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1年起,中越两国政治外交关系逐渐恢复,这给了中越两国巨大的合作空间与发展,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各个方面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对中越贸易历程的分析让学者进一步了解中越两国贸易的历史、规模等个因素对中越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中越贸易;中越贸易发展;阶段
据悉中国和越南合作过程中的双方贸易额的规模统计把两国贸易合作的历程分成四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1991年以前);二是中越两方合作缓慢的起步阶段(从1991年到1999年);三是迅速增长阶段(从2000年到2009年);最后阶段是中越两国合作稳定发展阶段(从2010至今)。
1.早期初始阶段
中国和越南贸易往来早就中国古代宋代形成了互市贸易,并且当时以凭祥、钦州等作为边境贸易口岸。明代时期,又将东兴作为双方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到了清朝,当时东兴的边境贸易十分繁荣,后来又并增了加南宁作为贸易口岸。当时主要的贸易产品是农业产品、海产品、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等。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越南沦陷,成为了为法属殖民地,从此中越贸易不再只是单纯的传统朝贡品贸易,在法国侵略越南的时代,法国曾把越南经济逐渐推进资本主义的贸易体系,但越南是典型的殖民地特征所以出口的物品和产量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都是农业产品例如大米、玉米、橡膠占总出口额70%左右。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结果中国不战而败。然后法国强迫中国共同签署了不平等的协议,即《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此协议明确要求中国在其边境地区开放包含龙州在内的两个贸易口岸与越南进行通商。在当时,法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增设的贸易通道的便利将大量的商品销往中国内地市场。同时在1889年之后,中国被迫先后在云南的蒙自、腾冲等中越边境地区增开了通商口岸。这段时期内,受益于通商口岸的设立,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取得很大的效果,贸易质量迅速的增加和提高。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部沿海通道进行了彻底的封锁,因此以东兴为首的边境区域一度是中国与东南亚及欧美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口岸。
1966年之后,越南人民开始了抗击美国、保卫国家的艰苦战争,为帮助越南人民度过难关,中国政府向越南人民进行了大量的无偿援助,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此时由于越南陷入战争,因此双方边境贸易额并不大,发展迟缓。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越两国因为领土及外交问题,关系逐步恶化,两国间的边境贸易额也急剧下降。由于反越战争的影响,中越贸易也停滞不前,1978年到1990年,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几乎没有任何的进展。越南逐步实施“革新开放”的政策,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贸易关系发展迅速。1976年至1986年,越南人民经过近十年的自我摸索,最终艰难开辟了一条属于越南自己的路道,把以前地主拥有的土地分给农民,并且越南实施了全面的改革。此后越南经济开始稳定发展使越南的国民经济有了巨幅的增长。并且推动和改善了经外贸领域的发展。
2.缓慢的起步阶段(1991-1999年)
1991年因越南领导人对中国的访问,双方的外交关系开启了破冰之旅。中越双方共同发布《中越联合公报》,至此双方的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化的道路,这为此后双方的贸易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在联合公报发布后,两国逐步建立了贸易试点,开放了通商口岸,中越两国的边境贸易开始起步。1992年,两国政府签订了边境经济开发区的协定和免签证协议,为双方贸易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两国贸易刚起步的1991年,中越贸易总额为0.32亿美元。随着一系列贸易便利条件的出台,仅仅一年的时间,中越贸易总额便达到了1.79亿美元,一年的时间竟然实现了贸易总额的近五倍的增长。1992-1995年间,中越贸易总额增长势头强劲,从1.79亿美元,增长到了1995年的10.52亿美元,实现了每年近三倍的增长。仅仅1996年一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就达到11.51亿美元,相比与1992年的中越贸易额增长了近7倍,而1996年的年底,两国的贸易往来总额的累计值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为33.46亿美元。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8年间,中越贸易总额从14.36亿美元下降到了12.46亿美元,直至1999年才达到13.18亿美元,1999年2月份,中越高层领导人通过会晤,共同发布了两国未来合作的《中越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两国未来继续加强贸易合作的基本的方针,促进了中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增长势头才有所恢复,才基本消除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该阶段,双方贸易的产品范围有所扩大,越南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包括水果、天然橡胶等在内的农副产品和包括铁矿石等在内矿产资源,而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建筑材料、服装产品以及一些电子产品。
3.快速增长阶段(2000-2009年)
在2000年,双方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意在促进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意在加强双方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中越之间的双边贸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随着“两廊一圈”(2004)和“一轴两翼”(2006)的提出及其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越贸易的发展。2000-2009年间,中越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24.66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209亿美元,九年时间增长了近7.5倍,九年的中越贸易总额累计达到了906.98亿美元。该阶段,双方贸易产品范围不断扩展,贸易规模实现了大幅增长,成为了中越贸易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双方贸易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仍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贸易层次较低,对双方贸易的长远发展不利。中国在该阶段主要以对越南进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类型有所增加。
4.发展稳定阶段(2010年至今)
之所以将2010年以后称为双方平稳发展阶段,是因为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并开始运行,这在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以此为契机,作为东盟经济体量和速度均排在前列的越南而言,迎来了与中国贸易合作的新阶段。但是与前两个时期的迅速发展相比较而言,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因为双发贸易合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规模基数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因此经过此前的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沉淀,无法持续维持特别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进入这段时期以来双方在贸易领域的问题与摩擦逐渐增多,而两国始终保持良好的问题磋商与解决机制,共同面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个段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进程比较为顺利。自贸区的正式运行给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广阔的平台,然而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这个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各方的精诚合作来完善。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更为平稳,未来有可能长期延续。根据表3.1的数据,中越双方的贸易总量在2010年是300.86亿美元,2011年达到了402.08美元,增长率为33.6%,2012年两国贸易额为500.39亿美元,增长率为24.5%。在这个阶段,中国和越南的贸易产品的种类依然主要集中于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可以说两国之间的贸易产品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3.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中越贸易;中越贸易发展;阶段
据悉中国和越南合作过程中的双方贸易额的规模统计把两国贸易合作的历程分成四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1991年以前);二是中越两方合作缓慢的起步阶段(从1991年到1999年);三是迅速增长阶段(从2000年到2009年);最后阶段是中越两国合作稳定发展阶段(从2010至今)。
1.早期初始阶段
中国和越南贸易往来早就中国古代宋代形成了互市贸易,并且当时以凭祥、钦州等作为边境贸易口岸。明代时期,又将东兴作为双方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到了清朝,当时东兴的边境贸易十分繁荣,后来又并增了加南宁作为贸易口岸。当时主要的贸易产品是农业产品、海产品、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等。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越南沦陷,成为了为法属殖民地,从此中越贸易不再只是单纯的传统朝贡品贸易,在法国侵略越南的时代,法国曾把越南经济逐渐推进资本主义的贸易体系,但越南是典型的殖民地特征所以出口的物品和产量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都是农业产品例如大米、玉米、橡膠占总出口额70%左右。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结果中国不战而败。然后法国强迫中国共同签署了不平等的协议,即《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此协议明确要求中国在其边境地区开放包含龙州在内的两个贸易口岸与越南进行通商。在当时,法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增设的贸易通道的便利将大量的商品销往中国内地市场。同时在1889年之后,中国被迫先后在云南的蒙自、腾冲等中越边境地区增开了通商口岸。这段时期内,受益于通商口岸的设立,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取得很大的效果,贸易质量迅速的增加和提高。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部沿海通道进行了彻底的封锁,因此以东兴为首的边境区域一度是中国与东南亚及欧美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口岸。
1966年之后,越南人民开始了抗击美国、保卫国家的艰苦战争,为帮助越南人民度过难关,中国政府向越南人民进行了大量的无偿援助,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此时由于越南陷入战争,因此双方边境贸易额并不大,发展迟缓。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越两国因为领土及外交问题,关系逐步恶化,两国间的边境贸易额也急剧下降。由于反越战争的影响,中越贸易也停滞不前,1978年到1990年,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几乎没有任何的进展。越南逐步实施“革新开放”的政策,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贸易关系发展迅速。1976年至1986年,越南人民经过近十年的自我摸索,最终艰难开辟了一条属于越南自己的路道,把以前地主拥有的土地分给农民,并且越南实施了全面的改革。此后越南经济开始稳定发展使越南的国民经济有了巨幅的增长。并且推动和改善了经外贸领域的发展。
2.缓慢的起步阶段(1991-1999年)
1991年因越南领导人对中国的访问,双方的外交关系开启了破冰之旅。中越双方共同发布《中越联合公报》,至此双方的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化的道路,这为此后双方的贸易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在联合公报发布后,两国逐步建立了贸易试点,开放了通商口岸,中越两国的边境贸易开始起步。1992年,两国政府签订了边境经济开发区的协定和免签证协议,为双方贸易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两国贸易刚起步的1991年,中越贸易总额为0.32亿美元。随着一系列贸易便利条件的出台,仅仅一年的时间,中越贸易总额便达到了1.79亿美元,一年的时间竟然实现了贸易总额的近五倍的增长。1992-1995年间,中越贸易总额增长势头强劲,从1.79亿美元,增长到了1995年的10.52亿美元,实现了每年近三倍的增长。仅仅1996年一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就达到11.51亿美元,相比与1992年的中越贸易额增长了近7倍,而1996年的年底,两国的贸易往来总额的累计值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为33.46亿美元。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8年间,中越贸易总额从14.36亿美元下降到了12.46亿美元,直至1999年才达到13.18亿美元,1999年2月份,中越高层领导人通过会晤,共同发布了两国未来合作的《中越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两国未来继续加强贸易合作的基本的方针,促进了中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增长势头才有所恢复,才基本消除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该阶段,双方贸易的产品范围有所扩大,越南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包括水果、天然橡胶等在内的农副产品和包括铁矿石等在内矿产资源,而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建筑材料、服装产品以及一些电子产品。
3.快速增长阶段(2000-2009年)
在2000年,双方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意在促进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意在加强双方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中越之间的双边贸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随着“两廊一圈”(2004)和“一轴两翼”(2006)的提出及其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越贸易的发展。2000-2009年间,中越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24.66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209亿美元,九年时间增长了近7.5倍,九年的中越贸易总额累计达到了906.98亿美元。该阶段,双方贸易产品范围不断扩展,贸易规模实现了大幅增长,成为了中越贸易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双方贸易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仍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贸易层次较低,对双方贸易的长远发展不利。中国在该阶段主要以对越南进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类型有所增加。
4.发展稳定阶段(2010年至今)
之所以将2010年以后称为双方平稳发展阶段,是因为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并开始运行,这在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以此为契机,作为东盟经济体量和速度均排在前列的越南而言,迎来了与中国贸易合作的新阶段。但是与前两个时期的迅速发展相比较而言,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因为双发贸易合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规模基数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因此经过此前的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沉淀,无法持续维持特别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进入这段时期以来双方在贸易领域的问题与摩擦逐渐增多,而两国始终保持良好的问题磋商与解决机制,共同面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个段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进程比较为顺利。自贸区的正式运行给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广阔的平台,然而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这个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各方的精诚合作来完善。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更为平稳,未来有可能长期延续。根据表3.1的数据,中越双方的贸易总量在2010年是300.86亿美元,2011年达到了402.08美元,增长率为33.6%,2012年两国贸易额为500.39亿美元,增长率为24.5%。在这个阶段,中国和越南的贸易产品的种类依然主要集中于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可以说两国之间的贸易产品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3.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