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经历
武术文化是民族的,得到是我的荣幸,传承是我的责任。练武,学的是技术,体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峨眉拳的特点是一招制敌,后发先制、以弱先制、以巧取人,展示了这种女子拳术所包含的修身养性防身健体的文化内涵。这是峨眉拳传承人韩静波多年来习武感悟到的精髓。
1964年8月的一天,别人家或许没有特殊的意义,而对于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韩庄村的一个武术世家来说,却意义非凡。尽管家境困难,全家依然喜气洋洋,韩家喜添麟儿,韩静波出生了。他自幼喜爱武术,也学习了一些本地流行的拳种,但他渐渐发现,一些拳术技击性不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寻求一种更加科学的拳术成为韩静波最大的愿望。
天遂人愿,1987年在《武林》杂志看到峨眉拳的招生简章,韩静波被峨眉拳这个神秘拳种所吸引,便踏上峨眉拳教学地开封,拜峨眉拳大师孟宪超为师。由于韩静波初来乍到,师父便让小弟子们习武展示给他看。韩静波不仅对小师兄不看好,更是对这种软绵无力的拳法产生怀疑,便对峨眉拳有了另一番认知和失望。此时的他的目光和心思被师父孟宪超看出,师父一一讲解峨眉拳的来历和功法,韩静波便留下来跟师父学习峨眉拳。两个月的学习课程结束后,韩静波觉得没有领悟精髓,功夫还得修炼,便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师父家,便跟随师父到家学习。师父在工厂上班时,就选择在工厂仓库练习。韩静波在师父的指点下,经过潜心修炼,对峨眉拳有了更深的领悟,也练就了一身峨眉好功夫。
有责任,有担当的韩静波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又考虑到还有年迈的父母要照顾,决定回到家乡虞城。这样边照顾家,边教峨眉拳,也能实现他对峨眉拳的传承。成家后的韩静波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生计,当时趁着全国上下掀起打工浪潮,他背上行囊南下踏上打工之路,先在义乌同门师兄的武馆当了半年的教练,然后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上海打工。之后又在珠海打了两年工,在散打搏击俱乐部当教练。1998年到汕头待过一年,2000年再次返义乌,这次时间比第一次久些,3年的光景。浙江、深圳、北京都有他当教练的足迹,边打工边教峨眉拳。
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就这样奔波在很多城市之間,既要赚钱,又不能忘了师父的教诲,你是我第一个送出去的弟子,一定要向外传播峨眉拳,可以教保镖但不可以当保镖。师父的教导铭记在心,当别离师父时理解不了师父的教导和叮嘱,自己做了师父后才真正领悟到在武术界不以收钱为目的,只要有武术爱好者愿意学习,就要教,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中国功夫峨眉拳。
2008年再次回到家乡虞城,为了孩子们能学会功夫防身,开展了武术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小学推广峨眉拳。韩静波也多次被传统武术联盟主席邀请他到峨眉山去教学传承峨眉拳。在生活和武术传承中奔波,年近花甲的韩静波为了把峨眉拳发扬光大,得以传承,他选择在家乡虞城成立了“虞城武术协会”并担任会长。
峨眉功夫
写到这儿,只是对韩静波的人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峨眉拳到底是一种什么中国功夫,怀着好奇之心,让韩静波老师在阳台上表演一番。
翘着兰花指,目不转睛地围着敌对方迈着轻盈的小碎步,如风摆杨柳,如玉女挪莲,一个健步如猛虎扑食。他说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这就是峨眉拳。
峨眉拳是我国三大武术拳种之一,是一种典型的女子拳术。关于峨眉拳的起源,拳志中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末也。峨眉拳具有鲜明的女子特色,创立峨眉拳就是因为“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练习峨眉拳的体态、身法都是女子的身法和体态。“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峨眉拳的招式名称比如:裙里腿、倒拖裙、玉女问路、观音转莲等都具有女子特色。峨眉拳的拳术理念和拳法特点与其他拳种截然不同,拳志中讲:“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然后又在内家拳《心解篇》中叙述:“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打到为法。”不接手打法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位置移动,制敌于半式之中,在一臂之长一脚之距的有效攻击范围,让开被攻击的位置,使对方的招数落空,同时打敌来的位置。峨眉拳具有独特的门规。拳志中讲:“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是以立规有三,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师;二曰不在人前演艺;三曰不寻人较技。”因峨眉拳创始者认为此拳为神灵点化,非人力之所为,不敢为师道而自称弟子,从而形成了千载共一师的特殊门规;同时为了做到出其不意,“不在人前演艺,不寻人较技”,从而达到“技而晦之,自可全身”的目的。
峨眉拳作为女子拳术,在众多的武术门派中独一无二,峨眉拳的拳术理念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技击特征和科学研究价值。
武术成就
身怀绝技的韩静波为了峨眉拳的发扬光大,足迹踏遍全国各地,他一边打工,一边传授峨眉拳,共传授弟子近千人。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帅酒杯”成年男子组传统拳第一名。荣获香港第四届国际武术节男子传承拳第一名。2005年9月,应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武术比赛,表演峨眉拳四路,获男子中年传统武术第一名;2006年2月,应邀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峨眉拳一路,获男子传统套路一等奖;2007年11月,应邀参加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峨眉功夫论坛,其论文《峨眉拳训练中的要求》获一等奖。并在《武林》《精武》《武魂》《中国功夫》等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一名农民武术家,他不仅对峨眉拳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武术将何去何从等宏观方面给予高度关注,撰写了《武术发展趋势刍议》在《中华武术(研究)》发表,提出了武术的技击性、表演性和健身性的特征属性和发展定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农民子弟为了不让峨眉拳在自己手中失传,靠着对武术的痴迷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发扬传承峨眉拳修炼40余载痴心不改,如今的韩静波依然初心不改,把发扬光大峨眉拳继续作为今后人生奋斗的目标,并将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武术文化是民族的,得到是我的荣幸,传承是我的责任。练武,学的是技术,体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峨眉拳的特点是一招制敌,后发先制、以弱先制、以巧取人,展示了这种女子拳术所包含的修身养性防身健体的文化内涵。这是峨眉拳传承人韩静波多年来习武感悟到的精髓。
1964年8月的一天,别人家或许没有特殊的意义,而对于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韩庄村的一个武术世家来说,却意义非凡。尽管家境困难,全家依然喜气洋洋,韩家喜添麟儿,韩静波出生了。他自幼喜爱武术,也学习了一些本地流行的拳种,但他渐渐发现,一些拳术技击性不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寻求一种更加科学的拳术成为韩静波最大的愿望。
天遂人愿,1987年在《武林》杂志看到峨眉拳的招生简章,韩静波被峨眉拳这个神秘拳种所吸引,便踏上峨眉拳教学地开封,拜峨眉拳大师孟宪超为师。由于韩静波初来乍到,师父便让小弟子们习武展示给他看。韩静波不仅对小师兄不看好,更是对这种软绵无力的拳法产生怀疑,便对峨眉拳有了另一番认知和失望。此时的他的目光和心思被师父孟宪超看出,师父一一讲解峨眉拳的来历和功法,韩静波便留下来跟师父学习峨眉拳。两个月的学习课程结束后,韩静波觉得没有领悟精髓,功夫还得修炼,便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师父家,便跟随师父到家学习。师父在工厂上班时,就选择在工厂仓库练习。韩静波在师父的指点下,经过潜心修炼,对峨眉拳有了更深的领悟,也练就了一身峨眉好功夫。
有责任,有担当的韩静波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又考虑到还有年迈的父母要照顾,决定回到家乡虞城。这样边照顾家,边教峨眉拳,也能实现他对峨眉拳的传承。成家后的韩静波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生计,当时趁着全国上下掀起打工浪潮,他背上行囊南下踏上打工之路,先在义乌同门师兄的武馆当了半年的教练,然后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上海打工。之后又在珠海打了两年工,在散打搏击俱乐部当教练。1998年到汕头待过一年,2000年再次返义乌,这次时间比第一次久些,3年的光景。浙江、深圳、北京都有他当教练的足迹,边打工边教峨眉拳。
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就这样奔波在很多城市之間,既要赚钱,又不能忘了师父的教诲,你是我第一个送出去的弟子,一定要向外传播峨眉拳,可以教保镖但不可以当保镖。师父的教导铭记在心,当别离师父时理解不了师父的教导和叮嘱,自己做了师父后才真正领悟到在武术界不以收钱为目的,只要有武术爱好者愿意学习,就要教,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中国功夫峨眉拳。
2008年再次回到家乡虞城,为了孩子们能学会功夫防身,开展了武术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小学推广峨眉拳。韩静波也多次被传统武术联盟主席邀请他到峨眉山去教学传承峨眉拳。在生活和武术传承中奔波,年近花甲的韩静波为了把峨眉拳发扬光大,得以传承,他选择在家乡虞城成立了“虞城武术协会”并担任会长。
峨眉功夫
写到这儿,只是对韩静波的人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峨眉拳到底是一种什么中国功夫,怀着好奇之心,让韩静波老师在阳台上表演一番。
翘着兰花指,目不转睛地围着敌对方迈着轻盈的小碎步,如风摆杨柳,如玉女挪莲,一个健步如猛虎扑食。他说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这就是峨眉拳。
峨眉拳是我国三大武术拳种之一,是一种典型的女子拳术。关于峨眉拳的起源,拳志中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末也。峨眉拳具有鲜明的女子特色,创立峨眉拳就是因为“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练习峨眉拳的体态、身法都是女子的身法和体态。“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峨眉拳的招式名称比如:裙里腿、倒拖裙、玉女问路、观音转莲等都具有女子特色。峨眉拳的拳术理念和拳法特点与其他拳种截然不同,拳志中讲:“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然后又在内家拳《心解篇》中叙述:“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打到为法。”不接手打法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位置移动,制敌于半式之中,在一臂之长一脚之距的有效攻击范围,让开被攻击的位置,使对方的招数落空,同时打敌来的位置。峨眉拳具有独特的门规。拳志中讲:“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是以立规有三,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师;二曰不在人前演艺;三曰不寻人较技。”因峨眉拳创始者认为此拳为神灵点化,非人力之所为,不敢为师道而自称弟子,从而形成了千载共一师的特殊门规;同时为了做到出其不意,“不在人前演艺,不寻人较技”,从而达到“技而晦之,自可全身”的目的。
峨眉拳作为女子拳术,在众多的武术门派中独一无二,峨眉拳的拳术理念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技击特征和科学研究价值。
武术成就
身怀绝技的韩静波为了峨眉拳的发扬光大,足迹踏遍全国各地,他一边打工,一边传授峨眉拳,共传授弟子近千人。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帅酒杯”成年男子组传统拳第一名。荣获香港第四届国际武术节男子传承拳第一名。2005年9月,应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武术比赛,表演峨眉拳四路,获男子中年传统武术第一名;2006年2月,应邀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峨眉拳一路,获男子传统套路一等奖;2007年11月,应邀参加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峨眉功夫论坛,其论文《峨眉拳训练中的要求》获一等奖。并在《武林》《精武》《武魂》《中国功夫》等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一名农民武术家,他不仅对峨眉拳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武术将何去何从等宏观方面给予高度关注,撰写了《武术发展趋势刍议》在《中华武术(研究)》发表,提出了武术的技击性、表演性和健身性的特征属性和发展定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农民子弟为了不让峨眉拳在自己手中失传,靠着对武术的痴迷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发扬传承峨眉拳修炼40余载痴心不改,如今的韩静波依然初心不改,把发扬光大峨眉拳继续作为今后人生奋斗的目标,并将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