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决定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到加强和改进,本文综述了电力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整治工作相结合,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群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首先规范为主体的文化综合体。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发挥其功效,尤其是电力企业的模式创新,更需要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 电力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向下,建设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仅是顺应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相继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企业的素质要靠文化来提高,企业的发展要靠文化来驱动,企业的腾飞更依赖于先进的企业文化及其整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文化细胞”越多,企业的发育就越健全,综合实力就越强。因此,每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富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成员行动的导向,企业才能实现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超越的总体目标。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管理者从现有的企业发展现状出发,认识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电力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广大电力工作者能够从电力系统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为电力企业营造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全面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促进其积极地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点
2.1 相同的研究对象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都是企业的员工,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职工的群体意识,突出职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主,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2 相同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时,而且还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2.3 相同的工作目标
从工作的目標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确立奋发向上的群体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风尚,以此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4相似的工作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产品结构、职工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 ; 外部环境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作为重点和突破,寻求两项工作同步运作,获取成果。
3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全面进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3.1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产品的品牌和质量作为表现形式,为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立足市场的供需动态和竞争环境,立足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好品牌效应,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以品牌优势抢占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国家电网公司把“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内质外形”建设作为实现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努力营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客户和员工对电网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
3.2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同等重要,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并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企业的精神文化也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优良切入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对公司员工勇于超越,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将与企业精神相对应的一系列观念不断灌输给职工,把职工的理想、道德、情操、意志、价值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为公司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3.3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议,或者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4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可以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
4.1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无论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都有着最直接影响。企业的各级领导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2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领导干部的领导之下,必须全面落实基础层群众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普通群众的力量,他们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作的关键,只有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端正其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二者的有机结合落实到了实处。
4.3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以往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会议的形式展开,长此以往不仅大大降低了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是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一向有名无实的形式工作,为此,通过企业文化与思想工作的有机结合,企业管理者要丰富工作落实的形式,例如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探讨和室外学习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并集思广益,真正达到提升企业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结语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设具有内部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在电力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转变职工的观念,使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理念、企业经营思想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企业文化变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才会得到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裕宁,梁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郑培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贵州:贵州出版社,2004.
[3]李素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群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首先规范为主体的文化综合体。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发挥其功效,尤其是电力企业的模式创新,更需要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 电力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向下,建设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仅是顺应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相继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企业的素质要靠文化来提高,企业的发展要靠文化来驱动,企业的腾飞更依赖于先进的企业文化及其整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文化细胞”越多,企业的发育就越健全,综合实力就越强。因此,每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富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成员行动的导向,企业才能实现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超越的总体目标。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管理者从现有的企业发展现状出发,认识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电力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广大电力工作者能够从电力系统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为电力企业营造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全面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促进其积极地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点
2.1 相同的研究对象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都是企业的员工,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职工的群体意识,突出职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主,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2 相同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时,而且还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2.3 相同的工作目标
从工作的目標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确立奋发向上的群体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风尚,以此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4相似的工作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产品结构、职工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 ; 外部环境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作为重点和突破,寻求两项工作同步运作,获取成果。
3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全面进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3.1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产品的品牌和质量作为表现形式,为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立足市场的供需动态和竞争环境,立足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好品牌效应,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以品牌优势抢占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国家电网公司把“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内质外形”建设作为实现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努力营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客户和员工对电网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
3.2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同等重要,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并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企业的精神文化也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优良切入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对公司员工勇于超越,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将与企业精神相对应的一系列观念不断灌输给职工,把职工的理想、道德、情操、意志、价值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为公司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3.3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议,或者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4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可以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
4.1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无论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都有着最直接影响。企业的各级领导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2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领导干部的领导之下,必须全面落实基础层群众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普通群众的力量,他们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作的关键,只有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端正其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二者的有机结合落实到了实处。
4.3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以往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会议的形式展开,长此以往不仅大大降低了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是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一向有名无实的形式工作,为此,通过企业文化与思想工作的有机结合,企业管理者要丰富工作落实的形式,例如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探讨和室外学习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并集思广益,真正达到提升企业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结语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设具有内部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在电力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转变职工的观念,使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理念、企业经营思想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企业文化变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才会得到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裕宁,梁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郑培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贵州:贵州出版社,2004.
[3]李素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