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及鼻骨孔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鼻骨骨折及鼻骨孔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取20位无鼻部外伤被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MSCT对其进行横轴位非螺旋扫描后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观察鼻骨孔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另取20位鼻部外伤患者,用相同条件及方法行鼻骨扫描,先行横轴位像上观察分析鼻骨孔及鼻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后再行MPR及VR重组,然后再次观察诊断。结果:对照组鼻骨孔出现为14例,1例正常鼻骨孔误诊为鼻骨骨折,病例组行MSCT检查后行MPR及VR重组后发现单发骨折15例,多发骨折8例,其中多发骨折伴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骨折3例,鼻骨孔误诊为骨折1例,鼻颌缝分离5例。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及鼻骨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鼻骨 骨折 X线计算机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fracture of nasal bone and nasal bone hole
  Medical imaging center,Sihong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Li Song Zip code 223900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imaging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racture of nasal bone and nasal bone hole.Method,20 no nasal trauma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were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axial non helical scan was used by the MSCT(MPR) and volume rendering(VR) reconstruction,size,shape and position of the axial images of nansal bone hole and fracture of nasal bone imaging,followed by MPR and recombinant VR,and then again observe diagnosis.Result,The control group was 14 cases of foramen of nasal bone,fracture and 1 cases of normal nasal foramina for nasal bone,cases underwent MSCT followed by MPR and the recombinant VR and 15 cases after single fracture,8 cases of multiple fractures,including multiple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frontal process of the maxilla and nasal septum fracture in 3 cases,bone foramen misdiagnosed as fracture in 1 cases,5 cases of nasal maxillary suture separation.Conclusion,Clinical value of MSCT and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racture of nasal bone and nasal bone hole,is currently tje bes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 word:The nasal bone;Fracture; X-ray computed
  【中圖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03-02
  鼻骨位于面部正中位置,突出于面部,面部遭受外伤时,鼻部多数受累及,因此鼻骨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鼻骨虽较小,但其及邻近的鼻区骨质的解剖结构却较为复杂,颅缝及孔较多,鼻骨骨折多为裂隙状线性骨折,表现锐利、不规则,可有错位、重叠、塌陷,常有临近粘膜及软组织肿胀,常累及鼻骨中下段。其中正常的鼻骨孔也为线性结构,但其光滑、自然,不同于骨折线,但是实际工作中二者极易混淆,把正常的鼻骨孔误诊为骨折或者骨折漏诊。在影像上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辨别就非常有意义,因此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c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其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及鼻骨孔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取20位无鼻部外伤被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CT对其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眼眶上缘至硬腭水平,扫描方式为非螺旋横断轴位扫描,层厚2mm、间隔2mm、120KV、160mAs、视野(FOV)150mm,骨算法,窗宽4000Hu、窗位450Hu,后将原始扫描数据分别传入Syngo MMWP VE40A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处理,重建层厚1mm,50%重叠重建观察鼻骨孔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另取20位有明确鼻部外伤史患者为病例组,利用上述相同扫描及重建参数进行CT检查及重建。影像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观察影像表现,提出诊断意见,观察正常的鼻区骨缝、鼻骨孔、鼻骨间缝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鼻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线形态,有无骨缝的分离错位,以及与正常鼻骨结构在影像学上的区别。   2. 结果
  对照组鼻骨孔出现为14例,1例鼻骨孔误诊为鼻骨骨折。病例组行轴位扫描后发现鼻骨骨折14例,检查后发现发现单发骨折13例,多发骨折8例,其中多发骨折伴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骨折3例,鼻骨孔误诊为骨折1例,鼻颌缝分离5例,后再次行MPR及VR后发现单发骨折15例,多发骨折8例,其中多发骨折伴鼻中隔骨折3例,鼻颌缝分离5例。其中轴位观察中2例细微骨折漏诊,而行MPR重组及VR后发现骨折线。
  3. 讨论
  3.1 鼻骨及鼻区影像学解剖
  A B
  C D
  图1(A~D)患者男性14岁鼻部外伤,图中箭头1指示左侧鼻骨骨折,容易误诊断为鼻颌缝,箭头2指示左侧鼻颌缝分离,对侧为正常鼻颌缝,箭头3指示正常的鼻骨间缝。
  (1)鼻骨间缝:鼻骨分左右两块,之间通过缝连接,其在冠状面上局部层面可见,呈锯齿状、细直线状或“S”狀线影,轴位像上各层均可见,呈垂直或略斜于鼻骨的短线影(图1c)。(2)鼻颌缝:鼻骨外缘全长与上颌骨额突间前内缘之间的缝连结[1],在影像上最易于骨折混淆的骨缝,正常宽度<1mm,如果≥1mm,则为缝分离。(3)鼻骨孔:为正常的鼻骨结构,位于鼻骨的中下部,内有鼻外动脉、鼻外静脉及鼻外神经等通过[2](图2-3)。鼻外动脉为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分支,与颈外动脉的面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鼻外静脉可经眼上静脉汇入海绵窦;鼻外神经为鼻睫神经的筛前神经分支[3]。鼻骨孔多垂直或斜行穿过鼻骨板,呈管状走行,但在CT断面上,只能看到孔,所以称之为鼻骨孔,国内张琳等利用干颅标本行HRCT研究[4]。(4)鼻额缝和额颌缝:鼻骨与额骨鼻突之间的缝连结为鼻额缝。上颌骨额突上缘与额骨鼻突之间的缝连结为额颌缝。冠状面显示较清楚,表现为深浅不一的、横行的小锯齿样透亮影,链接紧密,此两处形成缝连结的骨质较厚,很少发生骨折。(5)鼻骨内面压迹(筛沟):鼻骨内面可见数条纵行与斜行的浅沟,即筛前神经和血管的压迹。MSCT轴位扫描鼻骨内凹凸不平,部分骨质菲薄,但连续。
  AB
  C
  图2(A~C)患者男性18岁鼻部外伤,箭头所指分别为左右鼻骨孔同时出现,图A为横轴位扫描,图B~C为MPR、VR重建像。
  3.2 鼻骨孔与鼻骨骨折的鉴别
  鼻骨的下部较薄,骨折易发生于此,与鼻骨孔所在位置相同。鼻骨伴有移位的单纯性骨折和多发伴有凹陷的粉碎性骨折与鼻骨孔较好区别,但单纯性不伴有移位的鼻骨骨折与鼻骨孔较难鉴别,对照组及病例组中各1例鼻骨孔就误诊为骨折(图4),分析其误诊原因为横轴位扫描上,二者极其相似,而行MPR及VR重组后可以清楚辨别二者。MPR及VR则更好的显示线性低密度影的位置和走行情况,准确地确定其性质、部位、范围、移位情况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同时对骨折的移位及塌陷情况给予准确的显示,对于临床治疗复位提供了很大帮助。病例组中轴位扫描2例细微骨折漏诊,而后行MPR及VR重组后则显示了骨折,这样可以通过Syngo MMWP VE40A工作站准确的观察鼻骨骨折及正常的鼻骨孔。MPR及VR上鼻骨骨折,表现为线状边缘多锐利、不规则,而鼻骨孔多规则,为孔状,边缘光滑。
  A
  B
  图3(A~B)患者 男19岁无外伤史,图A横轴位右侧鼻骨孔呈细线状,误诊为骨折,图B为MPR冠状位重建其走行状态。
  3.3 鼻骨骨折的其他鉴别诊断
  鼻颌缝分离,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正常宽度<1mm[5],如果≥1mm,则为鼻颌缝缝分离。CT影像上除了观察其骨缝间隙宽度,还要看其双侧鼻颌缝对称情况,鼻部所受的侧方外力也比较多,如果出现单侧侧方移位,亦为鼻颌缝分离。鼻额缝和额颌缝连结紧密,此两处形成缝连结的骨质均较厚,很少发生分离及骨折,面颅骨的粉碎性骨折易影响到此两个颅缝。
  3.4 鼻区MSCT检查的优势
  鼻区结构复杂,正常的颅缝、鼻骨孔、血管压迹要有正确的认识及辨别,要能分辨出骨折与正常的鼻区结构。普通CT检查很难观察细微骨折及与正常的结构分别,MSCT可以先行薄层横轴位非螺旋扫描,后再通过工作站行MPR及VR等三维重建观察,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及立体观察,除了可以清楚显示正常结构与骨折情况,还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是目前鼻骨骨折外伤的首选检查。
  参考文献:
  [1] 《耳鼻喉科学》编写组.鼻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9-29.
  [2]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72.
  [3] Perkopf E. Atlas of topographical and applied human anatomy.Urban: Baltimore-
  Munich,1980:18-22.
  [4] 张琳,万业达,李宝玖,等.用高分别率CT鉴别鼻骨孔与鼻骨骨折.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42(4):359-362.
  [5] 贺长斌,茹小丽,李焜.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9,28(5);2863-28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刺激咀嚼肌扳肌点联合用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病(TMD)因翼外肌痉挛导致的张口受限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门诊收治的11例早期TMD中因翼外肌痉挛导致的张口受限伴疼痛的患者,我科联合针灸科给予患者刺激咀嚼肌板肌点加上口服六神丸治疗。结果:本组病例1-2个疗程,病人恢复张口度,无咀嚼肌压痛。其中3例病人进一步接受了口腔牙体组织的治疗,治疗过程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肝部分切除治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石分布、术式选择及并发症和疗效等加以统计。结果:经治疗,全组110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胆道出血及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共7例,1例因肝肾衰竭致死,另102例经随访,优良率达到96.2%。结论:肝胆管结石在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的治疗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切除术;肝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68-01  黄玉扬(本人)男32岁间断性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2月;3年前始右上腹疼痛,口服抗生素有效,夜休偶有小腿抽筋,2007年在西安铁路医院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口唇苍白。2009年6月西安第四医院血常规:白细胞6.4*10/L淋巴细胞1.8*10/L红细胞5.43*10/L血红蛋白156G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医院内感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特点。结果: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者176例,感染率为37.3%。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是骨科老年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后支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侵入性操作,是控制骨
期刊
摘要:舌系带过短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病,属于先天发育不良类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比例约为6%,与性别无关。目前,对于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时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据有关报道出生后三天就可进行手术,也有的学者认为手术应在2岁左右进行,或者选择更大年龄。现将我院4年来对386例舌系带过短患儿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婴幼儿舌系带过短的治疗时期,目前尚不能统一意见。我院在2008年6月~2012年6月采用静脉麻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86例老年人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有45例,主要以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和浸润性肺结核为主,并且痰结核茵阳性率超过了50%。所有患者的合并症主要有支氣管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3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探讨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三组,并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術时间、切口类型等有关。结论:加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
期刊
摘要:一临床病理患者患者,35岁,汉族。因妊娠3个月余,出现全身皮肤红斑、脓疱、脱屑、痒痛伴发热7天"入院。  关键词:疱疹样脓疱病;妊娠期;临床病理;小脓疱;患者;抗生素;再次妊娠;发热  【中图分类号】R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74-01  一临床病理患者患者,35岁,汉族。因妊娠3个月余,出现全身皮肤红斑、脓疱、脱屑、痒痛伴发热7d,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手术治疗高领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非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急诊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谵妄、褥疮等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产后42天常规检查的120例妇女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阴道肌力表初步评估盆底肌 肌力评分Ⅲ级以下者,治疗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1~2个疗程后复查。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改变。结果:两组妇女在产后42天初次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力受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