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大开始认识自我?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端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从8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
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等。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宝宝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为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所以会经常发生把自己的小手或小脚当玩具来玩耍的情况。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
自我意识从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和妈妈连在一起的吗?”
0~4个月: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宝宝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着,他们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在短暂的觉醒时间里,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活动,他们通过一些专他们愉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如(手指、转头、挥动手臂、踢腿等)来了解和接触这个新的世界。这时的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不过。总有一天,宝宝会发现,也许妈妈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宝宝会注意到,妈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的。尿湿了、饿了,想要妈妈的时候但妈妈没有过来,原来自己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
5~12个月:这时宝宝的动作开始转向外部环境,但这时婴儿还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与其他任何东西一样的玩具来玩耍,他会咬自己的手指,并因为咬痛了而放声大哭。但这一咬倒很有作用,咬自己的手指和咬别的东西在感觉上不一样,于是形成了最早的自我意识。这段时期,婴儿已经出现愤怒的情绪表达,这一情绪能在婴儿的意识情绪里增加对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成人对婴儿的愤怒态度所产生的反应使婴儿在自我感觉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成分,即自己可以成为使某种事物或情境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对自我意识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镜子里的宝宝就是我!”
12~15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他们会要求自己做些事情,例如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喝水,而拒绝成人的帮忙。1岁的宝宝很容易把接近他们头、手、脚的东西作为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区别开,但很难把身体前方接触到的东西分别出来。在13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能通过照片来指认自己,也能在自己和其他婴儿的合影中准确地找出自己。这时如果看宝宝在镜子前的反应,就会发现他们把镜子当做游戏伙伴,亲吻它,和它贴脸,但通常只能明白镜中的自己不是“真的”。
15~18个月:这时。虽然宝宝知道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着,但他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谁。1岁刚出头的宝宝对别人呼唤他的名字能作出反应,但到了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理解自己有名字这回事,同时,他知道名字是属于他的东西。他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一些婴儿能发现点在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伴随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如用手捂自己的鼻子、脸红、扭头等,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如尴尬)在自我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发展。
18~24个月:这段时期的宝宝明显增加了控制性微笑,表明婴儿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完成某些事情。宝宝不仅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大多数还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2岁左右的宝宝已具有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能力,逐渐从第三人称转变到第一人称,这是自我意识的巨大进展。
爱发脾气的小孩子
2~3岁:宝宝自我意识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开始反抗妈妈,经常会说“不”,不管做什么,他总是要抢着自己来,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可是。事实上许多事他部不能做,如果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不能完成,他也许会大哭大闹。其实,这也是他分散心理压力的表现,妈妈不用担心。你要学会赞美宝宝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另外,2岁半左右,因为家长无意中的行为影响,宝宝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性别的差异。
开始懂事的孩子
3~4岁:到了3岁多,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也渐渐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会慢慢增加,他还可能考虑别人的心情,适当地表达自己。宝宝开始学着自我约束,会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这时,宝宝开始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所以,妈妈要多多夸奖宝宝,即使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妈妈也应该就事论事地批评,以免影响宝宝对于“自我”的肯定。
自我意识的成长
婴儿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可以促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婴儿的刺激。婴儿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环境,因此大人要有意识地促进孩子认识自己,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妈妈可以在其床上的空间里挂上几个气球,如果由于孩子的活动使气球活动起来,法子就会立即感到十分有趣,便反复地去动,这种反复重复同一动作的行为,心理学上称做“循环反应”,这种循环反应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促使其尽快意识到自我,认识他自身与周围的物体产生不同的变化。
大一些的宝宝,家长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做“认识我自己”的游戏。根据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是从身体开始的。抱着孩子在镜子前,让孩子照一会儿,然后把镜子拿走,再照一会儿,再拿走,如此反复,每次照镜子时都对按子说:“宝宝,你看,谁在镜子里呀?是宝宝在里面。”也可以对着镜子给宝宝“化妆”,如给宝宝的鼻子上点个红点,再把纸巾交给孩子,让他把红点擦掉,开始孩子很可能去擦镜子里“宝宝”的红点,不要去纠正他,然后示意孩子擦自己的脸。反复这样做,孩子就逐渐会区分真实的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从而发展起对于自我的意识。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端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从8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
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等。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宝宝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为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所以会经常发生把自己的小手或小脚当玩具来玩耍的情况。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
自我意识从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和妈妈连在一起的吗?”
0~4个月: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宝宝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着,他们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在短暂的觉醒时间里,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活动,他们通过一些专他们愉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如(手指、转头、挥动手臂、踢腿等)来了解和接触这个新的世界。这时的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不过。总有一天,宝宝会发现,也许妈妈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宝宝会注意到,妈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的。尿湿了、饿了,想要妈妈的时候但妈妈没有过来,原来自己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
5~12个月:这时宝宝的动作开始转向外部环境,但这时婴儿还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与其他任何东西一样的玩具来玩耍,他会咬自己的手指,并因为咬痛了而放声大哭。但这一咬倒很有作用,咬自己的手指和咬别的东西在感觉上不一样,于是形成了最早的自我意识。这段时期,婴儿已经出现愤怒的情绪表达,这一情绪能在婴儿的意识情绪里增加对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成人对婴儿的愤怒态度所产生的反应使婴儿在自我感觉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成分,即自己可以成为使某种事物或情境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对自我意识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镜子里的宝宝就是我!”
12~15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他们会要求自己做些事情,例如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喝水,而拒绝成人的帮忙。1岁的宝宝很容易把接近他们头、手、脚的东西作为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区别开,但很难把身体前方接触到的东西分别出来。在13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能通过照片来指认自己,也能在自己和其他婴儿的合影中准确地找出自己。这时如果看宝宝在镜子前的反应,就会发现他们把镜子当做游戏伙伴,亲吻它,和它贴脸,但通常只能明白镜中的自己不是“真的”。
15~18个月:这时。虽然宝宝知道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着,但他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谁。1岁刚出头的宝宝对别人呼唤他的名字能作出反应,但到了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理解自己有名字这回事,同时,他知道名字是属于他的东西。他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一些婴儿能发现点在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伴随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如用手捂自己的鼻子、脸红、扭头等,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如尴尬)在自我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发展。
18~24个月:这段时期的宝宝明显增加了控制性微笑,表明婴儿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完成某些事情。宝宝不仅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大多数还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2岁左右的宝宝已具有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能力,逐渐从第三人称转变到第一人称,这是自我意识的巨大进展。
爱发脾气的小孩子
2~3岁:宝宝自我意识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开始反抗妈妈,经常会说“不”,不管做什么,他总是要抢着自己来,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可是。事实上许多事他部不能做,如果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不能完成,他也许会大哭大闹。其实,这也是他分散心理压力的表现,妈妈不用担心。你要学会赞美宝宝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另外,2岁半左右,因为家长无意中的行为影响,宝宝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性别的差异。
开始懂事的孩子
3~4岁:到了3岁多,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也渐渐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会慢慢增加,他还可能考虑别人的心情,适当地表达自己。宝宝开始学着自我约束,会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这时,宝宝开始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所以,妈妈要多多夸奖宝宝,即使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妈妈也应该就事论事地批评,以免影响宝宝对于“自我”的肯定。
自我意识的成长
婴儿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可以促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婴儿的刺激。婴儿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环境,因此大人要有意识地促进孩子认识自己,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妈妈可以在其床上的空间里挂上几个气球,如果由于孩子的活动使气球活动起来,法子就会立即感到十分有趣,便反复地去动,这种反复重复同一动作的行为,心理学上称做“循环反应”,这种循环反应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促使其尽快意识到自我,认识他自身与周围的物体产生不同的变化。
大一些的宝宝,家长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做“认识我自己”的游戏。根据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是从身体开始的。抱着孩子在镜子前,让孩子照一会儿,然后把镜子拿走,再照一会儿,再拿走,如此反复,每次照镜子时都对按子说:“宝宝,你看,谁在镜子里呀?是宝宝在里面。”也可以对着镜子给宝宝“化妆”,如给宝宝的鼻子上点个红点,再把纸巾交给孩子,让他把红点擦掉,开始孩子很可能去擦镜子里“宝宝”的红点,不要去纠正他,然后示意孩子擦自己的脸。反复这样做,孩子就逐渐会区分真实的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从而发展起对于自我的意识。