总量,完善货币的信贷结构,我们还可以重视汇率变动在社会总需求方面的作用,对汇率变动的区间适当的放宽,提高人民币的升值空间,降低社会总需求的操作难度。
第二,在货币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功能。首先要改变对货币政策的“过度有用性”观点,放弃企图完全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现存问题的看法,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稳定总需求来为市场经济创造货币环境,而财政政策则是在优质的货币环境中通过对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对总量的调节,所以既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施行又要加强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至关作用。 (二)加强国债管理,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
首先,在国债管理方面要做到三点。第一,应该发行多种国债,增加国债发行的类型和涉及的领域,还要扩大国债的发行量。第二,应该逐步降低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门槛,解除商业银行进入国债市场的限制。因为,只有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配合。第三,对国债利率进行调整,一直以来国债利率都普遍高于银行存储利率及其他金融产品利率,这不利于形成市场化利率。
其次,完善国债市场结构。1.要改变国债的投资方向,减少政府性投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环境建设领域2.在发行长期国债的同时适当增加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发行量,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工具之一就是短期国债,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短期国债才能更加利于央行对宏观经济的把控使两大政策在操纵起来更加的容易。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
在各个时期,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必须适应那个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调控的目标,因此在不同的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经济膨胀时期,财政政策通常是利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降低社会需求,货币政策利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降温,并且这一时期是以货币为主导,财政政策为辅的理念,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通过对资金投放量的控制来调整产业结构,财政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所以,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拟合。
四、结语
本文先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的意义开始,强调在新时期加强二者协调配合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二者在配合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以及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等,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要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加强国债管理,然后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最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新时期注重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中把握协同性,才能使经济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蔺怀国.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2(4).
[2]王旭祥,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浙江金融,2010(4).
[3]巴曙松,刘孝红.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6(9).
[4]任碧云.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J].中国财经问题,2009(3)
[5]聂晴.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0,(21).
[6]陈敏.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作者简介:尹岁(199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