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注意五个方面,即用生活实例,用音乐、视频,用漫画创作,让时事进课堂,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道德教育 激发 兴趣
近年来,无论城镇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感叹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班级里后进生似乎越来越多了,特别在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暴力倾向明显增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许多人不仅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了?冷静思考,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国家的考试与人才选拔机制等等,但学校作为承担教育义务的专业机构,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在严峻的形势下,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得激起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再采取过去的说教式方式,必须转变思维,找到更合适于学生的方式——让政治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可是,如何才能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教授《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课前准备,搜集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烦恼,整理后把它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学生很感兴趣,也能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指导他们在生活中有个正确的做法。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的眼睛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应让他关注生活。当今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食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台湾问题等这些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件都可以被引进课堂,这些事件的引入,既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增加学生学的兴趣。
二、用音乐、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会使学生进入情感的“共振”境界。为了创设良好的情境,要十分重视将音乐、视频引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课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视频作品,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一课时,给学生播放视频《钢铁男孩——鞠兴浩的故事》等。音乐和视频的播放,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同时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用漫画创作,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漫画创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让学生课后把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用漫画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个组合作的最出色,然后挑选出画得比较好的做成展板在校内展览。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使学生注意到种种恶习和不良诱惑,以示警戒,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让时事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紧,关注新闻的学生很少。为了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我从中选择那些近期发生的、有一定社会反响的新闻,组织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并针对这些事例对学生及时展开针对性教育。这样能摆脱“应试教育”影响,转变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单纯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会做人的根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大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甚至反其“道”而为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缺乏针对性,什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现实相结合,学生听来空洞,觉得这都是一些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实效不明显,导致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总之,“时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媒体传递的信息有图像、声音、色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生动性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录音、幻灯片、录像等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树立民族自豪感》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讲什么是民族自豪感,而应该先播放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获得团体冠军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场面,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后,再用幻灯打出民族自豪感的定义,其中突出“骄傲”和“光荣”两个词。通过这样的电化教学,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易懂。以上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单调形式,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观点,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而多媒体传递、展示的信息是经教师事先筛选、优化了的,并提前将这些内容按照教学程序绘制成辅助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只需要将其呈现在视屏上,从而节约了教师板书、做图的时间,降低了教师劳动强度,也大大增加了同一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使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表扬,多鼓励,提供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渠道。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道德教育 激发 兴趣
近年来,无论城镇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感叹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班级里后进生似乎越来越多了,特别在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暴力倾向明显增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许多人不仅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了?冷静思考,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国家的考试与人才选拔机制等等,但学校作为承担教育义务的专业机构,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在严峻的形势下,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得激起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再采取过去的说教式方式,必须转变思维,找到更合适于学生的方式——让政治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可是,如何才能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教授《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课前准备,搜集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烦恼,整理后把它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学生很感兴趣,也能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指导他们在生活中有个正确的做法。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的眼睛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应让他关注生活。当今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食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台湾问题等这些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件都可以被引进课堂,这些事件的引入,既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增加学生学的兴趣。
二、用音乐、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会使学生进入情感的“共振”境界。为了创设良好的情境,要十分重视将音乐、视频引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课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视频作品,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一课时,给学生播放视频《钢铁男孩——鞠兴浩的故事》等。音乐和视频的播放,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同时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用漫画创作,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漫画创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让学生课后把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用漫画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个组合作的最出色,然后挑选出画得比较好的做成展板在校内展览。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使学生注意到种种恶习和不良诱惑,以示警戒,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让时事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紧,关注新闻的学生很少。为了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我从中选择那些近期发生的、有一定社会反响的新闻,组织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并针对这些事例对学生及时展开针对性教育。这样能摆脱“应试教育”影响,转变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单纯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会做人的根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大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甚至反其“道”而为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缺乏针对性,什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现实相结合,学生听来空洞,觉得这都是一些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实效不明显,导致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总之,“时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媒体传递的信息有图像、声音、色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生动性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录音、幻灯片、录像等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树立民族自豪感》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讲什么是民族自豪感,而应该先播放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获得团体冠军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场面,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后,再用幻灯打出民族自豪感的定义,其中突出“骄傲”和“光荣”两个词。通过这样的电化教学,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易懂。以上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单调形式,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观点,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而多媒体传递、展示的信息是经教师事先筛选、优化了的,并提前将这些内容按照教学程序绘制成辅助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只需要将其呈现在视屏上,从而节约了教师板书、做图的时间,降低了教师劳动强度,也大大增加了同一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使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表扬,多鼓励,提供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渠道。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