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宝宝的呼吸异常!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的呼吸异常不容易被妈妈察觉,但如果宝宝发生呼吸异常,对宝宝来说很不安全,妈妈该如何观察宝宝是否发生了异常呼吸的情况呢?《母子健康》特邀专家同您一起了解宝宝的呼吸异常,并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呼吸异常?
  
  呼吸的频率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宝宝在出生后1个月内的呼吸频率约为35~45次/分钟,在初生2周内呼吸往往有波动,会有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甚至超过80次/分,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频率会慢慢下降,婴幼儿期呼吸频率降为20~30次/分。如果宝宝的呼吸频率超过以下次数,则为呼吸增快。
  2个月以内的宝宝,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的宝宝,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的宝宝,呼吸频率≥40次/分钟。
  当然,如果宝宝出现呼吸过慢,甚至呼吸暂停,这也属于呼吸异常。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顺而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果看到宝宝呼吸不规则。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甚至看到宝宝的胸壁下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即为呼吸异常。
  呼吸的声音宝宝在正常情况下呼吸没有声音,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的声音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等。
  
  如何观察宝宝呼吸异常
  
  数1分钟呼吸次数
  妈妈可以数出宝宝1分钟呼吸次数,来决定宝宝是否有呼吸增快或缓慢。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眠状态时数宝宝的呼吸次数,因为如果宝宝害怕、咳嗽、哭闹或恼怒,都会影响他的呼吸,则无法正确地数出宝宝的呼吸次数。数呼吸的方法有:
  观察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况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一般情况下,即使宝宝穿着衣服,也可以看清他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如果看不清,家长可以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还可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腹部或胸部来感觉宝宝的起伏运动。
  观察棉花纤维的来回运动情况用一根棉签,将棉签上的棉花抻出细细的棉纤维,将棉签放在宝宝的鼻孔处,计数棉纤维的来回运动,一个来回为一次呼吸。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如果家中有听诊器,妈妈也可以将听诊器直接放在宝宝胸部听呼吸音,计数呼吸次数。
  
  观察胸凹陷
  观察宝宝的胸壁的下部(靠下边的肋骨),如果宝宝在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下去,表明宝宝有胸凹陷。宝宝如果有胸凹陷,会一直存在,如果仅在宝宝哭闹或进食时见到胸凹陷,不能认为宝宝有胸凹陷。在观察胸凹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
  ●宝宝的身体必须伸直,如果宝宝没有伸直身体,很难看清胸壁下部的运动。
  
  听喉喘鸣
  当宝宝喉部、气管或会厌部出现水肿时,就会出现喉喘鸣。安静时就能听到喉喘鸣的宝宝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如果宝宝只是在哭闹时才听到喉喘鸣声,表明宝宝的病情不是非常严重。听宝宝的喉喘鸣时,妈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吸气时听。在宝宝呼气时听到的喘鸣音不是喉喘鸣。
  ●耳朵要贴近宝宝的口腔部位听,因为听喉喘鸣比较困难。
  ●当宝宝鼻腔堵塞时,要清理鼻腔后再听,因为宝宝鼻腔堵塞时,会听到通气不畅的声音,可能掩盖喉喘鸣。
  妈妈在观察宝宝的呼吸时,还要注意观察宝宝呼吸节律是否规律,呼吸深度是否一致,胸廓两侧的呼吸活动度是否对称,呼吸时有无异常气味,有无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唇发青等。
  
  TIPS:宝宝呼吸异常不同于打鼾
  
  1 宝宝仰睡(面向上)时易打鼾,因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半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
  2 宝宝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较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故半岁内的宝宝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杂痰音。
  3 当宝宝感冒造成喉咙部位肿胀、扁桃腺发炎、分泌物增多时,更易造成气流不顺而鼾声加重。
  
  引起呼吸异常的常见疾病及处理
  
  1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吸气时喉喘鸣音,则宝宝可能患有喉软骨软化病或气管软化。患有这类疾病的宝宝出生时可能正常,往往在生后1~2月后在感冒或腹泻后逐渐出现吸气时喉喘鸣音,尤其是在哭闹时加重,并且有吸气困难。
  处理:●如果宝宝症状不重,可以通过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一般宝宝1~2岁能够自愈。
  ●如果宝宝症状较重。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2 如果宝宝出现声音嘶哑、喉喘鸣音、“犬吠”样咳嗽、吸气困难,则宝宝可能患有急性喉炎。急性喉炎在冬春季多见,开始宝宝可有发热、流涕、咳嗽等表现。病情发展迅速,一般白天病情尚轻,到夜间突然憋醒、烦躁不安、吸气困难,伴有喘鸣音。
  处理: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表现,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3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青紫,则宝宝可能患有肺炎。
  处理: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表现,家长应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4 如果宝宝反复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有哮鸣音,则宝宝可能患有支气管哮喘。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宝宝多是过敏性体质,接触过敏原、肺部感染、运动后或气温骤变时发病。
  处理: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表现。家长应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5 如果宝宝出现喂养困难,即吃奶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吸吮无力,吃奶过程中吃几口就歇一歇,吃奶时有表现得很急,呛咳、呼吸急促、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落后,哭闹声或者活动以后容易气喘,有些宝宝可能有口唇、指甲及面颊部青紫(医学上称为紫绀)。有些宝宝患感冒后,在发热、咳嗽不明显的情况下,很早就表现出明显的呼吸急促。这些都提示宝宝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处理: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表现,家长应送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对宝宝进行身体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做出明确的诊断。
  为了预防宝宝哮喘发作,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旦明确空气或食物中的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宝宝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和剧烈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体操、跳绳、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6 如果宝宝突然发生呛咳,呼吸困难,明显的口唇、指甲及面颊部青紫,则宝宝可能有异物吸入。
  咽部异物:咽部异物以鱼刺多见。
  处理:最好用镊子轻轻取出。切忌让宝宝吞饭团或馒头等,容易使宝宝咽部受损。
  喉部异物:喉部异物以嵌顿在喉头的尖锐物(如鱼刺等)多见,比咽部异物更加危险,会引起宝宝窒息。
  处理:可以先将宝宝抱起,使头低,拍宝宝的后背使其咳出异物。如果不能咳出,必须立即送宝宝到医院通过手术取出异物,延误时间越长,对宝宝伤害越大。
  气管异物:多因进食时哭闹同时深吸气,或在强迫喂药时将 异物吸入引起。
  处理:绝大多数气管异物宝宝不能自行咳出,必须立即送宝宝到医院通过手术取出异物。
  鼻腔异物:有些宝宝由于好奇,会将豆子、扣子、果核或纸团等小东西塞入鼻腔。宝宝可能会出现鼻塞、张口呼吸、乱抓鼻子等异常情况,这时家长要对宝宝的鼻腔进行检查。
  处理:家长可用手按紧宝宝没有异物的一侧鼻孔,让宝宝擤鼻子以排出异物,也可以刺激宝宝的鼻孔使其打喷嚏来排出异物。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应送宝宝到医院,由医生用专用工具取出异物。
  
  如何颅防呼吸异常
  
  睡眠中的呼吸暂停
  正常1岁以内的宝宝在睡眠中,可发生短暂(一般不超过15秒)的呼吸暂停。如果宝宝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持续的时间超过20秒,或虽然不到20秒,但已经引起宝宝口唇、指甲和面部紫绀,即为异常的呼吸暂停,要积极到医院就诊。
  危害:会造成宝宝缺氧,从而导致智力受损、面部和胸廊发育畸形等,甚至会造成宝宝猝死。
  预防:●妈妈在怀孕期间要戒烟、戒酒,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胎儿的药物。
  ●宝宝睡眠时保持正确的睡姿,要仰卧并且头略侧偏,不要趴着睡,不能在睡眠时吸吮乳头。
  ●不要让宝宝被动吸烟。
  处理:妈妈可以计数一下宝宝的呼吸暂停时间是否超过20秒,每天、每周的发生次数,如出现频繁,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当妈妈发现宝宝出现呼吸暂停时,应碰一碰他的身体,使他迅速恢复规律呼吸。
  
  哭闹与呼吸暂停
  有些2岁以内的宝宝在哭闹时突然发生屏气、呼吸暂停,口唇由红色变为青色最后转成紫色,同时有的宝宝还会出现四肢僵直,甚至四肢抽动,发作时间可以十几秒钟至2~3分钟不等,然后再重新开始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神态逐渐恢复,俗称“大憋气”,医学上叫做“屏气综合征”或“呼吸暂停征”。这是由于宝宝的大脑组织还没有发育完全,中枢神经功能不稳定,在哭闹、发脾气或受到惊吓时,使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造成的。
  处理:宝宝发生屏气发作时,最好将宝宝平放在床上。解开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其尽快恢复。切忌将宝宝紧紧搂抱强屈成团,特别是不要搂住宝宝的脖子,以免造成宝宝窒息。如果宝宝屏气发作较频繁,可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在1岁以内就可表现出以上异常情况,如果到了3岁还未表现出异常情况,那么即使有先天性心脏病,也是比较轻微的。
  
  TIPS:
  1 妈妈在怀孕期间,不要随便使用药物,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2 宝宝出生后要尽量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即使添加辅食后也应该让宝宝母乳喂养到2岁。
  3 通过合理营养,体格锻炼,增强宝宝身体抵抗力。
  4 避免或减少感冒,一旦感冒应积极治疗。
  5 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经常通风居室内要经常打扫,减少尘埃,禁止在宝宝的卧室内吸烟或生炉子。
  6 经常给宝宝洗澡,勤换衣服、让宝宝尽量少玩毛绒玩具。
  7 避免宝宝吸入异物,要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进餐时一定要有人看护不要让宝宝说话、大笑、跑跳,更不要训斥宝宝;最好不要让宝宝吃果冻、花生、瓜子、葡萄、爆米花、水果糖等食品;为宝宝购买玩具时,不要购买有小零件的玩具,宝宝能触及的地方,不要放细小物品(如扣子、钱币、小球等):宝宝睡觉前,不要口中含着食物入睡;大些的宝宝换牙时,要让宝宝及时将掉落的牙齿吐出。
  8 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或到医院去就诊。
其他文献
约物保存1对1    根据药物的性状  药粉通常装在医院的纸袋里,妈妈可以连纸袋一起放人密封的容器,然后放在通风的阴凉处保存。如果家里有干燥剂,也可以一同放入容器。  药膏最好保存在没有阳光直射的阴暗处。如果原包装已经不方便保存,妈妈可以将剩余的药膏分装在小盒子里保存。但在分装时,妈妈一定要在容器上写明是谁的、什么药,以及使用的计量和部位等等。  糖浆这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一类药物。在保存时,最好放在
期刊
乳牙龋病的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也叫“虫牙”。  乳牙龋坏以后,正常的牙齿硬组织被破坏,形成龋洞,容易嵌塞食物。龋坏侵入到牙齿中央部分的牙髓,会引起疼痛。牙齿不能有效地切磨食物,造成咀嚼能力下降。这时宝宝经常不愿意吃饭,或者吃得很慢,稍硬一点的食物都吃不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小朋友如果因为牙齿龋坏了,不能好好吃饭,必然会影响营养摄入,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  龋坏造成的牙髓炎症发
期刊
抱着宝宝转圈圈,高举宝宝做翻滚过山车……这些看似安抚宝宝的家常绝技你是否也曾使用过或正打算尝试一下?从现在开始你要记住,我们的小小宝贝可不能随便摇!伤害,可一次或多次造成  由于临床症状与受摇晃次数、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次剧烈的摇晃会造成摇晃症候群,但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若长期反复地施行,累积数次后,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
期刊
多大开始认识自我?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
期刊
暖暖的,  雪儿化了,流成小溪,  芽儿绿了,钻出身体。  孩儿们换上新装,  轻盈地舞着身体,  玩闹、嬉戏,  像彩虹一样绚丽,  像水果一样甜蜜。  我们一起,  享受阳光带来的惬意。  没错,  这就是春天的气息!
期刊
萝卜番茄牛肉汤  准备时间:5分钟  制作时间:30分钟  适合年龄:2岁以上的宝宝  原料:胡萝卜30克、牛肉20克、番茄1个、高汤适量、葱姜末各2克、盐适量、油适量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小丁,番茄洗净去皮切成适口小块。牛肉洗净切成宝宝适口的小片。  2锅洗净烧热,下少许油,倒入葱姜末爆香后加入牛肉片翻炒均匀,再加入胡萝卜、番茄继续翻炒5分钟。  3锅内加入高汤烧开煮至胡萝卜松软,加
期刊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但室外温度仍然很低,还有早春寒,宝贝的保暖问题让我觉得尤其重要。由于气温不稳定,宝宝很容易受凉,衣服穿少了宝宝会感冒,“捂着”又会捂出病。都说“春捂秋冻”,那到底该给宝宝穿多少衣服才算合适呢,  A:我们所说的“春捂”并不是穿得严严实实,捂得浑身是汗,那只会适得其反。春捂要把握好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所以,妈妈在冷空气来临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
期刊
胎宝宝在子宫内探索着他的小世界,任何他所触及到的都可以成为他(她)的玩具,脐带也不例外,当胎宝宝顽皮地踢打时会不小心将脐带绕到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因此脐带绕颈在孕期也会很常见,然而,如果胎儿绕不出脐带的捆绑将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的可能。脐带是连接胎宝宝和胎盘的生命之桥,更是胎宝宝与准妈妈血脉相连的明证。平日里它是胎宝宝乐此不疲的“秋千式玩具”,胎宝宝就是在与脐带的把玩与游戏中长大的,而它也最容易给准妈
期刊
认识吸管杯:宝宝成长好帮手    有些妈妈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和普通杯子相比,吸管杯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宝宝学会用吸管杯呢?  吸管杯,一般是指那种上面有塑料盖,中间有吸管,可以让宝宝在不洒水不漏水的情况下练习喝水的杯子。使用吸管杯,能帮助宝宝顺利地从奶瓶喂养过渡到正规的水杯喂养阶段,同时可以增强宝宝的手嘴协调能力。  当宝宝的肢体运动能力逐渐提高,会拿杯子,但还不能保持平衡的时
期刊
Q新出生的宝宝该不该用枕头呢?  我的宝宝刚出生,周围的人有的建议使用枕头,有的说不需要,我自己很困惑,不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怎样安全地使用枕头?  宝宝枕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宝宝脑袋转动,并不给宝宝的颈椎压迫。新生宝宝的头部大小几乎与肩同宽。平躺时,背部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在同一平面上。颈部很软而且平直,用枕头对宝宝的颈椎反而有压迫。因此,可以不用枕头。  如果床垫比较软,也可以用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