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叛逆的理工男
如果小北顺利地读完大学,他应该是在2012年的夏天拿到他的本科毕业证书。但是大三的上半学期,他选择从学校退学,理由是那不是他喜欢的专业,他不愿意再在那个学科里继续“浪费”时间。
当初考大学的目的只是一心要到北京读书,并不是冲着哪所大学或者哪个专业。初中时他来过一次北京,那次经历让他印象深刻,他爱上了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地铁开过时带起的风,都让他觉得迷恋。
他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用他的话说,这所学校在北京来讲应该算是三流,不过这没有关系,反正他是冲着这个城市来的。他学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报考的时候觉得可能就业前途不错,学着学着就颓了。
尽管很喜欢写东西,但是他从来没想过要从事和文字相关的工作。最早写东西是在QQ空间里,他的第一篇受到关注的文章是发布在豆瓣上的一篇影评,评论的是一部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这篇影评被豆瓣推到了比较靠前的位置,我当时也很惊讶。我觉得不是我选择了写字这个行业,我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往前走的。”
退学后,他的同学帮他凑了两万块钱的盘缠,小北带着这两万块钱到了上海。他去了一家著名的电影杂志应聘,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小北自我介绍说自己刚从大学退学,老板问他:如果你在大学都坚持不下来,你凭什么说你能在我们公司坚持下来呢?小北回答:“您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跟恋人分手了就不能再谈恋爱了吗?错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坚持?”
面试之后是笔试,好多关于电影的填空题、选择题他都答不上来,于是就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上了一行字:这些东西如果我去百度我也可以答对,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你们考核的标准。
最终特立独行的小北被录取了,之后主编告诉他其实是因为他在试卷上写的一段影评挺好,而且是第一个交卷的,而他觉得,“也有可能因为我在面试的时候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北在很多时候都表现了自己叛逆的一面,辍学的时候是,应聘的时候也是。早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就是这样,那时他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每次语文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的分数都很低。“分析文章的时候,我每次选择的都不是标准答案。我能总结出很多中心思想,为什么非要选规定的那一个?”
三个混过的大城市
小北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一段颇为伤感的话:“我一开始误以为向往远方是胸有大志的体现,后来才明白,向往远方是因为家乡没你的地盘。小城市需要家世背景,大城市起码还有一片未知。”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话,小北说是因为写这篇文章时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于是就有些偏激。
他喜欢用伤感的语言来描述他待过的地方,这些城市有他生活过的印记,他记录下当时的心情,感性和理性糅杂在一起。
在上海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小北又选择去了广州,这次是为了治疗情伤,他希望能换一个环境,不想回家,也不想去北京,只是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在广州待了半年,租了一个房子,没有去工作,有时到附近去旅行一下。花光了积蓄后,他只是安静地待着。
那段时间他挺苦的,房间里没有桌子,他就把自己的行李箱当成桌子,再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行李箱上,然后在楼下买一碗面,坐在电脑前端着吃。“可能是不适应广州的天气吧,我在那边总生病。北京的朋友说‘你还是来北京吧’,我就又回到了北京。”
小北喜欢大城市,因为大城市便利,在生活过的这几个城市里,他认为上海是最为便利的。而北京,他是喜欢这里的气息,听到马路上的车水马龙都觉得亲切。他对广州的印象是,绿化很好,人也很热情。“在广州看电影,如果看的是恐怖片,有女生在电影院里尖叫的时候,不光是她的男朋友会安慰她,旁边的人也会安慰她。广州给我一种其乐融融的印象,人很团结,很开朗。”
小北在2012年12月1号从广州回到北京。“我发现这些年我每离开一个城市都会选择一个好记的日子。”小北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影营销策划,2013年年底的时候,他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辞职后的小北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别闹,少年》,2015年的春天,他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书《那时,我们还不怕相爱》。“我一旦受到束缚就会发挥不好,我对我辞职后写的东西要求会更高一些。”
他还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古着店,就开在热闹的南锣鼓巷。为了放服装,他租了一套挺大的房子,在五环外面。现在他和这个朋友结束了店面的生意,正在做服装品牌,他负责营销,那个朋友负责设计。有时小北也会客串一下服装模特,拍一些酷酷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
一个老派的少年
小北在很多地方都很新潮,比如他每天去咖啡馆写东西的时候都希望穿一套新衣服,后来发现衣服不够,他就会换另外一家。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个挺老派的人,有些念旧,也有些固执。他喜欢一个韩国品牌的咖啡馆,每次到那儿都会点一杯香草拿铁,几乎没有变过,如果待的时间较长,需要再点一杯饮品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香草拿铁。
他喜欢看纯文学作家的书,比如欧·亨利的小说。“那个时代的作家使命感太强了,总是要表达人间疾苦。”还有莫泊桑、理查德·耶茨,都是他文学上的偶像。国内的作家他喜欢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他看了好几遍,他还喜欢看毕飞宇的小说。
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85后都活得比较轻松,他们往往家境优渥,因为父母一代已经为他们打好了基础。小北不属于此类,最近几年他还在帮父母还债,也快还完了。小时候他羡慕那种有地热的屋子,看到人家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在屋里穿短袖衬衫,觉得好神奇。最近他在老家咸阳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冬天的时候暖气很足,他终于实现了梦想,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在家里穿短袖了。“因为有房贷,所以我也得努力工作。”他说。
小北说,压力到来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还在拖延,那么人就会焦虑,因为你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够多一些执行力,这些压力就会转化为动力。
他每天都到咖啡馆写东西。他会观察坐在咖啡馆里的人,这些人或者在和伙伴谈事,或者像他一样在用电脑工作,他喜欢处于这样的状态中,让自己也成为这些人中的一个。小北时时都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尽量做一个勤奋的人。
他说到北京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城市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他们比我更厉害,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仍然在努力。”
小北天生任性,但是又不得不理性地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是所有的束缚都能挣脱的。他将自己看作是90后的同龄人,又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和90后的不同。“90后特别的热烈、决绝,他们做事情不会想后果。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已经知道能够拥有什么,会为了保护这些已经拥有的东西去作出妥协。我很羡慕90后喜欢偶像的方式,我当年也很喜欢周杰伦,但是我能为周杰伦做的就是去买一张周杰伦的唱片,我没有想过要跨越城市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90后应该是这个时代里第一批能做到青春无悔的人。”
虽然才27岁,小北却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他希望自己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一颗少年的心,他愿意一生都做一个少年,不希望时光带走太多的东西。
看小北的文字,感觉他已经看懂了很多也看透了很多。他纤细敏感,能够感受到周遭的每一点变化。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活明白了,因为他还年轻,他愿意慢慢地体验时间带给他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伤痛的。
他说自己有极大的可能会在北京定居,这是他一直热爱的城市。但是或许某一年的某一天,你会在另一座城市与他相遇。对于少年小北来说,未来太过遥远。他不喜欢计划未来,在他眼里,未来永远都是新鲜而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