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成熟。在小学教学中,学校开始注重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26-02
  引 言
  教学的有效性高低决定信息技术课程能否落实,例如,在最早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程序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而程序教学又缺乏足够的指导资料,使教师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早期的程序设计课程普及度不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有明確的难度划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或任务,在课程评价上要有一套明确且可操作的等级标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和稍强的学生都要有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简单而枯燥的课堂通常使学生无法专心听讲,经常走神。
  例如,有的学生经常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偷偷玩电脑游戏,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计算机知识的复杂体系,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感到十分困难。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局限、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这导致学生有问题无法提出,或者提出后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从而产生问题堆积,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二)学生缺乏兴趣且基础差
  小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就是受好奇心理驱使。但是学生通常没有长久的耐心,很容易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即使有电脑,学生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实施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三)教学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特性,利用其中的连贯性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更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只是浅显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信息技术知识点较为分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查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用其理解其他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占主要地位。由此,教师更多地采取分散教学法,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教师不明白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激活自身的思维,形成独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需要进行模拟训练,并在训练中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以此来激活学习思维,最终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找出信息技术知识背后的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启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画图就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绘画方式,然后指导学生逐步学习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学会撤销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利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理,并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三)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教师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增加教师授课环节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产生课堂互动,且课堂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相关研究表明,单纯地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效的教学。没有互动,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沉闷,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毫无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弊端极为明显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而学生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互动,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互动,教师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不再把教学当成一种毫无感情的体力劳动,而会真正用心把教学工作做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出贡献。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习过程做出反馈,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而学生通过与教师产生一些互动,也会了解教师的用心,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努力地回答问题,其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培养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还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五)创建轻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理论。
  (六)布置合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任何一款打字软件写一段表达自己感想的文字,同时提醒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格式和字体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操作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摒弃一些烦琐的知识、概念。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有些繁杂的知识和概念在具体操作时并不需要用到,因此,这些概念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即可,学生只需要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而不一定要熟记。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及其难易度,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结 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主题,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充分借鉴积极的促进因素,注意规避不利因素,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深刻把握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出发,布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飞.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生活教育,2019(2):102-103.
  [2]张 勇.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8):102.
  [3]陈博如.创客教育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数码世界,2018(7):289.
  [4]许红霞.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42-143.
  [5]赵 刚.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J].科幻画报,2019(3):155-156.
  [6]张英华.有备而来,“意外”精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变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4):43-44.
  作者简介:龚湘湘(1981— ),男,广东始兴人,小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本科,广东省始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反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反思能力是当下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以“自主、探索、反思”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反思能力,引导学生从“被生长”转为“自生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反思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中的“学科素养”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本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展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参与,以创新性思维内化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数学分析等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聚焦课堂革新,真正落实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积极推动课堂模式转型,使用多元化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深入探究小学数学素养课堂。  关键词:“学科素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塑造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依靠多维互动、交流对话,可完成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以及生本互动交流,在持续互动交流的全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课综合应用能力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文章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以学为本教育理
期刊
摘 要:当前,新课改工作正在深入展开,各学科教学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对于教师来说,要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予以重点关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较为普遍,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整个单元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对当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况分析可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关注,这导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析,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以期小学英语
期刊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高中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学会与学生互动交流,根据互动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文章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初中英语分组激励法的教学实践,首先探索了英语分组教学策略,其次提出了分组激励的具体教学模式:新课导入→分组学习→集中讲评→分组检测→总结→分组评价,最后总结了分组激励教学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组激励教学;分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20-02  初中英語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与教师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倡导下的英语教育,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进行了革新,其教学的重点不再向考试分数倾斜,而是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将情感教育注入初中英语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力量之源。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与情感教育相关的研究理论,将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关怀
期刊
摘 要: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小学英语教学应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创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等实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互联网发展作为背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有效利用,将信息技术进一步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增加色彩、动画等元素,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受到重视。为此,文章在分析阐述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开发利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所谓数学思想,即对数学事实与理论进行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当下常见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将复杂烦琐的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实现学生思维的迁移。其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