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书写时间“被减缩”,教学内容“被简化”,书写价值“被误解”,书写检测“被消减”,书写方式“被替代”,导致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日渐弱化。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对职校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表达质量提升、传统文化学习等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考试形式,设置达标制度,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语文教师汉字书写能力及指导能力等途径,改善职校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关键词:职业学校;汉字书写;书写能力弱化成因;化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19-04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进行思维表达的基础。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因此,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把写好汉字纳入语文课程标准。仅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其中明确要求:能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在学业要求的第一级水平一(水平一是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内容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的基本标准)中,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做如下描述:能正确认读和书写《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
一、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现象举隅
为切实把握职校生的汉字书写水平,笔者从苏中、苏南、苏北三个地区选择30所职业学校,共30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际书写的方式,对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展开调研。调研主要围绕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现象、汉字书写情况、汉字书写的笔顺意识、汉字书写美观度四个方面展开。
(一)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现象
调查中发现,有91.7%的学生表示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其中49.5%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现象,6.7%的学生表示偶尔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只有1.4%的学生表示从没有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对于如何处理提笔忘字现象,有69%的学生表示常常用同音字或者是拼音解决,认为提笔忘字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不会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及时解决;只有28.4%的学生表示会通过查字典、手机查询等方式查找所忘汉字的正确写法;另有2.6%的学生没有反馈。
(二)汉字书写错误情况
为检测学生汉字书写的实际情况,从《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选取50个字,请受测对象进行现场书写。很多常用字,如“尴尬”,书写的正确率仅为36.2%,“疟疾”的正确率仅为56.4%,“拽”的正确率仅为32.8%,“菜肴”的正确率仅为47.1%,“香皂”的正确率仅为62%,“秉持”的正确率仅为39.5%,“讹诈”的正确率仅为47%……
300名受测对象,书写无误的学生有66人,占22%;错3-5个的,有168人,占56%;错误率超过50%的,有39人,占13%。书写错误的原因主要为同音字混淆,占比79%;因记不住,产生字形错误的,占比19.8%;因记忆空白,对不会写的字不书写的,占比2%。现场出示正确汉字,267名学生选择及时修改,占比89.3%。
问卷设置“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写错别字”一项,选择“是”的,有287人,占95.7%;选择常常会写错别字的,有202人,占67.3%;只有18人表示很少会写错别字,占比6%。
(三)笔顺书写错误及书写不美观现象
为检测学生汉字书写的笔顺意识及汉字书写的美观程度,问卷设置实操题“请用正楷字抄写以下词语”(共抄录10个词语,包括独体字、左右结构汉字、上下结构汉字、半包围结构汉字,覆盖汉字横撇竖捺折5个基本笔画),以及选择题“书写汉字时,你是否有笔顺意识”。289人选择没有笔顺意识,占比96.3%,认为汉字笔顺对写好汉字没有关联,字形对了就行了,没有必要掌握笔顺。这部分学生的汉字书写呈现结构不工整,字迹散乱潦草,甚至难以辨认的现象;有16人选择偶尔会注意笔顺,占比6%,觉得笔顺对写好汉字有一定的影响;只有5人选择注意笔顺,占比1.6%,这部分学生都有超过6年的书法学习经历,意识到笔顺对正確书写的重要性,笔顺正确,才能把字写得端正、优美,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以上数据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弱化。汉字书写能力的逐渐弱化,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的消极影响
(一)不利于职校生形成严谨踏实的职业素养
汉字书写是一种行为过程,古语云:字如其人。汉字书写可以折射出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汉字的笔顺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与心理特征,只有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才符合中国人正常的思维习惯。职校生常常写错字、不按笔顺进行汉字书写、写错字却不愿及时纠正、面对不会写的字时常常采用同音字代替,这些现象都表示当代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正逐渐弱化,而这反映的是职校生心浮气躁的内心世界、马马虎虎的做事风格。心浮气躁和马马虎虎恰恰是职校生形成严谨踏实职业素养的绊脚石。
(二)不利于职校生提升表达质量
人类借交流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交流,人类创造了语言。而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吕叔湘先生将汉字称为“语言的视觉形式”[1]。汉字是我们进行表达的基础,体现我们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富有生命力的表达必须借由汉字得以实现。而对汉字的储存不足必然影响其思维的深度、想象的广度,降低其表达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自我介绍多以如下形式展开:“我”叫×××,××(籍贯)人,父母的情况,自己上学的经历。在句式选择上以陈述句为主,少有描述性语句;多用短句,鲜有长句。文字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特征。无个性、无特色,表达用词寥寥,词语贫乏,呈现明显的表达困境。
(三)不利于职校生学习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这样评价汉字的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包含着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象征)和会意(指事),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职校生汉字储存的不足,汉字书写的不规范无疑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对文字承载文化的接受。汉字无声,却体现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它不需要发音就能揭示其内蕴的涵义。汉字包孕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十九大提出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自信。而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对职校生学习传统文化必然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不利于职校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重庆晨报》曾经报道:一位大学生历经千难万险走到面试环节。面试环节要求递交一份书面简介,该生在400余字的书面简历中写了24个错字,因此未能通过面试。[2]还有一则案例,一位学生因为一份请假单丢了工作。该生专业技能突出,过了实习期后,单位准备留用。因遇特殊,向主管的某位股长请假,写了一张请假条,请假条中把“股长”写成“鼓长”,因此丧失就业机会,断送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之路。
那么,为什么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出现弱化现象?笔者以访谈、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方式溯源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原因。
三、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汉字书写时间“被减缩”
一种事实的形成总会有其成长的轨迹。走进职业学校之前,学生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经历。尽管2001年、2002年,教育部出台专项文件,要求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强调中小学要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3]对每个年龄段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的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但事实上,除了小学一到三年级有写字课,四年级以上就难觅写字课的踪迹。初中的课堂教学更是鲜有特定的汉字书写时间。调研所涉及的30所职业学校中,课程计划中有固定书写时间(写字课)的,只有1所师范类学校,该校每天中午开设写字课,时间为20分钟。其他29所学校均无为汉字书写专门开设的课程,书写教学一般在语文课中进行。而来自于语文教师的调研数据表明,只有28%的语文教师表示会在语文课中安排固定的书写时间;58%的语文教师表示,从未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书写教学。
(二)汉字书写教学内容“被简化”
针对汉字书写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汉字字形的分析、汉字笔画的演示和汉字笔顺分析、汉字书写练习。而现实教学中,职业学校的汉字书写教育更多停留字形识记,书写端正层面。以“您是否教给学生汉字书写的方法”为选择项,对受测学校语文教师展开调查,89.9%的教师选择“否”,认为对学生进行字形分析,强化学生的笔顺意识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笔顺教学确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但是事实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在小学甚至中学阶段都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笔顺,没有形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和汉字书写的技巧,没有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导致即使有想写好汉字的意识,由于缺少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也依然写不好汉字。
(三)汉字书写价值“被误解”
调查中发现,有87%的学生认为汉字书写水平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影响。其理由是企业招考时,汉字书写不在考试范畴。对受访对象的老师进行调研,非语文教师有89%认为汉字书写水平对学生成长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语文老师也有56%认为汉字书写对学生成长不会产生影响,有90%的语文教师认为汉字书写对教学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其所言说的教学效果指向学校、市职成教处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四)汉字书写检测“被消减”
在职业学校领域内,只有语文类考试涉及汉字书写的检测。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为例,卷面分值共120分,其中汉字书写类检测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以选择题形式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进行检测,共一题,3分;二是在作文批阅中,对写错字作出扣分处理,但分值仅控制在2分以内,即便被扣分,也不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大的影响,所以不足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由于汉字书写检测处于被消减的状态,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汉字书写教育基本处于“隐遁”的状态。
(五)汉字书写方式“被替代”
以“拿笔写字时间长”还是“用手机打字时间多”为内容,展开调查,100%的学生选择了后者。“搁笔”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很少握笔写字。
数字化时代,文字的记录方式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人手一机”正在彻底改变着职校生的书写方式。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逐渐被电脑打字所替代。“电脑输入”成为汉字书写的第一阻碍元素,提笔忘字、写错字、写不好字,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汉字书写的常态。
四、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的策略选择
(一)将书写教学纳入语文课堂,强化汉字书写教学
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主阵地。汉字教学回归课堂教学,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做起,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明确汉字书写的内容及其训练的方法,以确保汉字书写教学在课堂中“有位”;其次,教师在汉字书写教学中要“有为”,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书写教学,不仅要传授汉字书写的方法、技巧,还要为学生做好汉字书写的示范。
(二)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题型及分值,加大对汉字书写的检测力度
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在职业学校现行的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体系中,对汉字字形掌握情况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江苏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用书·语文》提供的题目为例说明,常用的表述方式是:“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辨别字形的难度远远低于书写的难度。因此,要提升汉字书写能力,首先要改变考试的题型,将判断题改为书写题,确保对汉字字形的真实掌握。同时,加大汉字书写测评的分值,通过设置卷面分,加大错别字的扣分率等方式引导师生关注汉字书写,培养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三)开展经典书写大赛,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
活动能够助推人们对某一件事物的关注,竞赛是激发学生参与激情的良好载体。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意见》提出:“学校要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意识)。”将汉字书写和经典诵读融合,经典诵读让汉字的音美、意美得以展现,书写则将汉字的形美得以表达。同时借鉴开展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举办经典书写大赛,通过开展书写大赛,激发学生汉字书写的热情,深化汉字书写教育。
(四)设置达标制度,强行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我国从1994年开始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对新入职教师采取了普通话达标准入制度,将没有取得二级甲等水平的从业人员拒之于语文教师岗位之外。同时,对在岗教师采取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规定,强行提升教师普通话表达水平,对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借鉴普通话达标制度,对汉字书写做出等级测试的规定,针对不同的职业要求,设置不同层级的汉字书写标准,建立职业准入制度,让汉字书写成为入职的必要条件,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汉字书写训练。
(五)把汉字书写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指导水平
学生汉字书写水平的真正提升,其责任归根到底要由语文教师去承担。经典诵读能力是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的专项内容,汉字书写也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项培训的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修养,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和汉字讲解能力,从而帮助语文教师实现汉字书写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书写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从教师对汉字的讲解中,理解汉字的内涵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实现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方块字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家园,是我们实现诗意栖居的文化载体。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是因为有汉字的支撑,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物。我们必须直面职业学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日渐弱化的现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和充实汉字书写的活动体系,促进职校生书写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郝铭鉴﹒错别字危害说[J]].编辑之友,1992(8).
[2]郑希刚﹒“错字落聘”折射出汉字书写危机[J]﹒山东教育,2015(1).
[3]胡应农﹒从汉字书写危机看语文基础教育的缺失[J]﹒教育與教学研究,2014(11).
责任编辑:王新国
关键词:职业学校;汉字书写;书写能力弱化成因;化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19-04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进行思维表达的基础。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因此,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把写好汉字纳入语文课程标准。仅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其中明确要求:能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在学业要求的第一级水平一(水平一是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内容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的基本标准)中,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做如下描述:能正确认读和书写《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
一、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现象举隅
为切实把握职校生的汉字书写水平,笔者从苏中、苏南、苏北三个地区选择30所职业学校,共30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际书写的方式,对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展开调研。调研主要围绕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现象、汉字书写情况、汉字书写的笔顺意识、汉字书写美观度四个方面展开。
(一)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现象
调查中发现,有91.7%的学生表示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其中49.5%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现象,6.7%的学生表示偶尔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只有1.4%的学生表示从没有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对于如何处理提笔忘字现象,有69%的学生表示常常用同音字或者是拼音解决,认为提笔忘字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不会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及时解决;只有28.4%的学生表示会通过查字典、手机查询等方式查找所忘汉字的正确写法;另有2.6%的学生没有反馈。
(二)汉字书写错误情况
为检测学生汉字书写的实际情况,从《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选取50个字,请受测对象进行现场书写。很多常用字,如“尴尬”,书写的正确率仅为36.2%,“疟疾”的正确率仅为56.4%,“拽”的正确率仅为32.8%,“菜肴”的正确率仅为47.1%,“香皂”的正确率仅为62%,“秉持”的正确率仅为39.5%,“讹诈”的正确率仅为47%……
300名受测对象,书写无误的学生有66人,占22%;错3-5个的,有168人,占56%;错误率超过50%的,有39人,占13%。书写错误的原因主要为同音字混淆,占比79%;因记不住,产生字形错误的,占比19.8%;因记忆空白,对不会写的字不书写的,占比2%。现场出示正确汉字,267名学生选择及时修改,占比89.3%。
问卷设置“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写错别字”一项,选择“是”的,有287人,占95.7%;选择常常会写错别字的,有202人,占67.3%;只有18人表示很少会写错别字,占比6%。
(三)笔顺书写错误及书写不美观现象
为检测学生汉字书写的笔顺意识及汉字书写的美观程度,问卷设置实操题“请用正楷字抄写以下词语”(共抄录10个词语,包括独体字、左右结构汉字、上下结构汉字、半包围结构汉字,覆盖汉字横撇竖捺折5个基本笔画),以及选择题“书写汉字时,你是否有笔顺意识”。289人选择没有笔顺意识,占比96.3%,认为汉字笔顺对写好汉字没有关联,字形对了就行了,没有必要掌握笔顺。这部分学生的汉字书写呈现结构不工整,字迹散乱潦草,甚至难以辨认的现象;有16人选择偶尔会注意笔顺,占比6%,觉得笔顺对写好汉字有一定的影响;只有5人选择注意笔顺,占比1.6%,这部分学生都有超过6年的书法学习经历,意识到笔顺对正確书写的重要性,笔顺正确,才能把字写得端正、优美,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以上数据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弱化。汉字书写能力的逐渐弱化,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的消极影响
(一)不利于职校生形成严谨踏实的职业素养
汉字书写是一种行为过程,古语云:字如其人。汉字书写可以折射出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汉字的笔顺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与心理特征,只有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才符合中国人正常的思维习惯。职校生常常写错字、不按笔顺进行汉字书写、写错字却不愿及时纠正、面对不会写的字时常常采用同音字代替,这些现象都表示当代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正逐渐弱化,而这反映的是职校生心浮气躁的内心世界、马马虎虎的做事风格。心浮气躁和马马虎虎恰恰是职校生形成严谨踏实职业素养的绊脚石。
(二)不利于职校生提升表达质量
人类借交流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交流,人类创造了语言。而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吕叔湘先生将汉字称为“语言的视觉形式”[1]。汉字是我们进行表达的基础,体现我们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富有生命力的表达必须借由汉字得以实现。而对汉字的储存不足必然影响其思维的深度、想象的广度,降低其表达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自我介绍多以如下形式展开:“我”叫×××,××(籍贯)人,父母的情况,自己上学的经历。在句式选择上以陈述句为主,少有描述性语句;多用短句,鲜有长句。文字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特征。无个性、无特色,表达用词寥寥,词语贫乏,呈现明显的表达困境。
(三)不利于职校生学习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这样评价汉字的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包含着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象征)和会意(指事),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职校生汉字储存的不足,汉字书写的不规范无疑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对文字承载文化的接受。汉字无声,却体现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它不需要发音就能揭示其内蕴的涵义。汉字包孕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十九大提出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自信。而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对职校生学习传统文化必然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不利于职校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重庆晨报》曾经报道:一位大学生历经千难万险走到面试环节。面试环节要求递交一份书面简介,该生在400余字的书面简历中写了24个错字,因此未能通过面试。[2]还有一则案例,一位学生因为一份请假单丢了工作。该生专业技能突出,过了实习期后,单位准备留用。因遇特殊,向主管的某位股长请假,写了一张请假条,请假条中把“股长”写成“鼓长”,因此丧失就业机会,断送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之路。
那么,为什么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出现弱化现象?笔者以访谈、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方式溯源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原因。
三、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汉字书写时间“被减缩”
一种事实的形成总会有其成长的轨迹。走进职业学校之前,学生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经历。尽管2001年、2002年,教育部出台专项文件,要求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强调中小学要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3]对每个年龄段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的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但事实上,除了小学一到三年级有写字课,四年级以上就难觅写字课的踪迹。初中的课堂教学更是鲜有特定的汉字书写时间。调研所涉及的30所职业学校中,课程计划中有固定书写时间(写字课)的,只有1所师范类学校,该校每天中午开设写字课,时间为20分钟。其他29所学校均无为汉字书写专门开设的课程,书写教学一般在语文课中进行。而来自于语文教师的调研数据表明,只有28%的语文教师表示会在语文课中安排固定的书写时间;58%的语文教师表示,从未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书写教学。
(二)汉字书写教学内容“被简化”
针对汉字书写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汉字字形的分析、汉字笔画的演示和汉字笔顺分析、汉字书写练习。而现实教学中,职业学校的汉字书写教育更多停留字形识记,书写端正层面。以“您是否教给学生汉字书写的方法”为选择项,对受测学校语文教师展开调查,89.9%的教师选择“否”,认为对学生进行字形分析,强化学生的笔顺意识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笔顺教学确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但是事实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在小学甚至中学阶段都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笔顺,没有形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和汉字书写的技巧,没有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导致即使有想写好汉字的意识,由于缺少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也依然写不好汉字。
(三)汉字书写价值“被误解”
调查中发现,有87%的学生认为汉字书写水平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影响。其理由是企业招考时,汉字书写不在考试范畴。对受访对象的老师进行调研,非语文教师有89%认为汉字书写水平对学生成长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语文老师也有56%认为汉字书写对学生成长不会产生影响,有90%的语文教师认为汉字书写对教学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其所言说的教学效果指向学校、市职成教处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四)汉字书写检测“被消减”
在职业学校领域内,只有语文类考试涉及汉字书写的检测。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为例,卷面分值共120分,其中汉字书写类检测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以选择题形式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进行检测,共一题,3分;二是在作文批阅中,对写错字作出扣分处理,但分值仅控制在2分以内,即便被扣分,也不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大的影响,所以不足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由于汉字书写检测处于被消减的状态,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汉字书写教育基本处于“隐遁”的状态。
(五)汉字书写方式“被替代”
以“拿笔写字时间长”还是“用手机打字时间多”为内容,展开调查,100%的学生选择了后者。“搁笔”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很少握笔写字。
数字化时代,文字的记录方式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人手一机”正在彻底改变着职校生的书写方式。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逐渐被电脑打字所替代。“电脑输入”成为汉字书写的第一阻碍元素,提笔忘字、写错字、写不好字,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汉字书写的常态。
四、职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的策略选择
(一)将书写教学纳入语文课堂,强化汉字书写教学
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主阵地。汉字教学回归课堂教学,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做起,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明确汉字书写的内容及其训练的方法,以确保汉字书写教学在课堂中“有位”;其次,教师在汉字书写教学中要“有为”,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书写教学,不仅要传授汉字书写的方法、技巧,还要为学生做好汉字书写的示范。
(二)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题型及分值,加大对汉字书写的检测力度
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在职业学校现行的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体系中,对汉字字形掌握情况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江苏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用书·语文》提供的题目为例说明,常用的表述方式是:“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辨别字形的难度远远低于书写的难度。因此,要提升汉字书写能力,首先要改变考试的题型,将判断题改为书写题,确保对汉字字形的真实掌握。同时,加大汉字书写测评的分值,通过设置卷面分,加大错别字的扣分率等方式引导师生关注汉字书写,培养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三)开展经典书写大赛,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
活动能够助推人们对某一件事物的关注,竞赛是激发学生参与激情的良好载体。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意见》提出:“学校要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意识)。”将汉字书写和经典诵读融合,经典诵读让汉字的音美、意美得以展现,书写则将汉字的形美得以表达。同时借鉴开展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举办经典书写大赛,通过开展书写大赛,激发学生汉字书写的热情,深化汉字书写教育。
(四)设置达标制度,强行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我国从1994年开始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对新入职教师采取了普通话达标准入制度,将没有取得二级甲等水平的从业人员拒之于语文教师岗位之外。同时,对在岗教师采取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规定,强行提升教师普通话表达水平,对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借鉴普通话达标制度,对汉字书写做出等级测试的规定,针对不同的职业要求,设置不同层级的汉字书写标准,建立职业准入制度,让汉字书写成为入职的必要条件,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汉字书写训练。
(五)把汉字书写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指导水平
学生汉字书写水平的真正提升,其责任归根到底要由语文教师去承担。经典诵读能力是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的专项内容,汉字书写也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项培训的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修养,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和汉字讲解能力,从而帮助语文教师实现汉字书写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书写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从教师对汉字的讲解中,理解汉字的内涵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实现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方块字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家园,是我们实现诗意栖居的文化载体。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是因为有汉字的支撑,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物。我们必须直面职业学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日渐弱化的现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和充实汉字书写的活动体系,促进职校生书写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郝铭鉴﹒错别字危害说[J]].编辑之友,1992(8).
[2]郑希刚﹒“错字落聘”折射出汉字书写危机[J]﹒山东教育,2015(1).
[3]胡应农﹒从汉字书写危机看语文基础教育的缺失[J]﹒教育與教学研究,2014(11).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