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摘要: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体育课中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教师一堂课的成败,更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体育课 课堂教学 预设性 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93
前言:走进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其他学科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已全面铺开,体育学科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体育学科恰恰是最需要进行研究的。因为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预设性与生成性”
所谓预设性即课前的教学设计,就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精心策划,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场地器材的选用和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课前教学准备活动。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教学要通过师生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改造”、“动态生成”。
二、“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过去我们老师备课时将一节课习惯地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刻板地对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都按分、秒规定了活动内容、形式及具体要求。教师上课时就是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对课的评价基本上就是: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个部分练习,学生动作整齐划一,课堂纪律好,教师组织调动井井有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按时间完成预定的教案。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到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然而,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多、多细、多于程式化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作为活的个体所应有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第二,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在重视生成性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而忽略了教学的预设性。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有其必须承载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其次,教育与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科学系统的工程,有着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多年来也积累了许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最大限度的“预设”是为了更好的处理“生成性”问题(有人称之为“预设生成”)。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
三、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首先,应科学、全面、完整地认识“生成性”,辩证的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仅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精心预设,为生成起航。教师在备课即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选择: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是预先设计好的。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可能部分教学目标要随时调整,比如提高练习要求或降低水平。但任何一堂课在上课之前,都应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有关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还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只能依靠教师课前的设计,但是要注意变一种固定计划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二)教学环节和步骤地安排、学习方式和辅助手段的选用。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依靠几个步骤去完成,同时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每个教学步骤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实现。但一堂课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玩就怎么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高、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态度不仅能起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作用,還有可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发现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教师要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寻找缺陷,及时调整。同时在预设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再次,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体育课中必须实现生成的过程,做到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一)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体育运动中每一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个人的本体感觉,这种本体感觉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依靠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在自主感受中生成,在体验中不断积累,在教师、同学的及时评价中使动作技能成型。(二)发现式过程。学生们在小组竞赛过程中,通过研究、探讨发现了失败的问题所在,又通过优化组合,找到了取胜的诀窍,也是生成的过程。(三)偶发式的过程。体育课上出现的偶然事件较之其他学科上课时要多得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及情境等,既是对课中生成的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并适时加以补充、引导,使这些信息能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让教学充满灵动与活力。当然,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动态生成”成为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亮点”而不至于导致“散乱的活跃”。比如,再一次全区观摩教学活动中,笔者借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多种跳跃》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教师课前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蛙、小猴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老师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同学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这可是公开课呀,听课老师不禁都为笔者捏了一把汗。只见笔者愣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哪,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真的?”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老师还引导其他学生来尝试小鹿条,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法。由于教师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使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外校老师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鍛炼效果也很明显。因充分的预设而使生成更精彩。
最后,在关注教学中“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同时,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及调试也极为重要。一直以来,教学评价对教育教学都有着一种导向和引领作用,如何改变原来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形式,如何正确对待与评价教学中的生成性,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用全新的评价观去创造性地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表现,也是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的处理课中生成性问题的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说体育教学中“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护与培养,关系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关系到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同时从课中生成性问题处理情况,也能充分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运用的能力,反映出教师是否真正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真正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健康心理的形成,这些也已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2)朱嘉颖,林智中.从变革能量看解决研究性学习核心争议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体育课中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教师一堂课的成败,更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体育课 课堂教学 预设性 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93
前言:走进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其他学科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已全面铺开,体育学科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体育学科恰恰是最需要进行研究的。因为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预设性与生成性”
所谓预设性即课前的教学设计,就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精心策划,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场地器材的选用和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课前教学准备活动。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教学要通过师生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改造”、“动态生成”。
二、“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过去我们老师备课时将一节课习惯地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刻板地对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都按分、秒规定了活动内容、形式及具体要求。教师上课时就是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对课的评价基本上就是: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个部分练习,学生动作整齐划一,课堂纪律好,教师组织调动井井有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按时间完成预定的教案。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到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然而,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多、多细、多于程式化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作为活的个体所应有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第二,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在重视生成性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而忽略了教学的预设性。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有其必须承载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其次,教育与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科学系统的工程,有着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多年来也积累了许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最大限度的“预设”是为了更好的处理“生成性”问题(有人称之为“预设生成”)。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
三、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首先,应科学、全面、完整地认识“生成性”,辩证的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仅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精心预设,为生成起航。教师在备课即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选择: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是预先设计好的。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可能部分教学目标要随时调整,比如提高练习要求或降低水平。但任何一堂课在上课之前,都应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有关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还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只能依靠教师课前的设计,但是要注意变一种固定计划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二)教学环节和步骤地安排、学习方式和辅助手段的选用。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依靠几个步骤去完成,同时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每个教学步骤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实现。但一堂课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玩就怎么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高、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态度不仅能起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作用,還有可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发现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教师要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寻找缺陷,及时调整。同时在预设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再次,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体育课中必须实现生成的过程,做到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一)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体育运动中每一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个人的本体感觉,这种本体感觉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依靠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在自主感受中生成,在体验中不断积累,在教师、同学的及时评价中使动作技能成型。(二)发现式过程。学生们在小组竞赛过程中,通过研究、探讨发现了失败的问题所在,又通过优化组合,找到了取胜的诀窍,也是生成的过程。(三)偶发式的过程。体育课上出现的偶然事件较之其他学科上课时要多得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及情境等,既是对课中生成的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并适时加以补充、引导,使这些信息能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让教学充满灵动与活力。当然,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动态生成”成为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亮点”而不至于导致“散乱的活跃”。比如,再一次全区观摩教学活动中,笔者借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多种跳跃》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教师课前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蛙、小猴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老师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同学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这可是公开课呀,听课老师不禁都为笔者捏了一把汗。只见笔者愣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哪,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真的?”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老师还引导其他学生来尝试小鹿条,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法。由于教师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使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外校老师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鍛炼效果也很明显。因充分的预设而使生成更精彩。
最后,在关注教学中“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同时,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及调试也极为重要。一直以来,教学评价对教育教学都有着一种导向和引领作用,如何改变原来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形式,如何正确对待与评价教学中的生成性,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用全新的评价观去创造性地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表现,也是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的处理课中生成性问题的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说体育教学中“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护与培养,关系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关系到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同时从课中生成性问题处理情况,也能充分反映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运用的能力,反映出教师是否真正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真正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健康心理的形成,这些也已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2)朱嘉颖,林智中.从变革能量看解决研究性学习核心争议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