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好数学的“敲门砖”。“阅”,释义上和“读”相近,却包含“审核”的意思,即“审核物理,辨析是非”的过程,彰显思考和分析的思维成分。可见,阅读除了获得信息,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学生通过对数学图表、情境、文字等信息的精准阅读,在头脑中形成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初步感知,是开启数字思考的必备条件。过于强调纲要式阅读,阅读过程草率容易导致学生错过思维拐点,造成理解偏颇与思维困扰,会对问题解决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遭受打压,继而产生害怕、逃避情绪,最终导致梯次掉队现象的提前、加剧发生。
一、给足阅读时间,对话数学文本
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作支撑。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新授環节与巩固环节平均用力,将复习旧知与学习新知都作为重点,在40分钟内难以完成预设的任务。在“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意识指导下,很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转变授课方式,调整教学节奏,才能让学生真正对话数学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初衷。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把文本读厚、读透。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图形、符号、算式,读懂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思维展开和数学文本再现的双向过程。
一位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下“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时,就充分利用文本阅读,实现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师:“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这个问题中,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用的是0、1、3、5四个数字,组成的是两位数,这个两位数的数字不能重复。
师:要怎样做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呢?我们先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指名读。
师:东东说的话中,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要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先写在十位上?这些数字都能选吗?
生:十位定了,再写个位,才能符合“不重复”的要求;“0”不能放在十位上。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十位上不能是0。
师:大家和小华想到一块儿去了,看,小华提醒东东什么?
生:十位上不能是0。
师:十位上能选的数字只剩下哪些?
生:1、3、5。
师:十位如果选“1”,个位剩下哪些数字可选?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都写完,怎么办?
生:换一个数字。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把十位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还能组成其他数?
生:再换。
师:可以换成哪些数?
生:3、5。
学生动手写出另外两组数。
师:刚才我们先……注意……再……(引导学生再读对话)沿着这样的思路写数,能做到什么要求?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学生齐读。
师:写数时,只能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吗?小精灵的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你是怎样写的?”
师:还能怎样写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位入手,按要求写出两位数。
通过这样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启发联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掌握阅读方法,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在数学阅读中,需要从精简的语言,以及繁杂的文字信息、图表信息、情境信息中,辨别真伪,明确问题,搜寻条件,建立关联。因此,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借助重点字词、关联语、线段图、表格等元素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性再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相关课程。学生读到“王涛5投3中”和“李强6投4中”两个信息后,教师问:“如果要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大家觉得该推选谁?”学生:“看谁投得比较准,就派谁去参加。”教师:“看谁投得比较准,通常我们就说谁的命中率高。命中率是指……”接下来,教师就“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信息的解读,在黑板上给出如下阅读引导: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在阅读引导下,开始与旧知“一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建立联系,呈现“3÷5=0.6”和“3÷5=3/5”两种结果。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数0.6和分数3/5表示王涛投篮的命中率,但命中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把0.6和3/5改写成百分数?”学生开始探索把小数、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可以看出,教师阅读引导的侧重点是让学生回忆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百分之几”这一新知识点的敏感度,不能明白“在解决百分率问题中,需要把用小数或分数表示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这一解决问题的要领。还会造成“命中率就是求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的偏颇认知。如果把对“命中率”定义的阅读做如下引导: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继续追问:“在这句话中,哪些你已经会解决了,哪些是我们要研究的?”学生的思维就会启动搜索模式:已经会解决的是“一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要研究的是“结果如何用百分数来表示”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重要的数学信息,抓住阅读重点,直奔本节课“百分数”这个新知的探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阅读同样存在个性化理解与成长的差异性,是基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的诉求,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必备条件。足见,数学课堂应立足文本,让学生在与数学文本的深度对话中,爱上数学学科,在数学思维的领域中驰骋,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一、给足阅读时间,对话数学文本
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作支撑。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新授環节与巩固环节平均用力,将复习旧知与学习新知都作为重点,在40分钟内难以完成预设的任务。在“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意识指导下,很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转变授课方式,调整教学节奏,才能让学生真正对话数学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初衷。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把文本读厚、读透。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图形、符号、算式,读懂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思维展开和数学文本再现的双向过程。
一位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下“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时,就充分利用文本阅读,实现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师:“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这个问题中,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用的是0、1、3、5四个数字,组成的是两位数,这个两位数的数字不能重复。
师:要怎样做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呢?我们先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指名读。
师:东东说的话中,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要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先写在十位上?这些数字都能选吗?
生:十位定了,再写个位,才能符合“不重复”的要求;“0”不能放在十位上。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十位上不能是0。
师:大家和小华想到一块儿去了,看,小华提醒东东什么?
生:十位上不能是0。
师:十位上能选的数字只剩下哪些?
生:1、3、5。
师:十位如果选“1”,个位剩下哪些数字可选?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都写完,怎么办?
生:换一个数字。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把十位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还能组成其他数?
生:再换。
师:可以换成哪些数?
生:3、5。
学生动手写出另外两组数。
师:刚才我们先……注意……再……(引导学生再读对话)沿着这样的思路写数,能做到什么要求?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学生齐读。
师:写数时,只能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吗?小精灵的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文本内容:“你是怎样写的?”
师:还能怎样写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位入手,按要求写出两位数。
通过这样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启发联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掌握阅读方法,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在数学阅读中,需要从精简的语言,以及繁杂的文字信息、图表信息、情境信息中,辨别真伪,明确问题,搜寻条件,建立关联。因此,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借助重点字词、关联语、线段图、表格等元素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性再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相关课程。学生读到“王涛5投3中”和“李强6投4中”两个信息后,教师问:“如果要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大家觉得该推选谁?”学生:“看谁投得比较准,就派谁去参加。”教师:“看谁投得比较准,通常我们就说谁的命中率高。命中率是指……”接下来,教师就“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信息的解读,在黑板上给出如下阅读引导: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在阅读引导下,开始与旧知“一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建立联系,呈现“3÷5=0.6”和“3÷5=3/5”两种结果。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数0.6和分数3/5表示王涛投篮的命中率,但命中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把0.6和3/5改写成百分数?”学生开始探索把小数、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可以看出,教师阅读引导的侧重点是让学生回忆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百分之几”这一新知识点的敏感度,不能明白“在解决百分率问题中,需要把用小数或分数表示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这一解决问题的要领。还会造成“命中率就是求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的偏颇认知。如果把对“命中率”定义的阅读做如下引导:命中率是指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继续追问:“在这句话中,哪些你已经会解决了,哪些是我们要研究的?”学生的思维就会启动搜索模式:已经会解决的是“一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要研究的是“结果如何用百分数来表示”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重要的数学信息,抓住阅读重点,直奔本节课“百分数”这个新知的探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阅读同样存在个性化理解与成长的差异性,是基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的诉求,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必备条件。足见,数学课堂应立足文本,让学生在与数学文本的深度对话中,爱上数学学科,在数学思维的领域中驰骋,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