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语文阅读教学有些令人不安的状况出现,笔者为此做了一些思考,借以抛砖引玉。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避免用大量阅读训练题代替学生阅读体验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薄弱环节。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差强人意,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同仁能够见仁见智。
一、对阅读教学计划性和层次性的思考
任何认知都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每个教学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换句话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层次性,语文知识和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衔接并体现一定的梯度。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注定是低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计划。不同年级阶段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同一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初中生也要达到与自身相应的阅读水平。所有这些,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这样使阅读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要达到这种目的,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以“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目前教材基本以主题组合的方式来编排,这种“主题组合”带有一定的倾向,每单元前面都有醒目名称,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进入文本时的巨大差异性。同一主题在同一单元出现多种文体,知识体系杂乱零碎;单元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前后单元间纵向逻辑不清,各单元的能力训练序列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教学目标泛化,教师无法三年一贯制的整体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也无章可循,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看,灵活处理教材对语文教师把握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层次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思考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人声鼎沸的读书场景,但这种诵读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现在中小学对朗读环节普遍不重视,师生朗读意识淡薄。一般都是让大家齐读一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来分析文章,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无生气。即使偶有热热闹闹的场景,也是已被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探究所代替。这种“重分析、轻吟悟”的状况,愈演愈烈,阅读教学变成了医生在做解剖。
其实,诵读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法,也是成功的教法之一。语文是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感知,才能深刻地捕捉到,才能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初中语文背诵内容比较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教师要提倡反复朗读,自然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对文本的解读,也需要以诵读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诵读的形式多样,教师对诵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地悟读。悟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邊悟边读、读读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
三、多媒体对阅读教学负面影响的思考
多媒体拥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广泛搜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直观而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甚至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的,多媒体也不例外。有些教师以多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对文本的解读,这种以媒体的欣赏掩盖文本语言品味的做法,以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造成了语文味的缺失。多媒体课件通常是预先制作好的,但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势必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被动,师生情感交流被冰冷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所以,教师要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选择性地恰当运用。
四、对阅读教学中出现偏颇的思考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进,开始重视到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值得教师注意和思考。
首先,避免追求形式,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追求标新立异,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如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
其次,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师讲生听,以讲代读;二是生讲师听,华而不实。前者学生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缺乏学习的感悟、探究和发现。后者导致缺乏阅读教学的实效。为解决这两种倾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最后,避免用大量阅读训练题代替学生阅读体验过程。阅读训练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但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通过大量做题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重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需要我们教师共同思考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不断地开拓与发扬光大。
(编辑:陈岑)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薄弱环节。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差强人意,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同仁能够见仁见智。
一、对阅读教学计划性和层次性的思考
任何认知都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每个教学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换句话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层次性,语文知识和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衔接并体现一定的梯度。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注定是低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计划。不同年级阶段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同一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初中生也要达到与自身相应的阅读水平。所有这些,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这样使阅读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要达到这种目的,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以“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目前教材基本以主题组合的方式来编排,这种“主题组合”带有一定的倾向,每单元前面都有醒目名称,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进入文本时的巨大差异性。同一主题在同一单元出现多种文体,知识体系杂乱零碎;单元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前后单元间纵向逻辑不清,各单元的能力训练序列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教学目标泛化,教师无法三年一贯制的整体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也无章可循,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看,灵活处理教材对语文教师把握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层次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思考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人声鼎沸的读书场景,但这种诵读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现在中小学对朗读环节普遍不重视,师生朗读意识淡薄。一般都是让大家齐读一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来分析文章,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无生气。即使偶有热热闹闹的场景,也是已被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探究所代替。这种“重分析、轻吟悟”的状况,愈演愈烈,阅读教学变成了医生在做解剖。
其实,诵读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法,也是成功的教法之一。语文是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感知,才能深刻地捕捉到,才能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初中语文背诵内容比较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教师要提倡反复朗读,自然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对文本的解读,也需要以诵读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诵读的形式多样,教师对诵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地悟读。悟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邊悟边读、读读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
三、多媒体对阅读教学负面影响的思考
多媒体拥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广泛搜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直观而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甚至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的,多媒体也不例外。有些教师以多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对文本的解读,这种以媒体的欣赏掩盖文本语言品味的做法,以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造成了语文味的缺失。多媒体课件通常是预先制作好的,但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势必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被动,师生情感交流被冰冷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所以,教师要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选择性地恰当运用。
四、对阅读教学中出现偏颇的思考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进,开始重视到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值得教师注意和思考。
首先,避免追求形式,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追求标新立异,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如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
其次,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师讲生听,以讲代读;二是生讲师听,华而不实。前者学生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缺乏学习的感悟、探究和发现。后者导致缺乏阅读教学的实效。为解决这两种倾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最后,避免用大量阅读训练题代替学生阅读体验过程。阅读训练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但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通过大量做题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重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需要我们教师共同思考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不断地开拓与发扬光大。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