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划纲要》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用科技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规划纲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北京发展和服务全国的重大需求,按照“需求导向”原则进行科技部署,确定实施18个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这些专项涵盖了:
⑴蓝天
⑵碧水
⑶节能减排
⑷研发服务业
⑸现代物流
⑹软件
⑺集成电路
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⑼文化创意
⑽社区服务
⑾传统服务业提升
⑿健康市民
⒀快速通勤
⒁基础装备
⒂高性能材料
⒃都市农业
⒄农村环境改善
⒅科技奥运
专项一
蓝天
全称:北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源清单制定与动态管理的方法和实现技术、污染在线监控与监督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展大气环境监测、评价、模拟预警研发及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前瞻性问题研究;加强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脱硫和脱硝相关技术等污染源和污染过程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低能耗低噪声车辆的研究和推广;在开展与北京邻近省、市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影响研究与调控;将需求对全球开放,面向全球进行招标,广泛吸纳和利用国际经验以及技术、人才等资源;以实施专项为契机,带动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环保管理部门等联合治理污染问题,推动北京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
愿景:力争到2010年,在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到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专项二
碧水
全称: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专项
重点:在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方面,重点研究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态安全技术、水源热泵适应性评价与监管技术,建立北京水文水资源模型、地下水资源信息化系统,探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绿色小流域、人水和谐小流域的技术措施。在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及雨水的“五水”联调体系,统一配置水资源;研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科学配置水资源的决策提供支撑;推动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在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方面,重点研究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脱氮除磷去味技术,建立以可再生利用为目标的排放标准,实现污水资源化。在安全迎汛和雨洪利用方面,建立降雨径流预测模型和决策管理系统,研发推广削减城市洪峰影响、有效利用降雨资源的技术。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开展战略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相关技术研究,科学构建水价格体系、水权和水市场体系以及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导则和规范体系。
愿景: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资源可供给总量达到42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居民和社会单位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年利用再生水8亿立方米,利用率达70%以上;六环以内主要河湖水体水质基本还清,50%河道实现水体功能指标。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首都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专项三
节能减排
全称:北京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专项
重点:实施节能减排优先,大力研发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技术。在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推广现有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解决节能设备和产品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开发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北京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探索运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在市级开发区构建生态工业园的最优化集成体系;支持农业、工业、社会节水方面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加强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利用原创性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商业化应用。
愿景:力争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面建成完善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先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加工利用产业的支撑技术体系。
专项四
研发服务业
全称:北京研发服务业和技术转移专项
重点:推动生命科学、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高端研发,扩大研发服务业规模总量;开展制剂关键技术、药品中试放大技术工艺和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环境的专业性研发基地,搭建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和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科技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建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研发成果和技术成果转移,实现北京研发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愿景:到2010年,研发服务业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万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2件,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到2020年,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部分领域技术研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专项五
现代物流
全称:北京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支撑专项
重点: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一批物流科技示范实验室和开发平台;引进和改造物流管理技术,加快供应商管理库存、快速反应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以现代物流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物流体系;开展物流地方标准建设工作,鼓励物流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制定,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掌握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支持绿色物流材料的使用和研发。
愿景: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20年,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专项六
软件
全称:北京基础软件研发与应用科技专项
重点:研究满足行业应用、服务业发展及新技术趋势要求的基础软件,研究可信安全技术,研发以互联网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和移动计算平台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基础软件;采用国际合作机制,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国际化,提升IT外包服务能力,研发基础软件技术标准及规范,建立保证基础软件质量的测试认证环境、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体系;研发和推广基于基础软件的应用解决方案,壮大基础软件应用产业链;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应用需求,研究新型软件应用服务模式,改进完善软件公共技术与服务支撑体系,研发基于新一代技术架构、面向行业的全程业务优化技术与标准规范、知识库、应用平台及软件产品。
愿景:到2010年,基于开放标准的基础软件平台、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初具规模。到2020年,北京基础软件的产业化应用水平继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和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软件企业,在桌面和嵌入式平台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项七
集成电路
全称: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科技专项
重点:以研制开发高性能微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SOC)为突破口,攻克和掌握纳米级芯片设计、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开发满足纳米级集成电路需求的测试技术、封装技术、配套材料、关键制造装备及部件,形成自主开发与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构建和完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提升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愿景:到2010年,集成电路研发水平突破45纳米级。到2020年,集成电路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现32纳米和22纳米两大技术节点的突破,并在设计、装备、工艺、材料的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项八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全称:北京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科技专项
重点:研发新一代电信综合网络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业务开发、运营支撑等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突破TD-SCDMA后续演进关键技术,制订相关标准,研制系统、终端、芯片、仪器仪表等关键设备,完善相关产业链;研究SCDMA宽带无线接入关键技术及标准,研发宽带无线接入基站、业务交换中心等核心设备;研究无线射频标签、IGRS-UWB等技术,加速短距离无线互联网技术产业化;研究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发展信息业。
愿景:到2010年,TD-SCDMA产业配套比较完善,HSPA/HSPA+、LTE TDD等后续演进技术或产品处于国际先进地位,SCDMA宽带接入系统应用范围较大,IGRS-UWB技术的短距离超高速设备产业化进展较大,为加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和技术体系,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专项九
文化创意
全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技术支撑科技专项
重点:要突破智能流媒体技术、游戏软件可复用构件数据库技术、电影电视数字化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服务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无线阅读(显示)技术、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等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进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出版、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搭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应用等公共平台;支持企业组成基于技术标准的行业联盟,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高端集群发展。
愿景:到2010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到2020年,形成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面支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专项十
社区服务
全称:北京社区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
重点:开展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研发,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的共享,方便居民生活;着力构建面向社区的网络教育技术体系,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区域的减灾防灾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研究推广社区监控设施和安防设施,构建现代化社区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平安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科普资源,搭建科普教育平台,针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与老年居民开展卫生健康、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发展面向社区的网络文化娱乐及科普设施,丰富和活跃群众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愿景:到2010年,初步建成包括社区保障、公共教育、社会治安、科学技术普及、文化体育等服务领域的较为完善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的和谐社区。
专项十一
传统服务业提升
全称:科技提升改造北京传统服务业专项
重点:整合多方科技资源,突破商业智能技术(BI)、电子标签技术(RFID)、多媒体展现技术等关键技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催生新的服务业态;打造传统服务业信息化服务产业链,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出具有国际品牌的传统服务业龙头企业,整体提高传统服务业水平和经济效益。
愿景:到2010年,自主创新信息技术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一批基于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的典型示范传统服务业企业。到2020年,传统服务业领域总体实现信息化,凸显科技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的作用,使北京市传统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专项十二
健康市民
全称:北京市民健康生活促进科技专项
重点:开展以肝炎等为代表的重大传染病和以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等的攻关研究;围绕重大传染病及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开发。
愿景:到2010年,初步建立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及食品安全监测的科技支撑体系,部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到2020年,全面提高北京重大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北京城乡普遍受益,为市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专项十三
快速通勤
全称:北京市域快速通勤科技专项
重点:大力开展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的整合,加强先进技术在城市道路、市域公路、轨道交通、客货运枢纽和停车设施等系统中的应用,着力开展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智能化指挥调度、应急交通指挥、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新北京交通体系”的框架下,建设以快速大容量客运交通为骨干、多方式协调运营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提高市域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运营水平。
愿景: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域和城际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五环路以内8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边缘集团到达市中心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2020年基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专项十四
基础装备
全称:北京基础装备与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研发及设计制造科技专项
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绿色流程制造技术、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加强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攻关,增强高档数控机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加大对重大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增强对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愿景:到2010年,突破机床、模具、汽车等重点行业装备设计、制造方面的一批关键技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装备和基础零部件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模具设计制造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行业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方面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一批重大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项十五
高性能材料
全称:北京碳纤维、纳米、超导等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端节能环保建材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高性能材料技术在加快传统材料产业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搭建材料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高性能材料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凝聚优质资源,加速高性能材料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愿景:到2010年,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到2020年,高性能材料技术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超导、纳米、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等部分前沿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项十六
都市农业
全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安全生产、现代农业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研发和技术攻关;针对农村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作物控释肥生产技术、人畜禽共患病害的病原菌传染规律及防控技术、重大疫病监控及防疫技术等,集中力量进行研究,争取尽快取得突破;加强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科技协调员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愿景:争取到2020年,明显提高北京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能力,基本建成统一完善的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与高效完备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保障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专项十七
农村环境改善
全称:北京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科技专项
重点:围绕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部署,落实“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三起来工程,依靠科技手段,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给农民带来实惠;加快城区科技资源向郊区县扩散,促进农村能源、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非粮食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及清洁燃烧技术、农村新型节能住宅、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技术等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培养新型农民,形成现代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愿景: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提高农村社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建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项十八
科技奥运
全称:科技促进北京奥运建设及成果推广应用专项
重点:加快推进流媒体、宽带无线互联、智能卡、实时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先进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为奥运提供先进、安全、稳定的信息技术支撑;从整体的角度研发公共场合的系统安全问题,研制人员快速疏散和危险品快速检测等项技术和装备,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继续开展电动汽车、清洁燃料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满足奥运会交通需求;在奥运场馆建筑结构、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
愿景:对奥运科技成果进行深度开发,促进其在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广泛、持续应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⑴蓝天
⑵碧水
⑶节能减排
⑷研发服务业
⑸现代物流
⑹软件
⑺集成电路
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⑼文化创意
⑽社区服务
⑾传统服务业提升
⑿健康市民
⒀快速通勤
⒁基础装备
⒂高性能材料
⒃都市农业
⒄农村环境改善
⒅科技奥运
专项一
蓝天
全称:北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源清单制定与动态管理的方法和实现技术、污染在线监控与监督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展大气环境监测、评价、模拟预警研发及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前瞻性问题研究;加强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脱硫和脱硝相关技术等污染源和污染过程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低能耗低噪声车辆的研究和推广;在开展与北京邻近省、市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影响研究与调控;将需求对全球开放,面向全球进行招标,广泛吸纳和利用国际经验以及技术、人才等资源;以实施专项为契机,带动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环保管理部门等联合治理污染问题,推动北京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
愿景:力争到2010年,在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到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专项二
碧水
全称: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专项
重点:在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方面,重点研究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态安全技术、水源热泵适应性评价与监管技术,建立北京水文水资源模型、地下水资源信息化系统,探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绿色小流域、人水和谐小流域的技术措施。在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及雨水的“五水”联调体系,统一配置水资源;研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科学配置水资源的决策提供支撑;推动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在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方面,重点研究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脱氮除磷去味技术,建立以可再生利用为目标的排放标准,实现污水资源化。在安全迎汛和雨洪利用方面,建立降雨径流预测模型和决策管理系统,研发推广削减城市洪峰影响、有效利用降雨资源的技术。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开展战略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相关技术研究,科学构建水价格体系、水权和水市场体系以及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导则和规范体系。
愿景: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资源可供给总量达到42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居民和社会单位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年利用再生水8亿立方米,利用率达70%以上;六环以内主要河湖水体水质基本还清,50%河道实现水体功能指标。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首都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专项三
节能减排
全称:北京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专项
重点:实施节能减排优先,大力研发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技术。在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推广现有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解决节能设备和产品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开发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北京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探索运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在市级开发区构建生态工业园的最优化集成体系;支持农业、工业、社会节水方面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加强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利用原创性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商业化应用。
愿景:力争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面建成完善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先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加工利用产业的支撑技术体系。
专项四
研发服务业
全称:北京研发服务业和技术转移专项
重点:推动生命科学、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高端研发,扩大研发服务业规模总量;开展制剂关键技术、药品中试放大技术工艺和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环境的专业性研发基地,搭建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和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科技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建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研发成果和技术成果转移,实现北京研发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愿景:到2010年,研发服务业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万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2件,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到2020年,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部分领域技术研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专项五
现代物流
全称:北京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支撑专项
重点: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一批物流科技示范实验室和开发平台;引进和改造物流管理技术,加快供应商管理库存、快速反应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以现代物流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物流体系;开展物流地方标准建设工作,鼓励物流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制定,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掌握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支持绿色物流材料的使用和研发。
愿景: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20年,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专项六
软件
全称:北京基础软件研发与应用科技专项
重点:研究满足行业应用、服务业发展及新技术趋势要求的基础软件,研究可信安全技术,研发以互联网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和移动计算平台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基础软件;采用国际合作机制,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国际化,提升IT外包服务能力,研发基础软件技术标准及规范,建立保证基础软件质量的测试认证环境、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体系;研发和推广基于基础软件的应用解决方案,壮大基础软件应用产业链;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应用需求,研究新型软件应用服务模式,改进完善软件公共技术与服务支撑体系,研发基于新一代技术架构、面向行业的全程业务优化技术与标准规范、知识库、应用平台及软件产品。
愿景:到2010年,基于开放标准的基础软件平台、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初具规模。到2020年,北京基础软件的产业化应用水平继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和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软件企业,在桌面和嵌入式平台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项七
集成电路
全称: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科技专项
重点:以研制开发高性能微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SOC)为突破口,攻克和掌握纳米级芯片设计、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开发满足纳米级集成电路需求的测试技术、封装技术、配套材料、关键制造装备及部件,形成自主开发与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构建和完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提升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愿景:到2010年,集成电路研发水平突破45纳米级。到2020年,集成电路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现32纳米和22纳米两大技术节点的突破,并在设计、装备、工艺、材料的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项八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全称:北京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科技专项
重点:研发新一代电信综合网络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业务开发、运营支撑等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突破TD-SCDMA后续演进关键技术,制订相关标准,研制系统、终端、芯片、仪器仪表等关键设备,完善相关产业链;研究SCDMA宽带无线接入关键技术及标准,研发宽带无线接入基站、业务交换中心等核心设备;研究无线射频标签、IGRS-UWB等技术,加速短距离无线互联网技术产业化;研究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发展信息业。
愿景:到2010年,TD-SCDMA产业配套比较完善,HSPA/HSPA+、LTE TDD等后续演进技术或产品处于国际先进地位,SCDMA宽带接入系统应用范围较大,IGRS-UWB技术的短距离超高速设备产业化进展较大,为加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和技术体系,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专项九
文化创意
全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技术支撑科技专项
重点:要突破智能流媒体技术、游戏软件可复用构件数据库技术、电影电视数字化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服务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无线阅读(显示)技术、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等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进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出版、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搭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应用等公共平台;支持企业组成基于技术标准的行业联盟,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高端集群发展。
愿景:到2010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到2020年,形成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面支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专项十
社区服务
全称:北京社区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
重点:开展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研发,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的共享,方便居民生活;着力构建面向社区的网络教育技术体系,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区域的减灾防灾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研究推广社区监控设施和安防设施,构建现代化社区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平安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科普资源,搭建科普教育平台,针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与老年居民开展卫生健康、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发展面向社区的网络文化娱乐及科普设施,丰富和活跃群众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愿景:到2010年,初步建成包括社区保障、公共教育、社会治安、科学技术普及、文化体育等服务领域的较为完善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的和谐社区。
专项十一
传统服务业提升
全称:科技提升改造北京传统服务业专项
重点:整合多方科技资源,突破商业智能技术(BI)、电子标签技术(RFID)、多媒体展现技术等关键技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催生新的服务业态;打造传统服务业信息化服务产业链,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出具有国际品牌的传统服务业龙头企业,整体提高传统服务业水平和经济效益。
愿景:到2010年,自主创新信息技术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一批基于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的典型示范传统服务业企业。到2020年,传统服务业领域总体实现信息化,凸显科技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的作用,使北京市传统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专项十二
健康市民
全称:北京市民健康生活促进科技专项
重点:开展以肝炎等为代表的重大传染病和以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等的攻关研究;围绕重大传染病及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开发。
愿景:到2010年,初步建立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及食品安全监测的科技支撑体系,部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到2020年,全面提高北京重大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北京城乡普遍受益,为市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专项十三
快速通勤
全称:北京市域快速通勤科技专项
重点:大力开展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的整合,加强先进技术在城市道路、市域公路、轨道交通、客货运枢纽和停车设施等系统中的应用,着力开展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智能化指挥调度、应急交通指挥、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新北京交通体系”的框架下,建设以快速大容量客运交通为骨干、多方式协调运营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提高市域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运营水平。
愿景: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域和城际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五环路以内8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边缘集团到达市中心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2020年基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专项十四
基础装备
全称:北京基础装备与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研发及设计制造科技专项
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绿色流程制造技术、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加强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攻关,增强高档数控机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加大对重大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增强对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愿景:到2010年,突破机床、模具、汽车等重点行业装备设计、制造方面的一批关键技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装备和基础零部件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模具设计制造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行业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方面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一批重大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项十五
高性能材料
全称:北京碳纤维、纳米、超导等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端节能环保建材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高性能材料技术在加快传统材料产业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搭建材料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高性能材料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凝聚优质资源,加速高性能材料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愿景:到2010年,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到2020年,高性能材料技术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超导、纳米、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等部分前沿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项十六
都市农业
全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专项
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安全生产、现代农业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研发和技术攻关;针对农村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作物控释肥生产技术、人畜禽共患病害的病原菌传染规律及防控技术、重大疫病监控及防疫技术等,集中力量进行研究,争取尽快取得突破;加强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科技协调员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愿景:争取到2020年,明显提高北京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能力,基本建成统一完善的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与高效完备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保障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专项十七
农村环境改善
全称:北京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科技专项
重点:围绕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部署,落实“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三起来工程,依靠科技手段,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给农民带来实惠;加快城区科技资源向郊区县扩散,促进农村能源、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非粮食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及清洁燃烧技术、农村新型节能住宅、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技术等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培养新型农民,形成现代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愿景: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提高农村社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建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项十八
科技奥运
全称:科技促进北京奥运建设及成果推广应用专项
重点:加快推进流媒体、宽带无线互联、智能卡、实时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先进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为奥运提供先进、安全、稳定的信息技术支撑;从整体的角度研发公共场合的系统安全问题,研制人员快速疏散和危险品快速检测等项技术和装备,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继续开展电动汽车、清洁燃料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满足奥运会交通需求;在奥运场馆建筑结构、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
愿景:对奥运科技成果进行深度开发,促进其在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广泛、持续应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