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支柱,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2.学校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代人的努力和创新进取。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来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可以让中华经典诗文在学校内传诵。可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关键词】物质 制度 精神 发散思维
学校是一个文化实体,是一个文化的生成地,一所学校,不管历史的长短,其走过的时间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用高雅的学校文化去科学管理学校是现代化学校的标志。建设学校文化,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积淀、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上。精心构建优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让学校文化实现独有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营建和谐的氛围,从而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学校不但能不断积累自己的底蕴而且培育出各種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物质,制度,精神,这些都是学校需要在文化上传承的方面,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支柱,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1.学校物质文化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却内隐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布局合理、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而这种心灵的塑造,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它只能靠文化环境的营造形成心灵的感应、精神的升华、观念的更新,从而实现一个人学生时代性格的塑造。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总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书卷之气、山川灵气,这就是学校物质文化对人的教育和熏染的无穷魅力。
2.一所学校,仅有优越的环境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培养目标、制度纪律、校训校规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东四。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他们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经历程。
3.学校精神文化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同时,它对外彰显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最终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滋养师生的心灵,“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从小吃‘母乳’,公民才能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和亲情。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才会更加热爱祖国。”因此,我们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历经岁月淘洗的经典和传统文化滋养师生心灵。
学校的硬件条件和规范制度的传承还是要靠老师这个载体去实现的。学校应该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教职工奖惩制度,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把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下去。
二.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优秀传统是学校发展的根
办学,就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要深入研究自己学校的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应该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既能尊重厉史,做一名忠实的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又能不断渗进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不断创新,为学校构建理想的教育愿景。
学校物质和人文的文化传承不光需要上几辈人的传承,也需要我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去营造文化的氛围。才能使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使学生们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1.可以让中华经典诗文在学校内得到传诵,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读经诵典,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读中华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咏读经典是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营造校园诵读经典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来讲有很大的益处。秉承和弘扬人类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在课外活动中去,进行实施策略的研究,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以不断地开启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立体思维的能力。
2.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来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通过引导人们讲述学校各个历史阶段有意义的故事,提取故事中的精神;可以抓住学校发展过程中典型人物或典型群体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集中反映这个人或群体的精神面貌,这些人以自己的行动及由此获得的荣誉生动地向人们显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使学校成员学有榜样,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学校精神的倡导,重在引导人们去践行,要通过实践,对学校精神进行提炼、概括,再指导实践,使之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升华和弘扬学校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像纽带一样吸引和团结校内的所有成员,并唤起和激发每一个人对学校的深挚感情,能在校园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友爱、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有悖于学校精神的离心情绪,凝成学校成员共同拥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使这个集体充满生命力、战斗力,促进学校
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目标的达成。
学校文化的传承需要和学校的创新产生共鸣,从而融合在一起,不但让学校文化中带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也要保持有新鲜的 “血液”在其中流淌。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中国教育报》.
[2]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关键词】物质 制度 精神 发散思维
学校是一个文化实体,是一个文化的生成地,一所学校,不管历史的长短,其走过的时间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用高雅的学校文化去科学管理学校是现代化学校的标志。建设学校文化,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积淀、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上。精心构建优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让学校文化实现独有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营建和谐的氛围,从而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学校不但能不断积累自己的底蕴而且培育出各種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物质,制度,精神,这些都是学校需要在文化上传承的方面,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支柱,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1.学校物质文化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却内隐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布局合理、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而这种心灵的塑造,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它只能靠文化环境的营造形成心灵的感应、精神的升华、观念的更新,从而实现一个人学生时代性格的塑造。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总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书卷之气、山川灵气,这就是学校物质文化对人的教育和熏染的无穷魅力。
2.一所学校,仅有优越的环境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培养目标、制度纪律、校训校规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东四。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他们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经历程。
3.学校精神文化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同时,它对外彰显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最终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滋养师生的心灵,“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从小吃‘母乳’,公民才能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和亲情。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才会更加热爱祖国。”因此,我们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历经岁月淘洗的经典和传统文化滋养师生心灵。
学校的硬件条件和规范制度的传承还是要靠老师这个载体去实现的。学校应该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教职工奖惩制度,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把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下去。
二.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优秀传统是学校发展的根
办学,就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要深入研究自己学校的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应该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既能尊重厉史,做一名忠实的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又能不断渗进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不断创新,为学校构建理想的教育愿景。
学校物质和人文的文化传承不光需要上几辈人的传承,也需要我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去营造文化的氛围。才能使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使学生们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1.可以让中华经典诗文在学校内得到传诵,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读经诵典,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读中华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咏读经典是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营造校园诵读经典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来讲有很大的益处。秉承和弘扬人类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在课外活动中去,进行实施策略的研究,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以不断地开启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立体思维的能力。
2.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来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通过引导人们讲述学校各个历史阶段有意义的故事,提取故事中的精神;可以抓住学校发展过程中典型人物或典型群体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集中反映这个人或群体的精神面貌,这些人以自己的行动及由此获得的荣誉生动地向人们显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使学校成员学有榜样,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学校精神的倡导,重在引导人们去践行,要通过实践,对学校精神进行提炼、概括,再指导实践,使之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升华和弘扬学校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像纽带一样吸引和团结校内的所有成员,并唤起和激发每一个人对学校的深挚感情,能在校园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友爱、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有悖于学校精神的离心情绪,凝成学校成员共同拥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使这个集体充满生命力、战斗力,促进学校
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目标的达成。
学校文化的传承需要和学校的创新产生共鸣,从而融合在一起,不但让学校文化中带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也要保持有新鲜的 “血液”在其中流淌。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中国教育报》.
[2]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