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我们以“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调研课题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就业存在地区与领域集中、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等问题,但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笔者提出了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定位自身;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专业对口就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 食品类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90
1 调研情况概述
为了解我院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三个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2015年7月6日—10月18日,我们对这三个专业共14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走访调查,调研共发出188份调查问卷,回收1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面对面访谈毕业生校友共41人,地区分布广州、深圳、中山、肇庆、阳江、河源、潮汕地区。
2 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就业地区、领域集中
调查对象中,生源地来自珠三角64人,来自省内其他地区76人,各占调查人数的46%、54%,比例相差不大。但工作所在地的结果统计则出现了反差明显的现象:工作所在地在珠三角的共113人,占调查人数的81%。这表明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珠三角就业。
出现就业集中珠三角的现象,原因是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是 “发展平台”,其次是“地域”,如图1所示。
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交通发达,职业发展平台较好,有地域优势,所以更多的毕业生选择驻守在珠三角。这也体现了毕业生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与事业心。
此外,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较为集中在民营企业。55%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20%在外资企业,25%在国有企业或其他。民营企业成为吸收接纳毕业生的主力,体现了民营企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活力有所提高,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图1
2.2 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调查显示,仅有21%的毕业生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工作,有25%的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有一定的联系”,有54%的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关系甚微”、“毫无关系”,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着专业不对口的职业。
除了受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现象淡化的影响外,食品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一是毕业生对岗位、薪资的就业期望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食品公司多处于郊区、待遇不高,且前几年都要从基层开始做起,这让不少毕业生打了退堂鼓。有项面对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调查表明,47%的毕业生希望从事行政岗位的工作,42%的毕业生希望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真正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的毕业生仅占7%。①此外,岗位薪资待遇偏低也是一个现实因素。部分学生最终选择销售等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就是看中销售人员的工资与业绩直接挂钩,能较快地得到相应的努力回报。二是现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他们不再固守一定要做与专业对口工作的观念。如图1所示,仅有9%的毕业生把“与专业相关”作为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此外,不少毕业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他们在专业对口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各方面有所充实提高时,会寻求机会跳槽。三是一些食品企业用人策略不当,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毕业生对自身发展不看好而离职。四是就业市场提供的食品类对应专业岗位的数目相对有限,选择空间较小,客观就业环境不佳。例如不时被曝光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暴露了不少地区的安全检测机构形同虚设,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设置需求。所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难度也较大。
2.3 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
此次的调查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毕业四年内的,其中有56%是工作1-2年的,42%是工作3-4年的,2%是工作5年以上的。在问及工作变动次数时,有37%毕业生表示“无变动”,63%超过六成变动过,这其中有15% “变动1次”,有48% 近一半 “变动2次或以上”,工作稳定性不高。
尽管工作稳定性不高,但经过调整适应,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76%接近八成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是“比较满意”,6%表示“非常满意”,18%表示“不满意”。这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经过调整,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平和心态,静心工作。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寻求的新岗位各方面更符合自身愿景;二是薪资水平尚可,这是现实的客观原因。受访者的薪资调查显示,33%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元之间,39%的薪资水平在3000~4000之间,28%在4000元以上,也就是说67%接近七成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在3000元以上。参照2015广东省执行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新标准,一类地区为1895元/月,二类地区为1510元/月,三类地区为1350元/月。可以说,大部分毕业生目前都能获取较合理的薪资待遇,基本符合社会期望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定位自身
在“您认为食品类学生在择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道题的回答统计中,选项“毕业生期望过高,择业过于挑剔”成为最多人次选的选项。这说明,已工作的毕业生亲身体会到,刚踏出校门找工作时,不免会心高气傲。集中区域就业,这无疑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食品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择业区域的局限性,也使得毕业生就业范围的选择相对较小。
作为高职食品类毕业生,要清楚自身就业优劣势,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开拓自己的事业,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也是不少企业最看重的品质。要意识到,想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缺乏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要敢于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要明白即使要转岗到行政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也要有基层工作的积淀。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理性定位自身,调整就业期望值,寻找一份人职匹配的工作。不宜把工作地点局限于发达地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生源地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可多关注家乡食品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潮安县果脯类加工、生鲜鱼虾的保鲜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当地生源的毕业生如能在家乡寻找到一份施展才华的专业技术类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3.2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对口就业
在当前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社会形势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是一种资源浪费。有调查显示,食品安全检测、生产及运行管理、机械维护与运行管理,食品配料、烘焙食品研发工程师、食品调味师、食品采购与营销经理等专业人才是不少食品类企业重点招聘的类别,而高职食品类人才更适合在这些岗位就业。②因为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面向各类食品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为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尝试开办订单式培养班等。可根据食品企业的实际所需,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起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完成学生培养,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又促进了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例如我院的畜牧兽医专业,根据广东各垦区实际的生产需要,成立了“畜牧兽医学徒班”,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输往垦区,得到各方好评。
3.3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培训考取行业专业资格证书,如内审员证、营养师等;专业培养方案还需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使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尽可能地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可通过企业挂职、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以向学生传授最新专业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活动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您认为在校时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重点培养”这道题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最多毕业生选择的是 “团队意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这两项。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训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他们面对的更多是各种实验器材。而在与人沟通表达、团体合作能力相对较弱。在校时应注意锻炼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多了解接触社会、增加实践。
注释
① 黄泽.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1(7):113.
② 张广芝.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食品类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7):93.
关键词 高职 食品类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90
1 调研情况概述
为了解我院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三个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2015年7月6日—10月18日,我们对这三个专业共14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走访调查,调研共发出188份调查问卷,回收1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面对面访谈毕业生校友共41人,地区分布广州、深圳、中山、肇庆、阳江、河源、潮汕地区。
2 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就业地区、领域集中
调查对象中,生源地来自珠三角64人,来自省内其他地区76人,各占调查人数的46%、54%,比例相差不大。但工作所在地的结果统计则出现了反差明显的现象:工作所在地在珠三角的共113人,占调查人数的81%。这表明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珠三角就业。
出现就业集中珠三角的现象,原因是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是 “发展平台”,其次是“地域”,如图1所示。
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交通发达,职业发展平台较好,有地域优势,所以更多的毕业生选择驻守在珠三角。这也体现了毕业生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与事业心。
此外,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较为集中在民营企业。55%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20%在外资企业,25%在国有企业或其他。民营企业成为吸收接纳毕业生的主力,体现了民营企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活力有所提高,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图1
2.2 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调查显示,仅有21%的毕业生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工作,有25%的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有一定的联系”,有54%的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关系甚微”、“毫无关系”,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着专业不对口的职业。
除了受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现象淡化的影响外,食品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一是毕业生对岗位、薪资的就业期望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食品公司多处于郊区、待遇不高,且前几年都要从基层开始做起,这让不少毕业生打了退堂鼓。有项面对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调查表明,47%的毕业生希望从事行政岗位的工作,42%的毕业生希望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真正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的毕业生仅占7%。①此外,岗位薪资待遇偏低也是一个现实因素。部分学生最终选择销售等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就是看中销售人员的工资与业绩直接挂钩,能较快地得到相应的努力回报。二是现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他们不再固守一定要做与专业对口工作的观念。如图1所示,仅有9%的毕业生把“与专业相关”作为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此外,不少毕业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他们在专业对口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各方面有所充实提高时,会寻求机会跳槽。三是一些食品企业用人策略不当,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毕业生对自身发展不看好而离职。四是就业市场提供的食品类对应专业岗位的数目相对有限,选择空间较小,客观就业环境不佳。例如不时被曝光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暴露了不少地区的安全检测机构形同虚设,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设置需求。所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难度也较大。
2.3 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
此次的调查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毕业四年内的,其中有56%是工作1-2年的,42%是工作3-4年的,2%是工作5年以上的。在问及工作变动次数时,有37%毕业生表示“无变动”,63%超过六成变动过,这其中有15% “变动1次”,有48% 近一半 “变动2次或以上”,工作稳定性不高。
尽管工作稳定性不高,但经过调整适应,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76%接近八成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是“比较满意”,6%表示“非常满意”,18%表示“不满意”。这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经过调整,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平和心态,静心工作。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寻求的新岗位各方面更符合自身愿景;二是薪资水平尚可,这是现实的客观原因。受访者的薪资调查显示,33%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元之间,39%的薪资水平在3000~4000之间,28%在4000元以上,也就是说67%接近七成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在3000元以上。参照2015广东省执行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新标准,一类地区为1895元/月,二类地区为1510元/月,三类地区为1350元/月。可以说,大部分毕业生目前都能获取较合理的薪资待遇,基本符合社会期望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定位自身
在“您认为食品类学生在择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道题的回答统计中,选项“毕业生期望过高,择业过于挑剔”成为最多人次选的选项。这说明,已工作的毕业生亲身体会到,刚踏出校门找工作时,不免会心高气傲。集中区域就业,这无疑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食品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择业区域的局限性,也使得毕业生就业范围的选择相对较小。
作为高职食品类毕业生,要清楚自身就业优劣势,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开拓自己的事业,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也是不少企业最看重的品质。要意识到,想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缺乏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要敢于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要明白即使要转岗到行政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也要有基层工作的积淀。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理性定位自身,调整就业期望值,寻找一份人职匹配的工作。不宜把工作地点局限于发达地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生源地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可多关注家乡食品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潮安县果脯类加工、生鲜鱼虾的保鲜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当地生源的毕业生如能在家乡寻找到一份施展才华的专业技术类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3.2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对口就业
在当前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社会形势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是一种资源浪费。有调查显示,食品安全检测、生产及运行管理、机械维护与运行管理,食品配料、烘焙食品研发工程师、食品调味师、食品采购与营销经理等专业人才是不少食品类企业重点招聘的类别,而高职食品类人才更适合在这些岗位就业。②因为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面向各类食品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为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尝试开办订单式培养班等。可根据食品企业的实际所需,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起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完成学生培养,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又促进了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例如我院的畜牧兽医专业,根据广东各垦区实际的生产需要,成立了“畜牧兽医学徒班”,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输往垦区,得到各方好评。
3.3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培训考取行业专业资格证书,如内审员证、营养师等;专业培养方案还需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使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尽可能地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可通过企业挂职、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以向学生传授最新专业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活动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您认为在校时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重点培养”这道题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最多毕业生选择的是 “团队意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这两项。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训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他们面对的更多是各种实验器材。而在与人沟通表达、团体合作能力相对较弱。在校时应注意锻炼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多了解接触社会、增加实践。
注释
① 黄泽.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1(7):113.
② 张广芝.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食品类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