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是衔接精读、略读课外,拓展学生阅读半径,将文本阅读伸向学生生活的重要通道。“阅读链接”的设置,搭建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从课外精彩的人文世界里,撷取丰富的言语智慧,开启阅读的新天地。实践中,笔者巧用“阅读链接”,炼造语文素养,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与原著对话,为学生营造独特的阅读视角,感受文本的魅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语文素养
“阅读链接”是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语文单元人文主题的基本内容,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全面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边界。“阅读链接”不仅为学生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也让学生能够从广泛阅读中,吸吮文学甘露,启发学生语文思维。对“阅读链接”的应用,要从阅读主题上,丰盈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语文和审美的整合,净化学生心灵。
一、借助“阅读链接”,把握语文教学内涵
《祖父的园子》体裁为小说,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教学中,对该文的讲解,除了关注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外,还要让学生把握小说所要的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分析“阅读链接”,我们要从该文阅读中,向外拓展作者背景、原著内容,让学生走进文本,落实语文要素。在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并阅读过小说。如《小英雄雨来》、《“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这些也都是对小说作品的部分节选。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源自生活,小说情节具有一定虚构性。如借物喻人,通过对某些事件的记述,来折射或反映作者的某种情感。在阅读小说时,要让学生认识“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了解小说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情節来刻画人物,如何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如何通过故事来烘托人物等。读《小英雄雨来》,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方法上,让学生体验快速阅读,列小标题,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景物的作用。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该单元语文要素为“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阅读《慈母情深》时,该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描写的场景、细节,把握蕴含的感情”。对于《祖父的园子》一文,在引导学生读文本、读作者、读原著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小说语言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结合课后三个问题: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何特别之处?引领学生从小说文体和语文要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借助“阅读链接”,适度进行内容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把握阅读的整体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要素作为单元阅读目标,教师要围绕学情来展开,优化阅读重点。在《祖父的园子》阅读中,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其真挚的情感,并从重点词、句、段中来把握阅读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我们设置问题,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有学生对该文阅读后,认为作者怀念自己的祖父,也怀念这个园子,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作者与祖父共同生活的那段时光,给作者一生带来深刻印象。有学生认为,该文写的是祖父的园子,但搞不清是怀念祖父还是怀念园子?既然要怀念祖父,为什么要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为什么不直接说明怀念祖父呢?有学生认为,在文字,记录了萧红对祖父、对园子的美好回忆。但是,童年的萧红,总是帮倒忙,学祖父做事,感到很无趣。为什么萧红还是对童年的园子生活充满了情感?不同学生对课文阅读后,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理解,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学生面对《祖父的园子》,其关注的要点是什么?很多学生将目光聚集于“文字层面”,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读懂了一些文字。如萧红跟着祖父锄草、跟着祖父抓虫子,学着祖父的样子干活,但总是瞎闹。从中认为,萧红的童年时光是自由的、美好的。但从文本整体来看,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另外,在对部分学生交谈中,很多学生并未阅读过《呼兰河传》,对原著不了解。由此,我们在展开课内阅读时,就要利用“阅读链接”,适度向外拓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的把握文本情感。
三、借助“阅读链接”,拓深学生情感体验
读《祖父的园子》,怎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怎样让学生能够读懂、深刻理解文本?我们结合“阅读链接”,让学生对照原文,体会小说所传递的情感。小说的结局“荒在世间,凉在心间”。小说中的冲突,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很多疑问,对课文所传递的快乐、自由,与结局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只有从原著阅读中才能释解这些疑惑。同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对文本的阅读,再融入原著内容的拓展,展开“镶嵌式”阅读活动。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认识萧红童年的生活;再对比原著,与作者展开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所读到的是“快乐”、“自由”的生活趣事,但这些并非是整个小说的情感主线,我们通过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内容,对照两种不同的阅读感受,更深刻地把握原著的情感基线。我们摘录一部分原著内容:祖母一骂祖父的时候,就常常不知为什么连我也骂上。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也许因此,祖母也骂了我。我们将之插入第16段,带领学生对读两段内容,再激活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挨骂后,要到园子里?在园子里有何发现?显然,从文本阅读中,萧红的童年是孤寂的,而后园却是她快乐的地方。在那里,她发现,园子的天空很高远,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在读第17段时,我们导入原著部分内容: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在后园,仅仅是萧红童年的快乐园地吗?她受到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祖母也曾用针刺她的手指。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到,后园还是“避难所”,还是萧红的“世外桃源”。由此,借助于“阅读链接”,通过原著与课文的对照穿插阅读,学生不仅充满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深切领会作者的这份情感。 四、借助“阅读链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了什么?结合课后问题,如何去体会作者的深切情感?首先,通过对课文自主阅读,让学生先初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和认识祖父的园子,以及关于园子里的几件趣事。接着,引出问题:在园子里,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哪些情感?园子有何特别之处?引领学生再次阅读,并对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找到“乐园”后,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哪些词句来刻画“乐园”。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看到了园子的多彩景物,还有一老一小的身影。在字里行间,文中写了萧红小时候,跟着祖父在菜园里的生活细节,体会到“快乐”、“自由”的情感。这是文本阅读最初感受,也是构成学生言语逻辑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对相关词句进行交流,如“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这些词句中,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揭示出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乐园”。再次,引入“閱读链接”,对于反复出现的“祖父”一词,我们从中能够读出怎样的情感?看似重复的称谓,实则深藏着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读《祖父的园子》,写园子里的趣事,看似在写园子,却又是在写祖父。很显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从园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一老、一小中,感受这份天伦之乐,从而更加深切的体会“祖孙之情”。阅读文字,要从文字中把握潜藏的景物特点,更要从词句的剖析与反思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切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道,“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当作者在园子里“撒欢儿”时,祖父却在干什么?我们依托资料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去体会园子和祖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最后,借助于“阅读链接”,从原著阅读中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广度,祖父的园子,实则是作者的“精神家园”。通过对萧红人物简介的呈现,导入萧红的故居、雕像,祖孙俩相伴的图片,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祖父的园子”,承载了萧红童年的欢乐、孤独,也影响了她的一生。对故乡、故人的怀念,成为萧红笔下最割舍不断的情感。在层层解读中,帮助学生从文本、原著、作者情感中,渐进拓深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结束语
“阅读链接”,在发挥其助学功能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阅读视角。借助于“阅读链接”,延伸广泛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思考。教师要挖掘“阅读链接”内涵,从中提炼阅读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中习得阅读的智慧与快乐。总之,“阅读链接”的设置,为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阅读创造了条件。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链接”,有的放矢,选准阅读思路和方向,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从阅读中炼造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陶金花.巧用“阅读链接”,助力语文深度学习——以《好的故事》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40-41
[2]李虹,解古阿支,陈昌发.阅读链接=课后链接吗——关于“阅读链接”处理问题的辩课实录[J].小学教学参考,2020(13):17-18
[3]宁小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浅谈从“阅读链接”中寻找课外阅读教学的拓展点[J].汉字文化,2018(22):53+6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江苏 常州 21310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语文素养
“阅读链接”是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语文单元人文主题的基本内容,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全面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边界。“阅读链接”不仅为学生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也让学生能够从广泛阅读中,吸吮文学甘露,启发学生语文思维。对“阅读链接”的应用,要从阅读主题上,丰盈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语文和审美的整合,净化学生心灵。
一、借助“阅读链接”,把握语文教学内涵
《祖父的园子》体裁为小说,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教学中,对该文的讲解,除了关注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外,还要让学生把握小说所要的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分析“阅读链接”,我们要从该文阅读中,向外拓展作者背景、原著内容,让学生走进文本,落实语文要素。在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并阅读过小说。如《小英雄雨来》、《“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这些也都是对小说作品的部分节选。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源自生活,小说情节具有一定虚构性。如借物喻人,通过对某些事件的记述,来折射或反映作者的某种情感。在阅读小说时,要让学生认识“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了解小说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情節来刻画人物,如何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如何通过故事来烘托人物等。读《小英雄雨来》,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方法上,让学生体验快速阅读,列小标题,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景物的作用。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该单元语文要素为“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阅读《慈母情深》时,该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描写的场景、细节,把握蕴含的感情”。对于《祖父的园子》一文,在引导学生读文本、读作者、读原著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小说语言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结合课后三个问题: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何特别之处?引领学生从小说文体和语文要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借助“阅读链接”,适度进行内容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把握阅读的整体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要素作为单元阅读目标,教师要围绕学情来展开,优化阅读重点。在《祖父的园子》阅读中,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其真挚的情感,并从重点词、句、段中来把握阅读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我们设置问题,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有学生对该文阅读后,认为作者怀念自己的祖父,也怀念这个园子,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作者与祖父共同生活的那段时光,给作者一生带来深刻印象。有学生认为,该文写的是祖父的园子,但搞不清是怀念祖父还是怀念园子?既然要怀念祖父,为什么要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为什么不直接说明怀念祖父呢?有学生认为,在文字,记录了萧红对祖父、对园子的美好回忆。但是,童年的萧红,总是帮倒忙,学祖父做事,感到很无趣。为什么萧红还是对童年的园子生活充满了情感?不同学生对课文阅读后,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理解,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学生面对《祖父的园子》,其关注的要点是什么?很多学生将目光聚集于“文字层面”,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读懂了一些文字。如萧红跟着祖父锄草、跟着祖父抓虫子,学着祖父的样子干活,但总是瞎闹。从中认为,萧红的童年时光是自由的、美好的。但从文本整体来看,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另外,在对部分学生交谈中,很多学生并未阅读过《呼兰河传》,对原著不了解。由此,我们在展开课内阅读时,就要利用“阅读链接”,适度向外拓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的把握文本情感。
三、借助“阅读链接”,拓深学生情感体验
读《祖父的园子》,怎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怎样让学生能够读懂、深刻理解文本?我们结合“阅读链接”,让学生对照原文,体会小说所传递的情感。小说的结局“荒在世间,凉在心间”。小说中的冲突,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很多疑问,对课文所传递的快乐、自由,与结局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只有从原著阅读中才能释解这些疑惑。同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对文本的阅读,再融入原著内容的拓展,展开“镶嵌式”阅读活动。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认识萧红童年的生活;再对比原著,与作者展开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所读到的是“快乐”、“自由”的生活趣事,但这些并非是整个小说的情感主线,我们通过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内容,对照两种不同的阅读感受,更深刻地把握原著的情感基线。我们摘录一部分原著内容:祖母一骂祖父的时候,就常常不知为什么连我也骂上。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也许因此,祖母也骂了我。我们将之插入第16段,带领学生对读两段内容,再激活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挨骂后,要到园子里?在园子里有何发现?显然,从文本阅读中,萧红的童年是孤寂的,而后园却是她快乐的地方。在那里,她发现,园子的天空很高远,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在读第17段时,我们导入原著部分内容: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在后园,仅仅是萧红童年的快乐园地吗?她受到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祖母也曾用针刺她的手指。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到,后园还是“避难所”,还是萧红的“世外桃源”。由此,借助于“阅读链接”,通过原著与课文的对照穿插阅读,学生不仅充满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深切领会作者的这份情感。 四、借助“阅读链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了什么?结合课后问题,如何去体会作者的深切情感?首先,通过对课文自主阅读,让学生先初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和认识祖父的园子,以及关于园子里的几件趣事。接着,引出问题:在园子里,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哪些情感?园子有何特别之处?引领学生再次阅读,并对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找到“乐园”后,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哪些词句来刻画“乐园”。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看到了园子的多彩景物,还有一老一小的身影。在字里行间,文中写了萧红小时候,跟着祖父在菜园里的生活细节,体会到“快乐”、“自由”的情感。这是文本阅读最初感受,也是构成学生言语逻辑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对相关词句进行交流,如“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这些词句中,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揭示出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乐园”。再次,引入“閱读链接”,对于反复出现的“祖父”一词,我们从中能够读出怎样的情感?看似重复的称谓,实则深藏着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读《祖父的园子》,写园子里的趣事,看似在写园子,却又是在写祖父。很显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从园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一老、一小中,感受这份天伦之乐,从而更加深切的体会“祖孙之情”。阅读文字,要从文字中把握潜藏的景物特点,更要从词句的剖析与反思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切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道,“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当作者在园子里“撒欢儿”时,祖父却在干什么?我们依托资料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去体会园子和祖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最后,借助于“阅读链接”,从原著阅读中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广度,祖父的园子,实则是作者的“精神家园”。通过对萧红人物简介的呈现,导入萧红的故居、雕像,祖孙俩相伴的图片,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祖父的园子”,承载了萧红童年的欢乐、孤独,也影响了她的一生。对故乡、故人的怀念,成为萧红笔下最割舍不断的情感。在层层解读中,帮助学生从文本、原著、作者情感中,渐进拓深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结束语
“阅读链接”,在发挥其助学功能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阅读视角。借助于“阅读链接”,延伸广泛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思考。教师要挖掘“阅读链接”内涵,从中提炼阅读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中习得阅读的智慧与快乐。总之,“阅读链接”的设置,为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阅读创造了条件。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链接”,有的放矢,选准阅读思路和方向,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从阅读中炼造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陶金花.巧用“阅读链接”,助力语文深度学习——以《好的故事》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40-41
[2]李虹,解古阿支,陈昌发.阅读链接=课后链接吗——关于“阅读链接”处理问题的辩课实录[J].小学教学参考,2020(13):17-18
[3]宁小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浅谈从“阅读链接”中寻找课外阅读教学的拓展点[J].汉字文化,2018(22):53+6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江苏 常州 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