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领本意是指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从事脑力劳动的上班族,在当下社会往往代表着年轻有为和不低的收入,但在28~40岁这一人生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又是最多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赡养父母,自己未来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买保险,白领同样纠结于这些现实问题。
纠结1 保险能“保”巨额房贷吗?
实现指数:☆☆☆☆☆
现在城市居民最大的压力就是买房,尤其是白领,收入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经济适用房没资格买,商品房全款又买不起,只能靠银行的贷款……
可人生总有意外,生老病死更是逃脱不了,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断了经济来源,动辙上百万元的巨额贷款怎么还?难不成真让银行收了房子?
30岁的周先生是北京一机械工程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15万元;妻子28岁,普通职员,年薪7万元。两人有个1岁的女儿,结婚时,两人贷款20年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自住房,房贷每月8000元。由于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2012年,周先生公司的业务也大不如前。周先生隐约有些担心,房贷20年要还200多万元,欠银行的本金也还有100万元,如果自己经济收入出了问题,靠妻子的工资显然不足以应对,更别提其他日常消费了,怎么办?他想到了保险。
保险的保障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正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单说房贷,对周先生来说,可以用20年期的定期寿险来解决。如果周先生为自己投保,保障期限20年,缴费期也是20年,100万元的保额,每年的保费一般在2500元左右(不同保险公司数额不同),无论是因意外还是疾病导致的身故或高残,都能得到100万元理赔,可以用来偿还欠银行的本金。
为何不选两全保险或者终身寿险?
一方面,定期寿险一般都是消费型保险,保费没有返还功能,但投入远远小于有返还功能的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对于房贷这种中期高额保障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当保额超过一定数额时依然需要体检;两全保险或者终身寿险的储蓄意义更大,更多是为了解决养老等问题,针对性不同。
靠意外保险能不能解决房贷问题?意外保险的保费比定期寿险便宜,还不用体检,但如果只有意外保险,就绝对不能“病死”!因疾病导致的身故或高残是不算在意外保险理赔范围内的。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一般都比较强壮,可以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适当加大意外险保额的比重。
重大疾病保险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因为定期寿险和意外险一般都是“保死不保活”,如果得了大病又没身故,同时又失去生活来源时,重疾险恐怕是唯一能够指望的保险,但重疾险的保费一般不低,投保人需要量力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在60岁之前家庭责任风险更重,家庭规划上用定期类产品解决“身价”这一风险更加实际;60岁之后主要是养老、健康风险,应该更注重储蓄和医疗保险,“身价”本身可能不再是考虑的重点。
纠结2 保险能“保”婆媳和睦吗?
实现指数:☆☆☆☆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媒体工作的李晓会也面临这个问题:由于母亲一直生活在农村,生活习惯等与教育世家出身的媳妇有很大不同,两人又都强势,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决不肯低头。李晓会和媳妇感情很好,但也心疼老妈,夹在两者之间,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老妈的生活怎么办?
类似李晓会这样的“凤凰男”在城市里有很多,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和教育习惯,导致很多家庭婆媳不和,很难说谁对谁错。“夹板老公”只能暗度陈仓,想些“另类”的解决之道。
有朋友为李晓会推荐了一个办法——买保险时,受益人写母亲。
关于保险受益人,讲究其实很多。在保单上填写受益人时需要身份证号,有的人类似李晓会还要考虑家里的矛盾问题,于是不少人买保险时觉得麻烦,业务员也担心“夜长梦多”,赶紧签单了事,在受益人栏里草草地写了“法定”二字。
这一“法定”可不得了,本来受益金是可以没有争议直接交给受益人的,“法定”之后,理赔金就完全按照遗产处理了,需要抵偿债务,并由法院判定继承顺序和比例,等于没有受益人!不少家庭为了这“法定”受益金对簿公堂。
那么李晓会的想法能不能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填写受益人时,还包括了受益顺序和受益比例。李晓会的情况完全可以把父母作为第一顺序,各占50%的比例;妻子作为第二顺序,比例为100%。这样安排的话,只有当父母不在了之后,妻子才能得到受益金,或者将父母和妻子都作为第一顺序,然后安排好受益比例即可。
法律人士提醒,在填写受益比例时,不要有“200%”之类超过100%的表示,多出部分可能会判为无效,还会引起纠纷。
总之,合理安排受益人,可以充分实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真实意愿,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切勿偷懒写“法定”了事。
纠结3 保险能“保”通胀吗?
实现指数:☆☆
富人因为本身财富不菲,不缺少保障,买保险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合法避税”,把更多的财富传给后人;普通人由于没有多少储蓄,对年老后的健康、养老缺乏安全感,寄希望于保险能给未来增加一份保障。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白领,除了保障,还希望能通过保险,使手里“不多不少”的积蓄跑赢通胀,起到保值的作用。
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的收益功能来完成。
不过,有很多白领对保险理财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既倾向于低风险保本型的投资品种,又十分看重收益情况。“毕竟我在里面投入本金了,就该有所回报。”
当然,不考虑通货膨胀,保险产品“保本”是肯定的,但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收益能力一直为舆论诟病,大多数收益能力无法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有的甚至不如银行存款。要想获得回报,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
事实上,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投连险。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近年来很多与股票市场挂钩的投连险账户出现了亏损,但整体上基本跑赢大盘,尤其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注重固定收益类投资的稳健型账户的收益表现已经十分可观,长远来看,投连险还是值得持有的。
不过单纯比较收益并不合适,保险并不是赚钱的工具,其本身有独特的保障功能,又有受益人等各种特权,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更加注重强制储蓄,保障和安全才是保险的意义。利用保险理财解决的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不受客观因素影响。指望通过保险获得额外收益本身是很“小白”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纠结4 保险能“保”一老一小吗?
实现指数:☆
考虑到父母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及孩子的教育金,大学讲师欧琳有很多疑问:到底要不要给老人和孩子买商业保险?买什么样的保险合适?
欧琳的父亲58岁,母亲55岁,基本上过了买商业保险的年龄,有些产品根据条款也能买,但是需要体检,有的还会附加责任免除条款或者加费,保险公司一般也不会承保。即使最终能够承保,保费往往也高得离谱,甚至还会发生倒挂,即保费超过保额本身。尤其是重疾险和医疗险,老年人买这类保险保费高,交费时间短,保障还不成比例,实在是很不划算。
当然也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产品,一般以针对意外导致的医疗和残疾为主,保险责任有骨折、脱臼、烫伤之类,但是疾病和养老类问题通过商业保险很难解决。
根据理财师的建议,欧琳决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父母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与其为父母买保险,不如让自己更“值钱”,自己的保障全了,才有能力支持父母。
同时这也为欧琳提了个醒,保险必须得在年轻时准备,尤其是医疗和养老,否则就真来不及了。
至于小女儿,选择的余地就多了。如今市面上少儿险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属于两类,保障类和储蓄类。保障类以健康险为主,储蓄类大多是以“成长教育金”之类的名字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划意义。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经济上属于“支出”项,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讲这两类产品都是值得考虑的。
需要注意的是,为孩子买这些保险并不能避免父母身故带来的问题,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欧琳有收入,老人和孩子才有依靠,只有当被保险人是自己的时候,家人才会有理赔金拿。欧琳的理财顾问建议她“保孩子要先保大人”,在最重要的风险解决了之后再考虑教育金之类的储蓄问题。
买保险,白领同样纠结于这些现实问题。
纠结1 保险能“保”巨额房贷吗?
实现指数:☆☆☆☆☆
现在城市居民最大的压力就是买房,尤其是白领,收入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经济适用房没资格买,商品房全款又买不起,只能靠银行的贷款……
可人生总有意外,生老病死更是逃脱不了,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断了经济来源,动辙上百万元的巨额贷款怎么还?难不成真让银行收了房子?
30岁的周先生是北京一机械工程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15万元;妻子28岁,普通职员,年薪7万元。两人有个1岁的女儿,结婚时,两人贷款20年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自住房,房贷每月8000元。由于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2012年,周先生公司的业务也大不如前。周先生隐约有些担心,房贷20年要还200多万元,欠银行的本金也还有100万元,如果自己经济收入出了问题,靠妻子的工资显然不足以应对,更别提其他日常消费了,怎么办?他想到了保险。
保险的保障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正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单说房贷,对周先生来说,可以用20年期的定期寿险来解决。如果周先生为自己投保,保障期限20年,缴费期也是20年,100万元的保额,每年的保费一般在2500元左右(不同保险公司数额不同),无论是因意外还是疾病导致的身故或高残,都能得到100万元理赔,可以用来偿还欠银行的本金。
为何不选两全保险或者终身寿险?
一方面,定期寿险一般都是消费型保险,保费没有返还功能,但投入远远小于有返还功能的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对于房贷这种中期高额保障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当保额超过一定数额时依然需要体检;两全保险或者终身寿险的储蓄意义更大,更多是为了解决养老等问题,针对性不同。
靠意外保险能不能解决房贷问题?意外保险的保费比定期寿险便宜,还不用体检,但如果只有意外保险,就绝对不能“病死”!因疾病导致的身故或高残是不算在意外保险理赔范围内的。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一般都比较强壮,可以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适当加大意外险保额的比重。
重大疾病保险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因为定期寿险和意外险一般都是“保死不保活”,如果得了大病又没身故,同时又失去生活来源时,重疾险恐怕是唯一能够指望的保险,但重疾险的保费一般不低,投保人需要量力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在60岁之前家庭责任风险更重,家庭规划上用定期类产品解决“身价”这一风险更加实际;60岁之后主要是养老、健康风险,应该更注重储蓄和医疗保险,“身价”本身可能不再是考虑的重点。
纠结2 保险能“保”婆媳和睦吗?
实现指数:☆☆☆☆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媒体工作的李晓会也面临这个问题:由于母亲一直生活在农村,生活习惯等与教育世家出身的媳妇有很大不同,两人又都强势,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决不肯低头。李晓会和媳妇感情很好,但也心疼老妈,夹在两者之间,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老妈的生活怎么办?
类似李晓会这样的“凤凰男”在城市里有很多,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和教育习惯,导致很多家庭婆媳不和,很难说谁对谁错。“夹板老公”只能暗度陈仓,想些“另类”的解决之道。
有朋友为李晓会推荐了一个办法——买保险时,受益人写母亲。
关于保险受益人,讲究其实很多。在保单上填写受益人时需要身份证号,有的人类似李晓会还要考虑家里的矛盾问题,于是不少人买保险时觉得麻烦,业务员也担心“夜长梦多”,赶紧签单了事,在受益人栏里草草地写了“法定”二字。
这一“法定”可不得了,本来受益金是可以没有争议直接交给受益人的,“法定”之后,理赔金就完全按照遗产处理了,需要抵偿债务,并由法院判定继承顺序和比例,等于没有受益人!不少家庭为了这“法定”受益金对簿公堂。
那么李晓会的想法能不能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填写受益人时,还包括了受益顺序和受益比例。李晓会的情况完全可以把父母作为第一顺序,各占50%的比例;妻子作为第二顺序,比例为100%。这样安排的话,只有当父母不在了之后,妻子才能得到受益金,或者将父母和妻子都作为第一顺序,然后安排好受益比例即可。
法律人士提醒,在填写受益比例时,不要有“200%”之类超过100%的表示,多出部分可能会判为无效,还会引起纠纷。
总之,合理安排受益人,可以充分实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真实意愿,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切勿偷懒写“法定”了事。
纠结3 保险能“保”通胀吗?
实现指数:☆☆
富人因为本身财富不菲,不缺少保障,买保险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合法避税”,把更多的财富传给后人;普通人由于没有多少储蓄,对年老后的健康、养老缺乏安全感,寄希望于保险能给未来增加一份保障。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白领,除了保障,还希望能通过保险,使手里“不多不少”的积蓄跑赢通胀,起到保值的作用。
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的收益功能来完成。
不过,有很多白领对保险理财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既倾向于低风险保本型的投资品种,又十分看重收益情况。“毕竟我在里面投入本金了,就该有所回报。”
当然,不考虑通货膨胀,保险产品“保本”是肯定的,但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收益能力一直为舆论诟病,大多数收益能力无法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有的甚至不如银行存款。要想获得回报,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
事实上,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投连险。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近年来很多与股票市场挂钩的投连险账户出现了亏损,但整体上基本跑赢大盘,尤其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注重固定收益类投资的稳健型账户的收益表现已经十分可观,长远来看,投连险还是值得持有的。
不过单纯比较收益并不合适,保险并不是赚钱的工具,其本身有独特的保障功能,又有受益人等各种特权,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更加注重强制储蓄,保障和安全才是保险的意义。利用保险理财解决的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不受客观因素影响。指望通过保险获得额外收益本身是很“小白”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纠结4 保险能“保”一老一小吗?
实现指数:☆
考虑到父母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及孩子的教育金,大学讲师欧琳有很多疑问:到底要不要给老人和孩子买商业保险?买什么样的保险合适?
欧琳的父亲58岁,母亲55岁,基本上过了买商业保险的年龄,有些产品根据条款也能买,但是需要体检,有的还会附加责任免除条款或者加费,保险公司一般也不会承保。即使最终能够承保,保费往往也高得离谱,甚至还会发生倒挂,即保费超过保额本身。尤其是重疾险和医疗险,老年人买这类保险保费高,交费时间短,保障还不成比例,实在是很不划算。
当然也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产品,一般以针对意外导致的医疗和残疾为主,保险责任有骨折、脱臼、烫伤之类,但是疾病和养老类问题通过商业保险很难解决。
根据理财师的建议,欧琳决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父母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与其为父母买保险,不如让自己更“值钱”,自己的保障全了,才有能力支持父母。
同时这也为欧琳提了个醒,保险必须得在年轻时准备,尤其是医疗和养老,否则就真来不及了。
至于小女儿,选择的余地就多了。如今市面上少儿险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属于两类,保障类和储蓄类。保障类以健康险为主,储蓄类大多是以“成长教育金”之类的名字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划意义。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经济上属于“支出”项,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讲这两类产品都是值得考虑的。
需要注意的是,为孩子买这些保险并不能避免父母身故带来的问题,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欧琳有收入,老人和孩子才有依靠,只有当被保险人是自己的时候,家人才会有理赔金拿。欧琳的理财顾问建议她“保孩子要先保大人”,在最重要的风险解决了之后再考虑教育金之类的储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