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淮北市博物馆随之邀请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及江苏省徐州市博物馆的专家,莅临发掘现场会商,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处庭院遗址为汉代建筑遗址,与两汉之交的相县人桓谭生活的年代相吻合,遗址还需扩大发掘范围。
桓谭(公元前23——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县(治今淮北市相山区)人,是我国两汉之交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史学家。他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著有《新论》十七卷二十九篇,其他赋、诔、书、奏二十六篇。桓谭的论著很受时人和后世学者重视,范晔写《后汉书》提到,桓谭是两汉之际著名学者,与杜林、郑兴、陈元等人“俱为学者所宗”。桓谭治学,求知求实,追求真理,不唯命是从,不怕打击迫害,这种治学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士人学者学习。此次考古发掘的遗址上,尚有明代相山郡人、明代理学家、曾任扬州府儒学训导的任文石先生,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所立“桓君山藏书处”碑刻一通。该遗址至2011年5月考古发掘全面结束。遗址为夯土筑台,高出其他汉代地层二至三米,夯土台上铺有约二十厘米厚的红烧土垫层,房屋地坪用8厘米厚的石板铺就;第二进院的东厢,发现有半地下暗室一间,房屋底部用青膏泥作了防水处理;整座建筑的防水、防潮措施十分考究,完全是按藏书处的标准建造。遗址中还出土了青铜编钟、石砚、石镇、棋子、元宝形陶盆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一件越窑青瓷麻布纹点新六系罐(图1),一件越窑青瓷笔洗,以及其他散见的十几片越窑青瓷片。这些越窑青瓷器皿,从器型、胎质、釉色、烧造工艺上看,属于汉代较为罕见的“成熟青瓷”作品,它们的发掘出土为越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桓君山藏书处”遗址的考释,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文物资料。
这件“桓君山藏书处”遗址出土的瓷器,全称应为“东汉越窑青瓷麻布纹点彩六系罐”。首先,从年代上说它是经考古发掘,出土于东汉沛国相县人、曾任光武帝刘秀的议郎、给事中桓谭的故居——“桓君山藏书处”遗址的汉代地层中,位于这处汉代庭院二进院的南墙角下,同时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其他许多青瓷残件和瓷片,及大量的汉代文物。
其次,该次出土的青瓷标本经“EDX-3600L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仪”成分检测,测得数据经与越窑(上虞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瓷片检测所得的数据库数据比对,各类成分数值符合较好。
第三,从器型学角度分析,六系罐是西汉至五代延用的陶瓷器器型,该器有四横两竖共六只“桥形系”,为汉、晋时期仅见。
第四,从作品的纹饰分析,麻布纹(图2)晚于拍印纹、席印纹,早于模印纹,是汉代最常用的典型纹饰,汉以后鲜见有陶瓷作品使用过。
第五,与这件器物一模一样的点彩装饰技法,笔者见资料介绍金华市博物馆藏有一“晋代越窑青瓷点彩六系罐”(被定为一级文物),与本文介绍的六系罐在器型、点彩技法和系的安放形式等方面完全一样,只是釉面缺少麻布纹饰(图3)。
第六,从该青瓷器釉质的质地、釉色等工艺特征目鉴,也明显属越窑青瓷系的作品。
第七,从该青瓷器胎质的莹润程度、杂质含量、淘洗捏练等工艺特征判断,目鉴也显属越窑青瓷系的作品。
1924年在河南省信阳市的擂鼓山,发现了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的一座汉墓,墓中出土的六件器型分别为壶、洗、杯、碗的青瓷,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有纪年依据的成熟青瓷。这一发现被定为世界上原始青瓷与成熟青瓷分界的标志,因此,陶瓷学界的传统观念认为:成熟青瓷产生于东汉的中、晚期,是在原始青瓷、釉陶的长期生产中,不断对龙窑的窑炉、坯胎、烧造过程的气氛控制、转换,进行改造,以及釉料配制进行探索的尝试中,由偶然到必然的渐进中产生的。桓谭卒于东汉初期(公元56年),因此,我们理解成熟青瓷的产生(原定义中)时间,只能是一个“下限”的概念。而这件青瓷作品的“上限”应该定在东汉的初期,与传统的观念并不矛盾,况且一切传统的观念不都是在田野考古中不断被新发现修改、完善的吗?这一考古发现,应该使我们对成熟青瓷产生的时间,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精准了这一概念的涵义。
最后我们认为:这件遗址出土的青瓷作品,无论从器型、胎质、釉水、装饰工艺诸方面看,在东汉时期都应属最高档次的珍罕妙品,其器型硕大(最大腹径33厘米,高3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6厘米),做工规整,造型古朴,胎质细腻,胎色浅灰,制作工艺较精致,釉色淡青泛绿,釉质纯正均匀,胎釉结合较好,没有东汉青瓷常见的泛黄、流釉、缩釉、串烟、麻癞现象。以上诸方面工艺均反映该作品在烧造过程中,还原气氛控制得比较成功。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中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东汉中晚期的成熟青瓷还是较少,东汉早期的成熟青瓷更是可遇不可求,这件东汉早期的越窑青瓷点彩六系罐在汉代地层被考古发现,更是绝无仅有的概率。即使是在那个时代,这件青瓷罐也不是能用金钱可以买卖的稀有孤品。(责编:雨岚)
桓谭(公元前23——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县(治今淮北市相山区)人,是我国两汉之交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史学家。他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著有《新论》十七卷二十九篇,其他赋、诔、书、奏二十六篇。桓谭的论著很受时人和后世学者重视,范晔写《后汉书》提到,桓谭是两汉之际著名学者,与杜林、郑兴、陈元等人“俱为学者所宗”。桓谭治学,求知求实,追求真理,不唯命是从,不怕打击迫害,这种治学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士人学者学习。此次考古发掘的遗址上,尚有明代相山郡人、明代理学家、曾任扬州府儒学训导的任文石先生,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所立“桓君山藏书处”碑刻一通。该遗址至2011年5月考古发掘全面结束。遗址为夯土筑台,高出其他汉代地层二至三米,夯土台上铺有约二十厘米厚的红烧土垫层,房屋地坪用8厘米厚的石板铺就;第二进院的东厢,发现有半地下暗室一间,房屋底部用青膏泥作了防水处理;整座建筑的防水、防潮措施十分考究,完全是按藏书处的标准建造。遗址中还出土了青铜编钟、石砚、石镇、棋子、元宝形陶盆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一件越窑青瓷麻布纹点新六系罐(图1),一件越窑青瓷笔洗,以及其他散见的十几片越窑青瓷片。这些越窑青瓷器皿,从器型、胎质、釉色、烧造工艺上看,属于汉代较为罕见的“成熟青瓷”作品,它们的发掘出土为越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桓君山藏书处”遗址的考释,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文物资料。
这件“桓君山藏书处”遗址出土的瓷器,全称应为“东汉越窑青瓷麻布纹点彩六系罐”。首先,从年代上说它是经考古发掘,出土于东汉沛国相县人、曾任光武帝刘秀的议郎、给事中桓谭的故居——“桓君山藏书处”遗址的汉代地层中,位于这处汉代庭院二进院的南墙角下,同时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其他许多青瓷残件和瓷片,及大量的汉代文物。
其次,该次出土的青瓷标本经“EDX-3600L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仪”成分检测,测得数据经与越窑(上虞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瓷片检测所得的数据库数据比对,各类成分数值符合较好。
第三,从器型学角度分析,六系罐是西汉至五代延用的陶瓷器器型,该器有四横两竖共六只“桥形系”,为汉、晋时期仅见。
第四,从作品的纹饰分析,麻布纹(图2)晚于拍印纹、席印纹,早于模印纹,是汉代最常用的典型纹饰,汉以后鲜见有陶瓷作品使用过。
第五,与这件器物一模一样的点彩装饰技法,笔者见资料介绍金华市博物馆藏有一“晋代越窑青瓷点彩六系罐”(被定为一级文物),与本文介绍的六系罐在器型、点彩技法和系的安放形式等方面完全一样,只是釉面缺少麻布纹饰(图3)。
第六,从该青瓷器釉质的质地、釉色等工艺特征目鉴,也明显属越窑青瓷系的作品。
第七,从该青瓷器胎质的莹润程度、杂质含量、淘洗捏练等工艺特征判断,目鉴也显属越窑青瓷系的作品。
1924年在河南省信阳市的擂鼓山,发现了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的一座汉墓,墓中出土的六件器型分别为壶、洗、杯、碗的青瓷,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有纪年依据的成熟青瓷。这一发现被定为世界上原始青瓷与成熟青瓷分界的标志,因此,陶瓷学界的传统观念认为:成熟青瓷产生于东汉的中、晚期,是在原始青瓷、釉陶的长期生产中,不断对龙窑的窑炉、坯胎、烧造过程的气氛控制、转换,进行改造,以及釉料配制进行探索的尝试中,由偶然到必然的渐进中产生的。桓谭卒于东汉初期(公元56年),因此,我们理解成熟青瓷的产生(原定义中)时间,只能是一个“下限”的概念。而这件青瓷作品的“上限”应该定在东汉的初期,与传统的观念并不矛盾,况且一切传统的观念不都是在田野考古中不断被新发现修改、完善的吗?这一考古发现,应该使我们对成熟青瓷产生的时间,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精准了这一概念的涵义。
最后我们认为:这件遗址出土的青瓷作品,无论从器型、胎质、釉水、装饰工艺诸方面看,在东汉时期都应属最高档次的珍罕妙品,其器型硕大(最大腹径33厘米,高3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6厘米),做工规整,造型古朴,胎质细腻,胎色浅灰,制作工艺较精致,釉色淡青泛绿,釉质纯正均匀,胎釉结合较好,没有东汉青瓷常见的泛黄、流釉、缩釉、串烟、麻癞现象。以上诸方面工艺均反映该作品在烧造过程中,还原气氛控制得比较成功。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中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东汉中晚期的成熟青瓷还是较少,东汉早期的成熟青瓷更是可遇不可求,这件东汉早期的越窑青瓷点彩六系罐在汉代地层被考古发现,更是绝无仅有的概率。即使是在那个时代,这件青瓷罐也不是能用金钱可以买卖的稀有孤品。(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