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古诗教学启发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参加了第四届杭温中职语文教研协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地点设在永嘉二职,开放了两节研讨课,一节是由永嘉二职戴建峰老师执教的宋词《雨霖铃》,另一节是由萧江一职周黎霞老师执教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其中戴老师的教学艺术,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古诗词教学获得了新的认识。
  《雨霖铃》教学环节设计精巧,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戴老师的设计如知人论世,介绍作者柳永和写作背景;感受情调,听名家朗读,学生练读;晓知大意,学生叙说《雨霖铃》大意;涵咏诗句,学生写出对词句的理解;联想词境,学生根据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将本词改写成一部“微电影”。
  戴老师的课点面结合自然,点有解读,面有突破。在“面”的处理上,课前播放《雨霖铃》曲子,营造出凄美哀伤的氛围,接着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反复吟诵此词,从感官上体会词中主人公与恋人难舍难分的心情,学生渐渐地走进词人那哀伤的世界中。“面”的教学艺术,为所有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语境,接着教师在学生知晓故事情节,粗浅了解词人心境的基础上,铺设“点”的解读。戴老师在教材处理时,紧扣文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主要突出两个“点”的突破,第一个“点”是对“意象”的理解,如“杨柳”、“晓风”所象征的意义,以及在词中传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情感。第二个“点”是对意象所创造的“意境”的理解,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如果说课文的“面”还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它不但是语文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主要“例子”。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围绕“点”展开。但是“点”是在“面”的基础上提炼组合的,以“面”托“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相辅相成。
  《雨霖铃》的难点突破处,教学设计开放灵活,教师示范写作,学生自主探究。此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涵咏词句,触摸词人的情怀,细细体味琢磨,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戴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之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伴随着《雨霖铃》的音乐,学生也逐渐陷入了沉思,开始执笔播种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稍后,学生一一汇报。
  如有学生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送别宴上,喝酒也没有心情,船家催着出发,但“我”却不肯离开。有学生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派晚秋凄凉的精致,营造了离别哀伤的气氛和情调。
  戴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感,一切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幅立体的场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师生投身其中,体味着短短的诗句背后的广阔的背景,体会着诗人的浓浓的情怀。感谢这次古诗教学,给了我新的思考和智慧。于是,在这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做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的一贯做法是引导学生熟读古诗,逐字逐句理解意思。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方式无疑使被动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古诗的文学知识,没有情感的体验,没有换位的思考。这样的课堂缺失了一种灵动之美,一种思考之美,一种涵咏之美。为了突破古诗教学的藩篱,走一条情感与思维、积累与创新的教学之路,课前教师细心地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始,我抛开所有的教辅材料,自己一遍遍的吟诵着这首诗,不管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读者的角度,总觉得这首诗很简单。当我以学生的身份再读时,却读出了一番乾坤——在以学生的身份对其间的字词进行追问时,追问出了一片柳暗花明。
  例如,我从诗的首联追问,诗人先抒情“相见时难别亦难”,转而写景“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是什么意思,诗人写景是什么用意?
  从颔联追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能不能简单地从诗的表面去理解,这句诗有什么比喻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追问和解读,我看到了一个单包的文本渐渐变厚了,单纯地讲读讲解变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积累的方式,教师的说教被学生智慧的语言所取代。所以说,文本解读,是走向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课的教学,我尝试着戴老师的教学方式,即在突破难点,解读诗人如何借用意象传达情感的这一环节,带领学生自主探究。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基础偏差,不一定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对文本有深刻的领悟。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出了几道由浅入深的预习题目,这样做,一方面,学生预习之后,使课堂上的思考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我对学生的水平有所了解,能使课堂上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生预习思考三个问题:1、这首诗中哪一句诗最直接地抒发了离别之苦?2、诗中借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痛?3、研读诗句,品味诗人怎么样借用意象传达相思之苦?
  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到,学生能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的含义。如:蓬山(咫尺):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青鸟(探看)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这里借指爱情信使。但对于品味诗人诗中怎么样借用意象传达相思,几乎没有学生能做阐述。如“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学生只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却不知诗人写这句诗的用意是表达两人分离也像美景逝去一般无奈。
  针对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式,点拨学生深入了解词义,揣摩词境。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镜但愁云鬓改”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早晨临镜梳妆时才发现,两鬓已添白发。但这样的字面理解还不够,我追问学生词人为什么会在一夜醒来白发,又为什么发现有白发而“愁”?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因为思念情人,而白了头发;有的说相思太苦,为爱烦恼而憔悴;又有的说清晨为长白发而痛苦,不希望恋人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夜吟应觉月光寒”抓住“寒”字,让学生联系首联“东风无力百花残”由东风可想而知此时是春天,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在春天的月光能否使人感到寒冷,为什么词人会觉得月光寒?这样就自然而然知道词人的月光寒,是借生理上的感官寒冷来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我们的学生对于古诗文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抗拒,所以在做《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在戴老师的《雨霖铃》导入时引用名家解读诗文的句子,由学生激情朗读导入。考虑到我们的学生齐读除非进行过特殊排练,否则是没办法达到能够令听众欣赏的境界,因此在导入中我没有借鉴戴老师的设计,而是选择了一个故事导入。
  这个故事由我讲述: 70多年前,一对年轻人在花一样的 年纪结婚了,男家世代经商新婚不久便远赴外地接管家族生意,女的则一个人留在家里操持,那时妻子整日以泪洗面,孤独无助,丈夫家是个几十号人的大家庭,白天忙碌没时间,到了晚上在一盏豆油灯下,妻子才偷空思念丈夫,思念久了,妻子决定给丈夫写信。虽然是大家闺秀,但思考了几天,终于给原始的简单物件“写”好了一封信,让信客捎给丈夫,就在信发出半个月后,丈夫逃了家,那种“语言”只有丈夫才能读懂,才能深切体会到妻子发自心底的思念和真挚的爱。
  接着我拿出了妻子写给丈夫的信给学生看,这封信里其实是用两枚缝衣针穿着的两枚红枣。接着让学生猜猜 妻子两枚缝衣针穿着的两枚红枣 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一番猜测,说红枣表示相思。我在课件里提示:妻子对丈夫说:“针针想你,枣枣回家。”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猜到“针”代表“真”,“枣”代表“早”。最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谐音有一语双关的表达作用。
  这样的导入,妙在一是这个故事与教学内容的主题相一致——相思;二是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谐音的作用,为学生解读文本“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做好了铺垫。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如今,当我们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时,我们或多或少会面临关于幼儿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个问题。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创造能力的社会之中,我们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创造的定义 培养 发展  21世纪的主力军就是我今天的幼儿,而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的社会,能否推动时代的前进,更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幼儿时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期刊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于化工领域,不但能大幅度提升化工生产效率,而且还能消除化工生产期间所产生的风险.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具有危险性高及风险事故高发等鲜明特点,
《标准》前言部分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可见,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  数感这个概念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可以理解为是人主动、自觉理解数字本身特征及数字之间关联和灵活解决数字问题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直觉,是一种对数的敏感性和鉴赏力,这是一种带有本能色彩的直接感知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叫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像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
期刊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活动的单一,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甚至是这个家庭、这个国家的命运,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幼教模式的优劣也就相应的影响了其他教育的发展。目前,就世界形势来看,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教育模式,幼儿教育模式的种类也很繁多,本文主要是通过讨论我国幼教模式与外国相应模式的比较,以给本国教育事业以启发。  关键词: 幼教模式 存在问题 优化  正文:  由于文化差异,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其
摘 要:本文针对冻土的高阻问题,从各种接地材料的降阻效果、使用寿命、稳定性、环境保护、材料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进行了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地选用接地材料,并提出了具体的接地方案,可供参考。  关键词:接地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电阻率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053-02  1 接地网的概念  变电站接地网在系统运行安全中具有重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许多优势,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声像、动画特征,用图形、动画、文字、声音视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方便快捷的展示教学案例、资料,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动态化,单调的文字趣味化,不仅大大增强课堂容量,而且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条理性和形象性,使思想政治课活起来。为促进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运用,使教学资源尽快转化成教学成绩,本
期刊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尤其到了单元小结、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试卷讲评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而且还可以成为探究学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金钥匙。那么讲评课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批判性和灵活性?本文结合实践,谈谈科学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一、引导错解反思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更要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转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传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学。“教师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因此,学法指导是进入新课改领域的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