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域内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系201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立项编号:JCJYB140515108。本课题于2014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立项研究,到目前进行中期报告为止历时1年2个月。其间,在课题研究的理论层面上,本课题初步形成了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开展的理论体系,对我县持续10年开展的协作区教研活动作了理性的思考、深化与创新;在课题研究的实践层面上,初步形成了利用协作区教研平台,以英语专题教研为基本活动形式,促进全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操作方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中期目标。
关键词:协作区;教研;小学英语;质量提升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区域、各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和经费的限制,农村教师的横向交流不甚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培训会议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而无全局意义。自2005年起,光山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县教研室)从均衡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成果的角度出发,按照地域特点,构建基于校际合作的教研协作区。以新的教研机制,新的教研方式,搭建县域内教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迈开了引领全县中小学协作教研的时代步伐。县教研室以传统的就近原则为基础,按照强、校弱校异质组合、城乡兼顾的原则,分区域组建了11个县级教研协作区、38个乡镇教研协作区,力求以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的教研内容,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全方位锻炼课改实施队伍。
英语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教科研现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职务普遍较低,专业化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任教课头多、课时量大且存在非专职现象;班额大、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有时流于形式;课题研究范围较窄,深度不够;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和主动性不强,个人教科研能力不高等。鉴于此,县教研室以小学英语教研员为主持人,向省教研室申报了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基于全县县乡协作区教研平台,发挥县教研室教研员、协作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引领小学英语教师将协作区教研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借鉴、融合和创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全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课题界定。(1)校本教研: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2)教研协作区:它是一定区域内邻近的几所学校之间,为着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而构建起来的一种校际间教学研究协作共同体。(3)协作区教研:教研协作区内开展的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包括协作区层面的集中教研、学校层面的分散教研、教师个人层面的反思教研三类活动形式。
3、研究目标:(1)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3)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4、研究内容:(1)小学英语协作区教研模式研究;(2)协作区教研活动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研究;(3)协作区教研活动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4)县级教研室及教研员在协作区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及教研工作策略研究。
二、研究情况
1、主要工作。(1)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研究方法。①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②拟订课题研究方案。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④研究小学英语协作教研的基本形式、操作流程和效果检测方式。⑤收集、整理协作区教研计划、专题研究材料、视频专题片、教师课例、与会教师心得体会、教研简报图片等。⑥撰写中期研究报告。⑦召开全县小学英语协作区教研总结会,开展教研先进学校和个人评比。⑧组织开展小学英语协作教研优质课、论文评比。(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研究。课题组基于11个县级教研协作区、38个乡镇小学教研协作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题至今,课题组主要开展研究活动16次,每次活动后及时编印《课题研究工作简报》,共16期,利用县小学英语教师QQ群,让课题实验教师与全县教师活动同步、经验共享。
2、办法措施。(1)支持与保障。县教研室高度重视,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县教研室主任李声荣任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组长。确定了县一中、砖桥中心学校、县实验小学和紫水学校为课题实验学校,上述学校的5名骨干教师李佳、刘稳、胡庆龄、王毓雯和孙云为实验教师。课题组建立了课题研究QQ群,组织实验教师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课题主持人和成员结合课题研究进度,定期到实验学校指导、交流工作。(2)思路与策略。在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性的研究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经研讨,确定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①学校要从各方面(包括资金、师资、课时安排等)支持课题的开展。并确定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专业教师担任实验教师。②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拟定实验学校。每周安排教研时间,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结合课标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③实验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目的是使英语教师教得更好,使学生学得更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④实验教师每周进行交流,每月进行课题研讨课并作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和反馈,教学方式不求相同,但改革观念要转变,持之以恒,不断改进。 三、阶段成果
1、理论成果。协作区教研是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已经不再囿于校内,而是趋向于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基于小学英语学科的层面,及时总结县域内十年间在新课程推进背景下的协作区教研活动的实践意义,对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小学英语质量提升,以及重塑县教研室和教研员在区域教研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课题组认为开展县级协作区教研活动,以其为平台是教研机制的创新,更是校本教研形式、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形成了《县域内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
(3)我们初步提炼的专题教研活动流程:“提炼问题—专题研究—展示交流—应用推广”。
首先是提炼问题。协作区教研专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发的,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协作区层面研究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课堂并提炼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才能成为课例教研的问题。学年初,我们分协作区召开教研会,结合各校个性特色和共性问题,确定一年的教研专题,写入协作区工作计划,具体到时间、展示方式、作课教师、主评学校等。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保障。小学英语集中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英语课堂教学展示,可以是学生英语主题活动,也可以是英语教学疑难专题研讨。如:北向店中心小学两次承办协作区集中教研活动,主题都定位于“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英语课堂”,就是针对小学生学英语“一开始好奇,没多久放弃,只剩少数尖子”的现状。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持久的学英语的兴趣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学校自己开展的校本教研中的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拿到协作区活动这个大平台中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次是专题研究。协作区平台搭建之后,学校的提出教研专题既是校本教研,又是协作区共同的研究专题。我们强调,一是基地学校对协作区成员学校有指导和服务的义务,要建立“接待课制度”,开放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协作区内的相互送教与研讨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各校也可以组织教师有选择性的参与他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研互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如紫水学校(司马光外语小学)立足学校特点,以“学校英语特色建设的研究”为专题,研究学校英语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办学内涵的提升。县一小以“开展小专题教研,构建高效课堂”为内容,有效地解决了英语教学中教师困惑的问题。
第三是展示交流。协作区专题汇报展示既是教研成果的展示会,也是破解英语教学疑难的诊断会。一般先由承办学校作汇报课,然后集中观看展示学校专题教研过程的视频短片,再由学科组长作专题讲座,成员学校中心发言人进行课例点评,最后由县教研室教研员综合评价。专题发言人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收获,提出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执教教师说思路,说策略,谈亮点,谈不足;主评教师结合自己学校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这节课落实新理念的立足点,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设计意图的出发点,以及执教过程创造性的表现等;教研员在最后不再是单一的评判者,而是变简单的课堂约束为促进教师教学特色和特长的发展,激发教师的自省和自评,使自己成为一线教师真正的朋友,在教研活动中与一线教师共同发展。
最后一环节是应用推广。承办学校于活动结束后及时编印简报,印发到各成员学校。并报县教体局和教研室,在教体局网站和宣传橱窗展示相关教研动态及成果。县联络员组织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价,关注各校的研究质量及活动的总体效果。评价结果纳入教研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我们还对有价值的协作区教研专题进行再提升,引导其申报省、市、县课题立项,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应用价值。
2、实践成果。(1)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师“教”的质量提升。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学习意识逐渐浓厚。整个课题研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素养,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备课、互相听课、研究评价方法等。日常教学也能立足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来欣赏学生,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在互相赏识中融洽了关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培养和锻炼。(2)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的质量提升。在课题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评”的质量提升。基于课题,指导教师将形成性评价有机的融入教学过程,用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区域性的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模式,以评促教,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解决与完善。
1、县域内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任务艰巨,难度大、困难多,需假以时日。
2、教师质量提升是教学质量的提升的重要保障,协作区教研活动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引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当前,教师职业倦怠和农村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较低,都影响和制约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层次的发展。
3、在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活动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通过多途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面的资讯,让更多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和特岗教师参与到县级协作区的教研活动中,让课题实验带动和影响更多热爱小学英语教学的同仁。
4、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日常教学的多,关注课标,尤其是关注教学评价较少。如何指导教师基于课标,在“教、学、评”三方面形成一致性,是课题研究达到最终质量提升的关键点。
五、后段设想
基于前段没有完成的工作和研究中的疑难困惑,下阶段,课题组将借力此次全省重点课题研讨推进会议。及时调整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安排。重点基于协作教研平台,结合教师全员线上(“一师一优课”等网络“晒课”)和线下(常规优质课等“赛课”)活动,指导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整合,并努力实现教、学、评方式的转变,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全县小学英语教学教改新局面。
关键词:协作区;教研;小学英语;质量提升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区域、各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和经费的限制,农村教师的横向交流不甚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培训会议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而无全局意义。自2005年起,光山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县教研室)从均衡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成果的角度出发,按照地域特点,构建基于校际合作的教研协作区。以新的教研机制,新的教研方式,搭建县域内教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迈开了引领全县中小学协作教研的时代步伐。县教研室以传统的就近原则为基础,按照强、校弱校异质组合、城乡兼顾的原则,分区域组建了11个县级教研协作区、38个乡镇教研协作区,力求以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的教研内容,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全方位锻炼课改实施队伍。
英语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教科研现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职务普遍较低,专业化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任教课头多、课时量大且存在非专职现象;班额大、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有时流于形式;课题研究范围较窄,深度不够;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和主动性不强,个人教科研能力不高等。鉴于此,县教研室以小学英语教研员为主持人,向省教研室申报了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基于全县县乡协作区教研平台,发挥县教研室教研员、协作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引领小学英语教师将协作区教研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借鉴、融合和创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全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课题界定。(1)校本教研: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2)教研协作区:它是一定区域内邻近的几所学校之间,为着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而构建起来的一种校际间教学研究协作共同体。(3)协作区教研:教研协作区内开展的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包括协作区层面的集中教研、学校层面的分散教研、教师个人层面的反思教研三类活动形式。
3、研究目标:(1)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3)探寻县域内协作区教研活动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4、研究内容:(1)小学英语协作区教研模式研究;(2)协作区教研活动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研究;(3)协作区教研活动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4)县级教研室及教研员在协作区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及教研工作策略研究。
二、研究情况
1、主要工作。(1)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研究方法。①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②拟订课题研究方案。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④研究小学英语协作教研的基本形式、操作流程和效果检测方式。⑤收集、整理协作区教研计划、专题研究材料、视频专题片、教师课例、与会教师心得体会、教研简报图片等。⑥撰写中期研究报告。⑦召开全县小学英语协作区教研总结会,开展教研先进学校和个人评比。⑧组织开展小学英语协作教研优质课、论文评比。(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研究。课题组基于11个县级教研协作区、38个乡镇小学教研协作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题至今,课题组主要开展研究活动16次,每次活动后及时编印《课题研究工作简报》,共16期,利用县小学英语教师QQ群,让课题实验教师与全县教师活动同步、经验共享。
2、办法措施。(1)支持与保障。县教研室高度重视,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县教研室主任李声荣任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组长。确定了县一中、砖桥中心学校、县实验小学和紫水学校为课题实验学校,上述学校的5名骨干教师李佳、刘稳、胡庆龄、王毓雯和孙云为实验教师。课题组建立了课题研究QQ群,组织实验教师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课题主持人和成员结合课题研究进度,定期到实验学校指导、交流工作。(2)思路与策略。在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性的研究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经研讨,确定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①学校要从各方面(包括资金、师资、课时安排等)支持课题的开展。并确定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专业教师担任实验教师。②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拟定实验学校。每周安排教研时间,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结合课标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③实验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目的是使英语教师教得更好,使学生学得更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④实验教师每周进行交流,每月进行课题研讨课并作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和反馈,教学方式不求相同,但改革观念要转变,持之以恒,不断改进。 三、阶段成果
1、理论成果。协作区教研是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已经不再囿于校内,而是趋向于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基于小学英语学科的层面,及时总结县域内十年间在新课程推进背景下的协作区教研活动的实践意义,对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小学英语质量提升,以及重塑县教研室和教研员在区域教研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课题组认为开展县级协作区教研活动,以其为平台是教研机制的创新,更是校本教研形式、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形成了《县域内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
(3)我们初步提炼的专题教研活动流程:“提炼问题—专题研究—展示交流—应用推广”。
首先是提炼问题。协作区教研专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发的,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协作区层面研究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课堂并提炼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才能成为课例教研的问题。学年初,我们分协作区召开教研会,结合各校个性特色和共性问题,确定一年的教研专题,写入协作区工作计划,具体到时间、展示方式、作课教师、主评学校等。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保障。小学英语集中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英语课堂教学展示,可以是学生英语主题活动,也可以是英语教学疑难专题研讨。如:北向店中心小学两次承办协作区集中教研活动,主题都定位于“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英语课堂”,就是针对小学生学英语“一开始好奇,没多久放弃,只剩少数尖子”的现状。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持久的学英语的兴趣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学校自己开展的校本教研中的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拿到协作区活动这个大平台中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次是专题研究。协作区平台搭建之后,学校的提出教研专题既是校本教研,又是协作区共同的研究专题。我们强调,一是基地学校对协作区成员学校有指导和服务的义务,要建立“接待课制度”,开放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协作区内的相互送教与研讨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各校也可以组织教师有选择性的参与他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研互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如紫水学校(司马光外语小学)立足学校特点,以“学校英语特色建设的研究”为专题,研究学校英语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办学内涵的提升。县一小以“开展小专题教研,构建高效课堂”为内容,有效地解决了英语教学中教师困惑的问题。
第三是展示交流。协作区专题汇报展示既是教研成果的展示会,也是破解英语教学疑难的诊断会。一般先由承办学校作汇报课,然后集中观看展示学校专题教研过程的视频短片,再由学科组长作专题讲座,成员学校中心发言人进行课例点评,最后由县教研室教研员综合评价。专题发言人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收获,提出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执教教师说思路,说策略,谈亮点,谈不足;主评教师结合自己学校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这节课落实新理念的立足点,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设计意图的出发点,以及执教过程创造性的表现等;教研员在最后不再是单一的评判者,而是变简单的课堂约束为促进教师教学特色和特长的发展,激发教师的自省和自评,使自己成为一线教师真正的朋友,在教研活动中与一线教师共同发展。
最后一环节是应用推广。承办学校于活动结束后及时编印简报,印发到各成员学校。并报县教体局和教研室,在教体局网站和宣传橱窗展示相关教研动态及成果。县联络员组织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价,关注各校的研究质量及活动的总体效果。评价结果纳入教研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我们还对有价值的协作区教研专题进行再提升,引导其申报省、市、县课题立项,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应用价值。
2、实践成果。(1)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师“教”的质量提升。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学习意识逐渐浓厚。整个课题研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素养,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备课、互相听课、研究评价方法等。日常教学也能立足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来欣赏学生,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在互相赏识中融洽了关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培养和锻炼。(2)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的质量提升。在课题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评”的质量提升。基于课题,指导教师将形成性评价有机的融入教学过程,用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区域性的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模式,以评促教,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解决与完善。
1、县域内协作区教研引领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任务艰巨,难度大、困难多,需假以时日。
2、教师质量提升是教学质量的提升的重要保障,协作区教研活动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引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当前,教师职业倦怠和农村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较低,都影响和制约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层次的发展。
3、在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活动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通过多途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面的资讯,让更多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和特岗教师参与到县级协作区的教研活动中,让课题实验带动和影响更多热爱小学英语教学的同仁。
4、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日常教学的多,关注课标,尤其是关注教学评价较少。如何指导教师基于课标,在“教、学、评”三方面形成一致性,是课题研究达到最终质量提升的关键点。
五、后段设想
基于前段没有完成的工作和研究中的疑难困惑,下阶段,课题组将借力此次全省重点课题研讨推进会议。及时调整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安排。重点基于协作教研平台,结合教师全员线上(“一师一优课”等网络“晒课”)和线下(常规优质课等“赛课”)活动,指导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整合,并努力实现教、学、评方式的转变,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全县小学英语教学教改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