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成熟。在小学教学中,学校开始注重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26-02
引 言
教学的有效性高低决定信息技术课程能否落实,例如,在最早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程序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而程序教学又缺乏足够的指导资料,使教师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早期的程序设计课程普及度不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有明確的难度划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或任务,在课程评价上要有一套明确且可操作的等级标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和稍强的学生都要有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简单而枯燥的课堂通常使学生无法专心听讲,经常走神。
例如,有的学生经常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偷偷玩电脑游戏,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计算机知识的复杂体系,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感到十分困难。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局限、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这导致学生有问题无法提出,或者提出后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从而产生问题堆积,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二)学生缺乏兴趣且基础差
小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就是受好奇心理驱使。但是学生通常没有长久的耐心,很容易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即使有电脑,学生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实施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三)教学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特性,利用其中的连贯性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更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只是浅显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信息技术知识点较为分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查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用其理解其他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占主要地位。由此,教师更多地采取分散教学法,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教师不明白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激活自身的思维,形成独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需要进行模拟训练,并在训练中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以此来激活学习思维,最终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找出信息技术知识背后的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启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画图就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绘画方式,然后指导学生逐步学习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学会撤销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利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理,并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三)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教师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增加教师授课环节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产生课堂互动,且课堂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相关研究表明,单纯地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效的教学。没有互动,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沉闷,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毫无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弊端极为明显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而学生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互动,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互动,教师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不再把教学当成一种毫无感情的体力劳动,而会真正用心把教学工作做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出贡献。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习过程做出反馈,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而学生通过与教师产生一些互动,也会了解教师的用心,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努力地回答问题,其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培养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还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五)创建轻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理论。
(六)布置合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任何一款打字软件写一段表达自己感想的文字,同时提醒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格式和字体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操作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摒弃一些烦琐的知识、概念。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有些繁杂的知识和概念在具体操作时并不需要用到,因此,这些概念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即可,学生只需要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而不一定要熟记。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及其难易度,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结 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主题,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充分借鉴积极的促进因素,注意规避不利因素,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深刻把握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出发,布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飞.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生活教育,2019(2):102-103.
[2]张 勇.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8):102.
[3]陈博如.创客教育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数码世界,2018(7):289.
[4]许红霞.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42-143.
[5]赵 刚.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J].科幻画报,2019(3):155-156.
[6]张英华.有备而来,“意外”精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变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4):43-44.
作者简介:龚湘湘(1981— ),男,广东始兴人,小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本科,广东省始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26-02
引 言
教学的有效性高低决定信息技术课程能否落实,例如,在最早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程序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而程序教学又缺乏足够的指导资料,使教师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早期的程序设计课程普及度不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有明確的难度划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或任务,在课程评价上要有一套明确且可操作的等级标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和稍强的学生都要有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简单而枯燥的课堂通常使学生无法专心听讲,经常走神。
例如,有的学生经常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偷偷玩电脑游戏,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计算机知识的复杂体系,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感到十分困难。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局限、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这导致学生有问题无法提出,或者提出后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从而产生问题堆积,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二)学生缺乏兴趣且基础差
小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就是受好奇心理驱使。但是学生通常没有长久的耐心,很容易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即使有电脑,学生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实施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三)教学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特性,利用其中的连贯性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更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只是浅显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信息技术知识点较为分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查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用其理解其他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占主要地位。由此,教师更多地采取分散教学法,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教师不明白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激活自身的思维,形成独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需要进行模拟训练,并在训练中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以此来激活学习思维,最终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找出信息技术知识背后的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启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画图就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绘画方式,然后指导学生逐步学习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学会撤销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利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理,并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三)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教师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增加教师授课环节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产生课堂互动,且课堂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相关研究表明,单纯地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效的教学。没有互动,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沉闷,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毫无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弊端极为明显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而学生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互动,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互动,教师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不再把教学当成一种毫无感情的体力劳动,而会真正用心把教学工作做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出贡献。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习过程做出反馈,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而学生通过与教师产生一些互动,也会了解教师的用心,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努力地回答问题,其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培养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还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五)创建轻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理论。
(六)布置合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任何一款打字软件写一段表达自己感想的文字,同时提醒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格式和字体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操作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摒弃一些烦琐的知识、概念。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有些繁杂的知识和概念在具体操作时并不需要用到,因此,这些概念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即可,学生只需要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而不一定要熟记。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及其难易度,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结 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主题,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充分借鉴积极的促进因素,注意规避不利因素,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深刻把握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出发,布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飞.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生活教育,2019(2):102-103.
[2]张 勇.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8):102.
[3]陈博如.创客教育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数码世界,2018(7):289.
[4]许红霞.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42-143.
[5]赵 刚.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J].科幻画报,2019(3):155-156.
[6]张英华.有备而来,“意外”精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变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4):43-44.
作者简介:龚湘湘(1981— ),男,广东始兴人,小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本科,广东省始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