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利用内蒙古地区353户农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灌溉管理改革前后农户的生计活动状况。结果表明,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农户调整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有了更多从事非农活动的机会,打工成为农户生计活动中除种植业外比重最高的一项,而且农户从事养殖业、非农自营活动的比重也有所提高,优化了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结构。灌溉管理改革提高了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户生产经营的脆弱性。
[关键词] 灌溉管理;改革;农户;生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23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38- 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对灌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指将灌溉系统的管理权责从国家或集体部门转移给当地用水者。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尝试进行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户生计活动是农户为谋求家庭可持续生计,凭借其生计资本,在脆弱性环境以及政策、文化等环境之下所从事的多样化的生产活动。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为此,本文基于内蒙古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5个旗县区的353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参与和未参与改革农户的生计活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产生的影响。
1 灌溉管理改革对生计活动方式的影响
1.1 农户生计活动类型
1.1.1 种植业
种植业是农户首选的生计活动,也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生计活动。调查显示,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从事种植业的比率高达99.60%,农户种植的具体作物包括玉米、小麦、葵花、番茄、甜菜、甜瓜、籽瓜等作物,除用于满足家庭日常食品需求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在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主要以种植玉米、葵花、番茄和小麦为主,以上4种种植作物的户均种植面积除小麦外,都比较多,分别为0.69公顷、1.42公顷、0.51公顷和0.26公顷。与改革前相比,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比例由改革前的12.29%和31.08%降低至现在的10.28%和19.52%,葵花、番茄、甜菜、瓜类、葫芦的种植比例都显著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6.70%、21.91%、7.17%、15.94%和6.38%。跟非改革地区农户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种植业结构,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业结构呈多样化,而非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户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葵花为主,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比例非常低,比如种植番茄的比例为0.98%,瓜类的比例为3.92%,葫芦、甜菜的比例则为0.00%。
1.1.2 养殖业
调查显示,改革地区农户从事养殖业的比率为98.01%,而改革前的比例为80.88%。农户养殖首选的家畜是羊,参与改革农户中养羊的比例高达84.06%,户均养殖数量为20.81只;其次是猪,饲养比例为78.88%,户均养殖数量为1.84头;再次是鸡(产品包括禽蛋),饲养比例为44.62%,户均养殖数量为15.89只,此外还有少量牛、马、驴等。灌溉管理改革前农户养殖羊、猪、鸡的比例分别为43.43%、44.62%和23.51%,户均养殖数量分别为6.06只、0.66头和12.17只。与非改革地区农户比较,最明显的区别是,改革地区农户养殖种类多样化,非改革地区农户主要养殖羊、猪、鸡三类,其他牲畜的饲养数量为0,从事养殖的农户比例为85.29%,比改革地区低14.31个百分点。
1.1.3 非农活动
除种植业和养殖业外,非农活动也是农户从事的一项主要生计活动,包括打工和非农自营。在改革地区的251户家庭中,有190户从事非农活动,占比为75.70%。在非农活动类型中,打工的比例最高,比例为58.57%,主要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出打工两种类型。改革地区农户家庭打工比例比改革前一年高出25.50个百分点,比非改革地区高21.32个百分点。其次为非农自营,包括做小生意、个体加工、个体运输等,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中非农自营的比例为14.74%,高于改革前的4.38%和非改革地区的7.84%,可能是因为灌溉管理改革使得农户从繁重的灌溉活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从事非农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除此以外,还有少数从事教师、医生或乡村干部等职业的家庭,对被调查地区而言,这些生计活动并不具普遍代表性。
1.2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方式的影响
首先,从改革与非改革地区农户的对比来看,不管改革地区还是非改革地区,几乎100%的农户家庭都从事种植业,种植业是调研地区农户最主要的生计活动类型;养殖业和打工(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是除种植业外的最主要的生计活动,改革地区农户养殖业占比为98.01%,打工为58.57%;非改革地区农户养殖业占比为76.47%,打工为37.25%;改革地区农户非农自营的比例为14.74%,非改革地区为7.84%。其次,从农户改革前后的对比数据来看,改革没有对农户从事种植业这项生计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因为改革前后几乎所有农户都从事种植业;但是,对养殖业、打工(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非农自营等生计活动产生影响,改革前从事养殖业、打工和非农自营活动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4.50%、33.07%和4.38%,改革后农户从事这些生计活动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98.01%、58.57%和14.74%。
2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收入来源构成的影响
2.1 总体收入情况
调研中我们发现,灌溉管理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进而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的户均种植业收入为31 396.18元,比非改革地区农户的24 956.30元高出6 439.88元,比灌溉管理改革前一年的13 740.16元高出一倍还多。灌溉管理改革使众多的劳动力得以解放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使他们的收入来源多元化。比如农户可以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畜牧养殖业、外出打工以及从事非农自营活动等,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 2.2 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到调研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将近80%的比重。在改革地区,两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73.82%,非改革地区比重为76.93%。灌溉管理改革在增加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灌溉管理改革前后,农户在收入结构上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总收入平均达到68 843.61元,非参与农户为47 425.23元,改革农户比非改革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高出21 418.38元。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农户打工收入、非农自营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所占比重要高于未参与农户,但是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较未改革地区要低。同时,纵向对比,改革地区农户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改变。改革前一年,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8.95%,非农收入为33.81%,养殖业收入比重为4.97%。改革后种植业收入比重有所降低,但非农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比重明显增加,分别为41.37%和8.77%,这意味着他们的生计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以前依赖于种植业转变为现在的依赖于打工和养殖业。
3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的影响
对生计多样化的研究,本文参考兰州大学翟彬博士的方法,将采用每个家庭从事的生计活动种类作为生计多样化指数,即对每个家庭中农户从事的每种生计活动赋值为1,如某农户从事种植、养牛、外出打工3种生计活动,则其多样化指数值为3。最后对每个地区不同乡镇的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取加权平均值,则得出该乡镇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平均值。同理,可以计算出农户家庭的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和养殖业多样化指数。
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农户占 0.40%,两种的占27.49%,三种的占64.54%,四种的占7.57%。灌溉管理改革前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占 16.33%,两种的占47.01%,三种的占34.26%,四种的占2.39%。2011年非改革地区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占5.88%,两种的占38.241%,三种的占54.906%,四种的占0.98%。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为2.79,生计多样化指数最高,比灌溉管理改革前一年和2011年非改革地区农户的2.23和2.51分别高出0.56和0.28。这说明农户在灌溉管理改革后有了更多的精力去从事非农生产,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不仅可以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经营副业、外出打工、从事养殖业等。与改革前和非改革地区农户家庭对比,参与改革的农户家庭的生计活动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非农自营、外出打工等。该地区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 打工”,部分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而改革前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很少人外出打工和从事非农自营。非改革地区农户以“种地 养殖 打工”为主,但与改革地区相比,从事打工的农户比重偏小,很少有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灌溉管理改革后,各“工种”相结合的综合生计活动则成为了更多农户的首选,生计活动的多样化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户生产经营的脆弱性。
另外,灌溉管理改革也对农户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产生了影响。改革前,大部分农户仅种植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改革后农户增加了蔬菜、糖料、瓜类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如番茄、葫芦、甜菜、籽瓜、甜瓜等。家庭养殖结构由单一种类变为现在的猪、牛、羊、马、驴、鸡、鸭、鹅等多样化结构。同理,采用上述计算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的方法,计算2011年改革户种植业多样化指数为2.63,养殖业多样化指数为2.19,高于改革前和同一时期非改革地区农户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和养殖业多样化指数。
4 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状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调整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都呈多样化趋势,种植业多样化指数由改革前的1.92提高到现在的2.63,养殖业多样化指数由改革前的1.13提高到现在的2.19。
(2)灌溉管理改革使得农户从繁重的灌溉活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从事非农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灌溉管理改革后75.70%的家庭从事非农活动,比改革前的44.62%高出31.08个百分点。在农户所从事的非农活动类型中,打工的比例最高,占总样本的58.57%,主要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出打工两种类型。
(3)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从事不同生计活动方式产生影响,改革使得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农户开始将视线和时间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户从事养殖业、非农自营活动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优化了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结构。
(4)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 打工”,部分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而改革前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非改革地区农户以“种地 养殖 打工”为主,但与改革地区相比,从事打工的农户比重偏小,很少有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为2.79,高于改革前的2.23和非改革地区的2.51。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雪雁,李巍,等.生计资本对甘南高原农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111-118.
[2]许汉石,乐章.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100-104.
[3]苏芳,尚海洋.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58-63.
[4]李聪,李树茁,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来自西部山区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3):77-85.
[5]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关键词] 灌溉管理;改革;农户;生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23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38- 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对灌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指将灌溉系统的管理权责从国家或集体部门转移给当地用水者。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尝试进行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户生计活动是农户为谋求家庭可持续生计,凭借其生计资本,在脆弱性环境以及政策、文化等环境之下所从事的多样化的生产活动。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为此,本文基于内蒙古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5个旗县区的353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参与和未参与改革农户的生计活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产生的影响。
1 灌溉管理改革对生计活动方式的影响
1.1 农户生计活动类型
1.1.1 种植业
种植业是农户首选的生计活动,也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生计活动。调查显示,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从事种植业的比率高达99.60%,农户种植的具体作物包括玉米、小麦、葵花、番茄、甜菜、甜瓜、籽瓜等作物,除用于满足家庭日常食品需求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在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主要以种植玉米、葵花、番茄和小麦为主,以上4种种植作物的户均种植面积除小麦外,都比较多,分别为0.69公顷、1.42公顷、0.51公顷和0.26公顷。与改革前相比,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比例由改革前的12.29%和31.08%降低至现在的10.28%和19.52%,葵花、番茄、甜菜、瓜类、葫芦的种植比例都显著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6.70%、21.91%、7.17%、15.94%和6.38%。跟非改革地区农户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种植业结构,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业结构呈多样化,而非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户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葵花为主,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比例非常低,比如种植番茄的比例为0.98%,瓜类的比例为3.92%,葫芦、甜菜的比例则为0.00%。
1.1.2 养殖业
调查显示,改革地区农户从事养殖业的比率为98.01%,而改革前的比例为80.88%。农户养殖首选的家畜是羊,参与改革农户中养羊的比例高达84.06%,户均养殖数量为20.81只;其次是猪,饲养比例为78.88%,户均养殖数量为1.84头;再次是鸡(产品包括禽蛋),饲养比例为44.62%,户均养殖数量为15.89只,此外还有少量牛、马、驴等。灌溉管理改革前农户养殖羊、猪、鸡的比例分别为43.43%、44.62%和23.51%,户均养殖数量分别为6.06只、0.66头和12.17只。与非改革地区农户比较,最明显的区别是,改革地区农户养殖种类多样化,非改革地区农户主要养殖羊、猪、鸡三类,其他牲畜的饲养数量为0,从事养殖的农户比例为85.29%,比改革地区低14.31个百分点。
1.1.3 非农活动
除种植业和养殖业外,非农活动也是农户从事的一项主要生计活动,包括打工和非农自营。在改革地区的251户家庭中,有190户从事非农活动,占比为75.70%。在非农活动类型中,打工的比例最高,比例为58.57%,主要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出打工两种类型。改革地区农户家庭打工比例比改革前一年高出25.50个百分点,比非改革地区高21.32个百分点。其次为非农自营,包括做小生意、个体加工、个体运输等,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中非农自营的比例为14.74%,高于改革前的4.38%和非改革地区的7.84%,可能是因为灌溉管理改革使得农户从繁重的灌溉活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从事非农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除此以外,还有少数从事教师、医生或乡村干部等职业的家庭,对被调查地区而言,这些生计活动并不具普遍代表性。
1.2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方式的影响
首先,从改革与非改革地区农户的对比来看,不管改革地区还是非改革地区,几乎100%的农户家庭都从事种植业,种植业是调研地区农户最主要的生计活动类型;养殖业和打工(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是除种植业外的最主要的生计活动,改革地区农户养殖业占比为98.01%,打工为58.57%;非改革地区农户养殖业占比为76.47%,打工为37.25%;改革地区农户非农自营的比例为14.74%,非改革地区为7.84%。其次,从农户改革前后的对比数据来看,改革没有对农户从事种植业这项生计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因为改革前后几乎所有农户都从事种植业;但是,对养殖业、打工(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非农自营等生计活动产生影响,改革前从事养殖业、打工和非农自营活动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4.50%、33.07%和4.38%,改革后农户从事这些生计活动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98.01%、58.57%和14.74%。
2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收入来源构成的影响
2.1 总体收入情况
调研中我们发现,灌溉管理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进而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的户均种植业收入为31 396.18元,比非改革地区农户的24 956.30元高出6 439.88元,比灌溉管理改革前一年的13 740.16元高出一倍还多。灌溉管理改革使众多的劳动力得以解放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使他们的收入来源多元化。比如农户可以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畜牧养殖业、外出打工以及从事非农自营活动等,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 2.2 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到调研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将近80%的比重。在改革地区,两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73.82%,非改革地区比重为76.93%。灌溉管理改革在增加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灌溉管理改革前后,农户在收入结构上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总收入平均达到68 843.61元,非参与农户为47 425.23元,改革农户比非改革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高出21 418.38元。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农户打工收入、非农自营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所占比重要高于未参与农户,但是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较未改革地区要低。同时,纵向对比,改革地区农户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改变。改革前一年,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8.95%,非农收入为33.81%,养殖业收入比重为4.97%。改革后种植业收入比重有所降低,但非农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比重明显增加,分别为41.37%和8.77%,这意味着他们的生计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以前依赖于种植业转变为现在的依赖于打工和养殖业。
3 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的影响
对生计多样化的研究,本文参考兰州大学翟彬博士的方法,将采用每个家庭从事的生计活动种类作为生计多样化指数,即对每个家庭中农户从事的每种生计活动赋值为1,如某农户从事种植、养牛、外出打工3种生计活动,则其多样化指数值为3。最后对每个地区不同乡镇的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取加权平均值,则得出该乡镇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平均值。同理,可以计算出农户家庭的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和养殖业多样化指数。
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农户占 0.40%,两种的占27.49%,三种的占64.54%,四种的占7.57%。灌溉管理改革前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占 16.33%,两种的占47.01%,三种的占34.26%,四种的占2.39%。2011年非改革地区农户中采取一种生计方式的占5.88%,两种的占38.241%,三种的占54.906%,四种的占0.98%。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为2.79,生计多样化指数最高,比灌溉管理改革前一年和2011年非改革地区农户的2.23和2.51分别高出0.56和0.28。这说明农户在灌溉管理改革后有了更多的精力去从事非农生产,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不仅可以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经营副业、外出打工、从事养殖业等。与改革前和非改革地区农户家庭对比,参与改革的农户家庭的生计活动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非农自营、外出打工等。该地区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 打工”,部分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而改革前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很少人外出打工和从事非农自营。非改革地区农户以“种地 养殖 打工”为主,但与改革地区相比,从事打工的农户比重偏小,很少有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灌溉管理改革后,各“工种”相结合的综合生计活动则成为了更多农户的首选,生计活动的多样化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户生产经营的脆弱性。
另外,灌溉管理改革也对农户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产生了影响。改革前,大部分农户仅种植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改革后农户增加了蔬菜、糖料、瓜类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如番茄、葫芦、甜菜、籽瓜、甜瓜等。家庭养殖结构由单一种类变为现在的猪、牛、羊、马、驴、鸡、鸭、鹅等多样化结构。同理,采用上述计算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的方法,计算2011年改革户种植业多样化指数为2.63,养殖业多样化指数为2.19,高于改革前和同一时期非改革地区农户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和养殖业多样化指数。
4 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活动状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灌溉管理改革后农户调整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改革地区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都呈多样化趋势,种植业多样化指数由改革前的1.92提高到现在的2.63,养殖业多样化指数由改革前的1.13提高到现在的2.19。
(2)灌溉管理改革使得农户从繁重的灌溉活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从事非农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灌溉管理改革后75.70%的家庭从事非农活动,比改革前的44.62%高出31.08个百分点。在农户所从事的非农活动类型中,打工的比例最高,占总样本的58.57%,主要包括本地打工和外出打工两种类型。
(3)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从事不同生计活动方式产生影响,改革使得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农户开始将视线和时间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户从事养殖业、非农自营活动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优化了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结构。
(4)灌溉管理改革地区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 打工”,部分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而改革前农户基本的生计模式为“种地 养殖”。非改革地区农户以“种地 养殖 打工”为主,但与改革地区相比,从事打工的农户比重偏小,很少有农户从事非农自营活动。2011年改革地区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为2.79,高于改革前的2.23和非改革地区的2.51。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雪雁,李巍,等.生计资本对甘南高原农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111-118.
[2]许汉石,乐章.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100-104.
[3]苏芳,尚海洋.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58-63.
[4]李聪,李树茁,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来自西部山区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3):77-85.
[5]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